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树理《邪不压正》的艺术特

浅析赵树理《邪不压正》的艺术特
赵羚
【摘 要】唯物主义认识论《邪不压正》是赵树理在1948年发表的一部关于土改内容的中篇小说。小说以恋爱为线索,通过选取土改中不同的四天时间来反映下河村土改过程的全貌。和同类题材相比较,小说《邪不压正》不仅在主题表现、叙事方式和民俗描写这三方面显示了赵树理独特的文学造诣,同时更彰显了赵树理执着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理想。%"Good prevails over evil" is a novella fiction of Zhao Shuli based on the land reform. It published in 1948. Through the cautious selection of four typical days in land reform, the novel which puts main clue on love factually describes the entire process of land reform in Xia He village.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 sub- jects, "Good prevails over evil" not only exhibits Zhao Shuli's unique literary attainments through theme-show, narrative style and custom description, but also it highlights his determined literary ideal of being farmer writ- ing.
【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9)006
【总页数】3页(P27-29)
【关键词】赵树理;土改;民俗
【作 者】赵羚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师范分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00蔡澜食材字典>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7.425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他以自身的农民立场执着地描写着普通农民的生活,成为20世纪40年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从《小二黑结婚》到《李有才板话》,赵树理的作品深受农民读者喜爱。然而在他众多的优秀作品中,却有一部作品在问世之后饱受指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备受冷遇,这就是《邪不压正》。《邪不压正》是赵树理于1948年秋天在《人民日报》上连载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发表后不久,《人民日报》便刊登了六篇评论文章,对小说的思想主题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而赵树理也写了《关
于<邪不压正>》作为回答。但是自那次论争之后,这部作品既没有重新出版,也没有被作家收入集子,以致很多年里人们无法看到这部作品。平心而论,《邪不压正》虽然不能代表赵树理创作的最高峰,但是小说独特的艺术价值却也显示了赵树理在文学创作上的不断突破与创新。
一、避实就虚 表现主题
赵树理曾经明确说过“我在做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1]把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真切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这也反映了赵树理坚持文学作品对社会的指导意义大于文学价值的文学观。在创作《邪不压正》之前,赵树理曾经亲自参加了当时在河北赵庄的土改工作,他后来总结这次土改工作的经验时说“据我的经验,土改中最不易防范的是流氓钻空子。因为流氓是穷人,其身份很容易和贫农相混。在土改初期,忠厚的贫农,早在封建压力之下折了锐气,不经过相当时间鼓励不敢出头;中农顾虑多端,往往要抱一个时期的观望态度;只有流氓毫无顾忌,只要眼前有点小利,向着哪一方面也可以。其次是众未充分发动起来的时候少数当权的干部容易变坏”。[2]“我写那篇东西的意图是,想写出当时当地土改全部过
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使土改中的干部和众读了知所趋避。”[2]正是以上对土改工作的深刻体会促使赵树理创作了小说《邪不压正》。
可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政治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呢?考虑到农民众文化水平有限,喜欢听故事,作为农民作家的赵树理就从农民立场出发,选择了在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婚恋故事来表现。小说避实就虚,没有正面描写“斗争恶霸,穷人翻身”的土改内容,而是以下河村中农王聚才的女儿软英婚事的波折为线索,通过流氓小旦和以权谋私的村干部小昌在土改中的种种表现和他们对软英与小宝相爱的阻挠来展现下河村两次土改的全过程。在恋爱故事的背后,赵树理其实是“把重点放在不正确的干部和流氓上”。[2]所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小旦和小昌。小旦就是赵树理所说的善于投机钻营的流氓代表。虽然他是无产者,但是解放前他却是地主的狗腿子,强迫聚财同意软英嫁给地主的儿子作填房。解放后,他通过检举揭发地主的罪行,成为土改中的积极分子,混进了村干部队伍。后来为了讨好农会主席小昌,希望能在土改中多分一杯羹,他又软硬兼施强迫软英嫁给小昌的儿子。而小昌本是贫农,自从当上农会主任之后为了不使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不仅利用小旦打击中农,而且还利用小旦逼迫软英和自己14岁的儿子订婚。而软英的父亲聚财在土改中清算地主时的犹豫观望,害怕地主卷土重来不肯和地主彻底决裂的心态,也使
小旦和小昌有机可乘。至此,赵树理就用软英的爱情故事作为线索就把投机钻营为虎作伥的小旦和腐化变质的村干部小昌以及犹豫观望的中农串联起来,从而展示了下河村土改工作的全貌。赵树理在《邪不压正》中以恋爱故事来展现土改工作中的经验得失,不仅把深奥的政治工作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包容了更多的内容和思想,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农民读者对小说的亲近感,让这部小说真正起到了“知所趋避”的作用,从而让文学作品实现了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二、中西结合 叙事有道
