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

科技思想史
试论儒学科学的相容性
马来平+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
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在相"-3一部分人中间,对儒学,尤其是在儒学与科学的相容关系
问题上,持有根深蒂固的误解。这些误解不消除,儒学的复兴将会阻力重重。
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经验问题。从经验上说,儒
学与现代科学表现出了多方面的相互促进关系:中国古代,科学主要从属于儒学;近代,不仅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自始至终在格物穷理的名义下进行,而且儒学的每一次转型,都有其西方科学的动因,也深刻影响了西方科学的传播和发展。从理论上说,儒学与科学之所以具有相容性,说到底是因为二者在精神气质上具有相通之处。例如,在一定的意义上,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善”与“真”的关系。但求善应当把“真”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求真也离不开“善”的导向和规
质量风险管理;巳。
关键词:儒学与科学;相容性;“善”与“真”
脱离民族文化的复兴,不是真正的民族复兴,也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鉴于儒学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较为核心的部分,所以,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不可避免地要求儒学的复兴。然而,长期以来,在相当一部分人中间,对儒学,尤其是在儒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持有根深蒂固的误解。这些误解不消除,儒学的复兴将会阻力重重。换言之,儒学的复兴乃至民族复兴的实现,迫切要求在全社会消除儒学与科学关系上的误解,实事求是地认识儒学与科学的关系。
一、儒学与科学不相容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有关误解儒学与科学关系的观点
shifugao
颇多,除了认为“儒学与科学不相关”以
外,基本思想大都认为,儒学排斥科学、阻碍科学,简言之,儒学与科学不相容,进而儒学与现代化不相容、提倡儒学复兴是一种复古守旧和历史的倒退。关于“儒学与科学不相关”的观点,后面将专门论及,这里,仅就“儒学与科学不相容”的认识,扼要分析几种相关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其一,“不需要科学论"。一些人认为,儒学偏重修身养性,主张遇事返身内求,不鼓励面向外部世界,
数据组织
·作者简介:马来平,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想史。
·625·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因而不需要科学。这一观点在学界较为流行。如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冯友兰先生就认为“中国哲学家(主要是儒家——本文作者注)不需要科学的确定性,因为他们希望知道的只是他们自己;同样地,他们不需要科学的力量,因为他们希望征服的只是他们自己。”n1他还说:“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价值标准,她毫不需要。”眨1评价这一观点涉及到儒学的流变。学界一般认为,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是有原则区别的。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前者“重在当代之礼乐制度、政府规模上”,后者“则重在‘格、致、诚、正’私人修养上”b1,或者说,前者重视“王道",后者则重视“性”与“天道”。这说明,偏重修身养性,力主遇事返身内求,是从宋明理学开始的;原始儒学虽然也讲修身养性和返身内求,但整体上它的侧重点不在这里;对于宋明理学,早在明末,就有“实学”揭竿而起,指斥其空谈性理,坐论修己。既然如此,在讲儒学观点的时候,就不应当以宋明理学取代原始儒学,而且鉴于二者的源流关系,应该更加重视原始儒学的观点才是。其实,就宋明理学的整体而言,也并没有主张绝对不需要科学,没有达到不顾人类肉体层面上的自我肯定方式,而一味主张人们应该仅仅向内心求幸福的地步。
理学家将知识区分为“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以及后文即将谈到的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论,即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这一点。
其二,“轻视科学论’’。一些人认为,儒学视科学为“奇技淫巧”,一向鄙薄科学技术。这种观点尽
人皆知,流布甚广。事实上,中国古代谈到“淫巧”,一般是指那些无益民生日用,徒矜工巧,仅供少数人耳目之娱者。所以,老庄、墨子、管子和儒家都不同程度地反对“淫巧”。但除老庄外,其他各派都不排斥用于生产的技术。中国科学史界不少学者认为,儒家在反对“淫巧”方面较为宽容:“不过儒家不像墨家那么极端,他们认为音乐、宫殿的装饰还是必要的。"b。至于“斥机器为害心",典出《庄子》,即庄子通过种菜老农之口,教训孔子的学生子贡的一句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晒1这是老庄的观点。尽管老庄的思想对儒学有影响,但整体上看,这种极端的观点不属于儒学。所以,那种基于“诋奇技为淫巧”,断定儒学轻视科学的观点,未免张冠李戴、经不起推敲。
另一些人认为,儒学以德为“本”,视科学为“艺”,一贯主张“道本艺末”,因此,可以据此断定儒学轻视科学。事实上,在儒学那里,“本”、“末” 只限于“道”、“义”的基本关系而言,若具体言之,“艺”固然从属于“道”,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注释:“1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41.”3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24. [33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嗽],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298.“: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9,235. 61《庄子·外篇·天地.》
·626·
科技思想史
但“艺”并非可有可无,“艺”不仅须臾不可离,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十分重要。也正因为此,儒学主流一贯主张,既要尊德性,又要道问学,需要兼顾。
其三,“阻碍科学论"。近代以来,在儒学对科学文化作用的问题上,学术界、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
观点是强调儒学对科学的阻碍作用。如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均有过此类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史大师李约瑟也说过:“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n1,“它对于科学的贡献几乎全是消极的"噶1。就连主张光大儒学的新儒家中的某些人物,也自觉不自觉地持儒学“阻碍科学论”。如冯友兰早年对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探讨,以及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关于中国无科学的分析,都把中国没有产生
实验科学的原因追溯到了儒家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全面否定,尤其是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儒学曾长期持有的批判立场,上述“阻碍科学论”一直市场广大。以致前不久大陆清华大学还有教授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大谈“孔庄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说什么“它们使得中国上千年一直处于科学的真空地带,它们的影响持续至今。”
毫无疑问,儒学与科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二者存在冲突因而儒学对科学具有阻碍作用,甚至儒学的某些成分对科学的阻碍作用十分巨大,是十分正常的。问题是儒学对于科学的作用是否“几乎全是消极的”,是否“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灾难性的障碍呢"?恐怕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阻碍科学论”者普遍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而儒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因而足以证明儒学是阻碍科学的。首先,儒学并非与近代科学的诞生绝缘。近代科学诞生在西欧,但对近代科学的诞生做出过贡献的,并不局限于西欧,其中,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文明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点已经得到世界学界的公认。其次,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多种原因促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开展、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清教主义和科学在精神气质上的意外契合、工艺传统和学者传统的亲密携手等,都是重要原因。可以肯定地说,尽管近代科学的诞生有其文化上的原因,但决不单单是文化因素所能决定得了的。另外,近代科学革命的发源地仅仅包括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断言凡不属于近代科学诞生地的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阻碍科学的,不仅不合乎逻辑,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文化决定论。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的原因同近代科学在欧洲诞生的原因一样是复杂多样的。特别是,应当注意以下的事实:正值西方近代科学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
口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8.怕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1.
