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
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起步,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当前环保产业发展存在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财税优惠政策激励力度有限、企业融资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采取更好地推动绿环保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标签:环保产业;环境保护;绿发展
环保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活动,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环保产业发展日益重视。中国环保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起步,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但当前环保产业发展也存在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财税优惠政策激励力度有限
、企业融资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回顾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绿环保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一、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程
中国环保产业是随着环境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壮大的。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面对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中央政府开始对工业“三废”对水源和空气造成的污染进行调查,拉开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序幕,环保产业开始萌芽。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以此为起点到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环保产业开始孕育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快了环保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这一阶段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成为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
1.环保产业发展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首威武之师背后的财经密码
杨梅大疮先,中国成立了“三废”利用等环保机构。1971年,国家计委成立“三废”利用领导小组。1973年1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筹备办公室。北京、甘肃、湖北、广东、贵州、河北、河南、辽宁、云南、浙江、湖南、山东等省市新建或重建了“三废”治理利用办公室等。到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前,已有16个蒋南翔
省区市设立了环保机构。1972年6月,官厅水库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成立,随后,又相继成立了关于保护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珠江流域、太湖水系等水域的环保领导小组。环保机构的成立为中国以后环保事业的起步准备了重要的组织条件。
其次,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广泛的环境污染调查。1971年4月,卫生部军管会向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下达《关于工业“三废”对水源、大气污染程度调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三废”中的有害物质排出是害、回收是宝,回收利用可以为国家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工农业生产。“三废”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调查清楚其对河流、大气、水源的污染情况及危害程度。《通知》要求各地对辖区主要厂矿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排污情况、排放制度、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对周围居民健康和其他行业的影响。《通知》下达后,各地污染调查工作陆续展开。1972年,青海、甘
肃、河南、山东等八省(区)联合成立协作组,长江水系六省一市成立协作组,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与天津市组成协作组,分别对黄河、长江、渤海、黄海等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全国开展污染普查的同时,一些污染事件也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影响较大的是官厅水库污染问题。1972年3月,北京市有关部门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的报告》。5月,李先念批示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6月,国家计委和国家建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建议采取紧急治理措施迅速制止水质继续恶化,加强对官厅水库上游河流污染的调查;新建、扩建工厂要认真考虑“三废”综合利用,工厂建设和“三废”综合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建立监测化验系统,加强检验工作。防辐射屏有天下第一行书环境污染调查工作的开展为查清污染源和有计划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环保监测站和区域监测网的建立,为工业建设、污染防治提供了参考。
再次,这一时期,还制定了诸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三废”污染治理文件和法规,为当时的污染防治提供了制度性依据,也为以后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础。应该说,这一阶段中国的环保事业开始起步,虽然没有正式出现环保产业的概念,但“三废”治理机构的建立、治理法规的出台、污染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污染控制设备的研制等,都为以后
环保产业的孕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2.环保产业孕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80年代
在环境保护工作受到普遍重视的情况下,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确定了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提出要做好全面规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工业要合理布局,厂址选择要切实注意对环境的影响;要注意保护水源,消烟除尘,处理、利用垃圾,改善劳动环境;综合利用,除害兴利,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企业的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设施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加强对土壤、植物、江河、湖泊、海洋、森林、草原保护;认真开展环境监督工作,制定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宣传教育;环境保护需要的投资、设备和材料要尽可能予以保证。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后,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起步。1974年,国务院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也陆续建立起环境管理机构以及环保科研、监测机构。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
明确提出:“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1979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定了中国环境保护法体制框架,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轨道。1983年底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了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三建设、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初步规划出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步骤和措施,确定了强化环境管理作为环保工作的中心环节。1984年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5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正式成立。1988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委会主任宋健首次提出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这一新概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8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全国第—次环保工业调查,对全国的环保工业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在被调查的3148个单位中有2529个从事环保产业的生产或研究。1988年的生产总值为38亿元,其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机械设备、专用仪器及专用材料等。这次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企业规模小,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占多数。在1928个企业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仅137家,只占企业总数的7.1%。这一时期环保产业开始孕育发展,但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较薄弱,尚未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市场狭小、技术落后,亟须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引导和扶持。
