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境

摘要:中国地方遗传资源曾在中国及世界猪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的状况令人担忧㊂本文基于调研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困境㊂关键词:中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困境
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境
黄瑞华李平华周波
(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江苏淮安223005)
1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境
我国是世界上猪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且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对世界猪种改良﹑现代猪种培育与进一步改良发挥了积极作用[1-3]
㊂17世纪
末,中国广东猪和暹罗猪对英国当地土猪改良并先后育成小白猪﹑中白猪﹑大白猪[4]
,18 19世纪
英国猪种﹑中国猪种与丹麦当地猪种杂交最终培育成长白猪[5]
汪光焘,说明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对目前世
界广泛使用的几大猪种的形成与进化发挥了积极作
用㊂
然而,地方猪遗传资源由于其生长速度慢﹑饲养期长﹑屠宰体重差异较大﹑饲料转化率低﹑瘦肉率低﹑脂肪较厚﹑毛多样而难以加工等缺陷,难以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经济生活方式,无论是生产效益还是屠宰加工与市场销售,或是消费者饮食取向,都难以形成竞争力,逐渐被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毛相对整齐的外种猪所取代㊂
应该说我国政府及民间组织对地方猪遗传资源
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高度重视的,尤其是 十二
五 以来制定出台‘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等系列法规及管理办法等,制定下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国家及各省市改选或组建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修订‘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公布国家级保种场(区﹚等,在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笔者在此不作详述㊂
对于地方猪种所处状况的分析,国内已有很多专家有所提及
[6-8]
㊂鉴于对地方猪及基于地方猪的
培育猪种情有独钟,笔者二十余年来坚持与地方猪保种企业﹑育肥企业﹑销售企业接触,了解他们的运营﹑倾听他们的心声,发现了一些令人揪心的事实㊂与同行观点雷同部分,本文多未予列及,谨谈及自己最为担心的些许小事,希望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并研探出切实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对策㊂1.1保种成本逐年增加,地方猪资源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及工业化农业
的发展,不管是工业还是工业化的农业都存在一个
人员﹑原材料﹑生产车间﹑产品﹑副产品相对集中
化的特征㊂就养猪产业而言,原来的庭院式生产方
式因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不论是原材料﹑还是
产品或副产品都因总量小,生存空间没有压力﹑饲
料资源就地取材﹑产品也就地消化﹑废弃物更是能
够依靠自然界的自净与平衡功能真正转化为种植业
的营养来源,所以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作用,可见
当年的养殖模式尽管水平低下,但是能够与大自然
和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关系㊂
然而,国民经济发展到今天,原先的庭院式养
殖模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㊂不完全是老百姓不
愿意养,而是他们原先拥有的养殖环境由于农村城
镇化而消失了,原先所住平房加小院加自留地的生
存空间被 别墅 (因为农民离开了土地住进了高
楼大厦﹚所代替;即使有的生存小环境没有改变,
但周边竖起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或一个个现代化工
厂, 后来者居上 的近邻们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禁
止这些老百姓继续养猪㊂这对地方猪资源的保护与
利用带来了致命打击㊂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笔者20世纪90年代初到江阴申港镇调研,当地当时经济已经很发达,但仍有3万多头二花脸母猪分散饲
养在各家各户;可现在不仅申港镇,在整个江阴已
经不到1头二花脸猪,二花脸猪这个拥有世界最
高产纪录的我国特有的地方猪种也不得不让出原有
阵地,退缩到可怜的几个保种场及唯一的保护区内
了㊂
现代集约化养殖环境下,由于集约化就需要相
三星m7500对较大的土地资源,而中国发展到今天,土地资源
已经严重稀缺,绝大多数原有地方猪资源保种场本
来处于相当偏僻的地方,可现在周边多数已四通八
达,本来可以就地循环的废弃物不得不成批量产mlat
出,自然界的自净能力受限,很容易造成废弃物积
压而破坏环境,因此很多原先较为偏僻的地段越来
越不适宜养猪场生存㊂国内浦东白猪等几个地方猪种保种场面临不得不拆迁的尴尬局面就是一个例证㊂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社会才是其首要任务,对于同样会影响社会的肉蛋奶供给问题,他们需要考虑的首先也不是资源保护与肉品档次,而是保障量的供给,而这似乎又可以通过外购方式实现短平快的方案解决㊂对于生产者而言,地方猪生长与生产习惯的特点,导致地方猪养殖企业单位占地面积养猪量显著低于外种猪,更由于其生长速度慢﹑饲料效率低﹑屠宰率低﹑胴体瘦肉率低等原因,很多猪场逐渐压缩规模,不得不采取杂交甚至转成饲养外种猪的饲养模式㊂对于屠宰企业而言,由于
地方猪体型大小差异较大不便机械化流程操作,屠宰率﹑瘦肉率低而脂肪率高,导致经营者不愿意收购这类肉猪,因而这类肉猪普遍不得不在条件相对落地后的小型定点屠宰点屠宰㊂对于消费者而言,尽管其也希望自己吃到优质安全的地方品牌猪肉,但他们很少体会地方猪生长期﹑瘦肉产量﹑饲料效率﹑母猪生产效率﹑整个生产效率等导致的相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较长,只肯偶尔光顾一下比外种猪价格稍微高一点的销售点,而不肯长期接受这种消费方式㊂所有这些环节的问题都导致地方猪的相对竞争力下降㊂
1.2运行模式整体单一,运行效果预期越来越模糊
