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具有决定性的会战

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
中国历史中具有决定性的十次会战
看了一本书,觉得写得不错,就查阅和整理了相关资料,写了这篇总结式的文章。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首先要对“具有决定性的会战”做一个解释。近代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很可能有非常复杂的组织,一场战争可以分为几次战役,一次战役又会有若干次会战。但受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代战争通常不需要有战争,战役,会战三级之分。甚至是战争,战役,会战三者合为一体。于是,能赢得一次会战的胜利,结果就等同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个别复杂一点的战争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一些,但其中的一次会战又会对双方造成关键的影响,也即会战的胜利就意味着战争的胜利,所以才会有所谓“决定性会战”的说法。
而本文的决定性会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指在军事层面的,二指在历史进程方面的。在军事层面上,如果一次会战决定了此次战争的胜负,那么这次会战就有决定性意义;在历史进程方面,如果一次会战对以后的历史演变起到了巨大改变的作用,那么这次会战就有决定性意义。本文的决定性会战更注重历史进程方面的意义。
第一战涿鹿之战
从小学起,我们就被告知我国有五千年历史,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也是从古到近历代相传的知识,在所有中国人心中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
但我国真的有五千年历史吗?
黄帝真是我国开国之君吗?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吗?
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人而言,这些问题很难甚至无法回答。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谁也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既然如此,这些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五千年”是根据被后世视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一书中,有关黄帝记载推算得来的大约数字。因此,我国历史长达五千年和我国历史以黄帝为起点的观念遂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而《史记》既以黄帝为起点,自然显示黄帝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从黄帝开国,其子孙一直繁衍下去,终于形成今天的中华民族。所以,我们中国人以黄帝子孙自居实为事理之常。又因为炎帝在传说中被视为黄帝的兄弟,于是大家遂又成为“炎黄子孙”。
现古按所使用的工具情况将远古人类的史前史大致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三大阶段。
中国远古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大致经历了两三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这一时代又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遗物,在我国大陆上有东方,元谋,蓝田等原(猿)人骸骨和工具。此时的人类虽已使用粗糙的石器,但生产力极低,并经常面临自然灾难、凶猛野兽的威胁。
而大约在距今一二十万年前,中国原人进入旧石器时代中期。常称这一时期的人类为“古人”。古人体格较原人进步,尤其是所用石器更大有进步。在我国大陆上发现的古人有长阳人,丁村人等。
在距今大约一万八千年时,中国原人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而这一时期的人常被称为“新人”。新人与现代更为接近,治理大大提高。在我国大陆上的新人有山顶洞人,资阳人,河套人,柳江人。
而从山顶洞人的复原像来看,其面貌与现代华北局面差异极少,以此,似可断定,山顶
洞人乃中华名族的直系祖先。
经过长期劳动和斗争,人类体力和智力大为提高,于是在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史前人类进入了中石器时代。灵井遗址及沙苑遗址是这一时期古人类文化的体现。
大约又经历了几千年,中国史前史进入新石器时代。而这一时代又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繁荣期。到了后期,男性劳动力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最终导致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而在大约距今四五千年左右,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先后进入父系氏族阶段。
至此,在距今大约四五千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氏族遍布,部族林立,他们开始农业生活,并组成原始国家。而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战——涿鹿之战。(涿鹿之战前,黄帝与炎帝之间进行了一场华夏族系间的内战——阪泉之战。结果经过三次会战,黄帝战胜炎帝,成为中原最高领袖。)
涿鹿之战
会战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前
会战地点:涿鹿之野,但涿鹿之野在何处不详,虽有人提出几处地点,但无证据
