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视角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

[11]崔树义,田杨.养老机构发展“瓶颈”及其破解——基于
山东省45家养老机构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7(2).
[12]徐祖荣.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表达与策略选择——
基于杭州的经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13]黄佳豪,孟昉.安徽省合肥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与
问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4).
[14]胡亚光,凌文豪.当前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困境及对策探析
[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7).
[15]闾志俊.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困境与发展策略[J].湖南行
政学院学报,2018(3).
[16]吴玲芳,姜婷娜,卢慧.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
析——以南京市为例[J].科教导刊,2016(11).
[17]尹惠茹,袁华,石晓,等.深度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
机构发展困境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3). [18]倪语初,王长青,陈娜.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机构
养老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5).
[19]陈树文,曹阳阳.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困境研究——基于外
部性视角[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20]陈友华,艾波,苗国.养老机构发展:问题与反思[J].河海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21]王莉莉,董彭滔,孔伟.“十二五”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现
状回顾与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7(4).
作者简介:蓝子俊(1997—),男,畲族,福建龙岩人,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202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学。
(责任编辑:王宝林)
社会保障视角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
孟宪红 张晨明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均,不但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如何使改革成果公平惠及广大人民众,有效控制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运用文献法及定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和收入差距过大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我国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存在缺乏连续性、体系不协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拓宽社保融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参保意识等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147-07
目前,我国已经从低收入水平国家迈进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分配失衡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①为0.28,2017年为0.4670。收入差距加大,贫富分化加剧,成为多种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调节器”的重要作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社会保障视角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相比于我国,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得更早,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发达国家在某些时期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曾一度过大,这就引起了国外学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其中也有诸多学者从社会保障角度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策略。
证件哥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从经济内力角度去调解收入不平衡问题,反对利用政府的力量去干预收入差距现象。该学派认为,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在于救济而非均贫富。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经济学派则主张政府应当对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进行干预,他们认为仅靠
市场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的,市场有其局限性,政府有必要利用支出、税收等手段去调解收入差距。
以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等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派支持凯恩斯经济学派的主张,他们认为政府应当通过社会保障的方式来提升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并以此逐渐实现社会公平,并且政府必须介入到收入分配当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外的研究者吸收借鉴了以上几种经济学派的观点并有所补充,普遍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调整收入差距、提升社会福利的重要措施。
Sehrawat M等曾对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诸多国家的城
147
乡差距问题进行了研究,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等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他们指出,近年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政府部门有必要在金融政策、进出口贸易、社会福利支出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Amara M等则对突尼斯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突尼斯地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实现了快速的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为此突尼斯政府增加了对农村居民的福利保障,尽管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城市居民福利待遇受到了影响,但城乡平均福利水平却提高了。
总体来说,国外学者关于社会保障与收入差距的研究既希望能发挥政府在增加社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又对政府干预经济运行抱有一定的警惕,这固然与发达国家民众对政府的担忧有关,但同时也限制了政府作用的发挥。
(二)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进程较为迅猛,但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农村的发展步伐相对于城市来说更加缓慢,同时城市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也非农村所能相比。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学者围绕社会保障与城乡收入差距展开了大量研究。
何立新、佐藤宏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我国现今社会保障制度是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但是实际上这一效果并不显著。他们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并不是通过对收入的转移实现的,而是通过代际传播的,这样的模式有可能会增加未来的财政支出负担。他们认为,目前我国政府依旧需要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以加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郑功成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覆盖面还不高,社会福利体系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即便我国当前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水平不高的社会保障机制对于改善民生的作用也还非常有限,急需进行改革。
吴新静、李亚楠采用定量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指出社会保障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涉及的沿海地区、直辖市等,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小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不发达地区。基于这一研究,他们认为提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张晓琳对甘肃省十年内的社会保障支出情况、经济增长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产业结构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升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但是这种作用也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减小,第三产业占比过大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郑双胜总结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了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他认为,增加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其意义不仅在此,而是社会保障支出缓解了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就业问题,让农村劳动力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善生活的劳动中,进而增加收入。
