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对新闻业的影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一生中从事办报活动27年,亲自创办、主持报刊17家,共撰述约1400万余言,被后人誉为“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的报刊活动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这与早期的国人办报者知识分子的身份有着本质区别.他的报刊宣传不再只是代表个人意见,而是代表了他所在的整个阶级或阶层民众的意见.梁启超投身政治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主要从事办报宣传工作。这个特点,使政治和报纸这两个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戊戌变法时期《万国公报》:(1895.8.17创)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梁启超任主编之一,这也是梁启超最早与报刊接触.但是万国公报几乎每期都会刊登一篇他的论说文章,在当时的舆论界就初现锋芒.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黄遵宪在上海创办《时务报》,由梁启超任总撰述.创刊初期梁启超一人担任全部编撰工作,每天除撰写4000多字的评论外,还要撰写修改20000多字的文稿.并发表的数十篇政论,其中以《变法通议》为著,平望实验小学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
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从《时务报》创刊到1897年11月去湖南长沙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主持《时务报》笔政有一年零三个月时间.此时的梁启超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无所畏惧,为这份虽无维新派机关报之名,却有机关报之实的刊物倾注了极多的心血.
梁启超为《时务报》所定的办报宗旨:一是“广译五洲近事”,即报道世界形势;二是“详录各省新政”,即报道全国各地实施的“新法”;三是“博搜交涉要案”,使读者“奋励新学,思洗前耻”;四是“旁载政治学艺要书”,使读者懂得学习的趋势、内容和方法.
梁启超对《时务报》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梁作为总编辑、总主笔,要承担繁重的编务,当时梁启超年仅23岁,他以巨大的热情主编《时务报》,所有的译文稿他都要润,所有的稿件他都要校对,因此梁启超在编辑这个刊物的时候,是不辞劳苦,无畏寒暑;第二个贡献,梁启超每期都要发表一篇政论文章,所以,梁启超把这个报纸办成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重要讲台,《时务报》在众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梁启超的政论文章来完成的.第三个贡献,梁启超在这个刊物上面发表一篇重要的论述报馆作用,表达其新闻思想的文章,叫做《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提出了中国近代新
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报刊思想,就是“耳目喉舌论”.可以说《时务报》因梁启超而风靡全国,梁启超因《时务报》而名动一时,“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除主编《时务报》外,梁启超还参与策划和积极支持澳门《知新报》,他不仅为该报拟定报名,还帮助草拟章程,筹措经费,并兼任该报撰稿人,先后在该报发表了《〈知新报〉叙例》、《说》、《新学伪经考叙》、《保国会演说》等18篇文章。由于《知新报》远在澳门出版,清政府鞭长莫及,因此,有些言论之激烈甚至超过了《时务报》。《知新报》与《时务报》南北呼应,紧密配合,对维新思想的传播,对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都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时务报》的成功使全国各地维新人士深受鼓舞,各种鼓吹变法的刊物,如《国闻报》、《湘报》等二三十家报刊先后面世,正如梁启超所言:“时务报后,澳门知新报继之,尔后一年间,沿海各都会,继轨而作者风起云涌,骤十余家,大率面目体裁悉仿时务,若惟恐不肖者然.” (注:《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中华书局1989年版.)老酸奶事件
海外流亡时期《清议报》: 1898年10月16日梁启超抵达日本东京。12月23日,梁启超在
横滨创办的《清议报》出版;该年冬,梁启超撰写《戊戌记》,陆续刊登在《清议报》上. 《清议报》于1898年12月23日在横滨创刊,梁启超、麦孟华为主编,梁启超为第一撰稿人.每期30多页,约3万余字,发行40000份左右.梁启超在完成报刊主编工作之余,还先后在它上面发表了3013多篇政论文,数部专著,一些专栏作品和不少诗文,进行变法改革和宪政思想.
《新民丛报》: 1902年2月8日,继《清议报》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综合性半月刊《新民丛报》,该报创刊初期,几乎所有的论文都出自于梁启超之手,其中《新民论》是最为有影响力的一篇.梁启超强调“新民为今日中国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该文章也成为《新民丛报》板报的指导思想.后来梁启超又在《新民从报》上竭力鼓吹“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新民从报》走到了革命的对立面.1907年8月《新民丛报》停刊. 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投身于救国救民的实践中,进行国民启蒙,提倡改造国民素质昆虫组合.《新民丛报》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到宗教学术、小说文苑无所不包,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这是梁启超一生中办得最成功的一个刊物.内容之丰富、议论之深刻、编辑之认真、印刷之精
美都是“中国报界前此所未有”.他自述:“别办《新民丛报》,稍从灌输常识入手,而受社会之欢迎,乃出意外.”《新民丛报》历时五年半,是梁启超一生创办的报刊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黄遵宪评价他的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他的文章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启迪、影响了一代乃至几代人,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南北乱世情
《时报》(1904.6.12,上海)是戊戌后以康梁为首的保皇派在国外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梁启超在该报酝酿期间,曾一度从海外秘密返沪,参与该报的筹备工作并明确宣布: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发刊词和体例也都出于梁氏之手.初办时报刊的论说,大都由梁从日本横滨寄来.
