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喀则山南拉萨等地市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日喀则山南拉萨等地市流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自治区向巴平措主席、郝鹏副主席的批示,为贯彻落实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全区流通工作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流通业的基本情况,按照厅里的安排,由厅商业改革发展处、市场体系建设处、市场运行调节处组成的调研组,从524日至624日,先后对日喀则、山南地区和拉萨市及其13个县、5个乡镇的连锁店、超市、菜店、农贸市场、餐饮饭店、美容美发保健化妆品店和乡镇企业、基层供销社等100多个商业网点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流通业的发展现状。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70亿元,同比增长9.3%,是2000年的1.49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24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5.46亿元。按行业分,2004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38亿元,增长8.2%,餐饮业零售额9.07亿元,增长18.7%。到2004年末,全区共有农贸市场58个。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商业网点发展迅速。
(二)现代流通方式得到快速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日喀则、山南、拉萨等地市通过推行现代流通方式,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连锁经营、特
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推进了商品流通业的结构升级。一是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发展较快。如主要城镇发展较突出的有日喀则市的互惠互利超市,该企业是一家具有连锁性质的超市,在日喀则地区12个县设有网点14个,有配送车2台,从业人员80人,本地从业人员占30%,年销售额机器人定位技术1400多万元,目前正在扩大规模,延伸网点。县城里发展较好的有总店在山南地区扎囊县的百姓之家便民连锁超市,该店在山南、日喀则和林芝等地的部分县城已设网点8个,除江孜、白朗两县外其他网点都已实现网络化管理。同时,百姓之家便民连锁超市在扎囊县设有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负责8个连锁超市的货物配送。在乡(镇)有形式不同的小商店和茶馆等流通业态。如山南地区措美县乃西乡有7个商店及茶馆,经营情况良好,基本能够满足乡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娱乐需求。二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城镇的流通企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商业的改造,推广先进流通经营方面的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2004年全区有实现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的连锁企业3家,超市采用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的有23家;连锁企业实现管理信息系统(MS12家,超市实现管理信息系统(MS17家。如拉萨的拉百超市、拉百购物中心、红艳超市、乐百隆量贩、红旗等大型超市和商场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大大
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
(三)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商品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自治区加大了对各地商品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业不分公私、货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同场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如拉萨仁鑫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娘热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目前,该市场有固定和流动商户3310多户,2004年实现交易额3.2亿元,市场已辐射到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全区各地县。但一些地方也存在“有场无市或有市无场”的现象。如扎囊县乡镇企业局修建的农贸市场,现有30多个摊位和十几个出租门店,但进场经营的商户不足3家。
由于大多数农牧区交通基础条件差,运距远,人口少,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十分困难。作为城乡商品市场建设和现代流通方式发展中的补充,物资交流会以其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弥补了各地区、县和乡镇之间商品流通脱节所造成的空白。各地通过举办物交会和当地农牧民自发组织的农畜产品交易形式,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如山南地区措美县于去年1116日举办了第六届物资文化交流会,参加物交会的商户计326家,上市品种500多个,上市商品总额1200万元,成交额140万元,参会人员累计4万人次。日喀则地区康马县于2004年举办了边贸会,品种达645种,包括农畜产品、民族手工业品、
地产药材和活畜等交易,实现交易额451万元。参加边贸会和物资交易会的有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一些地方的物交会不仅吸引了当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还辐射到了周围的县和乡镇,如拉孜县具有沿江和交通要道的地理优势,是区域性的商品物资交易中心。每年的物交会不仅吸引了本县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还有来自萨迦、昂仁和定日等邻近县的企业、农牧民等各种经济成分参加交易。
(四)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多种经济成分商业迅速发展。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市、县商业已基本由个体私营经济主导。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产值1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其中,农牧民个体私营户已达到13189户,从业人员19751人,注册资金9647万元;私营企业101户,从业人员5002人,注册资金2.5亿元;农牧区经纪人已发展到1518人。在安多县等许多偏远县乡,外来商户在当地开餐馆、商店等,还到农牧区收购农牧民手中的农畜产品,这些都为工业品下乡、农畜产品进城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有流通企业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新进展。如拉萨市商务局直属企业通过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些国有中小内贸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承包租赁、售卖等形式,已基本放开搞活。但企业改制中土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目前,每个县城都有超市、连锁店等现代流通业态。如拉萨市有四方超市、拉百、红艳超市、乐百隆等,日喀则有互惠互利连锁超市、四方超市等,山南有互惠超市、新世纪邮政购物中心等超市和连锁企业。县城所在地有百姓之家超市连锁、新世纪连锁超市、星火超市等。由于农牧民收入水平低,商品观念淡薄,市场意识不强,到县城连锁、超市购物的消费者,多数还是当地机关干部职工、驻军和外来务工人员。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的百姓便民连锁超市,营业面积90平方米,月均营业额4万元,经营2000多个品种。该县的星火连锁超市占地120平方米,月营业额5万元,毛利率20%以上。山南地区措美县距离地区150多公里,交通不便,运距远,经营成本较高,但措美县城有一家新世纪超市,占地60平方米,月营业额5500多元。