历史上由于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内到处散养着当地流行的地方猪种,尤其是当时没有推行人工授精,所以还相对应地散养着很多地方猪种的公猪㊂即使只有一个条件并不优越的地方猪保种场,其保种压力也不大,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到老百姓那里去换个血统,很少担心血缘近化问题㊂但当今的地方猪种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相当恶化,除了少数品种有2个以上保种场﹑保护区及相应的散养情况存在外,绝大多数品种已经只剩下1个保种场保着这个品种的地方猪,猪规模相当小,有的
猪场表面还有6个以上血统,但有的血统之间本身就有血缘关系;有的可能血统内近交系数已经很高,特别容易出现近交衰退现象㊂而周边已经没有猪场或老百姓饲养这些猪了㊂在这种情况下,猪场到哪里去换血呢?不能换血就必然出现近交衰退现象,这是地方猪能否保存下来面临的最大困境㊂地
方猪遗传资源体数量总体下降的趋势不但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有些猪种仍有加剧的趋势,尤其是地方政府不重视资源保护的地方,其所拥有的地方猪资源已经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㊂
1.3产业链各环节普遍脆弱,难以形成良性利益链
国内很多地方猪种目前所处的状况是要么因当地经济较为发达,养殖业整体受到冲击,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瘦肉率低的地方猪种保种场只能压缩规模,基本处于被动保种境地;要么是经济条件本身就比较差,财政资金难以维持或支持相应地方品种的保护㊂不管是哪种情况,地方猪保种场相应的技术力量明显不如20世纪80 90年代,对地方猪保种的常规技术手段执行到位程度也远低于那个年代,相应技术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与系统性都可能打了大折扣㊂有的地方尽管在地方猪种保种基础上利用引入外血的技术手段培育了新的瘦肉型猪种,但由于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指标仍然比不过外种猪,仍然处于难以持久被市场接受的尴尬局面㊂绝大多数地方猪或基于地方猪基础上育成的瘦肉型猪种所在企业或地方政府等机构都试图开发其产业链,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规模较小﹑运行难度较大,即使真的从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有所动作,但很少能够形成真正的产业链,相互之间脱节而不能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即使这些环节或多或少地启动了,由于体型差异较大﹑数量相对有限等原因导致大型屠宰企业难以接受这些地方猪种或培育猪种的商品猪进入流水线屠宰㊂生猪定点屠宰场多数是夜里12点到凌晨2点屠宰,缺乏冷链环节,读者可以想象猪自从放血之后其肉及其副产品发酵﹑酸化的过程,导致所谓的优质肉猪不一定能够以优质﹑安全的产业链运行,
炎热的夏天更是如此㊂结果是绝大多数所谓的品牌猪都缺乏标准化的屠宰环节﹑缺乏福利化的宰前静养环节和致死环节,更缺乏胴体及副产品的冷链转运与销售环节,导致所谓的质量控制体系存在重大隐患,根本无法实现全程质量控制㊂
2建议对策
上述这些问题如果不被引起重视,地方猪或基于地方猪基础上培育的新品种或配套系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笔者也尝试性地思考了一些对策,这里提出来,敬请读者批评指正㊂
分布式操作系统
宋汉良2.1多层次㊁多环节保种,防止种源丢失与杂化
为了尽量让地方猪种不至于丢失,建议建设国家﹑省﹑市等不同级别保种场㊂对于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地方品种,不但要设法建设至少1个国家级保种场,还建议至少建设1个省级备份场;对于没有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资源,建议至少建设1个省级保种场和1个市级备份场㊂同时整体进行‘畜牧法“基本知识的普及,各级财政将这些地方猪种的保种经费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而不仅仅是
通过项目形式予以资助,确保保种经费得以落实㊂同时完善相应的保种机制,从软硬件角度吸引人才,配备符合保种要求的技术力量,同时要完善不同级别的保种考核机制,对上述及上述未提及的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方案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未来血统的更新,尽量避免近交系数的快速提高㊂
2.2尽快完善细胞库保存与优质资源利用机制
无论什么地方品种,在活体保种空间越来越小硬脂酸钙
的情况下,加强国家级及省级猪遗传资源动态监测,提高种质资源预警能力,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细胞库,对重要﹑濒危的品种实施细胞库保存是保护好优质种猪资源的重要手段㊂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繁殖性能﹑肉质性能﹑耐粗饲性能﹑抗病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表观优势的资源的种质特征特性要进行系统监测,并充分利用其特有的种质特性进行新品种或专门化品系的选育与开发利用㊂
2.3着力建设特品牌猪/肉产业联盟
扶持产业链中猪源标准化和屠宰﹑运输与销售环节软硬件建设及监管工作,着力建设特品牌猪/肉产业联盟㊂
参考文献
[1]Darwin C.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M].London,1868.
[2]Jones GF.Genetic aspects of domestication,common breeds and their origin.In:Ruvinsky A and Rothschild M F. The genetics of the pig[M].CAB International,Oxon,UK,1998: 17-50.
[3]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5]Clop A,Amills M,Noguera JL,et al.Estimating the frequency of Asian cytochrome b haplotypes in standard Euro-pean and local Spanish pig breeds[J].Genetics Selection and Evolution,2004,36(1):97-104.
[6]于福清,王志刚.我国猪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J].养猪,2009(6):25-28.
[7]彭中镇,刘榜,樊斌,等.关于保护利用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的若干建议[J].猪业科学,2006(4):32-36. [8]杨红杰,彭华,王林云.从我国猪肉消费趋势展望地方猪种发展前景[J].中国畜牧杂志,2014(16):6-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2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1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方   资源   猪种   遗传   保种   保护   环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