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绪 论
南京卫星电视安装一、填空题
1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  的科学;
2 .中医学是以  知识为主体的科学知识体系;
3 .中医学在  等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下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4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时期;
5 .古人探求人体生命奥秘,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和  两种;
6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  、  、  等医学典籍的问世;
7 .标志着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学典籍是  ;
8 .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学典籍是 
9 .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理论的著作是  ;
10 .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
11 .倡导火热论的金元医家是  ,后世称其为  派的代表 .
12 .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是  ;
13 .创立“疠气”说的明代医学家是  ,其代表著作是  .
14 .著温热论,创建了温热病的  辨证体系;吴瑭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  辨证体系;
1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  ,二是  ;
16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和  两个方面;
17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18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为生命的  ,气为生命的  ,神为生命的  ;
19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有一定影响:“夫百病者,多以旦慧、  、  、  ;
20 .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  、  或  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21 .证是疾病过程中  或  的病理概括;航天五院
22. 证候与病机的关系是:证候是病机的  ,病机是证候的  ;
23 .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  ,  ;
24. 中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强调  与  相结合;
二、选择题
一 A1 型题
答题说明:从每题的 A 、 B 、 C 、 D 、 E5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最佳答案;答题说明以后从略
25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 
A .属于自然科学与思维科学相结合的范畴
B .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
C .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D .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
E .属于自然科学为主体的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科学
26.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7 .既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基石的书籍是 
A .
B .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针灸甲乙经
28 .最早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本草纲目
29 .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理论的是 
礼品论坛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ousia
D .难经
E .本草纲目
30 .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本草纲目
31 .中医学理论发展的最活跃时期是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32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中国井矿盐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沦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33 .最早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34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助 D .难经 E .针灸甲乙经
35 .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刘完 B .张元京 C .李杲 D .朱震亨 E .张从正
36 .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刘完素 B .张元素 C .李杲 D .朱震亨 E .张从正
37 .金元四大家中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是 
A .刘完素 B .张元素 C .李杲 D .朱震亨 E .张从正
38 .金元四大家中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的是 
凤凰电视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4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2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体   理论   理论体系   疾病   方法   中国   主体   医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