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关系对健康的价值

身心关系对健康的价值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在满足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从近几年流行的书籍以及电视节目我们就可以窥见一斑,就拿我自己的家庭为例,我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一辈,他们最喜欢看的书籍就是:《求医不如求己》、《黄帝内经》等与中医保健、饮食搭配等与养生有关的书籍,而他们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也是北京台黄金档的养生栏目,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身心健康问题的确是十分重视的。然而,不理性的对待健康问题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前几年十分流行的张悟本养生节目,利用了人们对于健康的盲目追求,他在节目中大肆渲染了每日吃绿豆、饭前吃生茄子等等饮食搭配的好处,因此造成了绿豆涨价、人们饮食习惯改变等影响,所幸张悟本的“养生之道”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大的副作用,否则让一个没有科学知识基础的人去传授养生之道,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保持身心健康不能过于依赖外界因素,只懂得如何搭配饮食是远远不够的,所谓身心健康,只有从身体以及心理两方面入手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综上所述,正确理解身心关系、理解身心关系在健康中的价值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将会在本篇论文中逐一阐述。
我认为,身体与心理是保持健康的两个层面,它们一个存在于物理世界,一个体现于精神世界,看似相互分离,实则关系密切,身体与心理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值得我们研究并探讨的。首先,身体的健康程度会影响心理的健康程度,我曾经听到过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谈论他的咨询经验,他说一般患有身体疾病的患者他是不会给予心理的,因为他们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等,大多是由身体疾病所引起的,忧思过甚自然抑郁成疾,一旦患者的病好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自动痊愈了,因此身体的不健康状态可以引起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亚健康。从生理角度上看,我认为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个体因为身体不健康会导致其一段时间内持续的情绪改变,如:郁闷、沮丧等等,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状态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平衡,短时间内情绪的改变并不会使个体的心理状态超出正常范围,然而,如果长时间内情绪一直消沉,心理状态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使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当然,并非身体健康状态只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一个有活力的生活状态也会使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会使个体从内心散发出愉悦与自信。因此,综上所述,身体健康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
同样的,心理健康状态也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影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导致机体内各激素分泌失调,从而使个体的身体状态受到影响。我认为心理状态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情绪和人格。首先来说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就拿我身边的同学举例:我初中的一个同班同学,中考体检被发现患有心脏病,于是原本一个阳光活泼的大男孩瞬间变得憔悴无力,有时候运动量稍有过大就会觉得体内心脏疼痛难忍,甚至在中考过后,他还几次因为身体原因而住院观察。然而经过一个暑假,医院方面却突然宣布这个同学当时的病情属于误诊,也就是说他的身体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在这个事件中,尽管我是一个旁观者,但是它对于我的触动仍然很大,这件事情让我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个体的情绪、心情,甚至心理暗示,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多么大的影响。古代医书《内经》强调心者,五脏六肺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肺皆摇,我认为这句话就解释了我同学的情况:大脑属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总指挥部,一旦受到过度的精神刺激(尤其是负性刺激),就会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情绪波动,并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产生明显的影响。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小说了解中医知识的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句中医学的经典名言想表达的就是过度的情绪体验会导致身体器官的损害,其实早
2000受益人评价年前,我国古代的医学研究者们就发现了个体心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他们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的七种基本情绪,每一种情绪的过度体验都会引起人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等等,从而产生各种身体疾病,我们学过的课文《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喜伤心”的经典例子:范进由于突然中了举士,大喜过度之后得了失心疯,从此一生疯癫。当然,适度的情绪体验对于个体来说是有利,个体通过调节情绪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压力,使人的心理得到平衡。因此,情绪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情绪之外,个体的人格特质也可以对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受到广泛认可的例子就是A型人格和B型人格等等了。在课程中我了解到:冠心病和A黄家传菜型人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A型的人易急躁,缺乏耐性,爱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相反,B型的人则比较悠闲自得,不爱争强好胜,因此,在排除所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A型人格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人格,而且容易复发,死亡率也大大高于B型人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人格的确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现代医学实践证明,活泼开朗、直爽乐观的人不易得病,即使得了病也会恢复的很快,容易康复,这是因为愉悦的内心可以通过激素的作用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从而不易被细菌侵扰;而相反性情暴躁、
容易激动的人,则会因为负面的心理情景而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个体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我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反应倾向,即:易乐观还是易发怒,这种心理反应倾向决定了个体的人格特征是疾病的还是健康的催化剂,因此,人格对于个体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太原空气源热泵设计
综上所述,身体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而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质量保证和必要条件,身体健康先于心理健康而存在,但心理健康又凌驾于身体健康之上,是一种高阶的健康形式,因此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对于健康的意义都是不可复制的。
身心关系对于个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将身心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健康水平。首先,从身体健康方面看,我认为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就是一个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游泳、跑步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在这学期的体育课上,我报选了乒乓球运动,我发觉乒乓球就是一个理想的健身运动,因为它集健身、竞技、娱乐性于一体,经常打乒乓球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视觉的敏锐性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使人心情舒畅,想象力丰富,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且乒乓
球运动是一项技巧性高的运动,它能改善人的心脑血管系统的机能,使人的反应加快,身手敏捷,四肢灵活,形体健美。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个体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也可在打乒乓球锻炼中得到缓解和宣泄,起到积极的心理调节作用,从而提高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乒乓球运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它能够让人们在加强身体素质的同时,释放心理压力,有调节心理状态的功能,因此体育运动是个体保持健康的有效途径。
其次,从心理健康方面看,我认为在喧闹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可以使个体的健康状况更加平稳,因为心里没有大悲大喜自然也就不会引起身体上的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定期向身边的朋友亲人倾诉烦恼、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宣泄等等,比如我的爸爸比较信奉佛教,工作压力很大的他每个周末都会去北京的寺庙聆听禅师念诵佛经,以此来减缓自己的压力,这种适当的途径不仅帮助他调节了心理上的失衡,同时也放松了紧张的身体,使机体得到放松也舒缓。

本文发布于:2024-09-26 02:2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20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个体   心理   身体   人们   情绪   影响   心理健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