《醉翁亭记》言语形式的特殊性

《醉翁亭记》言语形式的特殊性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旨就是语感形成,而语感的对象首先是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语感之门,语感就是通过这扇门对言语内容的直觉同化(李海林语)。因此,聚焦言语形式,在言语实践中感受特殊的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过程,应该是根据作者所言说的“言语对象”,探究特殊的言语形式,而不仅仅是就其言说对象来感受“言语内容”。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言语作品中,分析作者不同的言语行为后的特殊方法和方式。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千古的古代经典散文名作。除了主题鲜明外,其特殊的言语形式也是非常丰富的。
乳距
  先看第一段。这是介绍醉翁亭位置、形态以及建造者相关信息的语段,本来是比较琐碎的,但作者却写得精彩且有条理、有层次。这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其实,是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抓手,即“……者……也”句式,将烦冗、寡淡的介绍写得有滋有味。“者”字句是描写和叙述,“也”字句是概念的判断。读好“者”字,便可读好景句和情句,读好“也”字,便可读清作者行文思路,读出文章结构。面对这样有着明显特征的
言语句式,我们的朗读指导方式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例如“者”字句要读得舒缓、延绵,“也”字句铿锵有力。此外,“……者……也”句式表达的形式也是有区别的,例如最后两句的形式与前几句就不同,这是因为言语对象或者言语内容的不同而导致的。最后两句是作者在通过抒发情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在朗读上有别于前面的语句,还要作为理解后文的关键语句。
  接着看第二段。这一段写的山间朝暮之景,从早晚的变化写到四季的变化,气象宏伟,笔调洗练。其特殊的言语形式照样丰富。
  物象罗列,写出山中景丰富。景物描写的首要任务是选择描写点。描写点丰富,景物描写就饱满;描写点精当,景物特点就突出;描写点特殊,景物描写就有趣。通过第二段来看,作者的选点是兼具了以上三个选点特点的。单就描写点丰富而言,作者选择了山中“日、霏、云、岩、野芳、佳木、风、霜、水、石”等等,这样山中全景尽显,而且是一种全时段的全息画卷。如此山景,当然怡人,怎能不“得之心而寓之酒”呢?
  “而”字顺承,写出季节变换之快。“而”字的使用,除了语义的顺承和转接之外,其实还有写景上特别的用意。“而”是虚词,音短而意浅,用在本段文字中,还写出了时间转换之迅
疾。例如“日出而林霏开”,这里的“而”字写出了太阳出来后,林间晨雾消散得很快,就像镜头一样,一闪而过。这样描写,一句句连出,很像电影的画面,一帧帧放映,流畅而漂亮。因此“而”字,虚词衬实景,妙不可言。
  动静结合,写出山景自然之美。动静交错写景,本是很多文章中常见的写法,但是本文中的动静写法是比较特殊的。这里的以动写静,把本来静止的景物,写出了动感。如,“日出而林霏开”,林中的雾气,本来氤氲不动,但太阳一出,雾气就好像害怕了似的,一下躲开了,瞬间散尽,而后天光一片。再如“云归”“野芳发”“佳木秀”“水落”“石出”等等,这些词语,都写出了山中静景的动态之美。这样的言语呈现,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山间景物的奇异多变和更替轮回的哲思。
  分总层递,写出文章结构井然。文章的层次是作者行文思路。思路越清晰,层次越分明。本文段除了按照一年四季、一日早晚等时间来安排写作顺序外,还运用了分总的层次结构。让人读起来,既上口,也易懂。
  再来看第三段。这个段落是在写山间之游人与太守玩乐的场景,其乐融融。在写景散文中,人,是不能缺少的,因为“有景无人少了魂”。作者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基本沿袭了上
一段的风格,但也有独自的特。譬如:
  对称排列,读来朗朗上口。对称,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言语特之一,它往往通过对偶修辞和排比修辞达成。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例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再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等等,其间有五言对称,有三言对称;有句子对称,也有词语对称,总之韵律有致,余味无穷。
  长短交错,读来错落有致。如果一段文字全是对偶排比,那么就会单调重复,简单无味。這是一篇散文,在言语形式方面是自由的。因此,它的句式是随情而生的。情绪激昂时,用骈句;情绪舒缓时,用散句,从而长短交替,错落有致。在这个段落中,每一层内容都是用这样的句式呈现的,如“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前骈后散,前紧后松,读起来节奏井然,口齿留香。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动如脱兔,读来俏皮可人。文中的动词是一大亮点,写出了人的情态、生活、情趣。例如“歌”字,写出的是人的情趣,表现的是人的闲适与欢畅;例如“呼”“应”,写出的是人的和睦共处;再例如“前陈”,写出的是一种自由散漫和无拘无束。还有“提携”“往来”“渔”“酿”等等,
dbf这些词表现了人们生活富足,民风淳朴,人们和太守之间是情同手足,亲密无间。从而也证明了太守治理有方,深受老百姓爱戴。
