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名解

1  温毒:
病因名-- 指温热毒邪,包括温热时毒和风热时毒,指致病既有温热性质,又有肿毒特征的一种致病因素。
病名名-- 指因感受温热毒邪而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表现的急性热病,除具有一般急性热病的临床见症外,还具有局部经肿热痛,甚至溃烂或发斑疹等特征。
2、逆传心包:病机名,是指了分之邪未解,内陷心包,机窍闭阻,而见舌质经绛,神昏谵语,舌蹇肢厥。
3、身热不扬:为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系热为湿郁,湿遏热伏,郁蒸湿热的表现。
4、透热转气:即予清营方药中,伍以透泄气分邪热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5、凉血散血:即凉解血分邪热,且以活血散血。用于邪热深入血分,迫血妄行证。
6、暑秽:指夏委因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猝然闷乱、烦躁的病候。
7、暑厥:指夏日猝然昏不识人,四肢厥冷的病候。
8、暑风:又称暑痉,暑痫。指暑病神昏项强,手足抽搐的病候。
9、舌蹇:舌体强硬,转动不灵,语言艰涩的一种症状。
10、浊邪害清:病机名,浊邪指湿热秽浊之邪,清指清窍,湿热相合,湿蕴热蒸,蒙蔽于上,致使清阳之所被其遏阻,以致清窍壅塞,出现耳聋,耳塞等症。
2、  11、烂喉病:感受温热,时毒,发于冬春季节,以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温热性质的新感温病
12、两阳相动:风与热具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势必耗劫津液,津液一伤,刚邪火愈炽,口鼻等头面清窍,因无津上荣,必然会出现干燥现象。
《温病学》考前辅导大纲
《温病学》学习要点内容提示: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掌握温病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
了解温病学各发展时期的主要成就
熟悉明清温病学家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的学术成就
掌握温病学的主要参考书:《温疫论》、《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的作者
第二章:温病的概念
明确温病的概念,掌握温病的特点
了解温病命名的方法和范围
掌握温病分类的方法
了解温病与伤寒、温病与温疫、温病与温毒的关系
第三章:温病病因
掌握各类温邪致病的共同特点
掌握温病的发病类型和区分发病类型的意义
第四章:温病辨证
熟悉温病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各阶段的病理变化、病位浅深,传变和转归
掌握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各代表证候的病理特点和辨证要点
熟悉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间的关系
第五章:温病诊法
掌握温病辨发热类型,辨舌、齿,辨斑疹、白pei,辨常见症状(口渴、汗出、呕逆、神志异常、痉厥、出血等)的要点 安息香缩合
第六章:温病治法
掌握温病主要治法的运用(疏卫解表法、清气泄热法、通下逐邪法,和解祛湿法、祛湿解
热法、清营凉血法、开窍醒神法、息风止痉法、滋养阴津法、固脱救逆法、外治法),以及各个治法的代表方
中篇
第一章:风温
掌握风温的发生机理、起病特点、传变规律
掌握风温主要证候的辨证治法方药:重点是
卫分证、痰热喘秘证、热入心包证、肺热移肠证、后期肺胃阴伤证
第二章:春温
熟悉春温的病因,掌握春温的发生机理、起病特点、传变规律
掌握春温主要证候(气分证、营血分证、下焦证、动风闭窍证等)的辨证方法
区分风温和春温熟悉暑温的病因病机、初起证候特点、传变规律
(重点:如阳明下之不通五证;春温后期热盛阴伤可见哪些主要证候类型)
第三章:暑温
熟悉暑温的特性
掌握暑热、暑湿发生的发展规律和辨证要点
掌握暑温主要证候的辨证方法
(重点:暑温气分证候类型,如:暑入阳明证、暑伤津气、暑伤心肾证和气阴两脱证;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证)
第四章:湿温
熟悉湿温的病因病机、初起证候特点、传变规律
熟悉湿温病湿热偏盛各证的诊断要点和治法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
明确湿温上中下不同部位的辨证方法
掌握湿温主要证候的辨证方法
(重点:湿遏卫气证、湿困中焦证、湿热中阻证、湿蒙心窍证、湿热蕴毒证、湿热蕴蒸三焦证)
第五章:伏暑
熟悉伏暑的病因病机、初起证候特点、传变规律
掌握暑温、湿温、伏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伏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证候和辨证方法
(重点:卫气同病证、卫营同病证、邪郁少阳证、湿热滞肠证)
第六章:秋燥
熟悉秋燥的病因病机、初起证候、传变规律
了解秋燥与风温的异同
掌握秋燥主要证候的辨证方法
(重点:燥干清窍证、温燥伤表证、燥热伤肺证)
第六章:温毒
熟悉温毒的概念、病因病机
掌握大头瘟、烂喉痧的病证特点
掌握大头瘟、烂喉痧主要证候的辨证治法方药(大头瘟证治:风热时毒上壅-普济消毒饮)

