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与马化腾

商界导读pdp:这是一个发生在深圳的帝企鹅传奇。1998年,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从一个小小的“QQ企鹅出发,用短短十年间,使足迹踏遍即时通讯、门户、电子商务、博客、网络游戏、邮箱等几乎所有网络热门领域。解读腾讯,实际上就是在解读互联网中国简史。
言及腾讯的成功,创始人马化腾并不讳言模仿二字,但为何他的模仿会如此成功?
阅读提示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还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像腾讯一样,充满着矛盾和悖论———
它貌似一个简单的即时通讯工具,却如此深远地改变了几乎所有网民的沟通习惯;
它的用户常被讥讽为太年轻,可是几乎所有的对手都艳羡它的插根扁担也能开花
pubmed它的成功用最通俗的语言解码就是模仿,然而它的专利申请和获得授权量却遥遥领先其它互联网公司
这是一个发生在深圳的帝企鹅传奇。1998年,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从一个小小的“QQ企鹅出发,用短短十年间,使足迹踏遍即时通讯、门户、电子商务、博客、网络游戏、邮箱等
几乎所有网络热门领域。解读腾讯,实际上就是在解读互联网的中国简史。
成功之道
模仿的胜利更是创新的胜利
谈到模仿,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很坦然:关键看谁做得好
中国没有哪一个产业,可以像互联网那样,几乎与美国完全同步。也没有哪一个产业,可以像互联网那样,把鲁迅的拿来主义发挥到极致。
仔细研究几家互联网公司可以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可以在国外到对应的模板:新浪、搜狐的老师是雅虎;百度的老师是“GOOGLE”;盛大的老师是韩国网络游戏……腾讯也在模仿中出发了。
创业: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
故事始于1998年,这一年,27岁的马化腾与大学同学张志东一起创办腾讯。公司做什么?从寻呼行业脱身出来的马化腾,自然想到了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而恰巧国外有一个
现成的模板:ICQICQ其实就是网上的一款即时通信工具,集寻呼、聊天、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在当时,它是最流行的工具之一,连马化腾也是它的拥趸。
仅仅用了三个月,QQ的前身OICQ亮相。在外界看来,它几乎就是一款ICQ的版。然而,就是这样一款软件,迅速成为中国网民的首选聊天工具。不到一年,用户就突破了100万。
甜头:一刻不停地不断模仿
腾讯在模仿中尝到了甜头,并一发不可收拾:学其它网站引入QQ会员制;学新浪做彩铃;学GOOGLE(谷歌)做搜索;学eBay(易贝)做电子商务…… adm
短短十年的历程中,马化腾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模仿和学习。坦率讲,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模式基本是从国外过来的,没有说太独特是自己原创的。毕竟商业模式你很难苛求去原创,因为本来就这么几种,关键看谁做得好。面对记者,他神情坦然。
争吵:每一次重大决策的序幕
最为经典的模仿还是200211月。赴韩国考察的一名腾讯员工返回深圳后,向包括马化腾在内的管理团队大力推荐“Avatar游戏,即在网络游戏中销售用户的虚拟形象。
马化腾乍听之下并不看好,提出一系列的质疑,内部曾经激烈地争吵。有意思的是,每次腾讯面临一个重大决策时,都是从争吵开始,却不是以一言堂作为结束。马化腾同意用一周时间完成开发,尝试向用户推出。
就是马化腾的从众式妥协,把腾讯带入意想不到的成功轨道。这种虚拟增值业务、俗称“QQQQ会员的系列产品,现在贡献了腾讯70%的收入来源。
创造:模仿中胜利的真正原因
或许正因为此,外界在评价腾讯时,总免不了加上一句模仿的胜利。然而,精明的马化腾,成功的基因绝不止于模仿,而是在模仿中创造。就拿QQ(前身OICQ)来说,尽管脱胎于ICQ,却摒弃了后者的弱点。比如在OICQ中加入了离线消息功能,让任何人都可通过在线用户名单随意选择聊天对象。不仅如此,OICQ还允许用户使用个性化头像———这些令人爱不释手的功能,直到几年后,QQ最强有力的竞争者MSN才开发出来。
这些表面细微的差异,令腾讯在网吧时代的中国异军突起。此后,QQICQ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前者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后者烟消云散。
而今,在继续寻模仿目标的同时,腾讯也在暗暗地建造着自己的技术堡垒:它是最早一批成立研发中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最新数据显示,腾讯申请专利数量达1787项,获得授权专利突破100项大关,超过所有其它互联网公司申请量的总和数倍。非但如此,它还拿到一项海外专利授权,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零的突破
坚守绝境
四处兜售QQ谁知无人看好
开发区马路上的晚风吹得小马哥凄凉无比,他暗自决定非把这个QQ小企鹅带大不可。
2000年初,马化腾走到了十字路口。他面临两个选择:腾讯卖还是不卖?
