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重金属中毒污染的症状及特性

毛新民
鱼类重⾦属中毒污染的症状及特性重⾦属危害鱼类的特点
重⾦属的污染主要是指汞、镉、铅、铬、镍、铜等,其中汞、隔的⽣物毒性最⼤。重⾦属对鱼类的毒性主要包括内毒和外毒两个⽅⾯,内毒是指重⾦属离⼦通过鳃和⽪肤进⼊鱼体内,与体内主要酶的催化活性部位中的硫氢基结合成难溶解的硫醇盐,抑制了酶的活性,妨碍了机体的功能,从⽽引起鱼类死亡。外毒是指与鳃、体表所分泌的粘液结合成蛋⽩质的复合物,覆盖整个鳃和体表,并充塞在鳃瓣间隙内,使鳃丝正常活动困难,阻碍了鳃丝的正常呼吸,使鱼类窒息死亡。主要作⽤表现在4个⽅⾯:
1、重⾦属为可蓄积性毒物:⽔中的重⾦属通过鱼的鳃呼吸、体表接触吸收以及⽔⽣⽣物的⾷物链作⽤,使重⾦属毒物被吸收、转移、浓缩、蓄积于鱼体内,蓄积量可以从⼏倍到成百上千倍,因此鱼体内含有较⾼的毒物残留量,从⽽影响鱼类的⾷⽤价值和⼈体健康。
2、重⾦属污染的⽔域可使鱼类及其它⽔⽣⽣物发上急性中毒死亡、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蓄积,导致明显的⽣态和毒理反应,甚⾄给渔业⽣产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3、重⾦属的变态影响:有的重⾦属会发⽣变态反应,其后果通常加强了毒物的毒理强度,从⽽提⾼了污染危害的程度。如⽆机汞流⼊⽔体后,蓄积在⽣物体中,在微⽣物的作⽤下变成毒性更强的甲基汞。
4、重⾦属的诱变影响:有些重⾦属对鱼类及其⽔⽣⽣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表现为⼀定的诱变活性。如:隔、六价铬等对⽔⽣⽣物产⽣明显的毒性和遗传变异等。
鱼类铬中毒的症状及特性
铬元素符号Cr,银⽩⾊⾦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属ⅥB族,铬的原⼦序数24,原⼦量51.996,体⼼⽴⽅晶体,常见化合价为+3、+6和+2。1797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 (L.N.Vauquelin)在西伯利亚红铅矿(铬铅矿)中发现⼀种新元素,次年⽤碳还原,得⾦属铬。因为铬能够⽣成美丽多⾊的化合物,根据希腊字chroma(颜⾊)命名为chromium。铬是重要的合⾦元素。铬以⾦属铬和铬铁形式加⼊钢与合⾦中。铬块银⽩⾊⾦属,质极硬,耐腐蚀。密度7.20克/cm3。熔点
1857±20℃,沸点2672℃。化合价+2、+3和+6。电离能为6.766电⼦伏特。⾦属铬在酸中⼀般以表⾯钝化为其特征。⼀旦去钝化后,即易溶解于⼏乎所有的酸中。在⾼温下被⽔蒸⽓所氧化,在1000℃下被⼀氧化碳所氧化。在⾼温下,铬与氮起反应并被碱所侵蚀。可溶于强碱溶液。铬具有很⾼的耐腐蚀性,在空⽓中,即便是在⾚热的状态下,氧化也很慢。不溶于⽔。镀在⾦属上可起保护作⽤。
铬对渔业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属加⼯⼚、电镀⼚、染⾊⼚、化⼯⼚、冶炼⼚等等。
铬对鱼类的污染的主要症状及特性表现在:铬对鱼类毒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化合价,化合价不同,其毒性也不同,⼀般情况Cr+6⽐Cr+3强,三价铬能腐蚀表⽪细胞、形成贫⾎以及损害鱼肾脏等,鱼受到三价铬中毒后,由于氧化作⽤,鱼体表粘液凝固,呈现灰⽩⾊的⼀层不容易脱落的膜。地磁指数预报
