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金融】三位“红金融家”这样为革命军队当家理财

【红⾊⾦融】三位“红⾊⾦融家”这样为⾰命军队当家理财
重温红⾊⾦融历史汲取不断前⾏⼒量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成⽴以来,⾄今已经⾛过97个年头。
⼀⼿紧握杆⼦,⼀⼿狠抓钱袋⼦。⾰命需要,也需要钱!
在战⽕纷飞的年代⾥,红⾊⾦融与⾰命军队同根同⽣,相辅相成。依仗共产党⼈的信仰、勇⽓和智慧,历经磨难,⾛出困境,“好钢⽤到⼑刃上”,不断创造着⾦融奇迹,迎来“货币战场”上的捷报频传。
2018年的7⽉,⼩编为⼤家整理了红⾊⾦融历史中的杰出⼈物以及相关事迹,促使我们不断前⾏。
《⽑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银⾏博物馆藏画),施⼤畏画
“扁担银⾏”:⽑肩挑红⾊⾦融命脉
红军长征⾏进的队列中,中国⼯农红军中央纵队第⼗五⼤队的,始终是⼀个“谜”。
这⽀由上百⼈组成的特殊编队装备的武器,不是长⼑,也不是⼤炮,⽽是160多副扁担挑⼦。肩挑⼿扛的担⼦⾥,载有黄⾦150⽄、⽩银840⽄,以及⼤量的珠宝、银元、苏维埃国家银⾏印制的纸币,
还有⼏台死沉死沉的印钞机和铸币机……为了实现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守护红⾊⾦融仅存的微弱⽕种,服务党中央财政需求,保障红军物资供给,这个世界上最⼩的国家银⾏,被挑在了肩上,踏上了征途。
早在1931年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决定筹建国家银⾏,并委派在安源路矿⼯⼈消费合作社展露杰出理财能⼒的⽑担任⾏长。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的全国性银⾏,⽇后逐步发展成为根据地经济的重要⽀柱。
52se52se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长⽑
银⾏刚创⽴时,⽑很快发现,他这个⾏长并⾮如旁⼈想象那么潇洒光鲜,缺钱,缺⼈,初始资⾦只有从闽西⼯农银⾏转来的20万元,全部⼈马⼀只⼿就能数过来:⾏长⽑、会计科科长曹菊如、业务科科长赖祖烈、总务科科长莫均涛、会计钱希均。他们的⽂化⽔平普遍不⾼,履历中与银⾏业务最接近者也就当过杂货店店员。尽管如此,他们⾯临的任务却相当艰巨:建⽴⼀套独⽴的中央银⾏体系,统⼀财政,调整⾦融,加强苏区经济建设,保障红军作战所需。
⽩⼿起家办银⾏,不知如何着⼿记账,怎么办?有⼀次,前线部队送来⼀批缴获的现洋,经⼿⼈员发现,现洋的包封纸竟然是国民党税务机关的四联单。⽑如获⾄宝,赶紧召集⼤家对四联单仔细分析研究,对⾦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以改进,使⾦库资⾦的收款⽅、管理⽅(国家⾦库)、使⽤⽅和
⽀配⽅都有了相应的记录,保证了财务制度的严谨。
