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撄宁遗嘱

陈撄宁遗嘱
遗嘱一 (全文)
我的病,自己研究了很久,决定是不会好的,一则年老体衰,二则病情复杂,现在全靠药力维持,早晚总是一死,遗嘱须要预先写成。临时恐怕来不及。wind up
第一部分,现在病情及所服药物的研究。
第二部分,病躯由何人照料。
第三部分,新死肉体如何办法。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四部分,所有遗物如何处理。
关于第一部分,写得太多。因为胡海牙负我医药的责任,我想和他共同研究,别人看了无用,此处不多写。今写第二部分,要简单些,不要太烦。
(张加寿  胡海牙  乔馥玖  王天慈  同阅)
(:路德宗上面一行,写在原稿中缝.张加寿即张嘉寿,陈撄宁外甥女乔馥玖为夫妻,胡海牙与王天慈为夫妻.当时他们四人都和陈撄宁一起,住在白云观内.)
此刻我不能离开道教协会。假使将来白云观不能住时,同何人在一起住,是个大问题。最好我死在白云观,一切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在离开道协之前,把我的储蓄存款提出壹万元,
捐献国家。这个手续要预先做好,不可等待出白云观之后。)如果我不能住在白云观,胡海牙必定要搬家,我想仍旧同他住在一处。有两层理由:(1)我不能离开医生,这不是怕死,就怕不死不活的罪难受。(2)他家中没有老人和小孩,韦航(即胡海牙的儿子)毕业后要出门,家中只有二人,多我一个病人,当不十分麻烦,这也是过渡期间无可奈何的办法,并不想长久的带累他们。假若两条腿永远变成残废,人又老而不死,那就要另做打算了。
第三部分,新死肉体,我不愿火葬,恐怕于灵魂有防害。我愿意土埋。死时若在白云观,请代为探听先死的道友如赵当家(:即白云观当家赵至中)等葬在何处,我是否能同他们葬在一块地方。死时若在外面,北京普通居民总有公墓可葬,我也是居民一分子,当然可以葬普通公墓。至于那块地方将来安全与否,就不必管了。(:陈撄宁骨灰,1989年仙逝二十周年之际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至今.)    我虽然死在外面,不能说和道教没有关系,我的职务是全国道友公推的,而且又是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人,白云观公墓范围之内,应该有我一块埋骨的地方。这件事、不妨问一问道协及白云观负责人。(临死时收敛入棺如何办法未写,后来再补充。)
第四部分 1)银行储蓄要保存壹万元不动,死后归公。
2)旧中医书送与胡海牙。其余旧书,由我自己和海
牙共同处理。
3)旧衣服及杂物由乔馥玖、王天池共同处理。(最好死在白云观,不要迁移,一切事情比较容易做。)
关于第四部分,也有许多话要补充,将来再续写。


遗嘱二 (摘录)
我自1880年出生,算至1969年,虚数已是九十岁了。若欲完全恢复健康,年令上实不许可。若象这样周身是病,拖延岁月,又使他人受累不浅。所以我不想长寿,只希望死时没有痛苦而已。
写于196712
[url=www.ys9ys/html/mingrenyishu/200810/22-415.html]www.ys9ys/html/mingrenyishu/200810/22-415.html[/url]
QITIYUANLIU 2010-8-25 02:17 PM
陈撄宁18801969)中国近代道教学者,居士。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改名撄宁,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少年时体弱多病,不喜仕宦,羡慕仙学。遂遍历名山道观,寻师访友,钻研道藏,并结合西方医疗科学,亲身体验道教养生法。1939年,创办《仙学月报》。1956年,其与各地道教界人士发起筹备全国道教组织。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后,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当选为会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QITIYUANLIU 2010-8-25 02:18 PM
其对道藏书目重作分类,将七部十二类的旧名目一概取消,只就道藏原有1500种书的性质分为道家、道通、道功、道术、道济、道余、道史、道集、道教、道经、道诚、道法、道仪、道总等尤卓尔14类。其著作颇丰,涉及内容有丹道、史论等,共计有《黄庭经讲义》、《道教起源》、《教理概论》、《静功总说》、《老子第五十章研究》、《静功疗养法》、《仙与三教之异同》等近30余种。陈撄宁  陈撄宁 道号圆顿子,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祖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学,熟读儒典。十岁读《神仙传》,即萌生学仙之念。稍长,考中秀才。因患痨疾,从叔祖学医,同时试做仙道工夫,逐渐恢复健康。
1905年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学堂,两年后痨疾复发而辍学。1908年起,为了学习养生方法,他离开家庭四处求师,得到一些丹法口诀,然未遇深谙丹道之炼师,怅然而返。19121914年,住在姊丈乔种珊家,日往上海白云观通读《道藏》,遂探得道教丹术之底蕴。为了有所比较,他又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阅读佛经。旋赴北京,寻访高道,未遇。1916陈撄宁由京返沪,与西医师昊彝珠结婚,夫妻二人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1922年至1932年,陈撄宁与同志数人在家中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特辟性伦理小说答读者问专栏,请陈撄宁主笔。陈撄宁利用这个阵地,大力提倡仙学,团结了众多好道之士,使之成为当时全国研究仙道的中心。19378月,日寇进攻上海,(扬善半月刊)被迫停办。1939年,张竹铭医师又创办了《仙道月报》,陈撄宁仍为主笔之一。1941年夏,该刊又因上海局势险恶而停办。此后,陈撄宁仍然坚持仙学的研究,并传授弟子。1953年,浙江省政府聘请陈撄宁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6年秋,道教界人士倡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陈撄宁被邀请为筹备委员。19574月,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期间,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陈撄宁深为抑郁惶恐,心力交瘁。1969525日,陈撄宁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医院,终年89岁。