六价铬对鱼类产⽣刺激和腐蚀粘膜,⼀⽅⾯使鱼体部分组织溃烂,引起内部组织损坏,引发⽪炎和湿疹。另⼀⽅⾯产⽣粘液与⾦属⼀起形成粘膜覆盖鱼体、鱼鳃外表,造成鱼窒息死亡。⼀般鱼体呈现深黄⾊,鳃部有充⾎和腐蚀作⽤。整个鳃部呈现黄褐⾊、鳃盖和鳍尖变成⽩⾊,死鱼消化道前端乳头顶端圆柱上⽪组织⼏乎都坏死和溃烂,消化道管腔内能看到⼤量的细胞残渣和粘液。
鱼在⾼浓度六价铬的环境中,呈现极度不安、冲撞狂游,鱼体表组织腐蚀,中毒后内部组织发⽣变化,⾃⾝消耗严重导致死亡。⾼剂量的六价铬对于⾦鱼、⽩鲢、幼鱼具有极强的局部刺激作⽤,重⾦属刺激鱼体表⾯产⽣粘液在鱼鳃表⾯覆盖,造成鱼类窒息、呼吸困难,幼鱼在体内吸收了Cr+6毒物后,造成循环系统异常、内脏组织变化、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等原因,导致⾦鱼、⽩鲢活动失常,体表组织腐蚀、体型弯曲、呼吸困难直⾄死亡等现象。
取环术
鱼类锌中毒的症状及特性
锌(中⽂读⾳:xīn),它的名称“zinc”来源于拉丁⽂Zincum,意思是“⽩⾊薄层”或“⽩⾊沉积物”。化学符号是Zn,它的原⼦锌序数是30,相对原⼦质量为65。锌是⼀种银⽩⾊略带淡蓝⾊⾦属,密度为7.14克/⽴⽅厘⽶,熔点为419.5℃。在室温下,性较脆;100~150℃时,变软;超过200℃后,⼜变脆。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的空⽓中,表⾯⽣成⼀层薄⽽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可阻⽌进⼀步氧化。当温度达到225℃后,锌剧烈氧化。锌能与多种有⾊⾦属制成合⾦,其中最主要的是锌与铜、锡
、铅等组成的黄铜等,还可与铝、镁、铜等组成压铸合⾦。锌主要⽤于钢铁、冶⾦、机械、电⽓、化⼯、轻⼯、军事和医药等领域。
锌对渔业的毒害主要来源于制板⼚、电镀⼚、⾦属加⼯⼚、化⼯⼚、冶炼⼚等。
锌中毒的鱼主要症状和特性是:鳃部充⾎、鳃附属腺的上⽪细胞膨⼤、鳃叶溃烂、细胞增⽣。鳃⽑细管、红⾎球变性,柱形细胞分离剥落,肾⼩管上⽪变性,呼吸频率增加,体⾊加深,死鱼⼝中有呕吐物。⾦鱼和鲶鱼受锌中毒后鱼⾎液⾎清中盐度下降,⽽⾼浓度锌中,经过数⼩时就增加钠输⼊和降低氨输出,形成⽔肿现象,造成鱼死亡。长期锌中毒的鱼会引起脊椎⾻弯曲,消化道顶端圆柱上⽪⼏乎坏死和溃烂,消化道管腔内能看到⼤量的细胞残渣和粘液。
锌除了以离⼦态的毒性磷酸外,其盐类也具有⼀定的毒性,锌盐沉淀在鱼鳃粘液上,虽然钙盐抑制了沉淀物,引起窒息死亡,但虹鳟鱼在低浓度、致死浓度时都很少或没有沉淀,且组织学检查表明,鳃附属腺的上⽪细胞易变得膨⼤,柱细胞分离,且最终剥落,在这种情况下窒息⽽死亡。同时由于接触⾼浓度锌引起缺氧症及增加呼吸率。此外,还引起鱼体⾊变⿊,鱼体产⽣性奋,慢性接触后的鱼,鱼脊椎⾻产⽣弯曲。
鱼类汞中毒的症状及特性
汞为⽩⾊的液体⾦属,⼜称⽔银,不溶解于⽔。其溶于⽔的汞化合物常见的有:氯化亚汞、和次氯酸汞。⽆论什么形态的汞,⼀旦进⼊⽔体,绝⼤部分都沉淀在底泥中,在微⽣物的作⽤下转化为甲基汞,尤其在厌氧条件能快速转化。汞对鱼类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甲基汞的作⽤产⽣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鱼的体表(⽪肤和鳃)或摄⼊含汞的⾷物⽽进⼊鱼体内的。汞急性中毒后,鱼类出现急游或侧游,体表、和鳃瓣充⾎,甚⾄腐蚀,粘液增加,因粘液凝聚⽽堵塞鱼鳃与外界空⽓的交换,发⽣浮头。汞慢性中毒的鱼憔悴,游动缓慢,幼鱼汞中毒会出现畸形现象,且损害鱼的视觉系统。汞在鱼体内具有蓄积性,浓缩倍数⾼达千倍以上,且鱼体肌⾁、肝脏、肾脏含量较⾼,脾脏、鳃、性腺、脂肪等器官和组织含量较低。
