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代诗歌发展演变

诗歌发展及演变
脉络概述:
原始时期:上古歌谣,原始性,诗、歌、舞不分
先秦时期:诗经温柔敦厚、楚辞浪漫瑰丽
两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最长叙事诗《陌上桑》
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魏:建安风骨、三曹七子、蔡琰,慷慨悲凉
西晋:正始文学(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寄旨遥深
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一潘)繁缛雕刻
一左:左思风力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寒士的不平
2007女足世界杯东晋:玄言诗风(孙绰、许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陶渊明:平淡自然,开创了田园诗,隐逸之宗
南朝刘宋: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诗)、鲍照、颜延之
南朝齐梁:永明体/新体,周颙四声“平上去入”,沈约“四声八病”,自觉用声韵格律创作诗歌,注重平仄,最杰出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齐梁文学集团,“徐庾体”宫体诗人,《昭明文选》《玉台新咏》
北朝诗人:庾信,由南(绮丽轻浮宫体诗)入北(深沉刚健),集南北诗风之大成
杜甫评价“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敕勒川》,北地三才,邢劭,魏收,温子升
《木兰诗》《西洲曲》南北朝民歌最有代表性作品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隋代:卢思道“思妇——征军”、杨素、薛道衡
唐代:初唐贞观诗风清绮、上官体绮错婉媚,宫体诗人应制应和
初唐四杰追求壮大昂扬的情怀,渴望建功立业
沈佺期、宋之问对律诗的定型
文章四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苏味道、李峤、崔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对唐诗玲珑意境的探索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复古、恢复风雅比兴传统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诗美理想,影响盛唐诗歌
甲醛酯盛唐诗歌:气来、情来、神来——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风骨
诗人体:山水诗人(王孟)豪侠诗人(王昌龄、崔颢、王翰)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祖咏)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天才诗人
唐诗风的转变——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诗史”
中唐大历诗风:元结、刘长卿、韦应物、李益、顾况、大历十才子,寂寞情思,风骨顿衰
元和诗风:元白诗歌,追求浅近,通俗易懂,及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籍王建乐府诗,李绅
韩孟诗派以丑为美,追求险怪,贾岛姚合孤峭冷僻,李贺瑰丽冷艳,刘禹锡和柳宗元,贬谪情怀
晚唐:杜牧咏史诗咏怀诗,纪行诗明朗清新;李商隐爱情和无题诗,朦胧情思,细腻缠绵,对心灵的探索,诗歌格律对仗,辞藻华丽,喜欢用典
宋育仁皮日休、陆龟蒙、罗隐、杜荀鹤等的晚唐隐逸诗和讽刺小品文
宋:晚唐体,寇准,林逋,
白体,徐坊徐眩、浅切率直,王禹偁,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西昆体,杨亿钱惟演刘大筠,学习李商隐的格律形式美,追求辞藻,喜欢用典,华而不实,内容空洞
梅尧臣,古淡自然,欧阳修诗新运动,诗穷而后工
苏舜钦粗犷豪放,
上古时期:
1.上古诗歌的产生
1.产生来源:与原始初民的切身生活密切相关
2.产生特点:诗、乐、舞的综合性。
2.上古时期诗歌与歌舞密不可分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
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诗歌在原始时期体现为歌谣形式
原始歌谣的记录:
《卜辞通篡》 京华时报 农夫山泉三六三: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 三七五: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周易·贲卦》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伊耆氏《蜡辞》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上古歌谣(即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氯化钾溶液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从诗经到楚辞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成书于春秋中叶,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另有笙诗 6 篇,有目无辞。《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全书根据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全书作品产生的地域很广,主要是黄河流域,但也远及长江流域。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他们以“诗”来酬酢应答,出使专对,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讽谏劝诫,评论抒情,在上层的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诸子百家在著述中
引诗,也很常见。他们所引用的“诗”句,往往是断章取义。“诗”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孔子就很重视《诗经》,曾以“诗”教授弟子,并对学“诗”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有多方面的阐述。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汉儒传《诗》,使《诗》经典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指战国后期屈原等人的创作具有浓厚的地方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 它标志着先秦诗歌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西汉时,刘向编辑记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于是《楚辞》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以四言为主,但绝大部分变为长短不拘,参差
错落,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从《诗经》到《楚辞》的发展演变
一、《诗经》和《楚辞》的作者不同。
《诗经》的作者纷繁复杂,是由大家集体创作的,它记录了西周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等,而创作者有达官贵族,也有平民百姓。
《楚辞》是由屈原为代表的士人所作, 是作家独立创作的。
二、《诗经》和《楚辞》的修辞特点不同。
钠长石1.《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 篇幅较小,用词凝练且多用单音字词,兴的手法运用等使其呈现出简洁精练的修 辞特点;而《楚辞》句式以六言为主,篇幅较长,多状貌语,运用虚字等使其呈现出铺引渲染的修辞特点。
2.《诗经》运用词头词尾。叠音词等凑足音节,使节奏平稳凝重,呈现出和谐中正的修辞特点;
而《楚辞》运用楚地方言,取材奇花异草,运用气势恢宏的长句和短句交错,平稳中求变化的节奏使其呈现出恢宏奇丽 的修辞特点。
3.而《诗经》取材生活化,语言朴素平实以及为文的不事雕琢, 使其呈现出平实自然的修辞特点;《楚辞》感情真挚热烈却不乱章法,以“兮”字作语气的缓冲且恪守语法规则,使其呈现出激愤沉郁的修辞特点。
三、《诗经》和《楚辞》的内容相同点和不同点。
1.《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还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 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除此之外,还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小雅·节南山》、《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涉及了各个方面。总的来说,《诗经》所要反映的是  各阶层的人,尤其是平民真实的生活和情感。然而《楚辞》与此不同,《楚辞》是由文人士大夫所作,因而它所表达的多是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其中较多的是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除此之外,《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他们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
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出路,奔向光明
2.《楚辞》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悲剧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  剧情调,以粗重的笔调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来抒发 作者的内心感情。尽管《诗经》和《楚辞》在内容上不同,但也有其相似的部分, 就是《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因而,总的来说,《诗经》无论记事、写物还是抒情,都是确确实实是言之有物的,而《楚辞》看似言而无物,但无形为有形,其意蕴深远,极尽腾挪之能事。
四、《诗经》和《楚辞》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不同。
1.《诗经》中的诗歌大多为短篇小品,以凝练精辟见长,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向来被后代诗人所称道、继承和发扬,在我国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个传统;《楚辞》则渐多鸿篇巨制, 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呈现出崭新的气象,《楚辞》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予以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
2.《诗经》中比喻一般是单列的,而《楚辞》中的比喻则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在句式上《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樊笼,代之以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句式,形成自由、奔放的诗歌语言。
3.《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夏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凤云霓.……这些都已不再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味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是一种创新,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总之,《诗经》和《楚辞》在手法上是迥异的,但这种差别又是有关联的。《楚辞》之于《诗经》是一次开拓,它在《诗经》的基础上创新,而《诗经》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唯一源流。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7:2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9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经   诗歌   传统   屈原   运用   作品   诗人   具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