从四联单得到启发,⽑⽴即签发通知,要求红军各级政治部、供给部,注意收集有关财政、银⾏、企业管理知识⽅⾯的书籍、⽂件、账簿、单据、报表等实物,备作参考,哪怕是⽚纸只字,都不要轻易丢弃。随着各种制度的建⽴和完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慢慢正常运转起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壹元纸币
时有“幽灵”游荡在苏区,搅乱了刚刚建⽴起来的⾦融体系,怎么办?⽑苦苦思索,⼀直不到破解之术,⼀个意外,却让他茅塞顿开。⼀天晚上,⽑伏案⼯作,⽆意间披在⾝上的⽺⽑衫烧着了,袅袅烟雾促发了他的奇思妙想——何不在制造纸币时掺⼊⼀定⽐重的⽺⽑,这样既可通过透视纸币的特殊纤维,亦可通过⽕燎纸币发出的⽺⽑焦味,来辨别钞票的真伪。货币战场上的胜利,为苏区筑起了⼀道⾦融防线。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
1934年10⽉长征开始后,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被编为中国⼯农红军,⽑担任起“扁担银⾏”的政委,在国民党数⼗万⼤军的围追堵截和极端险恶的⾃然环境中,爬过雪⼭草地,翻越万⽔千⼭,即使经历艰苦卓绝,依然恪尽职守,没有放弃尝试利⽤货币的发⾏和回笼,帮助军队沿路筹款,驰援百姓活跃贸易。
要塞之地遵义是红军长征中进驻的最⼤城市。进城之后,红军急需补给物资,然⽽,1935年早春的遵义,⼟匪军阀横⾏,官僚奸商霸市,市⾯上的“硬通货”竟然是鸦⽚。红军当然不可能把银元换成鸦⽚再去购买短缺物资,⽽对于“扁担银⾏”⾥的苏区纸币,当地⽼百姓并不感冒。⽑看到集市上的⾷盐价格⾼得离谱,且都掌控在不法商贾⼿⾥,⽼百姓吃不到盐,很多⼈得了粗脖⼦病。好在红军⼀踏进遵义城,就雷厉风⾏打击了欺霸市场的军阀奸商,缴获了价值⼏⼗万元的⾷盐。⽑决计将这批⾷盐投放市场,且以极低价格销售,但规定必须使⽤苏币。短短的⼗余天,⽑带
领“扁担银⾏”员⼯设⽴苏币兑换点,⽼百姓可⽤银元以1⽐1的⽐例兑换苏币,红军也可以拿着苏币在市场上购买物品。苏区纸币凭借良好的信⽤,迅速在遵义流通了起来。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创业艰难百战多。没过多久,“扁担银⾏”接到了随部队转移的命令,为了不让当地⽼百姓遭受损失,银⾏⼜开始迅速收回发⾏的苏币。撤离遵义之前,国家银⾏在遵义的闹市区张贴布告,设⽴了30多个兑换处,⽤银元、⾷盐等物资换回⽼百姓⼿中持有的苏币。短短不到⼀个⽉的时间⾥,中华苏维埃国家银⾏在遵义完成了苏区纸币的发⾏、流通⾄回收的全过程,创造了⾦融史上的⼀个奇迹!
这家不同寻常的“扁担银⾏”,虽然居⽆定所,设施简陋,但始终坚守着红⾊⾦融机构的信誉之本。
“扁担银⾏”辗转南北,当中央红军1935年秋冬之季抵达陕北吴起镇时,参加长征的14名苏维埃国家银⾏⼲部,只剩下了8个⼈了。“扁担银⾏”的家当经清点,尚存有黄⾦2担、⽩银及银元12担,另有珠宝
若⼲。核对账⽬之后发现,除了长征路上的正常开⽀,竟然没有损失⼀块银元。
⽑的名字,也因此镌刻在红⾊中国的货币史上:⼀次是以总经理⾝份出现在“安源路矿⼯⼈消费合作社”股票上,另⼀次是以国家银⾏⾏长⾝份印制在中华苏维埃国家银⾏第⼀套货币上。
“马背银⾏”:⾼捷成穿⼭越岭开垦战地⾦融
生产调度系统“⾏⽆固址随军游,⼯⽆桌椅在炕头。有事即办⽆⽇夜,钱账随⾝安⽆忧。”
这⾸由当年冀南银⾏普通员⼯撰写的打油诗,再现了抗战岁⽉⾥“马背银⾏”的真实⼯作场景。
