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埃博拉浅谈

经验交流
142 2015年16期
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埃博拉浅谈
王重阳1梅露露2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京10010
2.河南平顶山平煤医疗集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埃博拉病毒这一古老而又高危的病毒重新爆发蔓延非洲大陆,其所致的埃博拉出血热给人类生命造成极大损失,也成为当今社会中西医共同面临的新问题,本文求根溯源,通过阐述中医温病学发展历史,剖析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中医温病学的现代意义,通过理法方药,古为今用,将中医温病学理论埃博拉病毒以及埃博拉病相互关联,为运用中医温病学埃博拉病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以及指导思路。
关键词:中医温病学;埃博拉病毒;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6-0142-02
中医温病学作为我国历代医家在防治温病方面汇集众家之所长的智慧结晶,其论述与现代微生物学致病菌和病毒、传染病学临床分期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四个阶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古老的中医在现代传染病学研究上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方式,在几千年后的今时今日仍然具有非常重大的参考研究价值。
1 中医温病学的创立与发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中医温病学可谓历史久远,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出现了《素问·热论》、《灵枢·热病》等论述,首次提出了温病的病名,东汉末年,与华佗同一时期的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首创以辨证论治的思维,将一切外感病症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6个症候,系统的讲述了外感疾病转变过程,奉为中医临床教科书。随着华夏大地历史的变迁,朝代更替,战火纷飞,社会动荡人口流动性大,加之天降时疫,人民生活质量遭受了极大的摧残,用生命同大自然不断的抗争,乱世也造就了一大批名医,从而促进了我国对于温病的认识和医疗发展,经过历朝历代众多的医家不断研究与传承,宋代我国就有医家认识到了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此后金元医家通过各种独创的临床,逐渐使温病脱离出伤寒,温病发源于伤寒,又不同的伤寒,明代医家吴又可编著了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明确提出温疫与伤寒有“霄壤之隔”,结合瘟疫大流行,传播速度快,起病急等特点提出发病因素是除“六淫”之外的另外一种致病物质——“疬气”,正是西方医学微生物致病菌的雏形。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辩证论治体系阐明了温病病机变化及其辨证论治,明确了中医对于温病诊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断方法,方法,相关方剂被其后世门人收录成《临证指南医案》,后世温病学家吴鞠通又以《临证指南医案》为依据,结合万法之精妙,自身心得著成《温病条辩》一书,补充了前贤们的智慧结晶,使温病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确立了温病学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辩证理论体系,完善了温病学法则与方剂。历经数代致力于温病学研究的一大批医家孜孜不倦的研究,温病学作为我国古老而有不断焕发生机的学科传承至今,经久不衰。
2 埃博拉病毒进化史与埃博拉出血热发生发展
植物凝集素
人类历史上瘟疫从未离我们远去,2001年的那场非典至今让我们谈之变,2014年3月份非洲大陆又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腥风血雨,一种名为埃博拉病毒进入了我们视野,短短数月相继横扫了非洲多个国家,感染人数就在不断攀升。面对疫情的失控,联合国安理会就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国采取行动,严防疫情扩散。埃博拉成为全球人类的危机。2015年5月6日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埃博拉疫情已经导致超过1.1万人死亡,在疫情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共有26593人被感染,11005人死亡。在其中,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利比里亚有4716人丧生,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则分别为3903人和2386人。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e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1]。首例病例发生于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埃博拉河流域,因而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2],据最新美国布法罗大学研究表明,研究人员指出埃博拉病
99se毒和马尔堡病毒(Marberg Virus MBV)是远古病毒进化链的成员之一,这两种病毒共享源自1600万-2300万年前的一个共同祖先。这种祖先病毒是线状病毒(Filovirdae),起源于距今约1万年前,存在于中新世时期,最新研究证实埃博拉祖先病毒出现的时期与大型猿类崛起的时间一致。”该研究报告发表在9月份出版的《PeerJ》杂志上。可见埃博拉并不是什么新奇生物,而是由远古病毒进化而来。
自第一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出现并且出血性死亡的病例出现后的29年间,这一死神就从未远离我们,这种十分罕见的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致死原因多发性器官衰竭。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此病起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被誉为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病毒,其生物危险性等级为4级,而艾滋病病毒仅为3级,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召开特别会议,要求各个国家提高对此病毒的防控警惕,从而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各大制药公司以及疫苗研发公司竞相开展研究,以克制这种可拍的恶魔。迄今为止还没有研发出一种药物对埃博拉病毒有确切的疗效。这也正激发了我们作为中医传承者的使命感,我们要坚信中医的可行性,从中医的理论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
3 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指导埃博拉出血热疫病
我国中医早在几千年前所创立以及不断发展的温病学理论,竟然与今日的疫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医因为历史局限性,古人对科学技术掌握的不足,没有病毒这一概念,但是我国先人创造性的用“疠气”一词来表示这一急性传染病,很早就认识到疠气不同于一般的外感六淫之邪,它来势更为凶猛,传染性和流行性更强,病情更重,在特殊的环境下产生,主要根据外界环境可分为暑热偏盛为主分期症状同时出现的暑燥疫和湿热为主的有比较明显传变的湿热疫,埃博拉病毒起源于西非大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年平均气温在26~32摄氏度,高温高湿,正与中医中以暑燥为主的暑燥疫同属一种自然环境。《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国医家吴又可曾说:“昔有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死,饱食者不病。”[4]从而也指出了人体正气的重要性,正气亏虚才使外界病气趁虚而入。
4 中医卫气营血辩证以及三焦辩证对埃博拉的分析
中医对温病原则主要依据为叶天士所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和吴鞠通的三焦辩证两大辩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从疫病传变深浅、轻重、影响机体各阶段的病理特点、症候为辩证要点,三焦辩证则主要依据疫病对各脏腑的损害,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作出划分从而指导方法。
>脊梁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1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2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温病   病毒   研究   出现   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