可以说,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相关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且主要是对全国范围或是某个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再进行数据分析,以发现社会保障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关系。从诸多研究来看,国内研究者大多认为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有效降低城乡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如果不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甚至不能维持现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收入差距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同社会成员按照统一货币单位、实物指标表示的人均收入的数量差别。就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1999年、2000年、2007年、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510元、6280元、13876元、15781元和17175元;同期农村分别为686元、2253元、4140元、4761元和515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自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一趋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开始缩小,如2016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为12363元,城乡之比为2.72(见表1)。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了
控制,但是实际差距依旧很大,再考虑到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方面的城乡差距,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会更大。
芍倍注射液表1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单位:元)
年份城市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城乡比率1978343.4133.6  2.57:1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985739.1397.6  1.86:1
19901510.2686.3  2.20:1
19954283.01577.1  2.72:1
20006280.02253.4  2.79:1
200510493.03254.9  3.22:1
201019109.45919.0  3.23:1
148
149
201531194.811421.7  2.73:12016
33616.5
12363.0电磁炮原理
2.72:1
注: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情况
近年来,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明显,但差距也很大。以恩格尔系数②为例,近年来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持续降低,但依旧存在不小的差距。如2014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0.0,同期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3.5;2015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9.0,同期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3.0。可以说,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存在一定差距,而这也是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图1
所示: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图1 2005—2015城乡恩格尔系数差距
注: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
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影响(一)阻碍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但要追求经济总规模的扩大,而且要重视国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体现在:一是削弱社会消费能力,降低投资倾向,进而影响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二是农村消费结构出现畸形,中高档消费品丧失农村市场,导致相关产业投资效率下降,产业结构有失衡的风险。
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差(URID )作为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变量,以人均GDP (PGDP )为另一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统计局,时间跨度为1978年—2015年),其协整关系检验如图2
所示:
图2 (URID )与(PGDP )协整关系检验
可见,两个序列虽然都不平稳,但几乎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可能存在协整关系。经检验,lnPGDP 与lnURID 都是I 过程,对其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LnURID t =0.967lnPGDP t -0.45+μt t=87-4.77
R 2=0.9953,D.W.=0.4  F=7670.498
回归结果现实,D.W.=0.4,证实存在明显的自相关现象,以Eviews 求误差项的相关系数为0.81036。
这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存在均衡关系。(二)延缓社会建设
近年来我国社会矛盾激增,如关于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讨论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就在于社会建设的滞后,而社会建设滞后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社会结构失衡,社会结构失衡又与城乡差距拉大具有不可脱离的干系。由此看来,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是延缓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因。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三)破坏城乡平衡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大量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有农民工2.87亿,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大量农村土地荒废,很多村子70%以上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或进城务工,在家的老人、儿童承担养殖、种地等责任,其生产力与经营收入可想而知,这也导致农村提供粮油、农产品的能力不断下滑。其次,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也给城市造成了巨大压力,农民工在收入、福利、医疗、教育等方面都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就业是一大难题,如何解放思想、创新制度,谋求全体公民的公平正义,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调节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与不足
(一)社会保障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1.最低生活保障的收入差距调节作用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低于贫困线标准以下的居民给予的生活保障与救治制度,针对社会贫困问题进行解决,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已经初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已经有8000多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除此之外还有19.3万城市“三无”(即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无生活来源)救济人员以及553万农村“五保”人员。各级财政农村“五保”以及城乡低保的财政支出约1552.9亿元,每名受助者平均年收入增加1783元,直接改善与提高了这部分人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2.社会保险制度的收入差距调节作用
在我国,社会保险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组成,是基于整体社会风险的大数法则制定出的收入延期支付与风险共担机制。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险总额约占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有的国家甚至已经达到二分之一,约占国家GDP 的五分之一。从上述数据
看,社会保险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收入分配。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社会保险约占其总收入的14.5%,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收入来源。根据相关预测,通过国家社会保险收入,能够使整体样本基尼系数降低0.04个百分点,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部分社会保险项目(基金积累比重高、待遇差距过大)会对收入调节产生逆向作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人的收入差距,医疗保险、职工养老、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在实际上扩大了收入差距水平。
3.社会福利制度的收入差距调节作用
社会福利能够有效保障社会低收入人获得最基本的公共社会服务,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同时也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不仅有面向妇女、儿童、老年人、优抚对象、残疾人等社会弱势体的福利,还有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例如基本公共服务、教育福利,等等。也就是通过公共财政形式,为目标人购买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收入分配。一个地区与国家社会福利水平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其调节收入分配、购买公共服务能力就越高。但是,社会福利需要与承受能力与经济效率相联系。从整体上来讲,目前我国社会福利水平比较低,需要持续完善。
现阶段,我国基本确立了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主要框架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在调节收
入分配、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公平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必须将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为调节收入分配、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基本国策。