能够证明
会战双方:华夏集团(黄帝、炎帝)、东夷集团(蚩尤)
会战兵力:不详
会战意义:涿鹿之战使得黄帝赢得了与蚩尤之间的战争,黄帝成为中原共主,华夏族系成为中原主人
涿鹿之战使得华夏族系成为中原的主人,又因为它决定了华夏族系的命运,所以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开国之战。涿鹿之战之后,华夏族系继续成长,逐渐融合其他少数民族,形成更广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并一直雄踞与东亚大陆这一领土之上。因此,涿鹿之战成为中国历史第一次决定性会战。
第二战牧野之战历史唯心主义
信息监控系统
《史记》记载,黄帝为五帝之首。
黄帝之后,其他四帝依次为颛顼(zhuanxu)、帝喾(ku)、帝尧、帝舜(也有一种说法,黄帝不属于五帝,另一帝为少昊)。此四帝在位期间,继续领导华夏族系与异族斗争,同时也与异族进行文化交流,使得中华文化逐渐扩展其范围。
其实此时的帝指的是由部落首领共同推选的首领,并没有国家组织。五帝中的最后二帝的禅让故事被传为美谈,其实质是一种君主推选,经后世传述成为一种理想的继承制度。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正因为治水有功,舜将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禹,而这也是最后一次的禅让。
约在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帝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夏朝。
夏朝自启建立,经过十三代,十六帝,共约470年,后因桀王的残暴,遭到天下人的反对,被商所灭。
公元前约16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从汤后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盘庚迁都于殷,又历经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为纣,共计五百年左右。
由于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周人奋起反抗,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决定性会战——牧野之战
上演。
牧野之战
会战时间:《史记》记载为二月甲子,但未说明年份。后人推测最多的为公元
前1027年
会占地点:牧野。具体点不详(有说今河南汲县)
会战双方:商(纣王)、周(武王)
会战兵力:商军一说为十七万,周军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
千人
会战结果:纣王逃回鹿台,自焚而死,周军占领朝歌
牧野之战,周军以少胜多,推翻了商朝的统治。而分析周以少胜多的原因,从大的国家战略方面讲,早在周文王时期,在太公(姜尚)的辅佐下,周人逐渐兴盛,开始实行“翦商”战略,而商朝却已经开始衰败,面临分崩离析的状况;在军事方面,周人积极准备战事,搜集情报。在决战开始即以奇袭战术给与商军巨大心理震撼,使本就不愿作战的,大部由奴隶组成的商军快速崩溃瓦解,从而赢得了决战。
牧野之战过后,同年四月,武王正式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牧野之战是一场重要的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会战。此战使得武王开创了在名义上有八百年寿命的周王朝。以周人为领袖的华夏民族遂能逐渐扩大其生活范围,发扬其文化,并能抵抗各异族的入侵,将其融合同化,使得华夏民族在东亚大陆上的地位得到加强。而周王朝开创的封建体制更是一大创,为华夏文化的延续作出极大的贡献。因此此战不仅在军事上有决定性意义,同时更具有历史决定性意义。
第三战城濮之战
公元前约11世纪,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ao)京,经过大约两百多年传递,到第十四位王周平王。
因为犬戎的入侵,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至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称国都在镐京时的周朝为西周,称此后的周朝为东周。(公元前841年,我国开始有确切的历史纪年)
东周又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的界定较为广义,即以周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为春秋时期。而三家分晋实际时间在公元前453年,所以春秋时期为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53年。
但周朝在公元前403年才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韩、赵、魏被分为诸侯)。所以如果照此划分,所谓春秋时期又为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落,周天子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一些较强大的诸侯国经常使用武力兼并其他小的诸侯国,战胜的大的诸侯可以号令其他诸侯,而其被称为霸主。
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称为“春秋五霸”。分别为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人认为五霸不是实指五位君主)
而在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的期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具有决定性的会战。
城濮之战
会战时间:公元前632年
会战地点;城濮(今山东鄄(juan)城西南)
会战双方:晋国(晋文公)、楚国(楚成王)
会战兵力:晋军约五万到七万之间,楚军则难以估计
会战结果:晋军获胜
城濮之战之前,晋国,楚国各为一方的大诸侯国,晋国国力甚至于稍逊于楚国,但晋军却取得胜利,原因何在呢?