用户突破千万的亏本买卖
彼时,QQ的注册用户已突破1000万,但一直是亏本的买卖。这是互联网兴起时鼓吹的
眼球经济所留下的后遗症:看着客似云来,却无法创造经济价值。199911月,腾讯的账户上只有1万多元人民币了。为了公司18个员工的利益,马化腾决定忍痛低价出售QQ业务平台。
没人认为小企鹅100万元
于是,流传着诸多当年可能买家的版本。其中一个是广州的21CN。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告诉记者,21CN曾有意接洽购买,但在与一众资深业界人士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是,看不出有什么价值。这其实是当时马化腾遇到的最大窘境。据说,腾讯曾与深圳电信数据局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但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
未果,马化腾又带着100万元的要价奔赴北京。有消息说他先后了中华网、新浪以及搜狐等,但对方高层一听报价就说不要了。
后来,有一家媒体用这样的笔调描绘马化腾当时的心境:谈了4个买家都没有结果,马化腾只得返回深圳。开发区马路上的晚风吹得小马哥凄凉无比,他暗自决定非把这个QQ小企鹅带大不可。 
紫海胆
据说,在那段最煎熬的日子里,腾讯几个创始人之间经常吵架、拍桌子、甚至相互不理。这与后来温文尔雅的小马哥形象大相径庭。
在争吵与彷徨中,腾讯终于拿到了IDG和香港盈科总共220万美元的投资,并为之让出了40%的股份。之后,盈科又在20016月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有的20%股权悉数转让给南非的MIH集团。
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很多腾讯员工感慨地说:如果当年100万元就把腾讯卖了的话,不知道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面对今天的腾讯,马化腾也有劫后余生的感觉。他说: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O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绝境中的坚守足以警示每一位互联网创业者。
股权治理
能占多少股份要看有多少能力
三年混合双打,分散压力磨练接班人
公司上市之时,就是创业团队散伙之日。这样的规律,在许多公司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着。腾讯却是个例外。迄今为止,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当中,腾讯的创业团队可以说保留得是最完整的———包括首席技术官张志东、首席信息官许晨烨、首席行政官陈一丹等依然是公司高层。
除了我们这几个创业者都是同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股本结构比较合理。直到现在,马化腾还是认为,这是腾讯之所以成功的最得意之笔。
有钱不给股 没钱以后补
有这样一段往事:当年相邀四位伙伴共同创业,马化腾出主要的启动资金。有人曾经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一口回绝: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他解释说,未来的潜力要和应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拿大股的不干事,干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会发生
相比早期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对股权的懵懂,马化腾们的股权治理意识已经明显苏醒。当时是有意这样做的,他说,也许另外一个人更重要,就算他没钱,先欠着后面补都行,股份要跟你未来做的贡献和能力以及在公司起的重要性尽量匹配。
不仅如此,马化腾还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但同时,他又要求自己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肯定出问题,同样完蛋
34岁就开始寻接班人
马化腾对公司治理的精明,几乎是天生的。2005年,年仅34岁的他,就开始为自己寻接班人了。
更为奇妙的是,腾讯的接班人不是你上我下我形我速5”式的换位,而是双打:新的职业经理人与创始人同时出现在管理岗位上。
人一多,产品线一多,规范管理的压力落在我们这些创业者身上,确实很容易出现问题,马化腾这样解释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目的。于是,来自高盛的刘炽平先后担任首席战略官和总裁,来自微软的熊明华担任联合首席技术官,来自阳狮广告的马来西亚籍华人刘胜义担任网络营销执行副总裁,来自华为的刘成敏担任无线业务系统执行副总裁……马化腾与刘炽平、张志东与熊明华各自配对的混合双打由此形成。gridservice
记者手记
如果,只是如果
短短十年,小企鹅变成了互联网圈子里人人谈论的帝企鹅。而这个历程,有太多的空间让我们去假设———
如果当初马化腾答应60万元转手OICQ
如果哪家网站真的开出了100万元的支票;
如果微软的MSN早两年进入中国市场;
如果新浪、网易们不是那么晚才想到做即时通讯;
如果创始人按照出资多少瓜分股权……
每一个如果的发生,都足以永远改变小企鹅的行走轨迹。然而,历史不容假设。腾讯的成功,纵然有着太多的偶然因素,但它不能成为我们探究其必然的障碍。
从马化腾这个创始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新兴企业家的商业嗅觉和执着。正是这样,才能让他在众人不看好时,依然坚守着腾讯价值100万元的判断;才能让他在创业一开始就为几年后可能出现的股权纷争拉开了死结
这种商业嗅觉,不同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草莽似的拓荒,腾讯也因此避免了第一代中国企业悲剧式倒下的命运。
马化腾的精明还不仅限于此。与多数企业家小有成就时的狂妄与自得相比,马化腾常常显露出不合时宜的忧虑。和他谈话,听到最多的,不是腾讯的成功,而是腾讯的危机。
他害怕腾讯被超越、害怕QQ被用户抛弃、害怕创始人越来越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步伐……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被封为企业家领袖的任正非当年那篇《华为的冬天》。只有在夏天的时候,为过冬准备棉衣,企业才能做到基业常青,这或许是马化腾给出的又一个启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2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互联网   中国   公司   用户   模仿   股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