《政论》(1907年10月,月刊)梁启超创刊于日本东京的政闻社的机关报.该报以政论为主,大力呼吁速开国会,建议建立国会制度,实行地方自治.1910年2月数字频率计设计,他又在上海创办《国风报》(旬刊),半数以上的稿件出自梁启超之手,每期稿件均有他在日本编订后寄往上海印刷发行,以忠告政府,指导国民,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为宗旨.该报大力宣传宪政理论知识,仍倡议速开国会,指导国会请愿运动的开展.由梁启超密友徐佛苏于1910年7月在北京创办的《国民公报》主要撰稿人仍为梁启超,倡论国民应急谋政治革命之理由.
辛亥革命回国期间:《大中华》1915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聘请梁启超当总撰述.梁启超在《大中华》上发表揭露二十一条要求的文章,警告日本不得乘人之危,他的言论唤起了同胞正视日本的阴谋诡计.该刊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标志着梁启超从“联袁拥袁”最终走向了“反袁讨袁”,吹响了护国运动的战斗号角.在护国运动时期,《时事新报》与梁启超关系密切,初创时主张保皇,后来又鼓吹立宪,民国成立后成为进步党的喉舌.
五四时期:《晨报》:梁启超等进步党人1916年在北京创办《晨报》.该报以揭露军阀专制、官僚卖国为宗旨,并时常抨击执政的北洋政府.《晨报》最早披露了巴黎和会决定交付日本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在五四运动中,《晨报》对学生的爱国活动作了大量的集中的报道,充分发挥了新闻在爱国运动中的作用.1922年梁启超告别报坛后,企图从旧学中寻求救世良方,然而刚好和勃勃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背道而驰.
电化学阻抗谱梁启超的“新民文体”(梁启超早期独自办报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时务”)有感而发.原来文坛中存在的诗词曲赋,不能够促使民族觉醒,反而有巨大的麻醉作用,因此,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人士主
张用救国醒民的“时务”文章,来冲出义理考据词章的限制,来达到宣传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的目的.从这一点出发,他们写出的文章生气勃勃,激动人心.
(2)语言浅显易懂、文体灵活自由.梁启超认为报纸上的文章是为“开民智”而作,所以应该浅显易懂。他大量使用口语来论证问题,用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同时,他还主张打破写作上的清规戒律,无拘无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他的文章恣意奔放、酣畅淋漓.
(3)梁启超的文章感情充沛,富于煽动性.这是他文章最能打动读者之所在.他的文章也因此而具有了某种魔力,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就会被他说服.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喉舌论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表达新闻思想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论”. 梁启超认为,要维新政治,扶持国体,首先就得创办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为达到这种要求,梁启超要求其创办和主持的报纸做到:其一,“广译五洲近事”,使读者“知全地大局,与其强盛弱亡之故,而不至夜郎自大,
坐着井以议天地矣”;其二,“详录各省新政”,使读者“知新法之实有利益,及任事人之艰难经画,与其宗旨所在,而阻挠者或希矣”:其三,“博收交涉要案”,使读者“知国体不立,受人馒辱,律法不讲,为人愚弄,可以奋厉新学,思洗前耻矣”:其四,“旁载政治、学艺要书”,使读者“知一切实学源流径门,与其日新月异之迹,而不至抱八股八韵考据词章之学,褥然而自大矣”.这便是梁启超早期的“耳目喉舌”论,它以“去塞求通”为内涵,既强调闻的作用也强调言的作用,既强调上情下达也强调下情上达,还强调内外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政治新闻,传播的目的在于唤起国人的危机意识,进行思想启蒙,宣传维新变法,使中国自强于世界.
(2)第四种族
梁启超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它十分赞赏西方报纸为“第四种族”的观点.他曾经说:“清议报事业虽小,而报馆之事业则非小.英国前大臣波尔克,尝在下议院指报馆、记事之席而叹曰:‘此殆于贵族、教会、平民三大种族之外,而更为一绝大势力之第四种族也.’”
由此,梁启超指出,报馆应该代表国民发表公议,也就是说报馆要代表国民来监督政府.
(3)报纸的功能
1902年10月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梁启超称道: “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梁启超赋予了“耳目喉舌”论以新的内涵: “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并提出为何,如何,由谁来监督和向导问题.
(4)办好报纸的四项原则
一.宗旨定而高.“为报馆者,不可不以热情慧眼,注定一最高宗旨而守之”,他认为报纸的最高宗旨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思想新而正.梁启超认为,报纸贵在.. “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要能传播新知,开人眼界,.. “故思想不可以不新”; 三.材料富而当.梁启超认为报纸应该是"全世界之知识,无一不具备",但必须严格选报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报事确而速.他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及时,应该不惜"费重资以求一新事.
(5)健全舆论主张
他在《国风报叙例》和《读十月三日上谕感言》等文章中系统的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力量﹑种类,舆论与报纸的关系以及报刊怎样才能造成健全舆论等问题..认为舆论是
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之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报刊要造成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 一曰常识”,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二曰真诚”,要以真诚的态度发表意见;“三曰直道”,必须不畏强权;“四曰公心”,不能怀有党派偏见;“五曰节制”,不要狂热炒作.
(6)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和煽动.
(7)在新闻文体和编辑方式上的贡献:时务文体和新民文体. 新民丛报时期的编辑创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7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章   时务   国民   政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