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浅析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库恩、费耶阿本德等均对这一问题提出过不同的划界标准。划界问题对科学进行界定,强调科学思维,但也容易形成对科学的非理性崇拜,因此要合理的看待非科学中的合理成分,不能盲目排斥非科学,要树立争取的科学思维方式。
一、科学、非科学的定义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科学启蒙大师福泽谕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也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后来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次便在中国广泛使用。1999年版《辞海》中将科学定义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家和哲学家经常试图给科学下一个本质主义的定义。尼采认为,“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爱因斯坦则定义
为:“科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对象尽可能彻底的联系起来。”[1]法国《百科全书》中认为“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而英国科学委员会则将科学定义为“以日程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关于什么是科学,学术界大体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科学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性的知识积累,即作为“分科之学”的成果体系;二是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研究活动,包含从事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三是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组织机构,包括科学研究活动的管理、服务和保障机制。[2]由此对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学术界也达成了共识,即科学研究一要强调逻辑分析,二要强调实证检验,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数字阵列雷达[3]
非科学是科学以外的所有知识体系或观念。有的学者将其扩大为科学之外的其它社会要素部分,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的经验和谋略,生产、管理、医疗诊断等活动中的经验诀窍,甚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的直觉思维活动等。[4]很多人将非科学等同于伪科学或者反科学加以抨击和排斥,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伪科
学是指那些不具有任何科学性质却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的非科学,它们打着科学之名,行的却是反科学之实。从这个定义上来讲,非科学与伪科学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非科学包括伪科学。我们在界定伪科学时,要尽量做到从客观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免犯情绪化的主观错误,将某些新生的暂时能不能被人们接受的理论当做伪科学进行排斥。
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1、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
双普选
逻辑实证主义也称逻辑经验主义。由于十九世纪末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标榜科学的老实证主义已不适应科学的新发展,因此实证主义必须改变自己的形态,于是逻辑实证主义应运而生,成为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代表。其主要代表任务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等。
划界问题是逻辑实证主义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由此引出其他种种科学哲学问题。逻辑实证主义用意义标准来解决划界问题,认为有意义的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提出以证实原则为核心的意义标准,可证实性原则及时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也是区分有无意义的标准。可证实性是指能够想象出一个命题的证明方法来确定它的意义,至于这种
方法能否被实际采用则是另外一回事。也就是说,可证实性是证实的可能性,是原则上可能被证实,而不是技术上的可证实。按照传统的实证主义,证实通常是指一种完全的证实,从逻辑和经验上都要求作出确凿的证明。然而这种严格的方法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可证实性,将证实标准弱化了。波普尔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标准并不能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因为可证实性标准是“既窄又宽”。它窄在将一些不能在逻辑上归化为单称经验陈述的理论排除于科学之外,宽在将一些声称经过经验证实的东西,如占星术等纳入了科学的领域。[5]这样一来,可证实性原则就没有解决划界问题,也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波普尔的分界
波普尔将分界问题成为“康德问题”,他说“假如我们按照康德那样把归纳问题称作‘休谟问题’,我们也可把划界问题称作‘康德问题’。”[6]在认识到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性原则的弱点的基础上,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性标准来解决划界问题,认为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就是它的可否证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可否证性、可反驳性和可检验性这三者在波普尔看来是一致的。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被经验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
一个好的科学定律或理论,应该是可以被证伪的。在波普尔那里,可否证性标准既不是意义标准,也不是真理性标准,而仅仅是分界标准,以这一原则为分解标准,认为科学知识都是不确定的,即认为科学不等同于真理,从而打破了科学即真理的信条。[7]尽管如此,波普尔仍然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仍是将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联系切断了。由此遗留下来的传统,导致我们现在抱有这样一个信条,就是相信科学的就是正确的,非科学的就是不正确的,从而将很多尚在形成初期的理论或是科学发现以及技术发明过程中的直觉思维活动当做非科学进行了排斥。
