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叙事结构和影像风格

浅析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叙事结构和影像风格
【摘要】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画面呈现方式的关键环节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国又重磅打造了工程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它不仅有炫目的视觉效果,其叙事结构更使绚丽的画面具有了思想灵魂。打破了中国缺少被世界所瞩目的工程类纪录片的瓶颈,树立了国产纪录片的一个风向标。
【关键词】叙事结构;影像风格;剪辑模式
2012年4月,央视纪录频道亮相法国戛纳电影节,在频道众多强势推介的原创纪录片中,展示当下中国工业成就的《超级工程》以国际化的选题、国际化的表达和国际化的品质脱颖而出,它的英文版预告片在电影节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参展问询量甚至超越了早已风靡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备受海外片商关注。《超级工程》全片以故事的戏剧化讲述为主线,在镜头语言上进行了超越常规的探索性实践,创造出新颖灵动且震撼人心的观赏效果,最终实现了独树一帜的鲜明影像风格,为尚在艺术与市场的艰难抉择中蹒跚前行的国产纪录片树立了一个风向标,从而被誉为具有“国际范儿”的国产纪录片。
科技工程类纪录片《超级工程》的题材选择从主旋律纪录片惯常关注的历史往事中走出,以其酣畅淋漓的节奏,高密集的信息量,摆脱了工程题材给人机械、繁复、枯燥的印象,力图展现时代浪潮中最振奋人心的科技成果,真正做到了与国际接轨,突破了以往中国虽然不缺享誉全球的一流工程,却缺少被世界所瞩目的工程类纪录片的瓶颈。
一、《超级工程》在剪辑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类纪录片热门题材的摄制者大多来自海外。海外纪录片大鳄不远万里将目光投向中国的本土工程,从破土动工开始一路跟拍,将我国最新、最热的建设成就纷纷纳入镜头之下,而中国纪录片创作者近水楼台,却一再缺位本土工程的摄制,不失为一大遗憾。《超级工程》的创作者改变了这一历史,他们精心筛选了时下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大型工程,最终将镜头聚焦到规模宏大壮观、科技含量顶尖、建造水平一流的五个重大工程项目,分别为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超级LNG船,客观记录了它们从蓝图一步一步走向现实的建设过程,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这些堪称神话的科技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见证了国家实力,也成为了一张张向全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影像的名片。
bbv
(一)大量运用两级镜头以增强感官享受
《超级工程》颠覆了以往同类纪录片四平八稳宣教式的惯常风格,努力向世界纪录片大腕精湛的制作水准靠拢。全片影像风格恢弘大气、炫目夺人,动感与酷感并存,堪称视觉奇观。为了创造出非同凡响的视觉陌生感,片中的两极镜头被运用到了极致。在常规采用能够展现工程奇观全貌的全景、远景乃至鸟瞰镜头的同时,还大量运用特写与近景镜头,增强了对观众的感官和情感刺激,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现场感及参与感。如《超级LNG船》中建造货仓的殷瓦钢遇水就会立刻生锈,哪怕是焊接工人不慎落下的一滴汗水,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片中一系列特写镜头,将殷瓦焊工戴着羊皮手套耐心操作的画面细致展现,令观者如同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到一种屏住呼吸的紧张刺激感。
(二)采用跳接和高速剪辑以增强影像冲击力
《超级工程》还打破常规剪辑模式,大量采用跳接和高速剪辑。例如《上海中心大厦》第3分01秒到3分03秒之间,接连插入了6个工人在巨大钢结构上施工的远景镜头,平均每个镜头居然还不足0.4秒,并未按照常理给人留出仔细端详的时间,甚至突破了视觉感官的承受极限。如此“疾风骤雨”般的快速剪辑,以一种强烈、凌厉的视觉效果令观众满足,极大增
强了纪录片本身叙事和影像的冲击力。
此外,《超级工程》中大量使用的CG特效镜头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超级LNG船突然爆炸起火的壮观场面,彩电流从空气中蔓延向城市的四面八方,闪电瞬间击碎风力发电机的巨型叶片等等。这些特效镜头与实拍镜头结合得自然流畅,将这些“超级工程”复杂精密的科学原理、施工步骤形象地展现出来,恰如其分地起到了画龙点睛般的艺术效果,也为我国纪录片尤其是主流商业纪录片的制作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红磷二、《超级工程》在叙事结构上的突破
秩和比
《超级工程》的每一集几乎都以同样的悬念形式为开篇,同时开启了影片整个叙事链。并且悬念的设置贯穿始终,在接下来的影像叙事中,影片更是不断提出悬念,并以此推动、建构影片的发展。悬念引导式结构在该纪录片中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吸引观众并结构整部影片。
韩信巧点兵
(一)悬念的设置
而在悬念式结构中,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在片头结束之
后,会引发观众的诸多疑问:为什么说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师们怎么避开数量如此之多的海船和飞机,并且保证工程顺利完成?深水的隧道是如何完成的?这项工程又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并且保持生态平衡?这部影片中成功的悬念设置一方面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埋下伏笔推进故事层层深入。
(二)悬念解决
诗人的别称令人感到可惜的是,《超级工程》在通过各种手段,例如图解法、实验法等,试图改变某些科技类纪录片雷声大雨点小的缺陷,但由于拍摄限制或技术问题,在解决问题这个步骤中虽然称不上故弄玄虚,但也的确让人感到仓促。例如在《超级工程》第四集中,观众期待已久的巨型风机完整安装过程在影片表现中仅用了 27 秒。这意味着观众一时的不留神就有可能错过了这个珍贵的镜头,而完整看过这个镜头后,观众也许来不及思考就已经结束了。这给观众的感觉也许会和预想中的难度相去甚远。
在纪录片《超级工程》中,几乎针对每一个问题都会提出一种假设,影片中带来了两种假说情况,而两种假说之间又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式展现利弊。这让观众看到,巨型风机成功安装绝非易事。同时,这也是上文提到的悬念解决的叙事方法,运用推理逻辑的方法不
r2d2仅使受众易于理解,同时也延长了悬念的解答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综上所述,《超级工程》以最新经济建设成果代替了古老的长城,成为中国文明走向国际的崭新标志,让世界了解到一个更为真实、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现代化中国。它的成功对中国纪录片创作具有启示性的意义:要全面更新创作理念和思维,在纪实美学基础上借鉴多种表现手法,创造性地赋予镜头语言的鲜明特,积极探索富有活力与张力的影像风格。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拉毕格.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13(8)
[2]李宏虹.电视节目制作与非线性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16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程   纪录片   镜头   中国   观众   悬念   叙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