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六大表现、四大原因和多种预防措施

感统失调六⼤表现、四⼤原因和多种预防措施
李京姬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的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即宝宝⼤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是⼤脑功能失调的⼀种,也有被认为是学习能⼒障碍。
感统失调的宝宝智⼒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脑和⾝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表现不出来。通常⼉童在12岁之前通过感统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法改变,因此3-6岁的宝宝能够在感统训练下纠正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时候很聪明,但长⼤后却很⼀般了。
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固有平衡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听觉失调,因为感统失调可以通过药物配合感统训练可以纠正,因此,感统失调并不是⼀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视觉统合失调
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童,对于单纯的⽂字有阅读困难在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翻书页码不对、演算数学题⽬常会抄错等等视觉上的错误,并且容易产⽣疲劳,出现写字错误,算错数、记错题和看书“串⾏”等现象。另外,在⽣活中还常常丢三落四,似乎经常在东西,⽣活上⽆规律。
2.听觉统合失调
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听不懂⽼师、家长的话,也不清楚⽼师布置的任务,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以为那与⼰⽆关。同时,这类⼉童记忆⼒差,和他说过多遍的事,他也会轻易忘掉。时间长了,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孩⼦也会在⼼理上怀疑⾃⼰的能⼒,甚⾄厌学逃学。
3.平衡失调
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在重⼒感、⽅向感和距离感上都有问题。他们的注意⼒不集中,写字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不⼀、出圈出格、偏旁颠倒;做事时协调能⼒较差,会害怕上下楼梯、好动⽽笨拙,甚⾄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穿反。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法正确掌握⽅向,做事协调能⼒差,则会使他们缺乏⾃信⼼,让孩⼦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4.触觉过敏
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往往对别⼈的触摸⼗分敏感,他们害怕触摸,有时正常接触也会被孩⼦认为是“打”了他,在学习⽣活中表现为好动、不安、易受惊、办事瞻前顾后、脾⽓⼤、爱咬⼿指,怕剃头、怕打针,且注意⼒难以集中,上课时⽼是做⼩动作,显得⼼不在焉。家长总以为孩⼦得了“多动症”。由于触觉统合失调的孩⼦⼼理上总处在⼀定的紊乱状态,其学习⽣活质量必然会不断下降。
通风管路5.本体统合失调
由于各⽅⾯协调差,孩⼦可能运动时笨拙,如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常常撞到东西或跌倒,很累;呼吸和语⾔的协调也差,唱歌时常常发⾳不准,在与⼈交谈、上课发⾔时甚⾄会⼝吃等。这些原因导致孩⼦孤僻、害羞、固执、挑⾷、咬⼿指、笨拙、缺乏⾃信、爱挑衅打架、发脾⽓。上学后则常有学习成绩差、不完成作业或拒绝看书等学习⽅⾯的困难。
家长们也许要问了,天真活泼的孩⼦为什么会得感觉统合失调症呢?
导致感统失调的原因
1.先天不⾜
有的职业母亲⼯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姿势不佳等,都会影响到胎位,进⽽影响胎⼉平衡的学习;有的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等会引起胎盘微⾎管萎缩,影响胎⼉营养的摄⼊,造成胎⼉⼤脑发育不⾜,引起出⽣后感觉发育不正常。前⾯提到的童童,母亲是个经理,⼯作紧张、压⼒⼤。怀着童童七个⽉时还在⼯作,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就感染了还是胎⼉的童童。
2.⽣活环境过于封闭
0到3岁是建⽴感觉统合能⼒的最佳时期,⽽现在的孩⼦都“独苗”,居室⼜都是独门独户,三岁以内缺乏同龄伙伴,⽆兄弟妹可模仿,孩⼦易养成依赖性强、独⽴⽣活能⼒差、孤傲任性的性格。如果到了三岁还舍不得让孩⼦进幼⼉园,这对孩⼦以后的⼈际交往能⼒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些孩⼦可能会有语⾔发育和社交⽅⾯问题的障碍。如前⽂中的庆庆,⽗亲在外地⼯作,母亲也⼯作⼗分忙碌,孩⼦家住⾼楼,⼀个⼈跟年逾花甲的奶奶过,因此他的⽣活⼗分机械与单调,平时除了上幼⼉园,就是回家看看电视,想要外出⼩伙伴玩,奶奶怕出事⼜不许。这种封闭的⽣活⾃然使得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很少,感觉统合不协调也就在所难免。
3.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
