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会计学研究三篇

中国会计研究三篇
李志文
蔡星辰中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兼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杜兰大学甫律曼商学院讲座教授兼副院长
2003 夏
我于1997年夏天,在厦门大学举办的会计教授会中,讨论了我对中国会计研究的看法。这一篇论文引起相当大的争论,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文影响了不少学者,尤其是掌权学者的饭碗。这一点毫不为奇。学术论文是学者的饭票,论功行赏的成绩单。在全世界研究型的大学中,都是让人热血喷张的问题。有些世界知名大学,为这个问题打打杀杀几个寒暑,甚至斗到“至死方休”。我要指出,我的论点是纯粹个人观点,我不掌生杀大权,做为一个纯学者,我不希望以势压人,而是希望依理论事。既然做学问是我的终生职志,也有不少人跟我做学问,向我讨论做学问的方法,我应该把我的想法说出来,而且是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做学问的方法多的是,真要细究,做学问的方法,就像武学招数,各有各的法宝。灵不灵,实践及时间是唯一检验的标准。
关于会计学研究方法,我先后写了三篇文章。所有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技术与技巧,一
是思维方式。技术与技巧是入门学问,看起来难,只要持之以恒,一般人多能学到个九成功力。思维方式(paradigm)是终身致用规奎,学思闻问的准绳。要跟学术泰斗,思想巨璧学的就是思维方式。我们经常一睹文章就知门派,就是因为各大门派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物理学是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那些诺贝尔奖大师,在指导学生时,几乎从不谈技术技巧,老在思维方法上淳淳善诱。在清华听过杨振宁课的同学一定有同感。在社会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更为重要,我的三篇文章主要谈的就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不是三篇文章能说清楚的,学问是一生的工作,白首穷经,犹有未解者,是悟不出一个适当有效的思维方式之故也。我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把思维方式说清楚。这几篇文章只能算对谈(dialogue)的开场白。我这几篇文章传布相当广,看过的学者很多,各校博士生中,成为传阅品。我稍加整理,合辑一处,以便阅读。缺误之处,敬请指正。
中国会计研究试议
李志文
杜兰大学甫律曼商学院甫律曼讲座教授兼副院长
中国复旦大学松下讲座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会计系教授
公安机关中级执法资格考试
1997 夏
第三届中国会计教授学会于1997年七月下旬在厦门大学召开,我应邀做个学术专题报告,谈谈我对当前中国会计研究的一些看法。本文初稿在世界华人会计学术圈中击起相当激烈的反响,有些肯定之词,也有不少批评之声,我衷纳众议,几度修改,如能不见弃于众,也就喜不自胜了。1
所有学术研究都可以分成“正进性”(Positive)及“规范性”(Normative)两种。正进性研究就是通常所说的学问。研究者先设定问题,然后从过去的资料,已往的经验,及周遭的观测,对事实真相加以判断。正进性的研究是先问而后学,励学而深问。所有知识的泉源都来自正进性的研究,现代科学方法就是立足于正进性研究。正进者,正面而进取之谓也。2正进性研究的精神在细问,深思,拿出证据来。如果每一个研究者都问一个能到证据的小问题,都能用严谨的思维为证据理论基础,经年累月,涓滴可以成江河。我们人类的浩瀚知识财产,都是这样一点一滴储积而成。
规范性研究是建立于正进性研究所累积的知识之上,去追求主观的目标。当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有足够的了解,我们就会利用我们的知识去规范自然环境及人类行为,以追求更大的福祈。没有正进性研究的基础就没有规范性研究的成果。例如不了解需求及供给,就无以规范市场价格,不了解万有引力就无以规范炮火射程。使正进性研究的成果能造福人类者,是经世致用的规范性研究。学者是人,人乃生物。生物的本能是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顾自己,再顾其他;先管肚皮,再管脸皮。3这个基本