基层供销社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农牧区商品流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据山南地区反映,截至2004年底,仍有部分基层供销社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山南地区隆子县有6个基层供销社,13个门市部。通过加大改革力度,较好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现在这些基层供销社不仅能够为基层农牧民众的生产生活服务,而且每年还盈利近20万元。该县隆子镇供销社有流动资金15万元,主要从事购销农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年销售60多万元,纯利润3万多元。在对当雄县乌玛塘乡调研时了解到,该乡原基层供销社退休人
员占堆等人,为了保证退休后的生活,承包了原基层供销社的3个商店,年承包费5500元。目前的经营状况较好,3个商店的平均年营业额32万元,同时他们还通过收购当地农牧产品来实现增收。
(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5年,我区的城乡收入差为1.81。在随后经济快速增长的十几年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随之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到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4.8:12001年为5:12002年则达到5.1:1。如果将城镇居民享受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并剔除农牧民纯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大约在6海砂混凝土1左右。
1999年至2004年城乡收入对比情况
年份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较同期
(%) 现金占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元) 较同期
(%)
1999 1258 8 25 5998 10
2000 1331 5 27 6448 7
2001 1404 5 30 7119 10
2002 1521 8 35 7762 9
2003 1690 11 32 8058 3
2004 1861 10 34 8200 1
由于城乡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导致了城乡之间的购买能力及消费能力呈不均衡格局,大大降低了农牧区的实际购买力。从农牧民收入结构分析,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牧户仅仅占到总数的8.9%,其购买力占农牧户总购买力的20%;广大的低收入农牧户虽然有需求和购买欲望,但由于这种需求属于缺乏支付能力支撑的无效需求,因而不能现实购买力。
二、制约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各级政府对流通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级政府“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尚未转变,对流通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地位和先导性作用认识不清,对商品流通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区流通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把政府主导作为工作的重点,忽视了社会推动的作用,尤其在流通业的发展上更是如此。个别地方只顾局部甚至部门利益,随意侵犯商户的利益,干预、牵制、损害经营者的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对外来经商者仍有歧视态度,在县城表现尤为突出,挫伤了商户的积极性。
(二)“重招商、轻安商”现象普遍存在。在多数地方存在着只注重投资搞建设,而忽视在当地办商店、开餐馆等经营者。一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只考虑局部利益,不考虑对市场的培育,伤害了外来经营者的积极性。部分县及单位,利用国家划拨的土地筹集资金建设商品房并出租给外来经商人员,开始价格还较合理,但过一段时间或看商户经营较好就随意涨价。在对措美、康马、江孜和林周县的调查中了解到都存在这种现象。如措美县新世纪超市是县里规模唯一一家连锁超市,营业面积约60平方米,月房租却由2003年的800元涨到现在的1100元,每月缴税206元,工商管理费80元,月营业额5000-6000元,就房租一项占了该店月收入的20%。如康马县的万佳平价超市是该县最大的超市,营业面积60多平方米,月房租2000元,商户反映,房租过高已使经营者成本过大,加之,税务部门有时免税有时收税,长此以往,很难继续维持。在调查中发现,房租偏高,失信违约、办事效率低等问题突出,经营者负担沉重,不少业主、经营者已停业或打算歇业、搬迁他处或产生了在当地生产经营的畏难情绪。二是在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差异较大。如拉萨市在落实《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增殖税、营业税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藏政发[2004]19号)和藏国税[2004]37号文件,凡月经营额5000元以下的个体户,均享受了免税优惠政策,但康马、江孜等县享受此项优惠政策的商户寥寥无几。三是有些部门只收费不服务的
问题较为严重。如措美、林周、当雄等县的卫生、公安等部门向商户收取了卫生费、消防器材费、安全合格证费及体检费等,但未给商户提供任何服务,且这些费用的收取已遍及到乡镇的商户。
(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牧区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制约,当前农牧区商品流通存在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牧民和农畜产品进入市场难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也抑制了农牧民消费和农牧区市场化进程。
(四)流通企业贷款难度大,政策环境亟待改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日喀则互惠互利等许多超市,本身资金有限,想通过贷款来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业务,由于没有房产等类型的不动产,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金融方面的许多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流通业的发展。
(五)农牧区商品市场综合效益不高。多数商品市场集中在主要城镇,县以下缺少市场载体,农牧民多以传统的季节性物资交易会来实现收入。如每年的山南雅砻文化节,各县都要组织农牧民参加,由于城乡运距长,物流成本高,致使农牧民手中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影响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在扎囊县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农牧民收入较低,加之流动人口
