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导论和阴阳五行复习题

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医著是
    A 《黄帝内经》  B 《千金要方》  C 《脉经》  D 《外经》    E以上都不是
  2.张仲景的著作是
A 《伤寒论》  B 《诸病源候论》  C 《温热论》  D 《温疫论》  E 以上均非
  3.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是
    A 《诸病源候论》    B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 《千金要方》
D 《伤寒杂病论》    E 《内外伤辨惑论》
  4.《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  巢元方    B  孙思邈      C 王叔和    D  皇甫谧    E  陈无择N电信
  5.首倡病因学“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秦越人    C 巢元方    D  陈无择    E  王清任
  6.认为“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 刘完素    B 朱丹溪    C 张子和    D 张仲景    E 李东垣
  7.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医家是
双重阴谋 A李东垣    B 李中梓    C李时珍    D 李月池    E 以上均非
  8.《医林改错》的著者是
A 王清任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 张从正    E 张景岳
9.中医认识和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10.“证”的基本含义是
A 疾病过程的症状总和    B 疾病过程的体征总和    C 疾病过程的病理概括
D 疾病过程的病因病性    E 以上均非
11.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百家争鸣最活跃的时期是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二、多项选择题
1.先秦、秦、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医籍有
A 《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诸病源候论》  E《神农本草经》
2.在下列名单中,属于金元时期的大医家有
A  张仲景    B  李  杲    C  朱丹溪    D  张从正    E  张景岳
3.下列属于病的有
A中风  B发热    C脾虚    D疟疾    E眩晕
4.下列属于症的有
A头痛    B气喘    C肺痈    D心火旺    E尿频
5.下列属于证的有
A肺气虚    B哮喘      C肝郁    D尿血    E疖
三、填空题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2.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      ,  二是      
3.      是一部可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是《     
5.论治是根据         ,确定相应的方法。
6.《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为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7.金元四大家是                        。后世分别称他们为     
                 
8.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      为主宰,      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论文综述9.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           
10.证包括                        四大要素。
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12.中医学认识疾病和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题
1.同病异治: 
2.异病同治:
3.整体观念:
4.证:
5.病:
6.辨证论治:
五、判断题
1.《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    )
2.隋代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
3.宋代钱乙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    )
金瓶梅鉴赏辞典4.机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
5.中医治病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异同。(    )
6.“证”的定义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
六、简答题
1.何谓辨证与论治?两者关系如何?
七、论述题
1.中医怎样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整体观念在中医学中有何指导意义?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 日与月    B 天与地    C 水与火    D 升与降    E 左与右
2.不宜区分其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
    A 脏与腑    B 气与血    C 上与下    D 左与右    E 标与本
    3.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前半夜    E 后半夜
4.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 前半夜    B 下午    C 上午      D 中午    E 后半夜
5.“动极镇之以静”,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 阴阳相互转化    B 阴阳互根互用    C 阴阳相互消长
    D 阴阳对立制约    E 以上均非
6.“阴在内,阳之守也”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 阴阳交感关系    B 阴阳互根关系    C 阴阳对立关系
    D 阴阳消长关系    E 阴阳转化关系
7.“阴胜则阳病”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 阴阳转化    B 阴阳对立    C 阴阳互根    D 阴阳消长  E 阴阳交感
8.“寒极生热”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对立    C 阴阳互根    D 阴阳消长  E 阴阳转化
9.最易导致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 阳偏衰    B 阴偏衰    C 阴偏盛    D 阳偏盛    E 以上均非
10.在阴阳失调中,最易导致实寒证的是
    A 阳偏盛    B 阴偏盛    C 阳盛格阴    D 阳损及阴    E 阳胜阴病
11.适合阳偏衰的治法是
    A 阴病治阳    B 阳病治阴    C 阴病治阴    D 阳病治阳    E 以上均非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 炎上    B 稼穑    C 从革    D 润下    E 曲直
13.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 木      B 火      C 水      D 金      E 土
1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15.五行中,属木的脏是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16.五行中,属火的腑是
    A 胆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E 三焦
17.“怒”的五行属性是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8.“骨”的五行属性是
    A 水      B 火      C 土      D 木      E 金
19.“爪”的五行属性是
采空区处理方法    A 水      B 火      C 木      D 金      E 土
20.“青”的五行属性是
    A 土      B 金      C 水      D 火      E 木
21.“甘味”的五行属性是
    A  土  B  金  C  水  D  木  E  火
22.“长夏”的五行属性是
    A  火  B  土  C  金  D  水  E  木
23.“暑”的五行属性是
    A  金  B  木  C  土  D  水  E  火
24.五行相生关系中,木的“我生”是
    A  木  B  土  C  火  D  水  E  金
25.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
    A传其所胜  B传其所不胜  C  母病及子  D  子病犯母  E  以上均非
26.肺病及脾的五行传变是杨震宁
    A  传其所胜  B 子病犯母  C传其所不胜  D.母病及子  E  以上均非
27.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
    A  母病及子  B 子盗母气  C传其所胜  D传其所不胜  E  以上均非
28.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传其所胜  C 子病犯母  D传其所不胜  E  以上均非
29.五行相生关系中,火的“生我”是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30.五行中“木”的“母”行是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31.五行中,“水”的“子”是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32.五行相克关系中,水的"克我”是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33.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
    A  土    B  金    C  水    D  木    E  火
34.五行中,“金”的“所不胜”是
A  火    B  水    C  土    D  木    E  金
35.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轻浅的脏病传变是
    A肺病及肾    B肺病及脾    C肺病及肝    D 肝病及脾    E 心病及肝
36.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深重的脏病传变是
    A  肺病及肾  B 肾病及肺  C 肺病及肝    D 肝病及脾    E  脾病及肺
37.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是
    A肝火旺泻心火  B肝火旺泻胆火  C肝火旺泻脾  D肝火旺泻肺  E肺热泻大肠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2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阴阳   疾病   过程   治疗   关系   现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