一、晋文公对战争准备充分,志在必胜,楚成王则无意进行此战,不想在此战倾尽全力与晋文公争霸。
二、晋国领导阶层能团结一致,由其晋国人才辈出,智谋非凡。
三、会战前,晋国外交灵活,为晋军会战胜利赢得了更大的可能性。
四、晋军对会战有周密的部署,对于奇袭、欺敌、集中等战术运用得当。
五、晋军有极佳的情报来源。
城濮之战使得晋文公成为了中原的新霸主,此战虽然对于楚军及楚国国力造成的影响很小,但对其在精神上的打击确是震撼性的。在此之前,楚军号称不败,即使以齐桓之强,也不愿直撄其锋。晋军战胜楚军后,重新给与当时中原诸侯抵御其他少数名族入侵的信心,使得华夏文化继续成长,发扬光大。因此,城濮之战意义重大,是一场决定性的会战。
第四战长平之战
春秋时期大约维持了三百多年,以三家分晋为终点,此后中国历史进入战国阶段。
战国阶段以三家分晋为起点,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为终点。
周武王伐纣前,曾誓师与孟津,与会诸侯号称八百之多。周既灭商,新封诸侯至少一百二三十,但经过春秋时期诸侯间的相互征战兼并,到了战国初期只剩下约二三十诸侯。其中又以燕、赵、韩、魏、秦、齐、楚,即所谓战国七雄实力最为雄厚。其他诸如宋、卫、中山等十数小国在国际关系中已无任何重要性,并逐渐被大国吞食。所以整个战国时期的历史乃以七雄为主轴。
战国时期共计二百多年,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七雄间互相争权夺利,又大致可分为四大阶段。
(1)魏齐争霸。期间发生了两次著名会战,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2)齐秦争霸。齐国在与魏国争夺霸权期间两次击败魏国,之后国势大振,与此同时,秦国崛起。于是,齐秦成为争夺霸权的新主角。而齐国因战略失误,引起赵、魏、韩、燕、秦五国联合讨伐。最终齐国战败,从此一蹶不振,而秦国因此渔翁得利。
(3)赵抗强秦。原本魏齐两国争霸相继失败后,秦国成为最大赢家,实力雄厚,获得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但此时赵国却又崛起,起到制衡秦国作用,使得战国时代延长了数十年之久。但经长平一战,赵国损失惨重,从此国势衰败,再也无法阻挡秦国统一天下。
(4)秦灭六国。长平之战过后,秦国本可趁势统一天下,但却因内部发生纷争,在战后的经过三十八年才最终统一中国。
长平之战
会战时间:公元前260年
会战地点: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
会战双方:赵军(由纸上谈兵的赵括指挥)、秦军(由坑杀降卒四十万的名将
白起统帅)
会战兵力:赵军四十五万、秦军人数无记载
会战结果:赵军惨败,降卒四十万被白起下令坑杀
长平之战使得秦国实力已远超其他各国,但在战国初期,秦国仅为二等强国,实力不如魏、齐,其何以能后来居上,终成帝业,第一原因为商鞅变法(商鞅原是卫国贵族少年,本名卫鞅,因秦封其于商,故称商鞅,商洛广场上就有商鞅的雕像啊O(∩_∩)O)。商鞅的变法是秦国强盛的基础;其二为君主开明,能励精图治,重用客卿(商鞅、张仪、范雎、李斯等)。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才会有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强势。
长平之战过后,魏国曾击败围攻赵国邯郸的秦军,赵国李牧也曾数次击败秦军,因此此战在军事上不具有决定性,但经此一战,秦国实力远超其他各国之上,秦国统一中国已成必然趋势。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其所创立的一些制度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如果长平之战结果改变,齐国不会很快衰败,其他各国又会重新合纵,共同抵抗秦国,那么历史的进程不知又会如何重写。因此,长平之战是一次具有历史决定性的会战。
丰田picnic
第五战垓下之战
长平之战后十四年,即公元前246年,年仅十三岁的秦始皇即位。二十二岁时,秦始皇亲政。他重用李斯,采取软硬兼施,内外夹攻的战略,迅速吞并六国(公元前230灭韩,公元前225灭魏,公元前223灭楚,公元前222灭赵燕,公元前221灭齐。顺序也有其他说法),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在李斯的辅佐下采取各种新政策,创建各种新制,巩固国家政权,以期帝国万世长存,永垂不朽。
但世事往往难以预料,秦始皇建立秦帝国后,好大喜功,国力过度消耗,而其本人也在三十七岁时英年早逝。秦始皇的突然死亡,使得秦国权力中心发生了。宦官赵高与李斯密谋矫诏杀死了秦始皇长子扶苏与大将蒙恬,拥立次子胡亥为帝。之后,赵高又杀死李斯,秦国国事更不可为。
于是,从公元前209年开始,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代表的革命之火势不可挡,迅速延烧至全国,秦帝国很多地方都爆发了抗秦复国的运动。
而在众多的起义军中,项梁项羽叔侄领导的楚军实力强劲。而项羽更是在巨鹿之战中怒杀宋义,破釜沉舟,击败秦军。
此外,还存在这另一支实力较小但很有特点的义军,即刘邦的军队。公元前206年,刘邦听从张良的
计谋,趁项羽围困章邯而未立即进军关中之际,率先入关,迫使秦王子婴投降。至此,秦帝国正式灭亡。
此后,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为期五年的楚汉战争。此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五次决定性会战——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5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0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会战   历史   秦国   中国   决定性   使得   成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