德怀特韦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却处于明末清初从内忧外患、战争频仍,发展到明清易代、清政权实行高压政策企图制服汉人的时期。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处在清廷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下,缀文命笔,动辄得咎。在这种形势下,思想与言论尚且不得自由,遑论科学革命!总之,把中国没有发生近代科学革命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儒学身上,实在是没多少道理。
总之,那种把儒学与科学完全对立起来,恣意夸大儒学的消极作用,甚至一笔抹煞儒学对科学积极作用的观点是要不得的。为此,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儒学,实事求是地认识儒学与科学的关系,高度关注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
二、儒学与现代科学的相容性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事实问题。因此,讨论
这个问题,不能无视历史事实。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儒学与现代科学的相容性。
1、科学是儒学现代化的坐标之一从根本上说,社会现代化,除了工业、农
业、科技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外,还
包括一个文化现代化的问题。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现代化,离开儒学的现代化,各方面的现代化根基不牢,缺乏后劲。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是以儒学的现代化为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的。
实质上,儒学的现代化就是儒学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融合。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儒学与科学的融合或者说儒学的科学化是儒学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之一。儒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保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相容性,成为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优良环境。任何阻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或文化成分,迟早要么被改造,要么被摈弃。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可说是儒学现代化的坐标之一。为此,儒学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改造自己。从根本上说儒学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它所包含的已有科学成分不仅需要重新改造、需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而且,它所包含的大量与科学技术不相适应乃至对科学技术发展起阻
碍作用的成分,更加需要甄别或予以改造。
(2)扩大科学文化成分。一是从现代科学的时代精神那里汲取灵感。既然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现代自然科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在哲学前提、核心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契合性哼3,那么,儒学就完全有可能从现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那里,汲取灵感,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二是引进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或者通过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哲学概括,而提炼新的理论和观点,不断丰富和
‘卿参见PdtjofCapra.The Turning Point--ScienceSocioty,and th e Rising Culmm[M],by Si m on an d
Sc h us te r,1 982
·628·
科技思想史
完善自己。
(3)寻求科学的支撑。广义地说,科学也包括技术在内。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对于儒学具有支撑作用。因为儒学像其他种类的文化一样,也包含事业和产业两部分,而科学将深刻影响以表现儒学文化
为内容的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方式和传播传承方式,将开辟以表现儒学文化为内容的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和供给力的新空间;同时,将创造和扩大全社会对于儒学文化消费的种种新需求。
总之,对于儒学的现代化,科学不仅是无比丰富的思想资源、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也是其发展的技术支撑条件。
2、儒学对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儒学对科学
的作用问题上,一些人坚持认为,“儒学与科学不相关”,前
者对后者无作用。主要理由是:其一,儒学侧重内心修养,科学专注于外部世界,二者各司其职,互不相关;其二,科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科学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等;其三,儒学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制度化的基础,尤其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制度即科举制度和家族制度,或者已经废除,或者已经处于一息尚存状态。因此,儒学对科学的作用微乎其微,几近于零。
事实上,那种认为儒学对科学没有作用或作用微乎其微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古代,儒学是封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文化背景;在现代,尽管意识形态易帜,但儒学仍然居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不论自觉与否,包括科学家、科技管理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在内的每一位
中国人的肌体里都无时无刻不在流淌着儒学的血液、活跃着儒学的基因,换言之,在中国人生活的世界里,儒学的大量观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儒学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文化环境,不可能不和科学发生相互作用。另外,那种以儒学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制度化基础为由,消解儒学对科学作用的观点,也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一方面,家族制度并未真正消失。中国至今仍以家庭为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家族制度在全社会尤其在广大农村仍有较大市场;另一方面,儒学等传统文化的制度化并不仅仅表现为科举制度和家族制度。教育制度、文学艺术作品、民间习俗、典籍文献等也是儒学等传统文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总之,儒学等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渠道融入中国人乃至东亚文化圈许多人的精神世界里,薪火相传、世代绵延,儒学等传统文化对现代科学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3、现代科技发展方向和消极后果的矫正亟待儒学的参与首先,在现代,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对政府和企业的依赖性日中华粉末冶金网
渐增强,随之,科学技术为权力和资本所控制的程度也在同步增长。于是,科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19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儒学   科学   中国   文化   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