人性导引了一个非学术性的研究:“饭碗性”研究(Rice-bowl Research)。这种研究,着眼于饭碗的维持及扩大,不带热
1本文得到许多先进及友朋的指点及斧正。尤其感谢政大吴安妮,台大王泰昌,人大耿建新,清华夏冬林,中财罗飞,厦大胡玉明,浙大黄宏辉,上财薛云奎,哈工韩东平,香港理工仇林明英,港科大黄德尊,杜兰顾朝阳及陆晓训。本文也成为第二次中国会计博士联谊会的焦点话题,绝大部分出席学者都表示了意见,我受益良多,深为感激。本文初稿发表于台湾出版的会计研究月刊。
2有人把Positive Research翻译成“实证研究”,不甚妥确。Positive有肯定、正面、积极、进取之意。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只是正进性研究的一部分。理论模型的推演是正进性研究不可缺的一部分。在正进性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请参看傅利曼(Friedman)1953年对于正进性研究阐述的经典著作。
3最低层的生物,当然没有脸皮可言,也就只管肚皮不管脸皮了。高等动物中,争强好胜,争风吃醋者,所在多有。
情,没有使命。这种研究还有另外一项有趣的特性,几乎没有一个学者承认做饭碗性研究,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可以指出他人在做饭碗性研究。在学术界,尤其在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界,饭碗性研究相当普遍,在执学术牛耳的美国,都引以为患。4本文以我对中国三地区会计学术发展的了解,用正进性,
规范性,及饭碗性的各类研究为例来分析中国会计研究现况及未来。
一、 由盘古开天地说起
最小的一位数是几
人类最古老的文字—结绳记事—是与会计息息相关的。人类开始有经济活动就有会计。这个古老的学问几千年来可没有什么长进。除了五百年前,意大利的帕奇欧理(Pacioli)将单式的流水帐修改为复式簿记外,实在乏善可呈。会计学停滞,甚至不成为学问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科技的落后。几千年来,信息科技停在纸,笔,算盘,及人脑上。而在西方连算盘都没有。在这些简单的信息科技下,会计信息自然有限,会计的应用也停在流水帐的水平。会计没啥可学也没啥可问,既无材料做正进性研究,更无知识做规范性研究。会计学成为生猛活泼的新兴科学主要是由于信息科技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巨大突破。随着电脑的能量不断加大及成本的急速下降,大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开放给社会大众,大量的管理会计信息可供经理人员参考,大量的大学生选择了会计专业,大量的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会计信息。在高度经济发达地区,不懂会计几乎要被列为功能文盲(functional illiterate),丧失基本的工作机会。大量的会计信息融入经济活动及日常生活之中,也就产生许多可以做正进性研究的素材。大量的大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就造成大量的大学会计师资的需求。在大学教书如果想要受到尊敬及礼遇,就得有点学问。研究是积累学问的不二法门。同时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量大,吸收速度快。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非得做研究不可。大学会计系快速的扩张,造成了会计研究的需求及压力。这压力在六十年代的美国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一场会计学革命,在六十年代末,芝加哥大学开出第一,七十年
代初,史坦佛大学及罗澈斯特大学快速跟进,而造成燎原之势。5正进性会计学研究的三句真言:“问题要小,方法要细,证据要实”慢慢地传开。静电喷雾器
4为了减少饭碗性研究制造的垃圾,美国许多名校规定教授升等送审文章不能多于若干篇。