冀南银⾏⾏长⾼捷成
⾼捷成,中国⼈民银⾏前⾝之⼀的冀南银⾏⾸任⾏长,被称为“红军会计制度的创始⼈”“我党⾦融事业的奠基者”。虽然他的名字渐渐被⼈淡忘,但在民政部公布的第⼀批300名著名抗⽇英烈和英雄体名录中,他是唯⼀烙有“⾦融印记”的⼈⼠。
1928年,⼀⼼想⾛“读书救国”之路的⾼捷成,考⼊了厦门⼤学攻读经济学,未毕业便只⾝来到上海中南银⾏谋职。⼯作之余,他到了上海地下党组织,⽩天吃银⾏饭,晚上乔装成⼈⼒车夫,在上海⼤街⼩巷张贴⾰命标语,散发⾰命传单,却不幸被捕。彼时的上海滩,时局动荡,出狱后的⾼捷成不得不回到漳州⽼家,在宗叔开办的百川银庄⾥,谋到了⼀份⽉薪20块的出纳⼯作。
相对平静安逸的⽣活,显然不是⾼捷成所冀求的。其时,漳州龙溪农民在共产党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已经开展了武装⽃争,成⽴了农会和农民⾚卫队,武装抗捐抗税,打击⼟豪劣绅。活跃于漳州九湖、南乡、漳浦⼀带的游击队队长王占春,系⾼捷成的同学,当⾼捷成去游击队驻地探访时,看到多名游击队员⾝负重伤,因为没有急需的药品医治⽽痛苦不堪,真是⼼急如焚。他突然想到银庄⾥贮存的银元,正是⾰命队伍眼巴巴盼望的救命“及时⾬”,借经管业务之便,从银庄借⽤2万元巨款,帮助游击队购买药品和武器,缓解了队伍的燃眉之急。
红军在漳州驻扎了40余天,⼈地两熟、⼜有“理财头脑”的⾼捷成先后协助红军筹款100多万银元,部分银元之后被运到了江西瑞⾦,成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建⽴的资本⾦,对红军在整个长征途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保障作⽤。在⽼同学王占春的⿎励下,⾼捷成决意弃商从戎,悄然告别刚刚分娩的妻⼦和⽗母双亲,⼀路北上抵达中央苏区。他⾛后没⼏天,登门催款的银庄⽼板踏破了⾼家门槛,妻⼦只好带着出⽣才3个⽉的⼉⼦东躲西藏。对于先前借⽤的钱款,参加⾰命后的⾼捷成向银庄表⽰,所⽋钱款,时刻记挂,当“国家得救,民族得存,清债还利,不短⽋分⽂”。
踏上瑞⾦这⽚红⼟地,⾼捷成加⼊了中国共产党,协助⽑草拟经济计划,筹划组建银⾏,在经济⾦融领域崭露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他随、邓⼩平领导的⼋路军129师挺进太⾏⼭,开辟晋冀鲁豫敌后抗⽇根据地。1938年,⽇军对太⾏⼭根据地进⾏军事扫荡与经济掠夺,⾦融市场动荡不定,货币混乱,币值不⼀,给⾰命⼯作带来诸多不便,边区提出“要造出独⽴⾃主的地⽅性货币”。1
939年10⽉,⼭西省黎城县⼩寨村的⼀间农家四合院,挂出了“冀
多不便,边区提出“要造出独⽴⾃主的地⽅性货币”。1939年10⽉,⼭西省黎城县⼩寨村的⼀间农家四合院,挂出了“冀南银⾏”的招牌,经129师政委邓⼩平举荐,⾼捷成出任⾏长兼政委。
冀南银⾏太⾏区⾏委任状
冀南银⾏对外号称⼋路军⼯作团,为避免暴露⽬标,⾼捷成对每个⼚址和隐蔽点都实地反复查看,印钞⼚建在太⾏⼭的深⼭沟⾥,机器设备、印钞纸张油墨也分散在崇⼭峻岭的岩洞中。冀南银⾏的三个印钞⼚,⼀旦⾯临扫荡,可做到3⼩时内安全转移。冀南银⾏的物资和设备,⼤多通过迂回曲折的关系和渠道,从⽇伪占领下的⽯家庄、德州等地采购⽽来,时常要靠⼈背马驮的⽅式,⽇夜兼程,躲避敌军的围追堵截,冀南银⾏也因此获称“马背银⾏”。
