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记抗日战争时期的弘一大师丨林长红

视频监控设计方案>宋明理学的特点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记抗日战争时期的弘一大师丨林长红
亭亭菊一枝 高标矗晚节 ——记抗日战争时期的弘一大师
泉州市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 林长红
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一位“抱热心救国”的爱国高僧。他早年留学日本,参加革命组织“同盟会”,支持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并成为“操南音不忘其旧”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这位 “南社旧侣”,以“标劲节,树清风”的精神,抒写家国感怀,把自己的境遇同祖国和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先后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曲,其中的《感时》、《金缕曲·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等诗词,情真意切,慷慨悲歌,表达诗人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所写《我的国》、《大中华》和《祖国歌》等爱国歌曲一度风靡大江南北。
周建人
弘法忧国  悲愤高歌
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 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不断扩大,尤其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更日益加深,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
矛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呼声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佛教界弘法近二十年,佛学思想臻于成熟的弘一大师,于1937年2月驻锡厦门南普陀寺。曾将外出见闻之感想书示弟子高文显居士:“一、余买价值一元余之橡皮鞋一双,店员仅索价七角。二、在马路中闻有人吹口琴,其曲为日本国歌。三、归途凄风寒雨。”弘一大师这几句话是耐人寻味的。其中二、三两事,似乎令大师心绪难以平静。二十世纪30 年代后期,日本军国主义者派遣大批浪人,自台湾跨海,混迹厦门等华南城市收集情报。为大规模侵略中国,鼓噪喧嚣,寻衅滋事。大师所写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时局关切和民族危机的深深忧虑,衬托了他彼时彼地的悲愤情绪。 
弘一大师慈影(1937年秋摄于炮火连天的上海)
1937年3月,弘一大师移锡厦门万石岩,但他的心情似乎格外的沉重。他在《佛教公论》五月号上登载《释弘一启事》:“余此次至南普陀……近因旧疾复作,精神衰弱,颓唐不支。拟即移居他寺,习静养病。若有缁素过访,恕不晤谈;或有信件,亦未能裁答。失礼之罪,诸希原谅,至祷。”然而,正在谢绝外界访问与通信的弘一大师,却于五月初欣然应允厦门市政府的邀请编撰会歌。大师感时伤乱,心潮澎湃,写下了《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
奇猴会会歌》:“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把国事担当。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弘一大师全集》第八册),弘一大师巧妙地把强壮体魄与抵御外侮紧密地联系起来,作为运动会的主题,使整首歌曲高昂奋发,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深深地鼓舞了全市民众投身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中。 
1937年5月弘一大师将赴青岛讲律,由厦门出发时,摄于“太原轮” 
1937年5月,弘一大师随即应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诚请,北上弘法。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的抗日战争。此时,北方局势异常紧张,有人劝请弘一大师速南归避险,但大师却愤然亲笔书写“殉教”横幅以明心志,并跋语“……复值倭寇之警,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弘一大师全集》第七册)。同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又一次升级。中秋节后,弘一大师路经上海将返回福建。他到上海后,夏丏尊及诸旧友到旅馆看望他。也许是大师有感于战争岁月里的人生无常,特意到照相馆留下一影。照片上那淡定的微笑,平和的神采,慈祥的颜容,谁也没想到,这一帧影像是在炮火连天的境况下拍摄出来的。人们后来把弘一大师这
帧富有传奇彩、兼具艺术家儒雅气质和佛门中人悲悯神的慈影作为标准照,广为流布,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经典的人物影像之一。社会关系学大义凛然 晚节花香