5革命元老之一,史坦佛学派的开山祖师毕维(Beaver)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连他都用血红的字眼写了一部书叫着“财务报告:一个会计革命”。1980年,我到芝加哥大学任教的时候,革命元老的第一代弟子开始毕业,集芝加哥大学,这些人现在都是美国名门大校的讲座教授,学术掌门人博尔及布朗(Ball and Brown)在1968年开会计革命的第一。但是他们两人没有什么弟子。有杰出弟子的六大革命元老的英文名字及其革命根据地是:Beaver (Stanford), Demski (Stanford), Dopuch (Chicago), Gonedes (Chicago), Watts (Rochester), 及Zimmerman (Rochester)。当时聚于芝加哥的第二代领导人的英文名字及现在的地盘是:Patel (Stanford), Wolfson (Stanford), Leftwich (Chicago), Smith (Chicago), Schipper (Chicago), Verrecchia (Wharton), Holthausen (Wharton), Dye (Northwestern), Antle (Yale), Ohlson (Columbia), Sunder (Carnegie Mellon), Kanodia (Minnesota), Biddle (Washington及香港科大)。
二、 饭碗性研究
醋酸强的松龙饭碗性研究到处都是,中国也不例外,只是中国的饭碗性研究似乎明目张胆。研究的品质是不能用文
章数及字数来度量的。例如1995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纳煦(Nash)一辈子只有三篇文章总共17页。6我博士班上最杰出的同学,曾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系主任的显科曼(Scheinkman)的博士论文只有三十页。7而大陆以文章数及字数来评定教职升等及博士学位。其结果,“剪贴学”大行其道。虽然做一流研究难如登天,要分辨剪贴式的研究是挺容易的。可是,要大家拿出道德勇气指责这种研究就难说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是举办大型学术会议。文章要上台,丑媳妇得见公婆,只练“剪贴功”的学者因见不得人而自然销声匿迹。文章好坏在大庭广众之下自有公论,同时见多了高手过招,一般人也多少看出点门道来。学术会议是无法杜绝饭碗性研究的,其实有不少欧美的学术会议是专为饭碗性的文章而开的。在竞争中学术会议也自有高下。另外一个驱逐饭碗性研究的措施是出版高水平及公平匿名审稿的学刊。虽然公开指责需要极高的道德勇气,匿名指责是人人都敢干的。我虽然经常为匿名审稿人的“胡说八道”及“不合理退稿”而大动肝火骂其“混蛋”,我知道我自己也是一天到晚被世界各地学者痛骂的“匿名混蛋”。每次被退稿后,痛骂一顿再喝两口老酒,第二天又开始闭门思过,想想自己的文章是不是饭碗性研究,再耐起性子重写重做。我这一点学术名声是那些“匿名混蛋”替我挣。我的晚节是那些“匿名混蛋”替我保的。我看到许多年青人一收到退稿,改也不改,就投到下一级的学刊,大骂主编搞小圈圈,大骂审稿人有眼无珠,我知道这些人就是饭碗性研究的小权威了。
台湾及香港都有不少学刊,也都采取匿名审稿制度。我刚到香港的时候,有不少人鼓动我办一个学刊,用香港科大的强大研究团队替中国人办个真正的世界一流刊物。我想了很久,觉得时机尚未成熟,
地点也不对。台湾及香港都只能办成区域性的学刊,将来中国人办的世界一流学刊一定在大陆。就拿台湾来说吧,台湾够得上一流的审稿人不满一支手,各有其专长。一看审稿报告就知道谁写的,根本谈不上匿名。况且老这几个人,他们一定成为学霸,学霸有一大堆徒子徒孙要养,没有公平的。香港的可能性更小。香港会计研究的主要骨干是洋兵洋将。要做洋玩艺,第一流的文章不会往香港送。要做中国土货,脚不沾土不道地。香港是弹丸之地,世界上没有一个一流学刊是只谈一个城市的问题的。8由于地小人挤,公平审稿难乎哉。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湾及香港都无法产生足够的作者,读者及问题面(Scope of Issues)。没有足够的作者,读者及重要问题的学刊是成不了气候的。大陆现在当然没有人才也没有条件办一流学刊。北大办的《国际会计与财务》刚刚才出炉,9水准比台湾及香港的会计学术刊物尚有距离。但是以北大的历史,在中国
6纳煦有严重的精神衰弱症,这三篇文章是在1950年一口气写的。这三篇文章也让普林斯顿大学心甘情愿地养纳煦一辈子。
7芝大经济系是诺贝尔奖老窝,百分之七十的诺贝尔奖得主跟这个系能扯得上关系。我这个同窗的本事自然了得。
8由于其历史背景及人文特质,香港学者最适合的角是做中西学术界的桥梁。社会科学离不开社会土壤,起码在一国两制下,世界一流的社会科学学刊不容易在香港生根。
