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现实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现实的启示
学院:哲社学院社会学系  学号:200910039  姓名:白乡林
马克思主义人口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口问题的科学认识和主张,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口问题的定位定性、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口规律等问题的认识成果。马克思主义人口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主张,是马克思主义人口观中国化的成果。近年来,中国人口总数正在逼近国土资源所能承载的极限,控制人口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是实现科学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1.适度人口
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这样写到:“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过剩人口同赤贫是一回事。”“古代人遣送出去的移民就是过剩人口;也就是说,这些人在当时的物质的所有制基础上,即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不能在同
一空间继续生活下去。”他由此得出结论:“总括了一切生产力发展的人口的增加,尤其要遇到外部的限制,因而表现为受限制的东西。”“在一定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过剩人口,也和当时适度的人口一样,都是被决定了的。”“人口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超出它的限制,这是由限制本身决定的,或者确切些说,是由设定这个限制的那同一个基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5 年)马克思所指的外部限制即社会条件,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马克思明确提出了“适度人口”概念,认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生产条件是有限的,有限的生产条件只能养活有限的人口,一旦人口的数量超过这个限度便形成过剩人口。也就是说,自然条件是制约有限时空范围内人口数量的基本因素。虽然人口数量可以随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始终摆脱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 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同总产品相比,一个国家的生产人口愈少,国家就愈富;对于单个资本家来说也完全是这样,为了生产同量的剩余价值,他必须使用的工人愈少愈好。在产品量相同的情况下,同非生产人口相比,一个国家的生产人口愈少,国家就愈富。因为生产人口相对的少,不过是劳动生产率相对的高的另一种表现。”(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1975
年)也就是说:一定时期在总产量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人口减少,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剩余价值和积累也会增加,减少出来的生产人口又可以投入其他行业,进而扩大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引起财富的增加,国家也就更加富裕。另一方面,一国在产品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总人口越少,人均占有的产品就越多,总体上就越富裕。
3.人口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
天才小钓手
马克思主义认为,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发展阶段上会面临不同的人口问题,国家应该根据人口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行人口调节。恩格斯于1865 年提出当现有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若仍存在生活资料匮乏的现象,就应当控制人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 年)1881 年,恩格斯又提出“人类数量增多到必须为其增长规定一个限度的这种抽象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说共产主义社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不得不像已经对物的生产进行调节那样,同时也对人的生产进行调节,那么正是这个社会,而且只有这个社会才能无困难地做到这点。”“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 年)当前的人口自我调节已经在很多国家成为现实。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口观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丰富的理论,人口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而且还在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提出人类在生育上不能完全是无政府状态,认识到中国实行人口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张有步骤地实行计划生育;指出人多地少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依据之一,深刻认识和把握了中国人口资源条件,并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高度强调加强计划生育,将它提升为基本国策;提出坚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调控人口,并领导制定和实施了统筹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和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出要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高度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强调研究人口发展战略、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强调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机制。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口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性的特征,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特定时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的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观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人口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控制人口数量,
马克思的“适度人口”理论指出一定社会生产条件只能养活有限的人口,人口不能无限制的膨胀。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资源量偏低是我国的一大基本国情,许多地区都处于极其贫困的状态,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各种社会资源缺乏,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人口素质偏低。2008年底,中国人口为13.28亿,今后一个时期每年还将新增人口700万左右,总规模正在低生育水平上继续扩张,向极限规模推进。按现行政策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到21世纪中期人口总量会达到电镀铜15亿左右,在接近或达到极限规模时实现零增长。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不能估计过高。因此,在现阶段控制人口数量,稳定地生育水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中国的人口国情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口再生产的控制思想——计划生育思想,认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而且能够实行计划生育;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受到全社会和各级党委各个部门的重视;同时,把农村作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并提倡少数民族也实行计划生育。如果我国能把人口收缩到适度规模,从根本上消除人口对资源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让人民的富裕程度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将充分显示,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有利条件。
2.提高人口质量
人作为生产力中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素质的高低直接作用于生产力,从而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作为第一人口大国的人口总量,既是“压力”,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必须要将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以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口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这些素质的提高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持。人口数量过多会影响提高人口素质所需资源的供给,从而使人口素质的提高受到限制。人口素质的提高会促进供给人口所需资源的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2
0世纪80年代,党提出把经济发展最终转移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把现有人口作为最宅贵的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在全国范闱内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努力使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现代经济发展证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言,物质资本的多寡固然重要,但人的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重要。一方面,人口素质的提高可以弥补物质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可发挥倍数效应。当前各国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谁拥有了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谁就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以传统产业为主,科技含量低、能耗高、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把人口“包袱”变为社会财富——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可持续发展思想
据研究,中国国土资源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极限规模在16亿左右。如果我国的人口
超过这个极限,那么就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强调人类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因此,在当前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对人口增长进行合理的控制,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状况不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人口自身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使人口数量按计划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自身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与良性互动,以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军事史林[1] 郑志国:《马克思主义人口观及其现实意义》,peg6000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年第9期.
[2] 张纯元主编:《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3] 王爱华、程恩富:《我国实行“一胎化”生育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建议献血数据全国联网[4] 程恩富、王新建:《论先控后减的“新人口策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首届论坛会议论文汇编,2009年.
[5] 郑志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工程概预算论文
[6]李光荣:《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理论学习,2008年第12期.
教学方式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相对抽象和宏观的理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调动积极性,因此,建议老师可以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如《资本论》等
给我们详细讲讲。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2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76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口   发展   社会   马克思主义   资源   生产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