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ARS流行剖析我国现行疫情报告系统

从SARS流行剖析我国现行疫情报告系统
潘恩春
【摘要】 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依赖于有效的反应系统,有效的反应系统依整于有效的疫情监测。从去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中,不难看出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内容仍不完善、疫情信息不透明、疫情系统不畅通及资料资源共享度不高、疫情系统反馈机制不健全、疫情报告管理痼疾依然存在。应建立完善灵敏的疫情报告系统网络,尊重公民知情权,建立疫情及时公开制度,加强疫情国内、国际多层面、多渠道的交流与反馈,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肺炎,病毒性;疾病报告
【中图分类号】R183;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13(2004)0520435203
Analysis on present reporting system from the prevalence of SARS PAN En2chun. Fuw ai Cardio2 vacular Diseases Hospital,Peking U 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 E ffectiv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relies on an effective res ponse system.And the effec2 tive reactive of a res ponse system relies on an effective diseases surveillance.E pidemic of SARS of last year indicated that our system of diseases surveillance was not perfect yet.Epidemic infor
mation was still opaque,epidemic situation system was not straightway.Sharing degree of materials was low.E pidemic situation feedback system was imperfect,and the management of reporting system for epidemic was poor.A sensitive national diseases re porting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Citizen’s right of knowing the inside story should be respected.The system of opening epidemic information should be es2 tablished.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should be stren gthened to make diseases reporting management system meet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K ey w ords】 pneumonia,viral;disease notification
(Chin J Dis Cont rol Prev2004,8(5):4352437)
厦门pm2.5
  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依赖于有效的反应系统,而有效的反应系统依赖于有效的疫情监测。疫情报告作为搜索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其质量与管理水平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预防控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2 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过程中,某些地区和部门暴露出信息不畅、疫情透明度不高等问题,直接导致防治工作陷入被动,并一度出现混乱局面。这表明我国现行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新时期的疫情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1 我国疫情报告系统现状
目前,我国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主要有三个监测系统:一是起于1950年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及反
【作者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医院体遗传室,北京 100037
【作者简介】潘恩春(1971-),男,江苏灌南人,主管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疾病控制。馈系统,它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主要是对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实行全国性登记报告制度,法律明确规定了疫情报告、公布的责任、方式、时报等方面,属被动监测,这一系统在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宏观监测系统;二是从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疾病监测概念开始传入我国,自1978年开始,我国陆续建立了流行性感冒、急性驰缓性麻痹、艾滋病、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单病种监测系统;三是1980年由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建立的长期综合疾病监测系统,是按分层抽样的原则,对人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计划免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模式、期望寿命等进行综合监测。目前已覆盖城市和农村145个监测点,监测人口达1100万,属主动监测。上述各系统均由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和管理1,2。