当新⽣⼉在接触母亲温暖的怀抱,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吸吮母亲甜蜜的乳汁,躺在晃来晃去的摇篮中时,他们便感知⼤千世界的光亮、颜⾊、声⾳、⽓味、温度等刺激;婴⼉在“三抬四翻六坐,七滚⼋爬周⾛”时,幼⼉在戏耍打闹“过家家”时,感觉统合功能就在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然⽽现在的家长对孩⼦从⼩宠爱有加,⽣怕孩⼦摔跤,该学爬时不让爬,该学不时⾛还不让⾛,⽼早就给孩⼦买好了童车。另外,现在⼉童玩具铺天盖地,孩⼦们很少在有室外奔跑,跳跃,爬树、、涉⽔、玩泥沙等体验,⼀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滚铁环、玩纸板、捉迷藏等,孩⼦也就没有机会玩了。孩⼦⾝体各
⽅⾯的平衡控制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结果到上学时,就容易发⽣抄写漏字,速度慢等情况,这是由于⼿、眼协调能⼒差,⼤脑⽆法有效驾驭⾝体各部分,常常发⽣错误的判断与⾏为的缘故。
4.⽗母教育⽅式的偏差
对孩⼦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体操作能⼒⽋缺。不会使⽤筷⼦,不会⾃⼰穿⾐服、系鞋带,⽣活⾃理能⼒差,甚⾄连球也拍不了⼏下。⽽在“智能”培养上,有的家长则过分注重孩⼦视觉能⼒与听觉能⼒的开发,让孩⼦学钢琴画画外语等。这使孩⼦的负重过于沉重,压制了孩⼦参与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体验,抑制了孩⼦爱玩耍的天性,助长了孩⼦⽇后的厌学⼼理。以前的孩⼦玩耍就是玩耍,游戏就是游戏,可是现在的孩⼦就连做个游戏、玩个玩具都要益智型的,要能够培养某⽅⾯的能⼒,反⽽使孩⼦失去了⾃然⽽可贵的童趣。
如何预防感觉统合失调
⼀般来说,70%的孩⼦在三岁以前就可以完成感觉统合的过程,在⾝体、⼤脑、感觉(视、听、嗅、
味、触等感觉器官)之间建⽴起协调的关系。建议家长在孩⼦还未学会⾛路时,给孩⼦创造⼀个安全的环境,让孩⼦能够⾃由⾃在地爬⾏,锻炼其⼿脚协调能⼒,这是⾮常重要的。
很多家长因为怕孩⼦受伤,或因住宅⾯积⼩⽽限制孩⼦的活动范围,早早地买了童车,将孩⼦局限在⼀个⼩⼩的空间⾥,剥夺了孩⼦⾃由⾃在的爬⾏以探索周围的环镜同时也可锻炼⼿眼协调能⼒感觉综合能⼒的良好机会,这是⼗分令⼈遗憾的。
家长还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玩耍交流,和孩⼦⼀起玩游戏,⽽不要因⼯作家务繁忙,将孩⼦喂饱了了事。要知道,亲⼦互动不仅有利于孩⼦的感觉系统的发展,⽽且有利于良好亲⼦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孩⼦的动作、性格的发展。
家长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出⾼楼与孤独给孩⼦⼏个同龄的⼩伙伴,让孩⼦在与别⼈的交流与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在⽇常⽣活中,家长不要⽤溺爱或者不信任的⽬光包办孩⼦的⼀切,只要可能,孩⼦的事就让孩⼦⾃⼰去做,因为这样,孩⼦不仅乐意,有积极性,⽽且也在其中提⾼了⾃⼰的⼼理素质。
⽐如,孩⼦遇到⼀些⼩⼩困难向家长求助时,家长可以⿎励孩⼦想个好办法,⾃⼰动⼿;孩⼦在吃零⾷时,家长就可以通过零⾷向孩⼦发问,让孩⼦与外界事物、季节、地理等产⽣联想;同样,在孩⼦玩耍时,家长也可以这么做。因为,想象正是孩⼦的感觉与外部事物进⾏碰撞的中介物,其中产⽣的
⽕花就是新的信息,新的刺激,从⽽使⾃⼰的感觉统合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家长还尽可能让孩⼦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不是⽤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剥夺孩⼦的游戏、填满孩⼦的⽣活、增加孩⼦的压⼒。
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使孩⼦健康、充满活⼒,⽽且能调整、刺激与提⾼孩⼦的本体统合能⼒。更有意义的是,本体统合能⼒的提⾼,对纠正孩⼦其他统合能⼒的失调起到相当重要的基础作⽤。
chinese fe?m?do?m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轻微感觉综合失调的孩⼦,家长也不必太着急,只要您的孩⼦还没有超过12岁,您还是可以帮助他们完成感觉统合过程,解决失调带来的⼀系列问题的。专家们认为,家长和⽼师应当为这些孩⼦创造⼀个⾃由宽松的学习、⽣活环
境,还给孩⼦游戏的权利。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运⽤美国学者创⽴的“运动游戏疗法”来帮助这些孩⼦。
“运动游戏疗法”⼜称感觉统合训练,是⼀种⽤游戏治“病”的⽅法。该疗法通过⼀些特制的器具,如滑板、滑梯、平衡⽊、滚筒、独⾓凳等。根据每个孩⼦的不同特点设⽴⼀系列游戏⽅案,⽐如⽤独⽊桥帮助孩⼦到平衡统合能⼒,⽤滑板梯帮助孩⼦回触觉统合能⼒,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孩⼦⾝体和⼤脑之间的协调功能,帮助孩⼦回失落的感觉运动统合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多动、注意⼒不集中、语⾔迟缓、⼈际关系淡漠等问题的根源。另外家长可以让孩⼦在家⾥做球拍练习、⽤两
个杯⼦互相倒绿⾖或⽔、⽤⼩绒球在孩⼦眼前晃、让孩⼦的双眼随之运动等,这些对于训练孩⼦的感觉统合失调都极为有益。
写在最后:
每⼀位宝宝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最重要的使命是训练⽗母成为优秀“⽗母”。只要善于发现孩⼦的特点、特征,运⽤特学、系统的训练⽅式,在孩⼦进步的同时,做⽗母的岂不也在进步?
「鹰少年」2021青少年卓越领袖训练营
⼤凉⼭:《历练》
7⽉中旬
内蒙古草原、沙漠《光荣·梦想》
郭超人
7⽉下旬、8⽉上旬(两期)
5⽉1⽇发布
黄糊精敬请关注
|箴⾔22:6|蒲公英的遗产
教养孩童,使他⾛当⾏的道,就是到⽼他也不偏离。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3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失调   统合   感觉   游戏   家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