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

鱼类生理学
鱼类生理学
一·鱼类生理学定义:研究健康鱼类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
功能:是生物体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
二·鱼类学研究层次: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方法:离体器官:离体器官→模拟在体条件→刺激
1·急性实验:活体解剖:麻醉或破坏大脑→暴露器官→刺激
优点:直观、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
以完整、健康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无菌、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待
2·慢性实验:动物清醒和恢复健康后进行实验
优点:充分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正常规律。
1·新陈代谢:物质交换、能量转移、自我更新
2·兴奋性:活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或抑制)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4·生殖: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船舶系统工程部
四·稳态的定义: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征相对稳定的现象
1·保持新城代谢正常进行
意义: 2·维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3·使机体适应外环境的剧烈变化
五·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六·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的机能的调节
方式:为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迅速、精确、短暂
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生产调度系统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八·体液调节:由某一器官或组成分泌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另一器官,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九·反馈的概念:由受控制部分发出的返回信息对控制部分的作用
负反馈: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保持稳态,是可逆的
正反馈: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不可逆过程
一·血液的机能
1·营养功能
2·运输功能
(一)血液的机能: 3·维持内环境稳定
4·参与体液调节
5·防御和保护功能
二·血浆渗透压:1·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晶体构成,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分布
2·胶体渗透压:出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构成)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
三·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主要有0.9% Nacl和5%GS
四·NaHCO3与Na2CO3的比例为20:1
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碱储
一·溶血:RBC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
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1·运输O2和CO2
2·缓冲血液酸碱物质
生成调节:体液性调节,受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刺激RBC 生长发育,增加骨骼肌肌力。
三·血栓细胞的生理功能:1·促进生理性止血
2·加速凝血
3·维持血管壁完整性
四·凝血因子的数量:凝血因子有12个,其中IV为Ca2+
五·血液凝固的三大步骤:凝血酶原激活作用
max232
↓(激活)
凝血酶原→凝血酶(IIa)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Ia)
内源和外源凝血过程的不同:1·内原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来自血液
2·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六·抗凝和促凝的方法
(一)抗凝(二)促凝
1·去钙补钙+CaCl2
2·血液与光滑面接触血液与粗糙面接触
3·低温适度提高创面温
4·肝素、抗凝酶原给机体补充V k
5·脱纤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1·普通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王永庆的球童
2·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1)快速反应细胞:结间束、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2)慢反应细胞:窦房结、房室结
二·静息电位:活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外正内负,约为90mv)
意义:细胞产生兴奋性的前提和基础。
产生机制:1·基础:细胞静息时膜内外两侧离子浓度分布不均
2·关键:膜对K+具有中等强度的通透性
3·结果:K+跨膜流动,形成K+电化学平衡,该电位与静息电位相等
三·动作电位:细胞膜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四·心肌的四大特性 1·有效不应期
(一)·兴奋性: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流的能力。分为: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二)·自律性:心肌在屋外来刺激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和静脉窦
1·A型心脏:三个,见于硬骨鱼类鳗鲡等
鱼类三种类型的心脏: 2·B型心脏:三个,软骨鱼类
3·C型心脏:两个,大部分硬骨鱼类
(三)·传导性: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两侧向外传播的特性
特点:1·兴奋在心肌细胞间润盘传导,使心膜组织成为功能合胞体
2·兴奋在不同部位间传导速度不同,具有“房室延搁”现象,使依依收缩,以利泵血
(四)·收缩性:心肌接受刺激产生收缩反应的能力
特点:1·交替收缩
2·“全或无”式收缩
3·依赖外源Ca2+
一·呼吸的定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吸入O2排出CO2的过程
三个过程:1·外呼吸:水中O2与鳃部毛细血管中的CO2进行交换
2·气体运输:O2与CO2通过血液运输
3·内呼吸:毛细血管中的O2与组织细胞中的CO2进行的交换
呼吸素:存在于动物体内专门运输气体的有蛋白质
种类:血红蛋白、血蓝蛋白、学绿蛋白、学褐蛋白
二·血氧饱和度: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血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 X 100%
氧离曲线:表示氧饱和度与氧分压的关系。
三·鲁特效应:血中PCO2增加到一定程度,即使PO2很高,血红蛋白也不能被氧饱和
产生原因:CO2增加会使血液的PH值降低,使血液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下降,而且使血红蛋白的氧容量水平下降。
四·CO2存在形式: 1·物理结合(5%)
碳酸氢盐(88%)
2·化学结合(95%)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五·初级呼吸中枢:延脑
传入神经:1·第九对脑神经:舌咽神经鳃支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鳃支
传出神经:1·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上颌支
2·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鳃支
宗教学六·调节呼吸运动的体液因素
1·CO2:(1)直接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O2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反应生成H2CO3,最后使脑脊液中[H+]升高,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2)刺激外周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运动
2·O2:O2不足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增强和频率加快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4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7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呼吸   功能   环境   刺激   血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