(二)社会保障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不足
1.社会保障制度缺乏连续性
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连续性、统一性,制度碎片现象非常严重,且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新农保与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的衔接,被征地人的社保制度与新农保制度,水库移民后期的扶持政策,计划生育扶助政策,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优抚、农村“五保”等各自分割,社会保障制度缺乏连续性,难以全面发挥其收入调节分配的功能。
2.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不全面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狭窄、保障项目不全,主要有农村“五保”、社会优抚、社会救济、新农村养老保险等项目。在现行保障体系中,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等问题还没有涉及,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与此同时,现行保障体系的保障水平比较低,覆盖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局限于退伍军人、最困难人等少数体上,无法真正满足大多数农民体的社保需求。不健全的农村社保体系、相对狭窄的覆盖范围,势必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缓慢,有数
据指出,2015年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3.5万亿元,占养老金资产的79%,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金的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与此相比,发达国家的商业养老保险比重可达35%以上。
3.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协调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公平性,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方面的额度比较低、普及面比较小,在城市长期从事服务业与建设事业的农民工享受不了同等的医疗保障与社会保障。截至2017年底,我国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者达到1.51亿人次,但其中只有不到15.88%的人参加了养老保险,约27.51%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约10.1%的人参加了失业保险,约33.5%的人参加了工伤保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至今,大部分城市居民都能享有养老保险权、医疗保险权,然而农村人与上述保障基本无缘。不仅如此,国家在统筹推进医疗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卫生资源纷纷涌向富裕体与城市体,保障短缺与保障过剩并存的局面非常突出。这种缺乏公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不利于农民增收。同时,我国城乡社保制度的不协调还体现在政策标准的不同上,以医保为例,绝大多数城市的缴纳标准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是单位缴纳6%,个人缴纳2%;城镇居民缴费标准是每人每年35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缴费为150元。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人员的报销比例在80%,城镇居民在60%~70%,而农民则不足50%。
4.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健全
中国移动手机游戏基地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尤其是农村社保管理体系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条条块块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及方式。这种不完善的管理体系,势必会影响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县、乡、村三级经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在税费改革之后,经办部门力量比较薄弱,手段比较落后,缺乏规范、统一的经办流程,严重影响人们投保积极性,造成部分人对社会保障丧失信任。
5.社会保障立法不完善
150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了一系列的劳动保险条例,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救济、抚恤等多项现代社会保障内容,但是农民只能享受极个别项目,绝大部分实施对象为城市人。土地仍然是大多数农村人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五保”供养条例》《新农村养老保险指导意见》等,但是与职工养老保险等制度相比,仍存在明显不足,在专门面向农村众的社保法规这一块,目前仍属空白,难以保障广大农村人的权益,最终导致农村社保无法顺利实施,进而影响农民风险抵御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一是弥补社保覆盖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主要以保障国企下岗职工生活为基本目标,同时兼顾城市低收入体。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进行社保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逐步使社保制度覆盖农民工、特困家庭救助,城市低保以及新农民社保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以医疗、养老、失业等政府保障为主,社会救助、保险为辅,结构合理、项目齐全、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调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改善中低收入人生活现状。应调整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的部分内容,在现有的社保制度下,这些项目与缴费年限、工作年限、劳动贡献、工资等密切相关,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不显著,应使低收入人成为主要受益主体。还有很大一部分保险项目给付标准无法与原有工资水平、缴费年限等直接挂钩,因此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再分配。例如,医疗保险则结合患者医疗需求、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分配,与原工资水平、缴费年限无关系。这是因疾病无法以年龄、工作年限来划分,不同患者、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医疗需求。失业保险则是结合失业人的生活需求确定标准待遇,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降低劳动力萎缩,具有显著的收入差距调节功效。就住房保障来说,可通过收缴公积金的形式,为无能力购房人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将传统的货币补助变成政策补助,实际上给予中低收入人货币补助,通过变相形式增加其收入,有效调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二是进一步发挥就业保障功能。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对于下岗人的关注程度较低,真正实现“再就业”人比例实际比较低。年轻人的就业能力急需提升,这一问题也成为城镇居民家庭重负的主要因素。之所以出现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与低收入家庭,症结就在于就业问题。很多体性事件、社会矛盾的产生,症结也在于就业问题。就业保障问题是劳动者最源头、最根本的保障,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医疗、养老保障就无法真正实施。针对这一问题,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必须重视相关培训学习的展开力度,虽然政府出台了部分培训措施,但具体实施效果并不显著。加强针对待就业人以及失业人的培训力度,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侧重点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解决其实际困难。与此同时,对现有的高校教育体制进行变革,以就业为主导,强调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训,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一方面需要积极调动非政府组织的救助积极性,除了政府机构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与重视扶贫机构、慈善机构、救助团体、福利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集资、捐助活动,同时给予一定的制度支持。另一方面,继续改善当前的社会救助风气,我国社会力量参加慈善事业和社会捐助的风气并未形成,慈善机构、受捐者、捐赠人之间缺乏信任。因此必须加强社会风气的建设力度,进行积极有效的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慈善机构、捐赠、受赠的公信度以及透明度。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救助作用,降低政府负担。
(二)积极拓宽社保融资渠道
首先,加大社保资金投入水平。政府是社保的主要责任体,在筹集资金等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特别是社会福利制度以及社会救助主要来自财政支出,对此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完善我国的税率体制,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在现行税制基础上合理衡量不同征收对象与征收比例。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推广,一些地方财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历史债务问题,用于社会保障的补给非常有限,政府仍然是筹集社保资金的主体。建议对于公费旅游、公车消费等一般的政务开支进行压缩,杜绝浪费现象,将这部分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有利于调节城镇收入的再分配。
其次,加强职工保险缴纳。作为社保资金的主要来源——单位缴费,在整体社会保险资金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受到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部分私有企业少缴纳或不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仍然存在,无法保障职工基本的社会权益,使得个体在失业、工伤、年老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必须加快法制化建设力度,对单位加强社保制度的教育与宣传力度,使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单位应缴纳的保险标准,特别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对于少缴纳或
15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2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71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