贝格尔3.环保产业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1989年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国务院发出《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将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领域。1990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第一份指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该文件详细阐明了环保产业的概念,指出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指导方针是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提高环境保护产品和环境工程的质量,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1991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始启动最佳环保实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工作。1992年4月,全国第一次环保产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阐明了发展环保产业对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确定了中国发展环保产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方向。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全国第一次环保产业展览会,把环保产业发展推向高潮。1992年9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建议,其中之一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1992年11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出《关于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积极扶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面向市场,优质服务”的指导思想,强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针对环保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把生产和开发环保产品和提供环保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供需结合、有偿服务、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把发展环保产业纳入社會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
1993年,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成立。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出《关于开展环保产品质量考评的通知》,这是在过去开展环境监测专用仪器质量考评的基础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环保产品质量考评。1995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关于环保产业科技开发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环保产业科技开发贷款是运用国家银行资金来支持发展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环保开发、环保最佳实用技术推广、环保示范工程建设、环保信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开发等项目。1995年,国家环保局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了全国环境保护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此次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政府部署的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环保产业调查。历时15个月,共获得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8651个从事环保产业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的约100万个调查数据和29套总结分析资料。1996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出《关于对环保产品实行认定的决定》,强调要对用于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产品实行认定,对通过认定的环保产品,颁发环保产品认定证书。在建项目的污染防治和其他污染防治工程以及在环境监测中,必须使用获得认定证书的环保产品。1996年8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环保产品监督检验机构管理办法》,保证了环保产品监督检验机构工作的规范化。1997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关于环境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环保
产业,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指出要有重点、有计划地推动环保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环保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档次。要引导环保企业集约化经营,扩大环保产业规模;鼓励、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入环保产业,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重点扶植一批环保骨干企业,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和环保高科技基地;整体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环保产业的监督管理,建立环保产业管理体系,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坚决打破部门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防止不正当竞争,实现环保产业市场的有序运行。
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召开全国环保系统环保产业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把环保产业发展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探索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维护环保产业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污染治理机制的转化,引导环保产业全面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形成环保产业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发挥对环保产业引导、规范、监督、服务的职能,采取各项措施,推进环保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科技部、国家机械局联合发布了《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国家轻工业局联合发布了《草浆造纸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向社会公布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工作进度和时限要求,规范和指导污染防治工作;以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工作为突破口,提倡发展环保设施运
营业和污染治理服务业,实行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两权分离。2000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将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由行政性认定转为第三方认定,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第三方认定管理体系,推进了环境工程资质认可工作的规范化。为促进环保产业形成规模优势,促进环保产业化发展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环保总局还制定了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和环保产业园区建设总体方案。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领域,促进了环保产业地位的提高;首次召开环保产业会议,确定了环保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保产品质量考评、环保产业科技开发贷款、环保产品实行认定、环保产品监督检验机构管理、环境工程资质认可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规范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思路;提出把发展环保产业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引导环保产业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对于推动环保产业走向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2000年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0年年底,从事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总数达18144家,从业人数317.6万人。年收入总额1689.9亿元,实现利润166.7亿元。与1997年相比,中国环境保护
相关产业的从业单位增加了近1倍,从业人数增加了87%,年收入总额增长了268%,年利润总额增长了187%,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分别增长了73%和53%。调查显示,中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内涵在不断延伸和丰富,产业规模在逐步扩大,产业结构分布日趋合理,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产业的地域分布由东南沿海、沿江的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这一时期环保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环保产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多年来一直处于一种无序、盲目的发展状态,导致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缺乏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分散、规模小、缺乏骨干力量,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管理不规范、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亟须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建立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以政府制度管理为支撑的市场主导型运行机制,促进环保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1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1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产业   发展   环境保护   污染   工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