少,县里虽有农贸市场,但进场经营和消费者稀少。桑日县虽然没有农贸市场,但该县有欣怡等两家蔬菜店,就已能够满足县城里的蔬菜供应。由于县城距离地区较近,流动人口又少,短期内建设农贸市场还不现实。加之在商品市场发展中,整体上还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不够完善和经营者、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比较薄弱等问题。
(六)社会统筹覆盖面窄。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县的国有、集体企业都未纳入社会统筹范围。如林周、当雄等县普遍存在这种情况。林周县原国合联营公司有退休职工13人,这部分人员至今未纳入社会统筹,13人的生活费用,仍由县财政负担。
(七)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存在困难。一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行政干预以及国家价格政策变动等原因,国有流通企业积累了大量历史包袱,现仍由企业自身承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二是国有流通企业在改革中遇到了土地、税收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二是由于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就是已改制的企业,其土地出让金和职工身份置换仍不到位。三是在流通企业用电和电价上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八)食品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由于一些监管部门只注重发证、收费,忽视监管,致使市场出现一些卫生安全隐患。一是在全区城乡的餐饮业中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的问题。就是在拉萨市的一些大饭店和酒家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卫生问题。二是在全区城乡销售的饼
干、面包、蛋糕等加工食品中存在过期、包装不符合规定等不卫生,不安全的情况,有些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食品未纳入监管视野。三是生猪屠宰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仍沿用“一把刀、一口锅”的手工作坊式的屠宰。没有检测设备和必要的无公害处理设施,生产区和生活区混为一体,污染严重。
通过调研了解到,虽然大部分地市都有流通工作机构,但由于缺乏对流通工作的重视,多数县商务机构设置五花八门,有的商务职能在乡镇企业局,许多县的职能在发改委。个别县虽然设置了机构,落实了人员,但由于设施陈旧,办公条件差,工作很难开展起来。此外,各地区内贸业务工作量的大,但科室设置普遍较少,不少县至今没有内贸机构和人员。
三、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结合我区流通业的现状,应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社会主导”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鼓励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流通业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流通产业升级。
(一)提高对流通业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流通是提高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众生活质量,对于解
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就业和保障消费安全,以及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充分发挥流通对于连接产需、促进生产、引导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各地市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增强对商品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先导作用的认识,把其纳入经济评价体系,构筑现代流通体系,加快生产与流通的有效衔接。
(二)加大现有政策的执行力度,做到招商和安商相结合。一是建立健全投资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在落实有关税费政策时,应当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抽屉式配电柜(中发[2002]12)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2]208)和藏政发[1992]1号文件精神,在流通领域应加大对这些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力度。二是继续贯彻执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增殖税、营业税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藏政发[2004]19号)和藏国税[2004]37号文件,对月经营额在5000元以下的个体工商户予以免税的政策,并将此项政策保持十年不变。各级税务等部门在落实此项政策时,应统一标准和尺度,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过大差异。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三)大力发展连锁店、超市和便民店等新型业态,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加强政策引导,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连锁经营。一是加快培育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多业态发展,扩大其经营规模。财政、金融和商务等部门可采取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等办法,重点培育5-10家具有西藏品牌的连锁企业集团。在拉萨和地区所在地的连锁经营企业集团,经商务等部门确认的,应优先安排配送中心项目用地,并按工业用地标准的价格出让。二是凡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连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金融部门应放宽对这些企业的贷款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放款力度。三是对连锁总部设在主要城镇且连锁店规模在10家以上的流通企业,在县和人口较集中的乡镇开办超市、连锁店和便利店的,经商务等部门验收合格的应给予适当补助。
加快农牧民和农畜产品进程步伐,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牧区消费品零售网络。一是支持和鼓励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重要城镇和县所在地开办农畜产品连锁店,店所在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助。二是鼓励和引导农牧区种养殖大户和营销大户进县城和乡镇开办商店和农畜产品销售点,税务、工商等部门应简化办证手续,免征办证费和税费。
