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实验题专题训练 (20)-0801(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20)
1.某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氨,并探究其性质。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请将方框中的收集装置补充完整。
(3)甲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乙同学认为该设计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4)将蘸有浓盐酸的棉球放在玻璃片上,用集满NH3的集气瓶扣住棉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备并探究SO2的某些性质。
(1)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________。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高温煅烧硫铁矿
(2)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Ⅰ中红褪去,Ⅱ中无变化。
①甲同学设计对照实验,但用足量碱石灰代替了氢氧化钠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序号为________(填字母)。
②为了验证c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在上图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后,取c中的溶
岳城水库
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Ⅰ: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褪去;
方案Ⅱ: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Ⅲ: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沉淀。
指出上述不合理的方案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研究溶液中Fe2+与NO2−、NO3−的反应。
实验Ⅰ
试剂
现象滴管试管
1mol·L−1FeSO4溶液
(pH=4)
1mol·L−1NaNO2溶液
(pH=8)
a.滴入1滴FeSO4溶液,溶液
变黄,继续滴加,溶液变
为棕。2小时后,无明显变
1mol·L−1NaNO3溶液(加
NaOH溶液至pH=8)
b.持续滴加FeSO4溶液,无明
显变化
已知:[FP(NO)]2+在溶液中呈棕。以人为本论文
(1)研究现象a中的黄溶液。
①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检出溶液中含有Fe3+。
②甲认为是O2氧化了溶液中的Fe2+。乙认为O2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③进行实验Ⅱ,装置如图所示。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只变为黄,不变为棕,右侧电极上产生无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NO。
产生NO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观象a中的棕溶液。
综合实验Ⅰ和实验Ⅱ,提出假设:现象a中溶液变为棕可能是NO与溶液中的Fe2+或Fe3+发生了反应。进行实验Ⅲ,证实溶液呈棕只是因为Fe2+与NO发生了反应。实验Ⅲ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酸性条件下,溶液中Fe2+与NO2−、NO3−的反应。
序号操作现象
ⅰ取1mol·L−1的NaNO2溶液,加稀硫酸至pH=3,
加入1mol·L−1FeSO4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
ⅰ取1mol·L−1的NaNO3溶液,加硫酸至pH=3,加
入1mol·L−1Fe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ⅰ分别取0.5mL1mol·L−1的NaNO3溶液与1mol·
L−1的FeSO4溶液,混合,小心加入0.5mL浓硫酸
液体分为两层,稍后,在两层液
彩碳粉
体界面上出现棕环
ⅰ中溶液变为棕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溶液中NO2−、NO3−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
球墨铸铁管标准
4.某化学小组拟设计实验探究SO2与钙盐溶液的反应情况。
[文献资料]
①CaSO3是难溶于水、易溶于盐酸的白固体;
②实验室用Na2SO3粉末和80%硫酸反应制备SO2;
③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酸雾”。
[设计实验]
实验Ⅰ:探究二氧化硫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1)若气体从左至右流动,选择装置并排序为________。(填代号)
(2)D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连接装置进行实验,发现C装置中产生白沉淀。
①甲同学对白沉淀成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白固体是CaSO3;
假设2:白固体是CaSO4;
假设3:白固体是CaSO4和CaSO3。
②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白沉淀是CaSO4,他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C中生成硫酸钙的原因是装置内O2,氧化了SO2。
排除装置内O2干扰采取的措施是:在启动B中反应之前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步骤)。改进实验后,重新实验,C中元明显现象,所以SO2和CaCl2溶液不反应。
实验Ⅱ:探究SO2和Ca(ClO)2溶液反应。
家禽网
羟基磷酸钙丁同学仅将上述实验C装置中氯化钙溶液换成漂白精溶液,进行实验时产生了大量白沉淀。
(4)化学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若SO2过量,则发生反应为Ca(ClO)2+2SO2+2H2O=CaSO4↓+2HCl+H2SO4
②若SO2少量,则发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C中SO2是否过量,戊同学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以达到
实验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NaHCO3溶液
b.品红溶液
c.AgNO3溶液
d.紫石蕊溶液
5.甘氨酸亚铁[(NH2CH2COO)2Fe]是一种补铁强化剂。某学习小组利用FeCO3与甘氨酸
(NH2CH2COOH)制备甘氨酸亚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省略)。
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
实验过程:
(I)合成:装置C中盛有0.1mol FeCO3和200mL1.0mol·L−1甘氨酸溶液和适量柠檬酸。实验时,
先打开仪器a的活塞,待装置c中空气排净后,加热并不断搅拌,并通过仪器b向C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到6左右,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Ⅱ)分离: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加入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并干燥。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与a相比,仪器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有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装置D的导管一直没入液面下的必要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过程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促进FeCO3溶解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若大于6,甘氨酸亚铁产量下降。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II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Fe3+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 。
(7)本实验制得15.3g甘氨酸亚铁(M=204g/mol),则其产率是_____%。
6.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但在消毒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型自
来水消毒剂。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NCl3可作为杀菌消毒剂,该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3,并探究NCl3的漂白性。NCl3的相关性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目的,接口连接的顺序为
1———2—3—6—7——。
(2)C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B装置蒸馏烧瓶中出现较多油状液体后,关闭
接口2处的活塞,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
(5)当F装置的锥形瓶内有较多黄油状液体出现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液体滴到干
燥的红石蕊试纸上,试纸不褪;若取该液体滴入50−60℃热水中,片刻后取该热水再滴到干燥的红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褪,结合反应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7.锌元素与人的智力有密切关系,如ZnSO4·7H2O、ZnO等均具有药物价值。
(1)工业上制备ZnSO4·7H2O的方法很多,可由粗ZnO(含Fe2+、Mn2+、Cd2+、Ni2+)通过以下流
程完成:
①试写出加入稀高锰酸钾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程③中的金属可以用()
A.Na
B.Al
C.Zn
D.Cu
③流程④中调pH=1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锌的制备:取精制的硫酸锌溶液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边加边搅拌使气体完全逸出,并
使pH约为6.8左右,煮沸至沉淀析出,倾去上层清液,用热水洗涤到无SO42−为止,过滤干燥后得固体ZnCO3·2Zn(OH)2·2H2O转至仪器A中,煅烧至完全分解,冷却得固体ZnO。
①仪器A名称为____________。
②写出硫酸锌溶液中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何证明固体ZnCO3·2Zn(OH)2·2H2O已煅烧至完全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3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90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液   实验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