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术语的英译策略——以约翰·梅杰翻译的《淮南子·天文训...

楼钟158
皮托管2020年5月上半月刊(总第114
期)
语言、翻译
中国古代天文术语的英译策略
——以约翰·梅杰翻译的《淮南子·天文训》为例
刘 睿 刘 卉
摘要:
美国学者约翰·梅杰及其团队翻译的《淮南子》被相关专家认为是权威的英译本,其团队在翻译《淮南子·天文训》里的五星、八风、六府等天体术语时,对中国特词汇采取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在保证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传递了源文的文化形象和内涵。这种直译的翻译方法既保留了汉语的语言和文化
特征,又促进了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分析、总结约翰·梅杰对古代中国天文术语的翻译策略对今后的天文典籍的英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文化传播;天文典籍翻译;英译策略;《淮南子》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9-0158-03一、中国天文典籍英译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交流是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传播能力代表着国家的软实力。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积极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平等对话。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翻译,古代中国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典籍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平等对话与融合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学界在中国典籍作品外译、出版发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国典籍英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古代哲学和文学作品的英译,相较而言,科技、医学等领域的典籍英译研究成果数量明显较少,且研究深度也较为局限。”[1]
林宗豪、王宏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作品的英译本偏少……(且)科技典籍英译本分布不均。”[2]张汨、文军教授自建了中国科技典籍英译本数据库,他们的统计表明:“现有的科技典籍中,不同类别的典籍的英译本数量极不平衡,许多典籍,如天文典籍、生物典籍等基本不到英译本。”[3]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天文学、数学、农学和医学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是对外译介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很少,关于天文典籍英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淮南子·天文训》英译历程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期,内容广博繁富,囊括诸
子百家的丰富思想,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淮南子·天文训》保存了大量的天文学资料,反映了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水平,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把天文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并把乐律和计量标准当作它的附庸,专立一章来叙述,这是第一次,它影响到后来的《史记》《汉书》以及其它的各史。”[4]
1884年,《淮南子·原道训》第一次由英国汉学家巴尔家·巴尔福(Frederic H.Balfour )翻译成英文。1962年,《淮南子·齐俗训》由美国汉学家Benjamin E.Wallacker 翻译成英文。1985年,加拿大汉学家白光华(Charles LeBlanc )
syn翻译了《淮南子·览冥训》。1998年,刘殿爵(D.C.Lau )和安乐哲(Roger T.Ames )合作翻译了《淮南子·原道训》。2010年,克劳德·拉尔(Claude Larre )和伊丽莎白·罗切得德拉瓦利(Elisabeth
Rochat de la V allée )合作翻译了《淮南子·精神训》。以上均为《淮南子》的节译。201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了翟江月今译、牟爱鹏英译的《淮南子》全译本。同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由
美国汉学家约翰·梅杰领衔翻译的全译本。
约翰·梅杰退休前是达特茅斯学院东亚史的专家,对于古代中国的思想颇有研究并造诣深厚。1973年,他将《淮南子》的第四章定为其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研读并翻译了《淮南子》的第三章至第五章。
在随后20年的时间里,他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宇宙学及其相关的课题,著作颇丰。他把深奥、晦涩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占星学、宇宙学、神话学等相关知识翻译成英文,介绍给世界,为中国古代文明在当今的知识殿堂里谋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1993年,他出版了《汉初思想的天
与地:<;淮南子>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一书。“约
tough2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古代天文典籍英译的翻译研究”(编号:L17DYY003);国家社科基金“茶文化模因的
刘天华简介跨时域表征与古今茶著翻译研究”(编号:17BYY057)
侯永庭 上海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71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典籍   翻译   文化   研究   淮南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