补充说明:
一、注意对课本中引用经典原文及名家语录的理解和掌握
如:
1“长夏湿令,暑必兼湿。其语出叶天士
2“暑热者,夏之令也,人或劳倦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亢热,于是受伤而为病。
是王安道所说
3“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是吴鞠通针对湿温病初起的禁忌.
4 叶天士提出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
5吴鞠通认为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
6丁甘仁指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烂喉丹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
7王安道《医经溯洄集》提到: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8郭雍《伤寒补亡论》提到:.“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9夏春农《疫喉浅论》指出烂喉痧首当辛凉透表,继用苦寒泄热,终用甘寒救液……”
10秋燥的原则为: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1徐灵胎生脉散是伤暑之后存津液之方也,用此方者,须详审其邪之有无,不可徇俗而谓治暑之剂也。
12张凤逵指出: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二、病例题分析参考中篇各章后所举案例
•        病例1
•          张某,男性,48岁,工人。
•          病史:患者于1976213日起病,开始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伴呕吐两次,呕吐物为饭粒及胃液,诊其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浮略数。218日发热增高,体温达39.5ºC,并见心烦,掀被,口渴,便秘,尿黄,舌质较红,苔薄白而干,脉弦数。2省委书记秘书月21日发现神志不清,不语,间有烦躁不安,发热在37.8ºC—38.5ºC之间,以下午及夜晚偏高,舌质绛,苔少,脉弦细数。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2、辨证分析韩文虹3、治法方药
 
•        病例2
•          赵某,女性,12岁,学生。于1978211日下午,因高热,头痛,剧烈呕吐一天,由急诊入院。
•          病史:患者于两天前,中午放学回家后,出现发热,头痛,微恶寒,心烦,口渴等症,曾在某医院诊治,效果不显,今晨各症加甚,呕吐频频,下午由其父送来急诊。入院时检查摘要:体温40ºC,脉搏120/分,呼吸30/分,血压110/80mmHg,神志尚清,肌肤可见红斑点,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脑脊液混浊,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西医诊断为流脑
•          诊治经过:入院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等药物。12日请中医会诊时:患者高热烦躁,面红赤,头痛如裂,颈项强直,汗出湿衣,肌肤发斑,呼吸气粗,口渴欲饮,呕吐时作,舌红苔黄,脉红数。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2、辨证分析  3、治法方药
 
•          病例3
•          刘某,男性,11岁。于197972日下午,因高热两天,神昏谵语,抽搐半天入院。
•          病史:(由家属代诉)患儿于630日中午放学回家,为雨所淋,全身湿透。回家后觉周身不适,继则发热,微恶寒,头痛,恶心欲吐,卷怠。第二天到卫生站就医(用药不详)。当晚见发热增高,身热灼手,其父即请医生出诊。当时体温40.5ºC,面赤,汗出较多,烦躁不安,呼吸声粗,口渴但不欲饮,曾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大便一次黄褐,质稍烂,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乃于退热剂及四环素未效。72日中午仍高热不退,并出现抽搐一次,神昏谵语,即送院就医。
•          入院时检查摘要:体温40.2ºC(腋下),汗多,神志不清,颈稍硬,两目时有上视,四肢抽动较频,面红赤,唇红,舌质红绛,苔薄黄腻,呼吸声粗,喉间痰鸣,肢端稍冷,脉象弦数。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 2、辨证分析  3、治法方药
 
病例4
•          伦某,男性,16岁。1980821日因持续发热七天入院。
•          病史:患者于815日下午到珠江游泳,回家后感觉疲倦,不想吃饭,当晚即见发热,并伴恶寒,头身疼痛,胸闷欲呕,无咳嗽,咽痛等。起病后多次到卫生院诊治,皆以感冒,给予复方感冒灵、银翘片、黄连素等,但未见好转。近日来发热日渐增高,尤以每日下午及夜晚为甚,体温高达39—40ºC,无恶寒,伴汗出,汗出时身热稍减,汗出时身热又增,头痛明显,神情卷怠,四肢不欲抬举,胸闷腕胀,恶心不饥,间有腹痛,大便溏而不爽,每日1—3次,口干但不欲饮,小便黄短。821日由门诊收入留医。接诊时,体温40.5ºC,余证同前,面淡黄,舌质红,苔黄而浊腻,脉滑数。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2、辨证分析3、治法方药
 
病例5
•          罗某,女性,20岁,地质队工人。于1978914日下午来诊。
•          病史:患者一周前开始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痰少而粘,鼻咽干燥,口微渴,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用药:复方阿司匹林,四环素,咳必清等)。经治
疗,效果不显,诸症日渐加甚。接诊时:发热(体温38.8ºC)干咳无痰,咳时颜面锨红,两眼流泪,间有咳出带血粘痰,胸膈满痛,气逆而喘,口干唇焦,鼻咽干燥,似有火熏,渴欲饮水,烦躁不安,夜间呛咳尤甚,难以入睡,大便干结,每二至三日一行,小便短赤,舌尖边红,苔黄而干,脉数。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2、辨证分析3、治法方药
 
