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机渗透

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机渗透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潜移默化中领悟、情感体会中共鸣、自我感悟中提升、反复实践中养成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目前,绿作为新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有的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与其他发达城市或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法律保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不可少。
关键词:滑轮及其应用生态文明;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
美乳人体
引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学生可以接受到到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他们能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塑造人生。道德与法治内容繁多,其中深层次的内容更是需要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分析探索,因而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时事政治和思想理论进行分析和学习,能够对零散、抽象的知识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整合归纳,通过优化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分析思考能力。
1.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李绂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过程,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从内容及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才能培养出具备生态文明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以生态优先、绿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的教学不只是德育的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效地结合教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态文明教育内涵。(2)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应该具备高层次的生态素养,未来才能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担。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加以重视。(3)小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识有机融合的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掌握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生态文明知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能区分对环境友好的行为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法,知道生态文明规则,以此为准则
约束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将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主动参与意识较为淡薄,即便是在听讲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或者不明白的地方,也不会主动地进行提问或探究。长此以往,不仅教师无法准确地将相关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学生也不能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不仅要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还要能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措施
3.1巧妙点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
陆征祥学生是生态文明学校的建设主体。学校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绿生态的环境中、在绿智慧的学习方式中,学会学习,获得能力。由于学生对自然有本能的亲近之感,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环境,在校园环境绿化上,努力做到“春花、
夏荫、秋实、冬绿”,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自然环境中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每个班级可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特的植物进行种植,作为本班的“特文化”,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涵养。同时结合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二年级下册第4课《试种一粒籽》(下文所列课例都选自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关于植物种植的知识,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种养小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学生周期性地记录科学种养的过程和成果,教师利用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展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种养成果。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整,最后上交一份科学种养小课题研究报告,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在科学种养中感受生命之美。比如,有的同学购买了小小的发财树种子,历经种植失败、重种、生根、发芽、长叶、枝条不断成长的过程,用一张张图片记录发财树的变化,用一个个数据记录发财树的成长。学生感受发芽的喜悦、长叶的喜悦、逐渐长高的喜悦,在种植的过程中感受生命来之不易,感受生态文明对于生命之可贵,生态文明理念由此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
3.2健全生态文明立法
环境立法是执法和司法的前提,要健全生态文明配套立法。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完善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问题。由于各个城市与区域的环境问题不同、情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应该在遵守法律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和完善环境法治体系。明确立法权责,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完善科学的生态法律体系必须规范实施主体,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权责一致,避免缺位不作为、滥用乱作为,不利于法律实施和执行。因此,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要保障立法利于实施,充分发挥其法律价值。
3.3涵养熏陶,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提升西村工人体育场
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元素,把握教育契机。《道德与法治》课程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法律法规的角度讲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结合课程知识,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竞赛,进行科学环保剧展演等活动,在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渗透到道德与法治的地方课程,将环保知识与当地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比如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课程学习中,可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文明研究。练江是潮汕的“母亲河”,但其存在污染问题,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开展“保护练江”小课题研究活动,全校学生和家长广泛参与到活动之中,或开展水质调查,或探索解决方案,为保护练江“母亲河”尽心尽力。报告会上,“练江小卫士”们发挥创意,运用多种方式,与全校师生分享自己科学调查体验的成果。再如,在《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小水滴的述说》课程学习中,组织学生到汕头市龙珠水质净化厂进行科学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亲临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参观。来到沉沙池、生化池附近,一阵阵恶臭让学生捂紧口鼻、屏住呼吸;当参观到二沉池时,学生惊讶地发现,刚刚脏黑的污水变得澄清。在参观学习之后,孩子们全面了解了城市污水的收集、净化、排放,生态文明意识得到加强,更懂得保护生态环境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共享美丽、绿、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保障,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贯彻国家政策的执行,是开展各项活动最有力的保障。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拟合优度检验参考文献
[1]姬志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21(33).
[2]梁志强.立足时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J].中学政史地,2021(08).
[3]杨巧萍.小学语文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3):3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5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学生   法治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