冀南币投放市场初期,市⾯上法币、⼭西票、河北票以及各种流通兑换券,林林总总,相当芜杂,甚⾄还有鱼⽬混珠。⾼捷成提出,货币要进⾏整顿,全边区应由冀南币占领阵地,尤其要打击,肃清⼟杂钞,建⽴冀南币为本位币的统⼀市场。⼏经争⽃,冀南币信誉上升,阵地扩⼤,币值增⾼,终于站稳了本位币的脚跟,成为解放区流通最⼴泛的⼀种货币,供200个县市四千多万⼈⼝使⽤。据说连敌伪军营中的⼠兵都乐意保存冀南币,有的甚⾄还将它作为投降⼋路军的“通⾏证”呢。
1943年5⽉,敌⼈⼜对冀南地区发动了⼀场⼤规模的扫荡。当时,⾼捷成正在银⾏总部召开会议,获悉情报后⽴马肩负起“马背银⾏”的职责,执⾏隐藏银⾏物资的预案并要求员⼯迅速转移。之后他⼜返回总⾏部署反扫荡⼯作,⼏位同志建议⽴即撤离,但⾼捷成却坚持要到附近的分⾏开展救援⼯作。⼀个细⾬蒙蒙的下午,⼀⾏⼈赶到河北省内丘县⽩⿅⾓村,由于汉奸告密,敌⼈奔袭⽽来包围了他们借宿的院⼦。⼤家全⼒往⼭上突围,到达村外时,⾼捷成发现警卫员没有跟上来,冒着⼦弹在⽿边呼啸的危险,⼜返回村庄寻,不幸被敌⼈的⼦弹击中,长眠不起,年仅34岁。
邓⼩平得知“马背银⾏”⾏长牺牲的消息,⽴即致电冀南银⾏,⼼情沉痛,⼀声长叹:“捷成同志牺牲了,这是⼀个很⼤的损失啊!”
730矿冀南银⾏旧址
“窑洞银⾏”:朱理治⾜智多谋试⽔⾦融创新
红⾊⾦融⼀脉传。经历⼆万五千⾥长征的⾎⾬腥风,红军到达陕北⽡窑堡后,被誉为“窑洞银⾏”的陕⽢宁边区银⾏横空出世,它继承了中华苏维埃国家银⾏红⾊⾦融的⾎统,同时作为抗⽇战争时期最早设⽴的⾰命根据地银⾏,从1937年10⽉1⽇成⽴,⾄1947年11⽉因合并⽽变⾝为西北农民银⾏,在长达⼗余年时间⾥,陕⽢宁边区银⾏⼀直扮演着边区政府⾦融中⼼的⾓⾊。
那段时期,陕⽢宁边区⾦融陷⼊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财政寅吃卯粮,捉襟见肘,边区银⾏唯有依靠发⾏边币来接济,造成边币贬值,物价飞涨,情⼤哗。1940年,⽑泽东致信彭德怀,提到“根据地⼯作最差最⽆秩序最未上轨道的是财政经济⼯作,许多重要⼯作都接受了苏维埃时期的教训,独财经⼯作⾄今没有接受过去的教训,如不速加注意,必遭破产之祸”。在⽑泽东看来,财经⾦融⼯作须加以改善。
陕⽢宁边区银⾏⾏长朱理治
危难之际,党中央于1941年3⽉任命朱理治为陕⽢宁边区银⾏⾏长。朱理治虽曾考⼊清华⼤学经济系,但⼊学不久便投⾝⾰命,此后长期从事党的地⽅和军队⼯作,因此担任边区银⾏⾏长这样⼀个重要职务,对于他来说还是极富挑战性的。
新官上任三把⽕。朱理治甫⼀就任,头⼀把“⽕”直指“解决紧迫的财政困难,帮助发展⽣产事业”。朱理治认为解决⾦融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为此他致信⽑泽东,建议对公营事业放款“需重新配备,设法调剂,如能发展者促其尽量发展,不能发展者则收回放款转移⽣效最⼤之处”。在⽑泽东的⽀持下,“窑洞银⾏”加⼤了对农业⽣产、贸易的放款⼒度,农业贷款更是从⽆到有,并以折实⽅式发放耕⽜、农具等贷款,即按市价将贷款折成实物(粮⾷或棉花)放出,农民收获后交还等价实物。⽽且,不同地区还采取不同的折实⽅式,譬如在志丹、安塞等县,银⾏⽤镢头、犁、铧等实物贷出,⽤农产品收回;