(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流通效率。首先要从政策、体制和法规等方面为其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保障。在拉萨选择2家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采取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社会参与的筹资办法,建设2个物流配送中心,对其用地,按工业用地的价格出让。其次,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通过改组改造原有的批发企业或储运企业,使其成为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可投资发展专业物流公司,也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资开展物流业务。鼓励专业物流企业直接为各类企业供应链提供相关服务,逐步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从而推进物流业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商品市场的建设。商品市场是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拉动作用。结合西藏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市场建设应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筹资办法,坚持在拉萨以建专业市场为主,在地区所在地的城镇和一些人口较集中的重点县以建综合市场为主的原则。按照“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备选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建立起覆盖全区城乡的商品市场体系。一是鼓励建立与生产、零售相融合的新型市场体系。市场应围绕生产、零售体制的变化进行调整,探索与生产、零售企业的合作的方式方法,衔接好产销、购销和批零关系。
二是引导商品市场与新型营销方式相结合。商品市场应通过改制、资产重组、托管托营等方式,成立市场联合体,逐步向超市化方向发展,从而降低经营成本。三是加强和完善市场的综合功能。应着力完善市场功能,注重与之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四是要抓好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库的建设,尽可能纳入自治区基本建设计划中,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还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商品市场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牧区商品市场建设滞后和“买难卖难”的问题。
(六)深化流通企业改革,为加快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流通企业改革和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因企制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国有流通企业改组改制。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流通企业,依法实施租赁、出售和破产。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鼓励区内外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股份制改造。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加强采购、销售、物流、资金和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三是妥善解决企业的历史包袱,处置不良资产,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和银行信贷安全。在处理历史包袱上,应先进行清理,再采取挂帐、贴息和核销等办法解决。四是进一步扩
大流通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来藏发展,充分用好对口援藏等政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流通理念、模式和管理技术,引导和推动我区营销技术和管理方式创新,加快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国有流通企业改制任务十分繁重,涉及的层面较多。土地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因企制宜,灵活处置改制企业土地。企业改制中,因产权变动需要交纳数额巨大的出让金,这对于困难企业而言,无疑会加重改制负担。因此,建议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土地处置方式。第一,对于资产状况良好,经营效益较佳的企业,引导以交纳出让金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为企业依法充分利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打好基础;第二,对于资产状况欠佳,经营效益一般的企业,土地有偿使用的形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分别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处置,盘活企业土地资产;第三,对于资产状况和经营效益较差的企业,可考虑采取作价入股的方式。将土地作价并入企业资产进行改制的模式,不仅可以解除先交土地出让金给困难企业造成的困境,而且土地价值对职工补偿与安置等能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企业改制的顺利开展;第四,对于改制企业土地没有受让单位的,由国土部门代表政府按市场运作方式予以收购储备,然后面向市场出让,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二、灵活确定土地出让年限,减
轻改制企业负担。我区企业改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价值一般按最长年限(工业用地为50年)核算,这一巨额土地价值可能成为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改制的制约因素。关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要以土地价值为杠杆调整改制企业的资产,对改制企业分别测算,使其包含土地价值的国有净资产在扣除各种补偿和提留后不会形成巨大的数额,从而加快改制推行的速度。改制的企业,土地使用权年限应确定在9年到50年不等。土地作为稀缺性资源,其使用权价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出让年限越短将越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所以,灵活制定土地出让年限政策,既有利于企业改制的推行,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多维度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就业形式的变化,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私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业主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意识很强,但由于我区社会统筹的覆盖面太窄,从而使一部分应该参保的人员游离于社会保险体系之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应结合西藏实际,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等逐步纳入统筹范畴,对愿意交纳社会保险费的应放宽参保条件,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面。
(七)引导农牧民调整结构,促进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鼓励和支持农牧区发展商品流通业。一是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大力开展集市贸易,引导农牧民进行产品交易;二是各级政
府应鼓励农牧民从事农畜产品收购、运输、销售等,支持农牧区发展经营大户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三是各级政府每年可安排适当的发展资金,引导农牧民众自发组成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发展农牧民经纪人。四是对农牧民从事运输的车辆,在车辆购置时免收车辆购置附加费,简化牌照办理手续并免收费用,免收养路费、货运附加费、运管费、等级公路通行费等。
