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

辨证论治原则: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温病的发展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湿热病提纲: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温病三焦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白虎之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绪 论
温病学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温病学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明代)吴又可《瘟疫论》
清代医家: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
温病的特点: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2、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邪致病特点: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2易化燥伤阴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病变以肺为主2易致津液干燥3易从火化。
国家民委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  疠气
温邪感邪途径: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卫气营血辨证表:
证型
病理
辨证要点
邪郁卫表,肺气失宣
电子测距仪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身灼热,斑疹,急性出血,舌质深绛
三焦辨证表:
证型
病理
辨证要点
董乐
上焦
温邪犯肺
卫气受郁肺气失宣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邪热壅肺肺气闭郁
身热,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肺失清肃
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湿蒙心包
湿热酿痰蒙蔽包络
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
邪陷心包
邪热内陷机窍阻闭
神昏、肢厥,舌绛
中焦
阳明热炽
胃经热盛热炽津伤
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而数
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潮热、便秘、苔焦燥、脉沉实有力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身热,腹痛,大便塘垢,苔腻
湿热中阻
湿热困阻升降失司
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下焦
肾精耗损
邪热久羁耗损肾阴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虚风内动
肾精虚损肝失涵养
手指蠕动或恝纵,舌干绛而萎,脉虚
神昏谵语:若在营血分阶段,邪热夹痰内闭心包(神昏谵语伴身热肢厥,舌謇不语,舌鲜绛);若营热扰乱心神,则昏谵较轻,神志不完全昏迷,或心中烦躁,灼热,斑疹隐隐,舌红绛。若血热扰动心神,则昏谵狂乱,伴见身体灼热、斑疹密布,全身多部位出血,舌深绛。若在气分,热结肠腑,胃中浊热,上熏神明,则时有神昏谵语,潮热、便秘、脉沉实。
发热类型:摆度1发热恶寒2寒热往来3壮热4日晡潮热5身热不扬6身热夜甚7身热肢厥8夜热早凉9低热。
神志昏蒙:为湿热类病证湿热郁蒸于气分,病位重在中焦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
斑的病机: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而致。
疹的病机: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而成。
陆子贤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白苔: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风温初起
      舌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素体阴亏
而外感风热或燥犯肺卫。
      舌苔薄白而腻:湿温初起,卫气同病。
      舌苔白厚而腻:湿温病,邪在气分。
      舌苔白厚而干燥:脾湿未化,胃津已
伤,津液不能上承或胃燥肺气受伤不能布津
      舌苔白腻而质红绛:湿遏热伏(气分)
      舌苔紫绛苔白厚如积粉:温疫病湿热
秽浊极甚,郁闭膜原的征象。
      舌苔白厚如碱状:多见于湿热类温病
      舌苔白厚质地干硬如砂皮:邪热劫津
      满舌生有松浮的白衣,或如霉状,或
生糜点(白霉苔):秽浊之气上泛,胃气衰
败,见于温病后期。
黄苔:舌苔黄白相兼:邪热初传气分,卫证
未罢或邪入少阳。
    舌苔薄黄不燥:邪初入气分,热邪未
盛,津伤不重。
    舌苔薄黄干燥: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舌苔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热
结肠腑,阳明腑实征象。
rf2.0    舌苔黄腻或黄浊:见于湿温病湿热流
连气分的邪热偏盛或湿热俱盛证。
舌    质:
红舌:舌红赤而苔黄燥:气分热邪炽盛,津
液受伤。
      舌光红柔嫩,望之似觉潮润,扪之干
燥:邪热乍退而肺胃津液未复,或热久津伤。
      舌尖红赤起刺:心营之热初起或为心
上炎。
      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或舌红中生有
红点:心营热毒炽盛。
      舌淡红无津,不荣润:气阴两虚。
绛舌:舌纯绛鲜泽:热入心包。
      舌绛而干燥:邪热入营,营阴受伤。
      舌绛而兼黄白苔:邪热初传营分,气
分之邪未尽。
      舌绛上罩粘腻苔垢:热在营血兼痰湿
      舌绛光亮如镜:温病后期,胃阴衰亡
      舌绛不鲜,干枯而萎:邪热久留,肾
阴欲竭。
紫舌:舌紫起刺,状如杨梅:血分热毒极盛。
    舌紫晦而干,如猪肝:肝肾阴竭。
    舌紫瘀暗,扪之潮湿:温病夹瘀血。
    舌淡紫青滑:阴寒内盛,血络瘀滞。
温病的:1.祛除温邪2.扶助正气
温病的9种治法:
泄卫透表法:
    疏风散热适用于风温初起,邪在肺卫
症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
舌尖边红,苔薄白,选方:银翘散
  解表清暑:适用于夏日暑湿蕴阻于内,
寒邪复侵于表。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心烦,口渴,脘痞,舌红苔腻。新加香薷饮。