我国的疾病监测系统对掌握疾病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传染病控制方面,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卫生服务资源,取得
5
3
柴油告急
4
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10月第8卷第5期
了几近于发达国家的成就。但是这次的SARS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2 SARS暴露我国现行疫情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
牙周袋2.1 疾病监测系统内容仍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疾病监测完全是针对已知传染病,对一些未知、新出现的传染病则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缺乏对新出现疾病的预警系统。SARS就是一个例子,广东省卫生厅对SARS疫情最早做出反应是在2003年1月2日,后来的回顾性调查显示,早在2002年11月佛山市已发生了家庭聚集性SARS疫情。而卫生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SARS监测防治工作已是2003年2月11欢乐维加斯
日,此时疫情已流行近三个月,广东已发现了305例病人,其中医务人员感染发病105例。正是对未知疾病不了解,又没有效的预警机制,导致起初不能引起足够重视,错过了防治的最好时机,使工作陷入被动。
2.2 疫情信息不透明 我国现行的疫情管理实行的是保密管理制度。过去,人口流动、信息流通较少,对信息的控制可以减少社会的恐慌。但在全球化时代,人口流动性大,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信息封锁已经行不通了。没有官方渠道如实公布信息,民间小道消息自然大行其道,势必造成大众的恐慌。广东刚出现SARS的时候,就出现了板蓝根、白醋等商品被抢购和价格暴涨这样的市场混乱现象,北京也曾一度出现学生、民工成千上万地逃离。正如一些社会学家所言,比SARS病毒更为可怕的是由信息不确定造成的人们心理的恐慌,以及可能由此导致的社会秩序失常。
2.3 疫情系统不畅通及资料资源共享度不高 在本次SARS流行中,由于现存的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条块分割的疾病预防控制模式,加之某些人员的官本位意识及过多地考虑部门利益,出现行政干扰,导致疫情传递不畅,难以有效地交流与整合疫情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使有关部门无法准确掌握疫情信息。最突出的例子是,在军队、武警、铁路、教育、厂矿企业等实行归口管理的行业医疗卫生机构,各自为政,疫情不能及时、统一、准确地上报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导致北京的SARS疫情曾一度失控。另外,缺乏有效的国际、省际及地区的交流,即使卫生系统内部,信息也是不畅的,主要表现在预防与临床、预防与医疗行政管理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之间也缺乏交流、沟通和协作,医院
在遇到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时很少能主动寻求疾病控制部门的帮助。一些地区之所以在香港、广东发生过严重疫情之后仍然出现大量输入性病例和大量医院内感染,最终疾病蔓延,就是因为缺乏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而未控制传染源和提前做好隔离防护准备。北京是京、港、粤三个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中最晚出现疫情的,但后来全国26个报告病例的省市中,有13个省份的输入性病例来自北京,而且多数出现在4月上中旬。而北京4月下旬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并产生效果,从而能够抑制疫情发展,这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正确疫情信息的获取和及时的公开。2.4 疫情系统反馈机制不健全 医院有时不能及时、准确、完整报告病例,特别是对一些未知传染病,并且对各医院上报的疫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不反馈给医院,提醒注意及防护;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功能很弱,上报上一级以后得不到及时反馈。比如,区政府最关心本区居民的发病人数,但本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到的人数只是本区发病人数的一部分,由于块式管理,到外区就诊的本区病人不能由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横传过来,而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又不能提供各区的病人名单。因此,区政府必须通过自己街道和保健科重新收集本区病人名单。但收集不全,可靠性难于保证,以此作为决策依据可能出现盲目性。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5 疫情报告管理痼疾依然存在 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在基层,尤其在农村地区依然相当薄弱;一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意义不理解,漏报、迟报、重报现象依然存在;流动人口的疫情报告管理关系仍未理顺;依法加强疫情报告管理的力度仍不够。
3 改善疫情报告系统的建议
3.1 建立完善灵敏的疫情报告系统网络 一方面,在原有三级网基础上,继续巩固加强原有的疾病监测系统,建立中央-省-市-县-乡-村的疫情报告网络,特别是要加强乡、村级的网底建设。另一方面,增加对未知传染病的监测内容。通过监测,及时、准确地发现新型传染病,作出预测、预报和预警,以便快速有效地控制。当一种新的传染病刚出现时,由于尚未全面认识,可能不会很快列为法定传染病,因此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辖之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突发或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反应机制,就会导致疾病爆发和流行。美国实行的是疾病预警机制,规定所有诊所和化验部门在诊治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或疑难病情都必须及时上报,不报漏报,依法制裁。法国的“Sentinelles医生网络”也是一个专门针
6
3
4
・Chin J Dis Cont rol Prev 2004 Oct;8(5)