(八)充分发挥特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创新机制,提升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和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建设等传统服务业的扩张能力,壮大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容量,提高运行质量,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协会发展。在发挥现有协会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其他行业自发组织成立协会,切实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实现政府引导,社会推动的目的。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应对所成立协会给予一次性补助,加大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力度,使其快速健康发展。经批准成立的行业协会,为使其尽快提供服务和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补助。二是积极发展经济实用型酒店。住宿业要重点在城镇推广经济实用型酒店,让老百姓住得起、玩的起,满足旅游住宿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三是鼓励发展方便、卫生和经济实惠的餐饮业,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和休闲需求。通过发展连锁、
特许、加盟经营,提升我区餐饮业的整体水平。对在拉萨和地区所在地具有一定的规模的早餐店,经商务等部门确认的,早餐营业收入不纳入征税范围。另外,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使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多为餐饮、食品经营企业和商户提供服务。四是鼓励发展美容美发业,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要在拉萨和地区所在地继续鼓励和支持美容美发业发展,并在规范发展上多做文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二要在一些偏远县和人口较集中的乡镇应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农牧区居民的洗浴和理发问题,鼓励发展洗澡店和美容美发店,优先保证便民洗浴和理发的用水,提高农牧民众的生活质量。符合标准的洗澡店和美容美发店,经商务等部门确认,实行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补助。五是大力发展会展业。在地市所在地举办的一定规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会展活动,要按市场化进行运作,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助。对目前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物资交流会。一要继续支持办好物交会,扩大物交会的辐射面;二要规范物交会的运作模式,完善服务功能;三要对没有举办物交会的县和人口较集中的乡镇,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举办各种形式的物交会,方便农牧民众进场交易。六是积极运用市场手段推进服务业发展。各级政府要引导和鼓励民营经济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参与服务业,促进各类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服务业发展。应采取政策支持,社会推动的办法,
加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商务部门、金融机构和服务企业代表联席制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
(九)放宽融资渠道,改善流通企业融资环境。一是对流通企业特别是连锁、超市等现代流通企业在贷款条件、程序、利率等方面应给予照顾和倾斜;二是开发适合流通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建立连锁、超市等企业贷款扶持体系,积极试行非全额担保和非全额抵押贷款,确保流通企业的发展贷款;三是私营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应按国家规定的贷款原则办理;四是可考虑将城市信用社作为对口私营经济借贷的金融机构;五是亦可考虑每年从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发展基金,滚动使用。允许单位和个人以资金、技术、设备等方式向个体、私营业户投资入股。
(十)建立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我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闭塞,城乡市场信息流通不畅,尤其是农牧区缺乏信息服务。因此,要在加强商业网点建设的同时,以商务部门的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适应城乡市场需要的各类商品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发挥信息平台的引导和传播作用,及时搜集掌握并发布农产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供求动态、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市场动态,采取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把信息体系向重点城镇
、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综合市场、中介组织及专业大户延伸,引导企业和农牧户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经营结构,从而增加收入。通过开展信息咨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统一开放的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商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在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同时,尤其要对一些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政府应从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外贸发展基金,支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十一)切实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是提高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组成部分。对此,各级政府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对没有内贸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尽快予以落实,对内贸机构薄弱的要充实。同时,还要结合内外贸一体化,加大对从事流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适时举办定期或不定期商务系统业务培训班,强化商务队伍建设,提高商务人员整体素质,以便驾驭工作,做好对流通业的服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2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82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发展   流通   市场   农牧民   超市   连锁   土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