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冰盛期前海退过程中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1997年 第5期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SUPP LEM EN T TO T HE JOU RN AL
OF SUN YATSEN UNIV ERSI TY No.5 1997 
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冰盛期前海退扭力梁式后悬架
过程中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陈庆强1,2) 李从先1) 丛友滋3)
(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上海200092;2)中国科学院广州
地球化学研究所;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赤祼羔羊摘 要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研究钻孔中的晚第四纪古土壤做植物硅酸体分析及磁组构测
六氯环己烷试.不同类型植物硅酸体的含量及反映暖湿气候与反映冷干气候的古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的比值
在剖面上的变化表明,古土壤层形成过程中气候趋于干冷,古土壤形成于末次冰盛期前的海退
过程中;在海退初期,气候曾有明显波动,之后,气候向着冷干的转变相对稳定.古土壤磁组
在显像管的电子中
构特征表明其发育期间曾有明显的洪泛事件发生,指示气候湿润.在海退过程中,间或出现较
明显的气候湿润期,气候向着冷干的变化并非线性.
关键词 气候变化,末次冰盛期,海退,长江三角洲
利比亚战争分类号 P532
对极地冰芯、黄土—古土壤系列以及深海沉积物的研究均证实第四纪气候存在由全球冰量控制的冰期—间冰期变化旋回,周期在万年以上.对于预测未来气候,掌握气候长周期变化规律固然重要,但更具现实意义的是确切把握距今较近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因而,末次冰盛以来[1,2],以及2000年以来[3~5]的气候变化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多利用冰芯[3]、黄土—古土壤[6]、洞穴沉积[5]以及深海沉积物[1,2]等.目前,沿海地区尚缺乏这方面的工作.海陆过渡地区是受陆、海相互作用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对于海平面的变化最敏感,相应时期的沉积物中很可能保留着古气候变化的信息.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统之下普遍发育—硬粘土层[7],实际为古土壤[8,9],其中孢粉含量甚低[8],缺乏气候变化的化石记录.根据地层及测年资料推断它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10],当时气候冷干,气温较现
今低6~10℃[11].迄今,对这一古土壤层发育期间气候变化的细节尚知之甚少,笔者对这一古土壤层做植物硅酸体及磁组构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发育期间的气候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长江三角洲南翼LA孔(30°56.6′N,121°46.4′E)、T3孔(31°8′N,121°3.6′E)和N K孔(31°15.3′N,121°24.4′E),以及北翼T11孔(32°32.4′N,120°14.6′E)作为研究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5  陈庆强,男,岁,博士  研究方向沉积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现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
国贼查抄内幕:1997-08-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0:5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5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候   气候变化   研究   变化   古土壤   植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