3、库恩的范式论划界标准
库恩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过于严格,绝对,从而简单化,将很多科学命题排除于科学之外;但是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又过于模糊,没有对科学与非科学做出实质性的划分。库恩提出了范式论划界思想,认为把科学与非科学区分开来的标准正式有无范式。所谓范式,即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一整套标准和规定。与波普尔将划界标准放在“非常研究”或“非常科学”一边不同的是,库恩将划界标准放在常规研究或常规科学一边,认为有一个能够维持常规科学的范式存在,在这个范式下的理论就是科学的。
但是,库恩的范式提倡的是一种科学家共同协商的标准,认为科学理论由科学家内部的共同信念所决定,从而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从客观方面引向了主观方面。[8]
4、费耶阿本德的消除分界论
库恩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上是左右摇摆的,一方面主张以上划界,另一方面又说“不一定要寻一条界线分明的决定性的标准”。中国科技馆新馆影院[9]他的无需分界的思想,被费耶阿本德发展为“消除分界论”。
费耶阿本德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库恩的范式论,都无法圆满的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他说“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离不仅是人为的,而且也不利于知识的进步。”[10]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学之间没有一条绝对的界线,不存在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宗教、科学与神话的绝对普遍的标准,而且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是因为“科学到处被非科学的方法和非科学的成果所丰富”,科学中有非科学的因素,非科学中也有科学的因素;很多以前被认定为是非科学的神话可能会发展成为今天的科学。
MMCLOUD
费耶阿本德是在认识到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库恩在划界问题上的失败,提出一种解构标准,认为应该消除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但是我认为从20世纪划界问题被深入关注以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就是一个核心问题,只有明确界定了什么是科学,才能深入研究科学哲学中的相关问题。
后来的罗蒂,作为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的集大成者,也重申了划界问题的消逝,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本质区别将不再存在。
三、研究划界问题的启示
美与丑的世界在谈论了几个学派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的不同观点之后,我得到了一些启示,我认为划界问题至今仍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特别是在清楚的认识非科学中的伪科学与反科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便于我们认清事实,从而坚决排斥与打击伪科学和反科学;但是,同时我们应当对这一标准客观看待,以避免将一些暂时不具有科学形式的科学理论盲目排除于科学之外,造成错误的批判。
1、如何对待非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
近年来,由于对伪科学与反科学进行批判的需要,导致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一度成为讨论的热点。很多学者赞成划界问题是必要的,是“不可消逝”的。即使费耶阿本德在提倡解构这一标准的同时,也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不同的东西,必然会有分界线,但这一分界线到底为何,至今学术界尚没有一个完美的解答。尽管如此,学术界在“何为科学”这一问题上还是达成共识的,即普遍认为科学具有可检验性,具有理性的怀疑主义和批判精神,具有进步性,而这些特征正是非科学所不具备的。
王前教授在谈及科学与非科学时,曾指出科学知识社会生活的一个要素,科学之外的非科学的社会要素也是存在的,例如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某些生产、管理和医疗诊断中的经验诀窍,科学发现和技术思维活动中的直觉思维等。[11]这些都不具有科学的特征,是不能用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直接处理的,而且大多是一种心理活动,但却未必不正确。所以王前教授得出结论:科学的肯定是正确的,但非科学的东西却不一定是不正确的;换句话说,非科学的东西是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评定,而是要区分好坏、功效、有无作用的。
但对于非科学中的伪科学,我们的态度应当是辩证客观的。伪科学是非科学的一种,即本
sndq
身不是科学,却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例如“水变油”技术,是科学界提出的一种用生物培养法制取可燃燃料的技术,但后来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大肆宣传为在水中加入极少的可燃炔,就可以做成价格低廉的水基燃料,以此行骗。我们要辩证的来看待这一现象:生物乳化柴油技术或其他一些科学家进行的新能源的探索,是一种尚不成熟的科学假说或设想;但这一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打着科学的旗号,并以此来谋取经济利益,就成了伪科学。因此,这也提醒我们“鉴别科学成果的真伪要靠严格的科学检验和学术共同体的监督评议,有些不成熟的科学假说或设想,可能包含某些不科学的成分,但只要不是自称为是严格的科学成果,就不应简单的成为伪科学。”[12]
但对于非科学中的反科学,学术界一致的观点是坚决予以打击,既不能像对待科学那样奉为信仰,也不能像对待非科学中的好的东西那样予以适用。反科学的东西,明目张胆的反对科学规律,由于自称是反对科学,因此是在科学产生后才出现的。法自诩为是“完美的最高层次的科学”,妄言包含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化学、高能物理、哲学等范畴,将时下一些科学术语运用到其歪理邪说中,以此来说明其科学性。但是法的这套理论,完全是违背自然法则和科学史观的,却打着科学的名义,活脱脱是反科学的典例。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3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13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科学   问题   划界   标准   认为   逻辑   实证主义   可证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