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大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1)

构建五大体系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西 亮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
随着黑龙江垦区(以下简称垦区)抓城、强工、带农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城乡一体跨越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及“十大民生工程”的快速推进,垦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又好又快的轨道,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进入了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在抓城、强工的强劲带动下,垦区现代农业建设突飞猛进,以大项目带动和装备现代化为突破,不仅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土地整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农业装备(全过程、全面积、全方位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等众多方面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人力资源和农业直接劳动者综合素质、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垦区内部微观生产关系、农业生产的组织结构和形式、管理和资源配置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也朝着现代化大农业的方向快速迈进。
笔者根据自己近30年在农场工作的实践,结合近年来对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持续关注和潜心观察研究,就推动垦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在农场层面上构建农业专业化生产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园区科技辐射推广体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五大体系的理论设想。这五大体系来源于垦区农场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而且许多都是正在进行的实践,笔者基于自身的认识水平予以总
结和归纳,希望对推动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尽绵薄之力。
莲子去皮机一、构建五大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全面改革,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的体制,也就是生产关系架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就要看其是否有利于这一区域或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是否有利于这一区域或行业广大职工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当然这种持续发展和提高,以及不断提高和改善不仅是一种纵向自我比较,更是相对于可比性区域或行业比较而言的。
黑龙江垦区自开发建设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年来,特别是近十年,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有了质的飞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通过积极不断的深化改革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从人民众的平均收入和物质文化生活现实状况看,社会生产水平(包括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依然落后。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飞速发展需求的矛盾尤为凸显。构建五大体系,可以通过改革生产组织结构和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营销方式,调整垦区农场层面内部微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缓解和有限的解决农场层面具体表现出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西亮,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总经理信箱:xiliang5157@sina
(二)科学发展观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基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发展实践,以及对新形势的正确判断,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统筹兼顾最重要的是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构建五大体系是基于垦区新的发展形势和适应垦区新的发展要求立足于农场农业发展的现实提出的,
是农场在农业生产中深入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三)现代农业建设理论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的一个动态概念,没有特定的标准和目标,是指与现今工业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同步发展的农业生产要素、素质和水平,是已经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农业。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方式与全社会发展同步;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与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相一致;农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与社会其他劳动者,尤其是城市劳动者相差无几。
2006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垦区依然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在转变的过程中,有两个不可逾越的矛盾。一是千家万
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土地分散承包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才能解决这两个矛盾。构建五大体系是农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确立的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阶段性目标和举措,也是体制机制创新在农场的具体实践。
(四)抓城、强工、带农和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理论
抓城、强工、带农和城乡一体跨越发展,实际就是“三化”促一化和一化带“三化”(农场城镇化、垦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在垦区现阶段的具体实施和举措。
抓城就是要抓住国家政策利好时机,以构建“四个五”城镇体系,即5个10万人口以上农垦中心城市,50个2万人以上的重点城镇,50个1万人以上的一般城镇,500个1000人以上的管理区,增强农垦城镇集聚产业和吸纳人口功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为目标,加快垦区即农场城镇化建设步伐。
垦区尤其是农场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不仅将改变原管理区和作业站社区格局和组织结构,改善农业劳动者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而且也将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这些变化必将带动原有的生产组织结构和方式,即土地承包方式、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农场的体制机制等等发生适应性改变。有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渠道、观念、方式的多元化;还有利于农场政社企职能的内部自然分离;更有利于加速构建五个体系,全面推进农场现代农业建设。通过抓城和农场城镇化,
农场职工众可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二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三是以一业为主向多业并进的转变。通过三个转变,可以提高职工众整体