赵树理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他希望自己的小说能进“文摊”[3],按赵树理的说法,他的小说是给农村里识字的人读的,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识字的人读了之后说给那些不识字的人听。因此赵树理的小说大多采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手法,也就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来结构文章。赵树理在早期创作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基本上都是采取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连贯性顺叙。然而,《邪不压正》是赵树理对当时土改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想表现的是当时当地农村土改的全过程,这其中既有流氓无产者的钻空子,也有一部分翻身干部在实际利益面前的腐化变质,同时还有中农的顾虑观望。
如果作者仍然沿用传统的叙事手法在有限的篇幅内无法包容如此复杂的历史内容。因此,赵树理借鉴了“五四”新文学“截取横断面”的叙事方式,选取土改过程中的四天作为横断面来反映下河村土改的全过程。第一天是1943年中秋节,小旦代表刘家给聚财家送定婚礼,反映了在土改之前流氓无产者如何依附地主仗势欺人,欺压众。第二天是1944年正月初二,通过软英的二姨和其弟安发的聊天,介绍了下河村土改的情况,从侧面反映了在土改初期流氓无产者小旦混入了新政权以及部分干部多吃多占的问题。第三天则是1946年10月的某一天,下河村举行土改填平补齐的斗争会,小旦和已经腐化变质的农会主任小昌沆瀣一气,使正派的干部元孩和众都没有了说话的机会。小说中的最后一天是1947年的腊月二十四,下河村召开整党会,通过软英和小宝的检举揭发,上级派来的工作团揪出了小旦和小昌的丑恶行径,教育了党员、干部和众,同时区长也代表政府允许小宝和软英结婚。虽然赵树理在小说中只选择了四天时间,但是这四天却代表了土改中的不同阶段,既有减租清债也有填平补齐,在时间上更是横跨了下河村的解放前和解放后,从而展现了下河村土改的全景。
赵树理采用这种“截取横截面”的叙事手法虽然能够在较短的篇幅中容纳更为丰富的内容,但是它也破坏了叙述的连贯性,出现了很多情节发展的空白,会使读者产生“读不懂”的感
觉。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农民读者而言,他们更喜欢一个情节连贯,有头有尾的故事。这也是“五四”以来的新小说为什么总是无法吸引农村读者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赵树理在《邪不压正》中除了采用“截取横断面”来讲故事,还大量使用对话进行补叙,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贯性。比如,赵树理独具匠心地设置了软英的二姨这个人物,她三到下河村,每次回娘家都不过是看望家人,但是作者正是通过她与家人的闲话家常交代了下河村斗地主的情形,以及作为中农代表的王聚才在土改面前的观望心理。可见,无论是“截取横断面”,还是采用大量对话补充故事的连贯性,赵树理考虑最多的还是让他的文学作品能够为广大的农民读者理解并接受,而这也正是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上既坚持传统又不断创新突破的根本动力。
三、民俗描写 地方特
三基荧光粉作为一位晋东南地区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赵树理深深植根于农村这块沃土,了解农民的喜怒哀乐,熟知他们的欣赏习惯和阅读趣味,无论是在生活、思想上还是在感情上他都打上了农村生活的烙印,所以他才能立足乡土为农民写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执著表现农村生活中的人与事之外,赵树理小说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另一个原因还在
于他的作品中有着对农村特有民俗的描写。《邪不压正》就是这样一部非常细致描写民俗的代表作。在《邪不压正》中,小说一开始就为读者展现了1943年中秋节软英被地主刘锡元强逼订婚的场景。从接食盒到迎媒人,从媒人的队列到食盒的内容,从招待媒人的规矩到打开食盒后的吵架,赵树理通过细致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当时当地农村特有的婚俗。赵树理在小说一开篇就如此细致而具体地用大量的笔墨来集中描写当地的婚俗,首先很好地为小说营造了订婚这一情境,能够快速地吸引农村读者的眼球。赵树理这么做就在于他深知要想文学作品能够吸引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读者,最重要的就是创设他们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尽可能地贴近或还原他们的生活,充分调动起他们的阅读趣味。这样文学作品才能被他们理解并接受从而发挥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其次,在订婚这一情节中,赵树理详细地描写婚俗还给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创造了出场的舞台,首先登场的是中农王聚财,之后是来恭喜和帮忙的贫农老拐,紧接着听到他老婆和儿子儿媳迎接安发、妗母和狗狗,接着就是刘家送定婚礼的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担着礼物盒子的元孩,其次是抬着装满聘礼的食盒的小宝和小昌,走在最后的就是媒人小旦。作者让各人等悉数登场,但是却对每个人没有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这就给读者以办喜事很热闹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此外,赵树理如此详尽而细致描写婚俗,也使《邪不压正》这部小说带有了鲜明的地方特,乡土气息更加浓郁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0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改   小说   农民   河村   描写   读者   工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