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进步和问题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英语发展概况
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把“外国语”列为中学堂科目。
1912年,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校令》,在《教科及编制》一章中提及可加设英语或别 种外国语。外国语安排在高小第三学年,每周3小时,教学“读法、书法、作法、语法”。同年,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外国语以英语为主。 1916年,教育部公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在高小开设两个学年的外语,每周2小时,要旨“在使儿童略识外国语文以供实用”。
1923年,制订了《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外国语课程纲要(暂以英文为例)》。同 年,颁布《新学制课程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外国语课程纲要》。1929年,制订了《初级中学英语暂行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普通科英语暂行课程标准》。 1932年,教育部推出了正式的《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此次的课程标准与1929年的基本相同,只是有所简化。1941, 年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作出的“设六年制中学,不分初高中”的决议,于9月公布了《六年制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草案》。1941年12月,公布了《修 正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修正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光和影的传说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公布了《普通中学英语科课程标准草案》,它包括初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草案和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草案。1954年,教育部为减轻学生负担,决定初中停开外语,并下发了《关于初中不设外国语科的说明的通知》。 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195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学加强和开设外国语的通知》,其中指出中学 设置各种外国语的比例,“大体上可以规定约有三分之一的学校教俄语,三分之二的学校教英语及其他外国语”。1962年,教育部就小学开设外国语课的有关问 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同意在试验新学制的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四、五年级开设外国语课,个别基础较好的六年制小学如有外国语教师,也可以在五、六年级开设外国 语课,但未颁发教学大纲。
1963年,在全面总结外语教学和教材编辑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并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这是建国以来规定教学要求最高、教学内容最多、课时也最多的一部大纲。 
1978年,教育部制订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部大纲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包括小学和中学两个学段的教学大纲。1980年,该大纲修订为第2版,基本内容未变。
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大纲后附词汇表,这在我国是首次。
1988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 稿)》,经过实验,于1992年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修订为第2版。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了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修订了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后,大纲的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在高中 阶段,一、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三年级为选修课。
1993年,制订了《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6年编订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2000年初,颁发了试验修订版。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日语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等教育中曾经有过日语学科的设置。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黑暗年代里,日语教育是一种奴化教育,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证之一。
王连笑
金星凌日新中国成立至中日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之际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东北三省、内蒙古部分地区及北京等地的一些中学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发地设置了日语学科,日语学科设置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学习量等均无国家级的统一要求。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日语教学纲要》,提出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初高中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为日语教育走上正确轨道创造了条件。
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年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日语教学大纲》,鲜明地提出了日语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减去了过 多的内容,降低了过高的要求。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试用)》。  1994年颁布的《关于印发中小学语文等23 个学科教学大纲调整意见的通知》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试用)》中的六三制的日语教学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内容,降低了要求。 下级学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与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学大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大纲明确规定高中一、二年级为必修课,高中三年级为选修课。在课时、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作出了区分。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俄语发展概况
1708 年(清康熙四十七年)清政府开设俄罗斯文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俄语学校。1904年在《奏定中学堂章程》中,把外国语列为中学堂科目,要求“娴习普通 之东语、英语及俄法、德语,而英语、东语为尤要,使得临事应用”。  民国初期,1912年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学校之学科目中,外国 语以英语为主。但遇地方特别情形,得任择法、德、俄语一种。
1923年实行新学制,中小学各学科制订了课程纲要,外国语仅以英语为例,无俄语课程纲要。
建国初期,各地中学纷纷开设俄语。但没有制订俄语教学大纲,也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要 求。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级中学俄语教学大纲(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俄语
教学大纲。1958,年再次制订《高级中学俄语教学大纲(草 案)》,大纲对运用俄语的读、写、听、说等方面的初步技能和技巧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星e568195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学加强和开设外国语的通知》,其中指出中学设置 各种外国语的比例,“大体上可以规定约有三分之一的学校教俄语,三分之二的学校教英语及其他外语”。1962年,教育部就小学开设外国语课的有关问题提出 了具体意见,同意在试验新学制的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四、五年级开设外国语课,个别基础较好的六年制小学如有外语师资也可在五、六年级开设外语课
1963年,颁发了《全日制中学俄语教学大纲(草案)》。这是建国以来规定教学要求最高、教学内容最多(如词汇掌握3500—4000)、课时也最多(1238占总课时的18.40%)的一部大纲。
1978年,教育部制订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俄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大 纲规定“俄语课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通过八个学年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2500个左右单词和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式,能借 助工具书阅读一般题材中等难度的读物,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
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发了《全日制中学俄语教学大纲》。
1988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俄语教学大纲(初审稿)》,经过实验,于1992年正式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俄语教学大纲(试用)》。
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中学俄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1986年的《全日制中学俄语教学大纲》作了修订。
1996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俄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衔接。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试验修订版。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英语发展概况
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进步和问题
回顾20多年来的大纲编制的历史, 不难看出两个特点。首先,这是一个演变、进步、发展的过程,而决非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因此用课程发展来表述是较为确切的。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大纲 继承了过去的经验,也孕育着新的观点,而90年代的教学大纲随着改革开放
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有了较多的创新。第二,英语课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学的观点、教材、测试、教师等,因为这些因素对课程设计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那么,现在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我国世纪之交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设制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宪法早就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教育宗旨就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素质。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明确提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但是,那时的教学目标还不够全面,仅仅从英语学科出发提出了语言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忽视了综合素质的要求。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大纲则增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 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
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部分,不仅提出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 素开发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把非智力因素(兴趣、信心、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放在首位。这一系列的变化足可说明,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
  二、教学要求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经济差异造成了极大的不平衡。在百废待兴的 70年代末期,为了迅速出人才,集中力量先抓好一批重点中小学,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实施义务教育,教育应面向全体公民。然而,面对各地区、各类学校极 不平衡的状态,如何使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区别要求,讲求实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非常好的原则。正因为如此,在1986—1993年的五个大纲都提出了培养“在不同程度上通晓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并反复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中学开设英语课的双重目的——升学与就业。从1992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开始规定分级要求,即初中分成一级和二级要求,初一、初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初三选修。1996年以后的普高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一级和二级目标要求,高中一、二
年级英语为必修课,高三英语选修。一级或二级要求为基本要求,“上不封顶”,意思是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超过大纲规定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的起点:小学、初中、高中起始的英语课程,还存在着各类不同的学校:普通、重点、外国语或是具有外语(双语)特的学校。鉴于这种情况,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必然由单一、封闭型向灵活、开放型转化。此外,1986年中学和1988年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开始提出“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活动课的雏形。
  三、教学观念和方法
  1985年的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尖锐地指出,当时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规则的讲授、轻实际能力的培养”的观念和做法是造成学生英语水平低的重要原因。这引起了英语教研工作者的强烈反响。于是,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成为20世纪末英语教学改革的中心话题。
(一)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而不是教有关英语的知识。
1982年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要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要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编写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 大纲的编者吸收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在1988年以后的大纲中教学内容部分都增加了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从而保证在教学中和教材编写中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比较真实的情景,如信息交流、角扮演、开展调查、解题、游戏、猜谜、讨论等,把语言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学用结合。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4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9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学大纲   教学   要求   发展   中学   教育部   开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