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近代早期”的欧洲史研究(一)

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农业⾰命“近代早期”的欧洲史研究(⼀)
主持⼈语:
传统史学将⽂艺复兴以来的历史统称为“近现代史”,其中⽂艺复兴⾄启蒙运动被视为⼤转型、⼤变⾰的时代。但是,20世纪六七⼗年代以来这种观点受到了挑战。在强调“长时段”地理、⽣态和⼈⼝因素影响的年鉴学派看来,这段历史的意义被不恰当地夸⼤了,勒华拉杜⾥甚⾄将之称为“静⽌不动的历史”。他们提出了“近代早期”概念,旨在淡化这段历史的现代性。本组⽂章不反对使⽤“近代早期”概念,并分别从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命、欧洲城市建设的⾓度展开论述,意在说明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冰川时期
晚近的⽓候和环境史研究表明,1300—1850年间欧亚⼤陆经历了⼀个漫长的寒冷时期,美国地质学家弗朗索⽡·马瑟斯将之命名为“⼩冰川时代”。“⼩冰川时代”是⼈类历史上突发事件多发时期,其中1645—1715年,即“蒙太极⼩期”(⼜
称“太阳活动极⼩期”)⼜尤为突出。受全球寒冷⽓候的影响,俄罗斯、中国、⽇本、印度、中东、西北欧直⾄伊⽐利亚半岛,到处是饥荒、疾病和战争。因此,美国历史学家杰弗⾥·帕克将之称为“17世纪的全球危机”。在帕克的论述中,17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内战和⾰命是⼀个典型例证。英国社会史学家史蒂夫·欣德尔则认为“1647—1650年的收成危机”推动了英国⾰命的深⼊。但是,英国的农业史学家,如马克·奥弗顿、理查德·W.霍伊尔反对这种简单化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候变冷只是⼀种挑战,如果应对得当不仅可以降低其危害,还可以产⽣某些积极影响,如新的农业技术发明。事实上,⾄少在17世纪90年代⽓温最低时期,英国不仅没有出现⾷物匮乏,还成为纯⾕物输出国。在2017年春季的《跨学科历史杂志》上,西班⽛环境和经济史家恩⾥克·特略等⼈撰⽂指出,英国的农业⾰命恰恰发⽣在“蒙太极⼩期”。虽然这⼀时期的技术发明,如通过多施肥抵消寒冷造成的有机物分解缓慢的影响只是权宜之计,但是⼀旦⼈们发现新技术能带来粮⾷⾼产,它们就会被保留下来,即使⽓候回暖也不会改变。笔者不否认⽓候变化对英国农业技术改良的刺激作⽤,但不宜夸⼤。事实上,英国农业⾰命在“蒙太极⼩期”到来之前已经开始。
tcp协议
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发时期,英国也未能幸免。1587—1588年、1597—1598年、1622—1623年英国都曾发⽣过饥荒。1623年,英国西北部饥荒最严重的坎伯兰郡和威斯特摩兰郡有饿死⼈的现象。同年在东密德兰的林肯郡,穷⼈因为市场价格太⾼买不起粮⾷,不得不屠狗宰马充饥。即使英国的“粮仓”诺福克郡也受到影响,穷⼈不得不吃替代⾷物。当地治安法官报告说,穷⼈制作⾯包不得不在⼤麦⾯粉⾥加进荞麦,但因“不适,厌⾷之”。但是,安德鲁·B.阿普尔⽐对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饥荒的开创性研究表明,同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相⽐,英国率先⾛出了饥荒的阴影。他认为,1650年以后英国再也没有发⽣过饥荒,⽽法国却在1661—1662年、1693—1694年、1709—1710年遭受了更⼤规模的饥荒。法国学者将之称为“17世纪晚期的危机”。此外,英国的饥荒是局部的,真正法国式的“⽣存危机”只存在于英国的西北边区。这⾥保留着传统的⼩农经济,没有充分整合到正在形成中的统⼀的国内市场,因此当饥荒来临时没有能⼒从外部获取所需的粮⾷。剑桥⼈⼝与社会结构史研究组通过对保存完整的404个堂区的葬礼登记进⾏统计分析,进⼀步证实了阿普尔⽐的观点。逆行性遗忘
那么,英国为什么较早地摆脱了饥荒,甚⾄⼏乎没有受到“蒙太极⼩期”寒冷⽓候的影响?⽬前主流派的观点归因于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有效的社会政策。英国王室政府在饥荒年间⼲预⾕物市场有很长的历史,但是经过都铎王朝的“政府⾰命”,这种⼲预变得更经常、也更有效率。政府的政策包括平抑⾕价、打击囤货奇居的投机商、禁⽌⾕物出⼝并组织⾕物进⼝等。1596年10⽉⾄1597年3⽉英国灾情初
现,就有11万夸特⾕物从波罗的海运抵伦敦。这⼀系列政策的背后是对消费者特别是穷⼈⽣存权的关护,因此英国史学家将之称为“道义经济”。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济贫法》的颁布和实施也有重要影响。《济贫法》包含三要素:
·为⽼弱病残者发放津贴;
·打击⾝强⼒壮的流浪汉;
·安置穷孩⼦学徒。
剪辑错了的故事
