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名词解释 糖糖韩

考研复习资料
    三曹: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对当时的文坛有很大影响,故后人合称为“三曹”。
    建 安 七 子:指建安时期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祯七位作家,他们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因他们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曹丕《典论·论文》)
    建安风骨( 汉魏风骨) :是指建安作家的作品内容和风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以曹氏父子为首,包括“七子”和蔡琰,除孔融之外,政治上都倾向曹操。这些作家大都饱经忧患,对动乱的社会现实有直接的感受。他们都拥护曹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有着渴望为国家实现统一而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壮志。因此,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表现统一天下的抱负,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梗概多气、悲凉慷慨、刚健遒劲,便是他们作品的共同风格特征。而这种内容和风格,既有着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建安文学的这种特,被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后来唐代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也是指此而言。
曹刘: 指建安诗人曹植和刘祯。因他们都以五言诗在当时负有盛名,故后人将其并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系统脱敏疗法案例
    七 步 诗:相传是曹植所作。据《世说新语·文学》载:曹丕曾命曹植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曹植应声便为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人称为《七步诗》。                                                                          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
五言《悲愤诗》:五言《悲愤诗》为汉末女诗人蔡琰所作。它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长达108句,540字。这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叙述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被乱军所掠,辗转流于南匈奴,后被赎还乡,见家园残破,心情凄怆。作品通过作者自身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悲愤诗》:内容与五言《悲愤诗》大致相同。但艺术成就不如五言《悲愤诗》。其中的有些内容与蔡琰的生平不符,故后代多有人疑是伪作。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七个文人名士,即阮籍、稽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人大都狂放不羁,相与友善,常集于竹林之下酣饮,故世谓“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裴松之注引)
sony w1
    大  小  阮:指魏晋间的诗人阮籍与其侄阮咸。两人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世称阮籍为“大阮”,阮咸为“小阮”。后人并以大小阮作为叔侄关系的代称。
    太 康 体:是指晋武帝太康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等。这类诗歌内容贫乏,大都注重炼字析句,追求词藻的华美,渐流于轻绮靡丽,是形式主义的作品。(见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西晋太康时期的几位诗人、文学家。“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弟张协、张亢。“二陆”,指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梁代钟嵘在《诗品序》中将他们并称)
    悼亡诗:是西晋太康诗人潘岳为悼念亡妻而作的,共三首,感情真挚,文辞华美,读来真切动人,是潘岳的代表作品。后人遂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上海染料化工厂
潘、陆:西晋太康诗人潘岳、陆机的并称。两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南齐书·文学传
论》:“潘陆齐名”,《宋书·谢灵运传论》也以“潘陆”并举。
    左思风力: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其诗情调高昂,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特。他的代表作咏史诗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左思诗歌创作的这种基本精神,后被钟嵘《诗品》称为“左思风力”。
    玄言诗:是西晋末至东晋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体。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等人。西晋末年,由于清淡玄理风气的盛行,“因谈余气,流成文体” ,到东晋时期玄言诗便统治了诗坛。玄言诗在内容上宣扬老庄哲学,严重地脱离现实。在艺术上则“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失去了艺术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郭璞的《游仙诗》:共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品。内容上是借游仙咏写怀抱,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第一首表示了对朱门的轻蔑与否定;第四首表现了求仙的渺茫和伤时叹逝的感情;第五道概叹才志之士生不逢时,抱负无法施展;第六首对统治者的淫靡寓有讽刺。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艺术上富于形象性,写景精丽如画,写人物颇有神采,鲜明而生动。不过《游仙诗》的主旨毕竟在歌咏高蹈遗世,所以消极方面也是明显的。
田园诗,就是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封建时代的一些因不满现实而退居乡野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来抒发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有的以讴歌“静穆”、“平和”的田园生活,来表达自己对农村田园的热爱;还有的表现了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田园诗的开创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在归隐田园之后,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诗中充满了他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山水诗,是以描写山水景物为内容的一种诗歌。它的开                                创者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这类诗脱胎于玄言诗,而且同玄言诗一样反映的是士族文人的生活情趣。但在士族诗坛上,它取代了玄言诗的地位。因而自谢灵运之后,便在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山水诗派。
    自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之后,山水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作家的山水田园诗派。
11眼
    五柳、五柳先生: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写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以自况,传中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人遂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以“五柳”代指隐居之处。
吴 声 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保存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它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当时首都建业(今南京市)为中心的地区,这些地方古为吴地,故称“吴声歌”。现存诗歌三百二十六首,内容几乎全是情歌,且有较浓厚的情成分和脂粉气,但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篇制短小,多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是其艺术上的特点。
西曲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大抵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荆(今湖北江陵县)、那(今湖北江陵县西北)、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一带,故称“西曲歌”。现存诗歌一百四十二首,内容大都描写商贾的水上生涯和商妇送别怀人之情。形式以五言四句为多,语言率真自然,意味隽永。
    神弦曲:共十八首,全是南朝民歌,属于“清商曲辞”。它是江南建业(今南京市)附近民间弦歌以娱神的祭歌,具有人、神恋爱的特,与《楚辞·九歌》相似。
鼓角横吹曲: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族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叫做“鼓角横吹曲”。这些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和其它北方各族人民。现存歌词六十多首,
数量虽较南歌少,但富有战斗性,酷似汉乐府民歌。其内容有反映战争、赞美保卫国家英雄的,也有反映北方人民尚武精神的,有反映人民疾苦的,也有描写爱情生活的。艺术上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明快。这些诗歌被南朝梁采入乐府,故又名“梁鼓角横吹曲”。
    敕勒歌:是一首反映北方民族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的北朝北歌,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歌词系从鲜卑语译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仅二十七个字,便描绘出北方草原茫茫辽阔的景象,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
    元 嘉 体:是指南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类诗歌的特点是注意描绘山水,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偶的工整。代表作家是颜延之、谢灵运等。(见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颜、谢:指南朝宋诗人颜延年(颜延之)和谢灵运。两人在当时士族诗坛齐名,故并称。《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江左称颜谢焉。”
    三谢、二谢、大小谢
“三谢”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惠连和齐诗人谢朓。两人都以善写山水诗著名。“大小谢”:谢灵运和族弟谢惠连的并称。时称灵运为“大谢”,惠连为“小谢”。谢灵运与谢朓的并称。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
>百科影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98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内容   诗人   反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