素质,改变职工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而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土地是固定的,集聚在土地上的人员越少,在土地上的人均收入才能增加。只有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农业人口逐步减少,农业的比较效益、规模效益才能实现。农场的城镇化建设可以逐步让更多的职工众脱离农业,让越来越少的有种植愿望和有技术能力人从事农业,农业效益、整体效益和GDP就会显著提高。如果垦区只有1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90%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就业于工业和服务业,垦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工业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工业做支撑就是一座死城。强工就是要围绕依托垦区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建设55个工业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食品工业骨干区;围绕十大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十四家重点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的目标,全面推进垦区工业化进程。不仅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加速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加快专业化生产体系建设,而且工业化还是城市化的基础和依托,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速度,决定着城镇第三产业的繁荣程度。
带农就是通过快速推进农场城镇化、垦区工业化,推动垦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按照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健全、土地经营规模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全程管理标准化、产品质量安全化,土地高产出、劳动高效率、职工高收入的目标,稳步可持续建设垦区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工业化是垦区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垦区农业是垦区工业的基础,垦区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垦区农业效益的稳步提升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的增强。
(五)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垦区300亿斤商品粮目标的客观要求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证国家长期粮食安全,黑龙江省开始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垦区根据这一工程统一部署和自身跨越发展规划,提出了重点依托55个产粮大场,加快实施300亿斤商品粮战略工程,到2012年实现粮食总产350亿斤,提供300亿斤以上商品粮的目标。从黑龙江省和垦区土地资源现状看,依靠新增耕地和复垦地,外延扩大农业再生产的可能性越来越有限,因此,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依靠体制机制和科技两个创新,不断强化垦区内涵扩大农业再生产能力,促进垦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稳步增长。
构建五大体系,可以可持续的在保证粮食品质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增强农场内涵扩大农业再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农场范围内,保证分解目标的实现。
二、五大体系的基本内容、方法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和意义
(一)农业专业化生产体系
1.基本内容
农业专业化生产体系就是随着垦区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业部门分工,尤其是农业直接生产过程的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的现实,以利益引导、市场指导、政策主导的方式,以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形式,实现农业直接生产环节专业化、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农业产品品种品质专业化、工厂化加工专业化和生产队伍的专业化。
camgoo
(1)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就是把农业直接生产过程,进行细化分工,各环节都由操作能手、专业人才或专业组织,进行承包和组织生产,逐步实现生产环节全过程、全面积和全方位的专业化。就水稻生产来说,就是实现选浸种、催芽、摆盘、播种、育秧、插秧、配肥、施肥、撒药、田间管护、机械收获、晾晒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专业化。
(2)生产区域的专业化。就是根据管理区或作业站所在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环境和资源优势,按照两高一优的原则,选择单一作物,甚至是单一品种进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发挥区域规模优势,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劳动生产率。如旱田、水田的划分;有机、绿的划分;科研机构与管理区生产的划分。
(3)生产品种品质的专业化。就是根据我国粮食由短缺向平衡、平衡向充裕过度和发展的供求形势,根据人们的需求偏好、各种加工需要和其他特殊需求等,对农产品进行具有相当市场规模和效应的专品种和专品质生产。生产品种均匀、品质优良、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通过不断的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工厂化加工专业化:就是把不易由农户分散操作和农户难以达到标准的某些农业生产环节实行专业化的工厂化加工。如在水稻生产中,种子公司统一拌制种衣剂;配肥站根据测土配方统一
加工提供配肥;选浸催芽种车间统一加工供应芽种;集中育秧基地统一提供秧苗等。甚至从可持续的角度,可以进行苗床土的专业化的工厂化加工。
(5)生产队伍的专业化。就是土地承包者或种植户只作为土地生产经营管护人,各直接生产环节由专业化服务队伍进行专业化生产服务。按生产过程、生产项目培训专业人才。如水稻生产中的育苗专业队、插秧收获专业队、施肥专业队和病虫害防治专业队等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尽快使长工生产管理模式向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
2.实施方法原则
(1)利益连接、规模发展、行政的推进。就是每一个环节必须用利益进行连接,统筹各项专业化生
产与农户或种植户之间的利益。既不损害农户的利益,也要保证专业化队伍的合理收益;引进、配置和利用高效能的现代化农业装备,组建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专业化队伍,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在生产专业化化体系构建过程中,人们的认识必定会有差异,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引导,进行行政推进。在农场的现实生产中,由行政领导去抓落实和推进,力度和速度都会大幅提高。
(2)宣传动员、合同约束。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必然的一个阶段和过程,因此只有因势利导,适应客观规律,适时构建专业化生产体系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各专业化生产环节通过签订合同,明确生产标准和利益分配,用有效地法律合同进行规范和约束。
(3)能人为先,发挥特长。基层的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各自有各自的特长,让这些具有特长的能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率领专业化队伍来推进和发展专业化生产。
3.应注意的问题
(1)规模要适度。构建专业化生产体系,一定要根据农场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基础条件、农业装备和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确定一个适当的规模,以保证全程、全面积、全方位的标准化。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效率和效益;尤其是规模过大还会影响标准化。如水稻生产中,统一供苗即统一
大棚,数量过多或规模过大,管理就容易出现漏洞,导致弱苗。统一插秧规模过度,操作人员跟不上,技术参差不齐,导致插秧质量下降。
(2)监督要到位。尽管有合同约束,但是仍然要加强监督,尤其是起步和发展之初,一定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农户及其承包种植的土地作为专业化生产体系的载体,要参与全程监督,各专业技术管理部门和农业生产管理部门都应及时的按着质量标准,对于过程和结果实施严格监督。
(3)典型要引路。在构建专业化生产体系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典型和树立典型,用典型引领、示范和带路。不仅可以循序渐进规范发展,而且可以及时调整,避免走弯路。
4.意义