早期都铎王朝出于对社会秩序的担⼼,将济贫的重点放在打击流浪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到救助⽼弱病残者和安置穷孩⼦上。⽽后两类恰恰最容易成为饥荒牺牲品。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仅埃塞克斯郡在17世纪30年代就安置了6000个穷孩⼦。据笔者对斯塔福德郡治安法官《季会卷宗》的研读,发现当地政府与其说是安置穷孩⼦学徒,不如说是让他们寄居就⾷,以⾄于不事⽣产的乡绅家庭也被强迫接受学徒。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产的发展尤其是农业⽣产的发展是英国率先⾛出饥荒更重要的原因。英国的农业⾰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其中既受到⽓候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和经济因素的推动。现有的研究表明,在“中世纪暖期”向“⼩冰川时代”过渡时期,即14、15世纪,亚欧⼤陆不
同程度地出现过农业收缩。英国在经历了14世纪中叶的⿊死病和⼈⼝锐减之后,西北寒冷地区⼤多转变为牧场;中部密德兰地区许多村庄被抛弃,成为“消失的村庄”;农业⽣产活动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东南地区。但随着16、17世纪英国⼈⼝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业迅速发展,⾮农业⼈⼝⽐例扩⼤,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因此,英国开始了农史学家埃⾥克·克⾥奇、E.L.琼斯等⼈所称的“农业⾰命”。
18世纪英国的鞋匠
英国农业⾰命的核⼼是⼀系列技术改良和新技术发明,其中影响最⼤的有三项:⾸先,推⼴三⽥轮作制。三⽥轮作,即将耕地分成秋播、春播和休耕地,逐年轮换,是中世纪欧洲的发明。同古代地中海世界的两⽥轮作制相⽐,该发明的意义不仅提⾼了⼟地利⽤率,还增加了农作物的多样性。因此,当秋播的⼩麦或⿊麦歉收,春播的⼤麦或燕麦可降低饥饿的风险。英国牧师威廉·哈⾥森在1577年出版的《英国记事》中说,富⼈吃⼩麦⾯包,穷⼈吃⿊麦和⼤麦⾯包。但遇上荒年,许多穷⼈不得不吃由蚕⾖、豌⾖或燕麦制作的⾯包,后者通常仅⽤作马饲料。三⽥轮作需要更多肥料,中世纪欧洲由于肥料跟不上,该技术实际采⽤有限。不过,英国农业史家的研究表明,17世纪英国春播作物的种植⾯积和单位⾯积产量都⼤幅度增长。阿普尔⽐对⽐饥荒年份英法两国的⾕物价格,发现在法国⾕价普遍上涨的同时,英国虽然⼩麦价格上扬,但⼤麦和燕麦价格保持稳定。因此,他认为正是英国充⾜的春播⾕物供应,使英国避免了法国式“⽣存危机”。
农书中展⽰的英国犁
其次,发明“草—⽥轮作”制。“草—⽥轮作”最早出现于英国西北地区,1560年以后被引⼊⼴⼤的密德兰平原,这是⼀种适合以畜牧为主地区的农业新技术。所谓“草—⽥轮作”就是将过去的永久性牧场⼀分为⼆,⼀部分犁开⽤作农⽥,另⼀部分保留为短期牧场,数年之后两者交换。短期牧场积累了⼤量牲畜粪便,⼗分肥沃,因此⼀旦转为农⽥,不⽤施肥即可⾼产。时⼈估计,在传统的三⽥制下,收获与种⼦之⽐最⾼才能达到10∶1,但“草—⽥轮作”制下达到20∶1都算平常。
blt再次,引⼊肥⽥作物。早在中世纪,诺福克就通过在休耕地种植⾖科作物如蚕⾖、豌⾖,以增加⼟壤的肥⼒。16、17世纪这项技术被推⼴到英国其他地区。但近代早期英国最⼤的技术进步是引⼊饲料作物,尤其是三叶草和苳青。按照农业史学家G.E.富塞尔和克⾥奇等⼈的研究,三叶草和苳青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从低地国家引⼊的,17世纪中后期作为饲料作物被⼴泛种植于休耕地和牧场。饲料作物引⼊的直接后果是牲畜数量⼤增,因此,奥弗顿认为17世纪英国农业最⼤的突破是在牲畜⽅⾯。按照他的估计,这个世纪英国牲畜的放养密度翻了⼀番。英国农业是农牧混合的,从事粮⾷⽣产的肥料主要来⾃牲畜,因此牲畜多意味着肥料多,肥料多必然导致粮⾷⾼产。前⽂提到的17世纪英国春播作物的种植⾯积和单位⾯积产量都⼤幅度增长与此有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饥荒总是与⼈类相影相随,但英国却在“17世纪的全球危机”中摆脱了饥荒。这是⼈类征服⾃然、改造⾃然的重⼤胜利,其意义⼀点不亚于后来的英国⼯业⾰命。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饥荒和饥荒史研究深受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的权利理论影响,强调⾷物分配的重要性。
英国的经验表明,要克服饥荒,粮⾷的公平分配是必要的,但从长远发展的⾓度,⾷物的有效供给,即农业⽣产的发展更为重要。
matlab带通滤波器(作者单位:复旦⼤学历史学系)
镍磷合金镀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0:2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4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英国   饥荒   农业   世纪   历史   技术   影响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