在安塞县,青黄不接时放出⼩⽶,秋收后仍⽤⼩⽶归还。朱理治的“普惠⾦融”实践,创造性与灵活性兼⽽有之,帮助农民解决了困难,促进了⽣产,银⾏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改观。
由于流通信誉尚未建⽴,边币也就⽆法如预想的那样,统占边区内部经济贸易市场。在民间,表⾯上不允许使⽤法币,实际上拿边币通常买不到东西。⼀些商家往往采取“暗号”进⾏买卖,要买货先问是⼤的还是⼩的(⼤的代表法币,⼩的
实际上拿边币通常买不到东西。⼀些商家往往采取“暗号”进⾏买卖,要买货先问是⼤的还是⼩的(⼤的代表法币,⼩的代表边币),若是⼤的,货多价低,若是⼩的,货⽆价⾼。针对如是情形,朱理治想了⼀个既能集聚民众存款、⼜能提升边币信誉的两全之策:开办有奖储蓄。
陕⽢宁边区银⾏壹⾓纸币
1941年9⽉,“窑洞银⾏”推出第⼀期有奖储蓄,发放50万储蓄奖券,设⽴5万元奖⾦,相对于50元的本钱来说,奖⾦相当可观。这张⽤延安⽩⿇纸印制的储蓄奖券,⼀⽯激起千层浪!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发布 《告边区同胞书》,着⼒宣传储蓄意义,朱德、林伯渠等组成劝购团,并聘请延安市长李景林、市商会会长⽩振邦等知名⼈⼠为开奖委员会委员,极⼤推进了民众对储蓄奖券的认购热情。据当年12⽉29⽇《解放⽇报》报道,50万元奖券已基本售完。1942年1⽉1⽇,适逢元旦放假,延安当众举⾏开奖仪式,随着⼟制摇奖机的滚动,众⽬睽睽之下,头奖号码23083蹦落出来,幸运者为关中地
区的⼀户农民。随即,在沸反盈天的敲锣打⿎声中,“窑洞银⾏”⾏长朱理治亲⾃把巨奖送到农民家中,引得围观者议论纷纷:“⼈家命好,得了头彩!”“⼋路军的‘票⼦’不骗⼈”……有奖储蓄的⾯世,不仅克服了边区通货膨胀和发展经济、打破封锁的⽭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了民众对银⾏发⾏边币的信任度,体现出边区政府、⼈民军队与⽼百姓的鱼⽔之情,收效甚好。
“⼩诸葛”朱理治在拓展“窑洞银⾏”业务的同时,亦注重⾃⾝队伍建设。当时的陕⽢宁边区,虽然是全国⾰命精英的集散地,但⾦融⽅⾯的专业⼈才依然极为匮乏。为了⼴招⼈才,朱理治时有创新之举,不惜采取“贷款收买”的办法,与陕北公学、中国⼥⼦⼤学等建⽴“互惠”,由银⾏为其提供⽣产资⾦,作为交换,银⾏从这些学校中抽调知识分⼦,先后共50余名。经过朱理治的⼀⼿操持,陕⽢宁边区银⾏⼯作⼈员的知识结构发⽣了重⼤变化,⼤学⽣占到员⼯⼈数的40%以上。这段故事,在边区传为佳话。
朱理治出任“窑洞银⾏”⾏长尽管只有短短两年,却是边区银⾏最活跃的光景。在他的主持下,逐步建⽴了边区独⽴⾃主的货币体系,完善了新民主主义国家银⾏的职能,探索形成了完整的⾦融⽹络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实现了诸多“⾰命根据地⾦融史上的创举”。查阅那时的《解放⽇报》,每⽉总有四五篇有关陕⽢宁边区银⾏的报道,边区⾰命⾦融⼯作进⼊了⼀个⿍盛时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0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红军   边区   国家   冀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