病例6
•          赵某,男性,28岁,农民。
•          病史:1981412日,外出归家后,当晚即发热恶寒,头痛,微有汗出,心烦,口苦而渴,尿短赤。第二天一早即到某诊所诊治,医生投以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白芷、羌活。服药后至当晚即发热益盛,呕吐,头痛,烦躁衄血,连夜送到某医院住院,经西医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于413日请中医会诊。查见:壮热(41.5ºC),口渴,头痛,呕吐,烦躁不宁,肌肤发斑,衄血,舌红绛苔黄,脉数。
•          要求:请分析本病的病机传变,作出诊断,处方用药。
病例7
•          孙某,男性,24岁,84312日初诊。
•          病史:数日前,因恶寒发热,咳嗽胸痛气急,经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服药,病情未得控制,至今仍咳嗽,胸痛,呼吸气粗,咳痰黄稠而不爽,身热,午后更甚,烦躁,口渴频频,渴喜冷饮,大便五日未解,腹胀满按之灼手,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          要求:对病因病机、症状进行分析,作出病名、证型诊断及立法处方用药。
病例8
•          患者陈某,男性,25岁。19798月住院。
•          证候:壮热一周,口渴欲饮,胸闷气粗,汗多,小便短赤,苔薄黄而干,脉洪大。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2、分析病理3、治法方药
病例9
•          李某,男性,48岁。李纳斯819日就诊。
•          病史:自诉半月来多次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服清解药后,发热略减,惟头晕头痛,周身乏力,四肢酸楚,胸闷不欲食,每日午后恶寒发热加剧,体温39ºC,脉沉细数,舌苔白腻。
•          要求:1、诊断  2、简析病机,确立证型  3、拟订治则,提出方药
病例10
•          于某,男性,24岁。738月就诊。
•          病史:该患发热已3天,开始恶寒发热,半日后即不恶寒,头痛,口渴,自服解热镇痛药,汗出后又复发热,热势加剧,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宁,后渐昏睡,说胡话,时惊搐,今晨开始昏迷不醒,抽搐,自发病后未解大便,体温40ºC,颜面潮红,面垢,神昏,呼之不应,喉中痰鸣,牙关微紧,项强,抽搐平繁,齿燥,舌绛,苔黄厚燥,腹部不胀满,无硬块。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2、辨证分析3、治法方药
病例11
 
•          张某,男性,47岁,长春市人,干部。
        病史:患者于82320日出差返长春,旅途疲劳,回家当晚开始发烧,微恶寒,头痛,咳嗽,自服感冒灵,未见好转,320日来诊,发烧体温39ºC,头痛棉赤,汗出,频频咳嗽,口渴欲饮,痰黄而粘,难以咳出,呼吸短促,右胸疼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有力。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 2、辨证分析3、治法方药
        金某,男性,27岁。197875日初诊。
        病例12
        病史:该患壮热一周不退,腹痛,腹泻,泻下热臭,日7-8次,口渴且苦,烦躁不安,胃不思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温39.5ºC,大便化验:白细胞15-20,红细胞3-5。西医诊断为急性肠炎
•          要求:1、中医辨证病名及证型2、辨证分析3、治法方药
病例13
        赵某,男性,22岁。于1120日就诊。
        病史:该患于一周前微有畏寒发热,疲倦乏力。3日前外出回来,觉口干而苦,渴欲饮水,当夜即发热恶寒,体温39.6ºC,于20日以高热待查而入院,入院一周内曾用青、链霉素及四环素等,诸症未见减轻,体温仍在39.5ºC,遂请中医,询问其病史,其病曾有恶寒发热,苔白腻,继则寒战高热,汗出状如疟疾,目前但热不寒,口干唇裂,渴喜冷饮,面赤口苦而粘,胸腹扪之灼手,大便日行三次,粘腻不爽,尿黄而热,舌质红,苔黄褐而粘,脉滑数有力。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2、辨证分析3、治法方药
•          病例14
        宋某,男性,5
        病史:19783月中旬某晚,家长发现孩子精神较差,纳食不香,于下半夜出现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呕吐一次,口苦而干,喜饮,小便黄。次日清晨到某院就诊,除上述症状外,可见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数。医生纯用解表之剂,服药后汗出较多,热势减退,但午后复热,诸症加剧,出现壮热烦渴喜冷饮,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查时有神昏谵语,抽搐,斑疹隐隐,舌质绛,苔薄黄而干,脉弦数。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27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温病   发热   证候   辨证   掌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