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陈华,尹苑生
2013广东高考理综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一、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鲍茨和斯坦等。
(一)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N.Posenstein-Rodan,1943)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
、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二)诺斯出口基地理论
封闭经济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三)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纳克斯(R.Nurkse,1953)提出的,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
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使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
robust(四)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要述评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开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该理论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严格的逻辑体系结构,认为经济发展动力来源于“报酬递减”、“比较优势”等,然而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不但把技术进步视作外生因素,没有纳入其分析框架之中,而且丢掉了区域(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克服空间距离会发生运输费用。所有这一切,都与新古典主义所讲的前提条件相抵触。
二、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主义”理论
针对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等人提出的部门、区域的均衡增长理论,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相反方向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佩鲁(Perrous)等人
(一)佩鲁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斯?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0)首先提出来的,佩鲁把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产业)称为增长极。作为经济空间的增长极,它不是一个空间区位,而是处于经济空间极点上的一个或一组推进型经济部门,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增长能力,并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增长。因此,作为经济单位的增长极是与主导产业相联系的。该理论从两个方面打破了经济均衡分析的新古典传统,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它反对均衡增长的自由主义观念,主张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空间变量丰富了抽象经济学分析的内容。
增长极理论应用十分广泛。许多国家从城市与周围地区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把增长极看成是加快区域发展,尤其是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模式。但大多数国家的实践,
不是导致失败就是收效不明显。如我国“三线”建设中,从内地迁至三线的一些现代化企业与当地无法形成产业链,出现产业结构联系中断,各种资源要素无法扩散,只能形成“孤岛经济”。其实,增长极理论的应用是需要一定区位条件的。然而这些条件对经济落后地区来说是缺乏的,正因为这样,增长极模式不能作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模式。
(二)缪尔达尔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主要从正面论述了“发展极”对自身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但忽视了“增长极”对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利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缪尔达尔(G. Myrdal,1957)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理论,弥补了增长极理论的这一缺陷。缪尔达尔批评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所采用的传统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认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可以使各地区经济得到均衡发展的观点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他用“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来说明地理上的二元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如何消除的问题。他认为,某些地区受外部因素的作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发展会引起“累积性因果循环”,使发达地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更慢,从而逐渐增大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地区性二元结构。因此,不发达地区的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发展自己的经济,缩小这种差别。
空手道男子
(三)赫希曼与弗里德曼的“核心区海南省三亚技工学校―边缘区”理论
角蜡蚧
美国经济学家A.赫希曼六(Hirschman,1958)提出了区域非均衡增长的“核心区―边缘区”理论。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处,在巨大的集聚经济效应作用下,要素将向该地区集聚,使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加速,最终形成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核心区,与核心区相对应,周边的落后地区称为边缘区。在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方向的作用,赫希曼称其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极化效应往往大于涓滴效应,因而市场的力量往往使区域间的差别扩大。
>韩启德简历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45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理论   发展   增长   地区   区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