9中国财政部办的《会计研究》严格来说是相等于美国的Journal of Accountancy。是一个通俗性业务性的刊物,不是纯学术性刊物。常言道曲高和寡,纯学术文章不可能有像《会计研究》三十几万的读者。能让三十几万人看懂的文章也不太可能纯学术。财政部不适合办学刊,因此我也不希望《会计研究》改变风格。
的地位,学生素质,及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国际会计与财务几乎注定将来会成为一个重要学刊。是不是世界一流就要看北大的努力及造化了。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由中国会计教授学会出版一个学刊。假以时日这个学刊是注定世界一流。
三、 会计学革命,改革开放,及规范性研究
由于海内外极度的隔阂,第一批国内会计博士就在黑摸瞎碰下产生的。直到现在,许多国内著名大学及会计博士点都没有会计学三大学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Accounting Review),有些博士根本没有碰过这三大学刊。我于1996年在大连为博士联谊会讲课的时候,许多在海外耳熟能详的基本概念,有些学员并不熟悉。无论如何,中国会计学界在这几年开始与世界接轨。就在这当儿,改革开放给大陆会计学术界带来极艰巨的挑战及任务。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地迈向市场,原来苏联式的会计无法适应新情势的需要,如何发展一套新的会计原理原则及会计制度,诚乃燃眉之急。市场经济及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大量的受过现代会计训练的会计师。大部分
大学教师自己都没有受过现代会计训练,如何去训练人?新一代的大学生,英文好,学习快,老师用什么来填这一个个饥渴如狼,深不见底的学习胃口?当今中国会计学界所受的压力及冲击远大于六十年代的美国。让我用一个亲身的例子。
1986年,郑丁旺兄邀我出席一次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台湾的财务会计准则主要是引进美国FASB的准则。这些准则在被正式引进前,台湾的外商公司及本土的大公司都可能已经采用,台湾的大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都有些应用经验,委员都喝过洋水了解这些规则在美国怎么用。在会场上的讨论只是些用词遣字的细节,我在会场也给了些意见,大家笑纳,郑主委敲一声定锤,大家鼓掌通过。会后丁旺兄开车送我回家,我笑着说:“真高兴,今天做了点事”。
1988年,我以美国会计学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的身份出席美国FASB委员会。会中关于准则的定稿都是几年推敲研究的成品,尽管如此,我们还在鸡蛋里挑骨头。我们会中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将来三到五年的准则制订计划(Standard Setting Agenda)建议应该研究的项目及方向,FASB对学术界极为尊重,颇尽心思地想争取会计学者对规范性问题的兴趣,想法子将正进性研究成果引入规范性的准则制订。这一年,我经历了正进性及规范性研究的互补及共生,心里也蛮踏实的。帅同社区论坛
1995年,杨继琬教授请我出席中国会计准则研讨会。会中除了财政部会计司及少数国内知名学者外,一半是外国人。10很快的我就看出来,中国会计准则的制订要比台湾及美国难得多。台湾的会计准则
制订主要是引入及诠释美国FASB的准则。由于台湾的经济体制与美国很相像,美国那一套搬到台湾来,就算不贴身也勉强合身。美国自己的一套是经过上百年的长时间,无数的研究,无数的修改,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演进而成。中国经济体制有很大自己的特性,无论那一国的会计制度用到中国都不合身。而中国又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西方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就是要修改西方的准则,连基本的修改工具都缺如。
无独有偶,台湾也有一个通俗性的《会计研究》月刊。
10这个会是主要听外国专家的意见的。另外还有国内专家的会。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45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会计   中国   没有   饭碗   香港   学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