对传染病、流行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情况的监测网络,由国家卫生和健康研究所负责协调,目前已有1500名成员。这些医生通过专门的网站,每周至少汇报一次自己的门诊情况,监测结果由有关研究所汇总、分析、公布。这些机制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新出现的传染病,为疾病的预防控制赢得宝贵时间3。
3.2 尊重公民知情权,建立及时疫情公开制度 体制程序上的民主化、透明化,信息传播的公开化、多样化是社会应付突事件的基本保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是政府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的体现。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突发事件信息是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一项积极主动的措施。它有利于缓解社会紧张,消除公众的恐惧;有利于发挥信息主渠道的作用,消除谣传的影响,稳定人心;有利于动员社会各部门和各方面力量协同行动,动员众参与控制工作。经过SARS的冲击和洗礼,国家领导人坦诚、开明的形象为在中国建立一个实事求是、具有良好信誉的社会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使疫情公开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可能。目前多数国家实行的是疫情公开化。10年前,日本政府隐瞒了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后被媒体揭露,引起轩然大波,由此引起的法律诉讼现在还在进行。4年前,日本公布了《情报公开法》,改变了隐瞒问题的做法。特别是在有关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发生时,政府可以通过包括行政命令在内的一切手段向国民公布、说明情况。其中包括:通过都道府县的保健所向国民发出通知,通过厚生劳动省网站发布信息以及通过媒体发出通知,政府还有权向媒体发出命令。这一连串的措施,使日本在发生大规模传染病及遭受生物武器袭击时,能够最
大限度发挥政府的领导能力,使损失减少到最小。近些年,在应对口蹄疫等重大疫情时,英国职能部门每天都发布疫情通报,包括发现的病例数量、地区范围、情况和受影响的人员等,以便公众了解疫情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采取防范措施。英国能做到这一点,是付出惨重代价得来的教训。当初疯牛病爆发时,英国政府由于担心引发恐慌,使农业和饮食业受到冲击,在疫情初期,否认疯牛病可传染给人类,称食用牛肉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然而,随着疫情的发展,一些人因感染疯牛病而死亡,事件经媒体爆光后,引起轩然大波,英政府受到严重冲击,从中得到了深刻教训4。
3.3 加强疫情的国内、国际多层面、多渠道的交流与反馈 过去的疫情报告“内外有别”,主要是考虑国际影响,为民族争脸。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交流的广泛性及便利的交通,使病原体在国家、地区间的传播更加容易,传染病已没有国界,疫情不涉及民族尊严,而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惟有通过国际和地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信息交流,有利于学习经验,汲取教训及国际间协作。在疫情信息交流方面,一方面应注重国际间的交流,加强搜索全球疾病流行信息工作,另一方面国内部门间、地区间也应建立疫情共享机制,互通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SARS刚开始流行时,美国就是利用有效的信息网络,在本国未出现疫情前就开始密切关注,开展研究工作,并通过各地方卫生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己的网络将这一疫情广泛告知民众,注意预防。我们的临国越南就是在本国一出现SARS疫情时,就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世界卫生组织,并提请援助,该国成为第一个控制SARS的国家。
威特金大学
3.4 确保疫情网络系统的畅通 在公共卫生应急网络中,信息畅通可以保证疾病预防控制的速度和效果。要保证信息的畅通,一是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对疫情报告的管理,严惩瞒报、迟报等行为;二是改革目前条块管理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行垂直管理,杜绝地方行政干预。另外,改变疫情归口管理模式,实行属地化管理,杜绝块块各自为政局面;三是加强疫情网络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信息交流的时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几年就大力进行信息传输的电子化,已先后建立通过高速互联网连接的全国卫生预警网络和传染病信息交换网络,大大加快了传染病监测、防治信息的交流速度。另外,美国的卫生信息采集系统,每个城市的医院对收治的病人,特别是急诊病人都要做详细记录并要求及时上报到统一的电脑系统里。如果短时间内某一种病例非正常增加,系统就会自动发出不同级别的警告,因而能在最快时间里防止疾病大规模流行。
(感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龚向光博士的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济民,罗文华.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5,11(6):387.
2 曾光.现代流行病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3122314. 3 罗伯特・希勒.《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12 3.
4 杨功焕.英国的传染病监测与控制-英国考察印象之一J.
经济危机论文
疾病监测,1994,9(7):194.
(收稿日期 2003211205)
(修回日期 2004204226)
(王茜校)
7
3
4
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10月第8卷第5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2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90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疫情   疾病   信息   传染病   控制   监测   预防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