    宣表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邪郁肌表,
气机失畅。症见恶寒,头重如裹,身体困重,
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藿朴夏苓汤。
    疏卫润燥:适用于秋燥初起,燥热侵袭
肺卫。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鼻咽
喉干燥,咳嗽少痰,舌红苔薄白。桑杏汤。
清解气热法
    轻清宣气:适用于温邪初入气分,热郁
胸隔而热势不甚或里热渐退而余热扰于胸
隔的证候。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农不舒,
舌苔薄黄,脉数。栀子鼓汤加竹叶、连翘。
    辛寒清气:适用于阳明气分,邪热炽盛,
表里俱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舌苔黄燥,
脉洪数。选方:白虎汤。
清热泻火:用于邪热内蕴,郁而化火。
身热口渴,烦燥不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脉数。黄连解毒汤或黄芩汤。
和解表里法
    清泄少阳:适有用于邪郁少阳,兼痰湿
犯胃。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喜呕,胁脘闷痛,
烦渴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选方:蒿
芩清胆汤。
  分消走泄:适用于邪留三焦,气化失司
所致痰热、湿浊阻遏。症见寒热起伏,汗出
不解,胸痞腹胀,尿短,苔腻。选用温胆汤
    开达膜原:适用于湿热秽浊之邪郁闭膜
原。症见寒甚热微,脘痞腹胀,身痛肢重,
舌红绛或紫绛,苔白厚浊腻如积粉。选方:
雷氏宣透膜原法或达原饮。
祛湿清热法
    宣气化湿:适用于湿温病初起,湿中蕴
热,湿遏表里气机。症见身热不扬,午后热
甚,或微恶寒,汗出不解,胸闷脘痞,小便
短少,舌苔白腻,脉濡缓。选方:三仁汤。
    燥湿泄热:适用于中焦湿热遏伏。症见
身热而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脘痞腹胀,
泛恶欲吐,舌苔黄腻,脉濡数。王氏连朴饮。
分利湿热:适用于湿热阻于下焦,膀胱
气化失司。症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热蒸头胀,渴不多饮,舌苔白腻。选用茯苓皮汤。
通下逐邪法
通腑泄热:适用于热入阳明,内结肠腑。
症见潮热便秘,或热结旁流,时有谵语,腹
部胀满或硬痛拒按,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选方: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
导滞通便:适用于湿热积滞胶结肠道。
症见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
黄如酱,舌苔黄垢浊腻。枳实导滞汤。
增液通便:适用于阳明热结而阴液亏虚,即所谓“热结液亏”。症见身热不退,大便秘结,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选方:增液承气汤。
通瘀破结:适用于温病燥结和瘀血蓄于下焦。症见发热,少腹硬满急痛,小便自利,大便秘结,或神志如狂,舌紫绛或有瘀斑,脉沉实。选方桃仁承气汤。
清营凉血法
清营泄热:适用于温病热入营分,郁热阴事伤。症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选方清营汤。
凉血散血:适用于温病热盛血分,迫血妄行,热瘀交结。症见灼热躁扰,昏狂谵妄,斑疹密布,各种出血,舌质紫绛或有瘀斑。
选方:犀角地黄汤。
气营(血)两清:适用于温病气分与营(血)分同病。即气营(血)两燔证。若偏于气营同病,症见壮热口渴,烦扰不寐,舌
绛苔黄,选方玉女煎。气血两燔,热毒深重,症见壮热躁扰,神昏谵语,两目昏瞀,口秽喷人,周身骨节痛如被杖,斑疹密布,出血,舌质紫绛,苔黄燥或焦黑。选方:化斑汤。
开窍息风法
清心开窍: 适用于温病痰热内闭心包,症见神昏谵语,身体灼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或纯绛鲜泽,脉细数。安宫牛黄丸。
豁痰开窍:适用于湿热郁蒸,蒙蔽清窍。症见神识昏蒙,时清时昧,时有谵语,舌苔黄腻或白腻。选方: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
凉肝息风:适用于温病邪热内炽,肝内内动。症见灼热躁扰,四肢拘急,甚则角弓反张,口噤神昏,舌红苔黄,脉弦数。选方:羚角钩藤汤。
滋阴息风:适用于温病后期热入下焦,日久真阴亏损,肝木失涵,虚风内动。症见低热,手足蠕动,肢厥神疲,舌干绛而萎,脉虚细。选方: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滋阴生津法
滋养肺胃:适用于温病气分邪热渐退,而肺胃阴液未复,或肺胃阴伤。症见干咳少痰或无痰,口干咽燥,或干呕不欲食,舌光红少苔或干。选方:沙参麦冬汤。
    增液润肠:适用于温病气分热邪渐解,津枯肠燥而便秘。症见大便数日不下,口干咽燥,舌红而干。选方:增液汤。
滋补真阴:适用于温病后期,邪热久羁,真阴耗损,邪少虚多的证候。症见低热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颧红,口干咽燥,神疲欲寐,心中詹詹大动,舌绛少苔或干绛枯萎,齿燥,脉虚细或结代。选方:加减复脉汤。
固脱救逆法
益气敛阴:适用于气阴两伤,正气欲脱。症见身热骤降,汗多气短,体倦神疲,舌光少苔,脉散大无力。选方:生脉散。
回阳固脱:适用于温病过程中阳气暴脱证。症见四肢逆冷,大汗淋漓,神疲倦卧,面苍白,舌淡苔润,脉微细欲绝。选方: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汤。
风温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
风温的原则:初起邪在肺卫,治宜辛散凉泄,透邪外达,并注意辨别证偏于卫表抑或偏于肺经,相应调整施治;邪渐入里,独见肺经邪热壅盛者,宜清热宣肺平喘;邪热灼津为痰,结于胸膈胃脘者,宜辛开苦降,使痰热分解而易于清化。
春温临床表现: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
春温的应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精。
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证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
暑温的原则:清暑泄热,顾护津气。
张凤逵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秋燥的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液干燥。
温热类温病证治
卫分证治
风热犯卫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1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28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症见   温病   选方   适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