(1)专业化生产体系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直接生产过程的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标准化程度(农时标准化、农机农艺措施标准化)和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而且可以促进各生产环节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还可以逐步培养各生产环节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标准、单位效益和整体效益。最终实现各环节的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工厂化农业。把培养、组织和建立其他各类专业组织队伍,作为一项产业,实施专业化经营和服务。不仅可以服务场内,而且可以服务周边农场和农村,更可以服务于全省和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这也是打造“影子垦区”和“域外垦区”的一种途径。
曾康霖(2)专业化生产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促进了社会化分工和劳动力分流安置,可以让不直接占有土地资源或从土地中分流出来的人员,通过专业化生产体系,仍然能够从土地中获取部分利益,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还有利于土地的良性流转。社会化分工加速了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社会繁荣,有利于经济总量增长。
(3)有利于打破原有的组织体系,有利于精简人员提高效率,有利于职工众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
1.基本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垦区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供求者,建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主要是为其组织成员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相关的生产和经营、技术和信息的服务和指导。涵盖农场农业生产所有内容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构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主要形式有两种: (1)合作社+龙头+基地+农户。合作社牵头,负责与龙头、基地农户和市场进行对接。
(2)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牵头,负责与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市场进行对接。
2.实施方法原则
(1)本着“自愿联合、真诚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即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原则办事。
(2)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结合,相互支撑、共同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克服农户独立应对市场的问题。把加工企业对接市场的优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优势,进行组合,实现共同发展。
(3)利用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力,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的契机和条件。
(4)招引龙头,做强基地。通过招引龙头企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为适应和满足龙头企业需要,不断扩大和加强基地建设。
3.应注意的问题
(1)这里需要强调,这一体系是整合资源的组织体系,不能等同于产业体系。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和专业优势,绝对不是组织发展产业加工。
(2)诚信为本,合作双赢。不仅要同龙头企业互讲诚信,而且要教育每一个领导干部职工众,尤
其是合作社成员,都要做到诚信为本。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所以把诚信放在首位,是因为只有诚信才能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合作长远,实现双赢多赢。诚信既是工作范畴,也是个人修养范畴,更是领导干部引领范畴。朝令夕改,不仅会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内部矛盾不断,而且干关系也会出现问题,最终影响对外的信誉和合作。
(3)遵守法律,争取政策。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一定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严格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操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之前和之后,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过一系列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如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信贷优惠政策、放宽限制和市场主体地位的确认、人才支持与培训等。尽管垦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纳入国家和地方扶持范围,但是总局也有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因此,我们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范围的同时,通过健全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搭建一个争取政策的平台和载体,争取项目、资金和更多的扶持。
武汉工学院4.意义
(1)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进入市场,比农户单打独斗分散进入市场的主要优势,就是成批量的购入和销售,实现规模经营,向规模要效益,用规模赢得效益、提高效益,以应对市场风险,避免中间商盘剥,节省交易成本。通过横向一体化的资源规模优势和纵向一体化的加工增值市场优势的
整合,解决了“散”的缺陷,获得适度规模效益。比如通过专业合作社增加晒场面积,改善晒场设施,上马烘干处理设备和相应的仓储设施,增强粮食的处理和集散能力,提高销售优势。又比如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以龙头企业带动方式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建立订单收购、保价收购的运行机制,保证社员农户农产品销售价格,另外,还可以从龙头企业加工销售利润中获得分红,实现双赢,甚至是多赢。
(2)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不断提升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是农业弱质性特点和市场化取向的必然结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同业技术标准,为社员农户提供统一技术指导,提高农技农艺等各项生产措施到位率,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以及质量安全可跟踪追溯制,保证农产品生产阶段的绿质量标准(质量和环境双体系认证不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和承担社会责任,即保证粮食食品安全。保护和保持好绿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好环境);通过统一的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的销售,使社员农户与其它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和交易费用内部化,把外在经营变为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经营,让社员农户分享加工、流通等领域的利润,增加收入。
(3)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可以解决农场(分公司)管理区和作业站“统”不了、“包”不了,农户独立“办”不了的事情,改变农户独立进入市场势单力薄的弱势地位,解决农户进入市场的难题。
(4)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为协调各专业生产者的购销行为,强化和规范行业管理,规定最低限价等创造了条件,既可以防止同行业间恶性竞争,调节上下及相关环节利益,又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有效的解决农户买难卖难问题导电浆料
3g无线视频服务器
(5)通过农民专业化组织体系,可以随时组织社员进行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培训,全员提高社员的综合素质,引领社员进入市场,提高社员对于市场和技术的了解和认知水平,通过农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67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生产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