不同种类的汞对鱼类的毒性⼤⼩不同,草鱼种在0.1毫克/升的醋酸苯汞或氯化⼄基汞的⽔溶液中,可引起眼部出⾎,眼球严重破坏,引起失明或残缺,草鱼卵在低浓度氯化⼄基汞、醋酸苯汞及⼆处理下会产⽣神经系统被破坏,两个眼泡紧靠,⾝体躯⼲弯曲等畸形现象。受中毒的鱼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鱼体⾊泽变淡,分泌⼤量粘液,所有鳍条均下垂,呈现颓废状态,⾏动迟缓,很少进⾷,死鱼腹部充⾎。
⽔域中主要毒性为甲基汞,但⼄基汞化合物的毒性也较⼤,⼄基汞化合物属原浆性毒物,主要抑制动物体内硫基酶,可引起神经系统,⼼⾎管、肝脏、肾脏等系统的器质性损害,并容易侵⼊体表,破坏粘膜,使鱼鳃充⾎,所以汞中毒的死鱼⼤多数出现出⾎症状。
鱼类镉中毒的主要症状和特性
镉(gé),CADMIUM,源⾃kadmia,“泥⼟”的意思,1817年发现。和锌⼀同存在于⾃然界中。镉是银⽩⾊有光泽的⾦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50 kg/m;。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空⽓中缓慢氧化并失去⾦属光泽,加热时表⾯形成棕⾊的氧化物层。⾼温下镉与卤素反应激烈,形成卤化镉。也可与硫直接化合,⽣成硫化镉。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的氧化态为+1.+2。氧化镉和氢氧化镉的溶解度都很⼩,它们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可形成多种配离⼦,如Cd(NH3)、Cd(CN)、CdCl等。
镉的毒性较⼤,被镉污染的空⽓和⾷物对⼈体危害严重,⽇本因镉中毒曾出现“痛痛病”。可⽤多种⽅法从含镉的烟尘或镉渣(如煤或炭还原或硫酸浸出法和锌粉置换)中获得⾦属镉。进⼀步提纯可⽤电解精炼和真空蒸馏。镉主要⽤于钢、铁、铜、黄铜和其他⾦属的电镀,对碱性物质的防腐蚀能⼒强。镉可⽤于制造体积⼩和电容量⼤的电池。镉的化合物还⼤量⽤于⽣产颜料和荧光粉。硫化镉、硒化镉、碲化镉⽤于制造光电池。
镉对鱼类的致毒作⽤主要有内毒和外毒两个⽅⾯,鱼类镉中毒后表现为:
1、鱼游动剧烈、翻滚、肌⾁痉挛,呼吸频率加快,甚⾄超过200次/分,消化道前端乳头顶端圆柱上⽪组织基本上都坏死或溃烂,消化道管腔内能观察到⼤量的细胞残渣和粘液,肾⼩管上⽪细胞坏死和空
泡化。
2、镉除了重⾦属所具有的内毒和外毒作⽤外,由于对镉的吸收,引起了鱼类离⼦不平衡,因此造成神经细胞受到⼲扰⽽过度性奋、痉挛和抽搐。
3、镉中毒的鱼类,其肾脏、鳃的渗透作⽤受到损害,鳃部⼴泛破坏,出现肥⼤增⽣,由于鳃腺体⽡解或受损,分泌过多的粘液沉淀于鳃丝表⾯,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化学成分>又是一年开学时4、接触过镉的鱼类再放回清⽔时,镉会由组织中缓缓消失,甚⾄短期内出现负荷,⽽⼏天后引起鱼类死亡。由于镉引起肌⾁活动势能延长造成对⽴,肌⾁持续紧张,因此,长期在受镉污染的⽔域中⽣活的鱼类表现为游动⽆常,平衡失调、⿇痹,脊椎畸形率⼤⼤增加,甚⾄脊椎断裂,⾻质软化,⾻骼脱⾅、脊椎弯曲。
人工进化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5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6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鱼类   引起   死亡   组织   粘液   毒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