  太守醉卧,令人忍俊不禁。太守自画像,更是有趣。这是很有意思的行为艺术。看到太守此状,让人不禁联想到《红楼梦》中史湘云醉枕花瓣梦说酒令的娇憨之态,作者和曹雪芹一样,都是将艺术化为了美妙的文字。“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句前面是动词铺陈,一派热热闹闹,这里是形容词润,一派静谧痴憨。“苍”“白”,沉静之,既写太守之老,也写太守之闲定。“颓然”,是醉态,也是享受状。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最后,来看结尾段。这一段,写的是人鸟同归的山间趣景,一派祥和。但细究下来,朴实的表达中间却藏着深刻的寓意。“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已而”有三层意思,一是“不久,后来”,二是“罢了,算了”,三是“时而”,在此语境中,显然选第一种合适。但隐隐之中,却也可以读出“罢了,算了”的微痛感,因为当时的作者毕竟是被贬谪之人啊,所以当他看到眼前的盛景,不得不勾连身后现实的不幸。“乱”,既是酒后的醉眼迷离,也是人们三五成,络绎不绝,却也有作者内心介于酣乐与愁闷的微乱。接下来的语句,便更有深意了。
   首先用“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写出禽鸟之乐,上下协奏,轻歌曼舞。看似写鸟,实则写人,写谁?写作者自己。以“鸟感”写“人之感”,这是移情,也是作者与大自然在对话,此谓作者与外界对话的第一层面。通过自己跟禽鸟对话,感受到了大自然馈赠的美好。“人从太守游而乐”,一个“从”字写出了太守治理下的社会,人心团结,人际关系和谐,百姓们对太守的亲近与爱戴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作者对话的第二层面:与他人对话。通过与他人对话,来感受社会文明的美好。“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的转折何其精妙,这个“而”字,将文意从浅层铺排带向纵深,让文章的立意一下立体起来。作者的对话绝对不会仅仅停留在外在的人、事、物上,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才是他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太守“乐”什么呢?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恰到好处地留了一白,让读者自己去想。于是一个人的思考,就变成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思考,文章的张力也得到了无限扩大。作者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为何而“乐”,但呈现了“乐”的方式,即“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博通达观、心系百姓、与民同乐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形象。这一隐一显,文趣便显现出来了。最后一句,更为精彩。“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一自问自答的设问修辞,豪气冲天。尤其是在正文中大声称呼自己名字的写法,在古今的散文中是很少见的。这样写,揭示谜底,不仅让行文结构浑然一体,更为重要的是,真名的出现,表现的是作
者的自信、自爱与自尊。的确,作为一名被贬谪在外的北宋高级政治官员,作为北宋文坛泰斗,这样的达观与豪爽是值得称赞的。
女夭
  語感的形成是每个人的语言心电图式,言语形式的特殊性,对一个人语感的形成非常重要。语文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习得语感。这样一来,对文本的特殊言语形式的挖掘和感受体验,就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栏目编辑:金正平)
  郭华丨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
  1.联想与结构: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作为学习方式的样态,“联想与结构”处理的是人类认识成果(知识)与学生个体经验的相互转化问题。作为学习方式所处理的学习内容,“联想与结构”指学习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结构中、在系统中的知识。2.活动与体验:学生的学习机制。“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回答的是深度学习的运行机制问题。“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活动,“体验”是指学生在活动中生发的内心体验。
五星电器加盟3.本质与变式: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本质与变式”回答的是如何处理学习内容(学习对象)才能够把握知识的本质从而实现迁移的问题。4.迁移与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迁移与应用”解决的是知识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的问题,即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问题。5.价值与评价:“人”的成长的隐性要素。“价值与评价”回答的是教学的终极目的与意义的问题。包括使学生自觉思考所学知识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优势与不足、用途与局限,以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学习过程主动进行质疑、批判与评价。
拉尔夫 斯坦曼
  (摘编自刘月霞、郭华主编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19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者   学习   写出   太守   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