QITIYUANLIU 2010-8-25 02:18 PM
主要著作
中国近代道教学者,居士。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改名撄宁,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少年时体弱多病,不喜仕宦,羡慕仙学。遂遍历名山道观,寻师访友,钻研道陈撄宁藏,并结合西方医疗科学,亲身体验道教养生法。1939年,创办《仙学月报》。其对道藏书目重作分类,将七部十二类的旧名目一概取消,只就道藏原有1500种书的性质分为道家、道通、道功、道术、道济、道余、道史、道集、道教、道经、道诚、道法、道仪、道总等14类。1956年,其与各地道教界人士发起筹备全国道教组织。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后,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当选为会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其著作颇丰,涉及内容有丹道、史论等,共计有《黄庭经讲义》 、《道教起源》 、《教理概论》 、《静功总说》、《老子第五十章研究》、 《静功疗养法》 《仙与三教之异同》等近30余种。
QITIYUANLIU 2010-8-25 02:19 PM
生平简述
陈撄宁,道号圆顿子,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祖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学,熟读儒典。十岁读《神仙传》 ,即萌生学仙之念。稍长,考中秀才。因患痨疾,从叔祖学医,同时试做仙道工夫,逐渐恢复健康。1905年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学堂,两年后痨疾复发而辍学。1908年起,为了学习养生方法,他离开家庭四处求师,得到一些丹法口诀,然未遇深谙丹道之炼师,怅然而返。19121914年,住在姊丈乔种珊家,日往上海白云观通读《道藏》 ,遂探得道教丹术之底蕴。为了有所比较,他又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阅读佛经。旋赴北京,寻访高道,未遇。1916陈撄宁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由京返沪,与西医师昊彝珠结婚,夫妻二人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1922年至1932年,陈撄宁与同志数人在家中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 ,特辟答读者问专栏,请陈撄宁主笔。陈撄宁利用这个阵地,大力提倡仙学,团结了众多好道之士,使之成为当时全国研究仙道的中心。19378月,日寇进攻上海,(扬善半月刊)被迫停办。1939年,张竹铭医师又创办了《仙道月报》 陈撄宁仍为主笔之一。1941年夏,该刊又因上海局势险恶而停办。此后,陈撄宁仍然坚持仙学的研究,并传授弟子。1953年,浙江省政府聘请陈撄宁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6年秋,道教界人士倡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陈撄宁被邀请为筹备委员。19574月,
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期间,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陈撄宁深为抑郁惶恐,心力交瘁。1969525日,陈撄宁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医院,终年89岁。
QITIYUANLIU 2010-8-25 02:19 PM
专研道学
生于清光绪六年(庚辰,公元1880)十二月。祖籍安徽怀宁县洪镇乡新陈埂,世居安庆苏家巷。父,陈镜波先生,为清朝举人,设学馆授徒,以教书为业。先生8岁便受家教课读儒学经书,14岁便能文能诗。他禀赋聪慧,求学勤奋,在少年时期便已具备了丰实的儒学功底。稍长,曾考秀才,初试,因平日喜读当时陈撄宁仙学精要的《时报》、 《盛世危言》等书报,爱新思潮熏陶,颇不满清廷朝政腐朽、丧权辱国,故而试文语涉朝政,对清廷有所针砭。这自然与封建科举之意大相径庭,且有触犯帝王尊严之过。幸好主考官乃其父执,暗将此份试卷抽去,始免于祸。但主考官司嘱其父要严加管束,免今后遭罪。先生之母闻此震惊致病,而先生亦因之感时世险恶、艰难,心存戒警,这也是后来无意仕途之起因。后由于家庭督促,下科应试,中秀才。旋因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才解脱了先生应试
功名,以挚光耀门庭的束缚。不久洋务大臣左宗棠在安庆开办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先生考入就读,在这里曾受业于严复。先生自幼体质单薄,加之勤奋苦读,刚及青年便縻患涝疾,当时无医可治,医生束手。先生不甘待毙,决心自寻却病之右,以救垂危生命,曾辍儒学而从其叔父学习中医。经服药实验,觉古医药对痨疾效验不著。因其叔既操中医,且好事神仙方术,先生亦因之渐渐滋生对古神仙家修养法的兴趣,开始读道书,研习月法。经亲身实验,身体康复,相信仙学养生法是却病延龄有奇效的方法,便从医理、哲理多方面着手深研仙学。 25岁时入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因读书勤奋,未及结业而旧疾复发,只得辍学离校。自感生路只有一条,便是访名师,深炼仙道养生之术。从28岁起,曾寻访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陈撄宁仙学精要常州冶开和尚,感到佛教修养法偏重心性,而忽略于形体,未必能达到法病长寿的功效!足迹又转向道教名山胜地,曾参访苏州穹窿山、句容茅山、均州武当山、青岛崂山、怀远涂山、湖州金盖山,均末遇深谱丹道之炼师,怅然而返。寻思与其四处奔波,白费光阴,不如自家阅读《道藏》 ,从道教经书中发掘玄珠。闻上海白云观贮有此书,便欣然赴沪,借住夫乔种珊医生家,逢初一、十五便往白云观求借《道藏》数种经书,取回阅读。如是者历三载,确知《道藏》中养生学资料之宝贵和丰富。他对丹道理论研之更深,实践勤而有恒,功法精谱,身体恢复康健。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2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7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先生   安徽   研究   上海   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