此时的厦门已是战云密布,敌机、敌舰常来骚扰。由于驻守厦门的国民政府海军力量薄弱,致使日本海军于1936年6月起不断到厦门“操演”、“访问”,得以肆无忌惮地进出厦门港口,窥探军情,处心积虑地谋图占有厦门。同年7月间,日本第十三驱逐舰队司令西岗茂泰率领“吴竹”、“若竹”两军舰窜进厦门。1937年9月3日,有三艘日本驱逐舰和一些飞机袭击厦门机场、炮台,1938 年4月间,日本军舰相继又到厦门沿岸地区骚扰、炮击。其时厦门岛上硝烟弥漫,伤亡严重,日本侵略者欠下了厦门军民一大笔血债。
1938年9月安海绅商学界欢迎弘一法师莅水心亭留影纪念
据《越风》文史半月刊主编黄萍荪晚年回忆文章《弘一大师口述<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提到,1938年 4月,侵华日军舰队司令因久闻弘一大师盛名,特登岸往鼓浪屿日光岩寺寻访大师,并要求大师用日语对话,大师坚持“在华言华”而拒之。司令说:“吾国为君之婿乡,又有血缘之亲,何竟忘之?”大师以华语回之:“贵国为吾负笈之邦,师友均在,倘有日风烟俱净,祥和之气重现,贫僧旧地重游,谒师访友,以日语倾积久之愫,因所愿也。”
司令又说:“论弘扬佛法,敝国之环境较贫穷落后的贵国为优,法师若愿命驾,吾当奏明天皇,以国师礼专机迎往……” 大师毅然答道:“出家人宠辱俱忘,敝国虽穷,爱之弥笃!尤不愿在板荡时离去,纵以身殉,在所不惜。”大师直面强敌,镇定自若,虽只简短数语,却浸透着大师的人格力量,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嗣后,一些中外报纸均冠以“爱国高僧”的标题予以详细报道。弘一大师平生推崇灵峰大师的诗:“日轮晚作镜,海水挹作盘。照我忠义胆,浴我法臣魂;九死心不愧,尘劫愿犹存;为檄虚空界,何人共此轮?”大师在给弟子信中附录这首诗,借以表明自己此时的立场。 
双凤楼1939年农历十月廿五弘一大师在永春普济寺时致徒孙郑健魂的信中写道:“……对付敌难,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决心。曾与传贯师等言及。古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吾人一生之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等共勉之也。”而后,大师在祝贺南闽耆宿转道老和尚七秩寿联还写道:“老圃秋残,犹有黄花标晚节;澄潭影现,仰观皓月镇中天。”并在录写唐代李义山“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句时改为“人间爱晚晴”以自励。这里的“爱”即是佛法的慈悲境界,也表露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愫,以明自己即使是身处逆境,也要永葆心志节操,大师遂自署“晚晴老人”。
笃行明志 共纾国难 
1937年农历九月廿七,弘一大师从青岛湛山寺冒着炮火回到厦门万石岩,随即大师要求安居在中岩石室,因为据说此处是晚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读书处,地势幽清,与万石岩毗邻,也便于了解外界的事情。据其弟子高文显回忆,此时的弘一大师常常失眠,只有听钟声而念佛,并多次在中岩开讲律学。随着厦门战局日益吃紧,缁素弟子为大师的安危而焦虑,劝请大师避入内陆。大师却说:“为护法故,不避炮弹”,“倘值变乱,愿以身殉。”并自题所居为“殉教堂”,表明自己誓与危城共存亡的决心。直至厦门岛陷落敌手的前四天 (厦门沦陷为1938年5月13日),大师才离开厦门到漳州弘法。1938年农历五月十一,大师致弟子丰子恺的信上写道:“……朽人近恒发愿,愿舍身护法(为壮烈之牺牲),不愿苟且偷安,独善其身也。”时逢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国运衰微,哀鸿遍野。同年初夏,弘一大师卓锡泉州承天寺,为激励寺僧爱我中华的热忱,一天早晨,大师在食堂用膳,当时之际,禁不住潸然泪下,十分沉痛地告诫弟子们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泉州古称)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一无所用,而犹靦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叶青眼《千江印月集》)。弟子们顿时泣不成声,异常悲痛。在此之后,大师每有开讲,座位后面的墙壁上总悬挂着自己亲手书写的横幅“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题记说明:“
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弘一大师《抗日战争时期在承天寺书联》),此策励警语透露出弘一大师忧国忧民的感情,也体现了弘一大师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态度。虽然,此时的弘一大师并没有脱下僧袍换成战袍,但他却能把佛法真谛与抗战救国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佛法以壮怀激烈的时代精神,在他的意识里,他的宣讲佛理,既是一种觉世救世之举,也是在号召抗战。弘一大师将这种精神体现在每一件书法墨妙中,日书百幅救国联语,分赠各方,勉勖诸佛弟子共赴国难。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3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70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师   厦门   日本   救国   弟子   中国   祖国   成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