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中“认之为真”(Fürwahrhalten)概念分析倪梁康

康德哲学中认之为真(Fürwahrhalten)概念分析倪梁康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哲学的理性真理断不可被信;它们必须被知;因为哲学不能容忍自身含有任何信念的成分。——康德,1800    任何一门哲学理论都是由各种概念构造而成。某些概念是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另一些则不仅是基石,而且同时还是支柱,它们支撑着理论的某一个部分或很大一部分,甚至整个理论。康德的认之为真概念应当属于后者。
一、认之为真康德所选用的德文词认之为真(Fürwahrhalten)听起来颇含主观性的成分。它常常令人联想到休谟的opinion”概念,而这个概念在休谟哲学中又在很大程度上是与belief”一词同义的,它在休谟那里基本上代表着现实性意识[]。但康德的认之为真概念显然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它是指一种将某物或某事设想为真的判断,与认识的主体行为有关,与它相对立的概念是真理,后者所体现的是认识的客观特性。认之为真在康德那里既包含意见,也包含信仰,这两者对康德来说决非同义词:前者是一种被意识到的既在主观上不充分、又在客观上不充分的认之为真,而后者只在主观上是充分的,而同时却被认作客观上不充分的[]。除了这两者之外,康德在认之为真中还确定了第三个层次,即,知识。它意味着既在主观上充分、又在客观上充分的认之为真[]。康德在这里所说的主观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
相对于我自己,而客观相对于任何人[]。整个认之为真差热分析法”被康德定义为我们知性中的一个事件,它可能建立在客观的理由之上,但也需要在做判断的人的情感中的主观原因雪花秘扇票房”[]
    康德曾用两个例子来说明认之为真:第一个例子是针对现象界的。对于与粮食交易无关的那部分公众来说,预见坏收成只是一个意见;而在整个春季经历了持续干旱之后,这种预见便是知识了;但对于商人来说——他的目的和事情在于,通过粮食交易来获利——,这种预见则是一种信仰,收成坏,他就必须节约库存,因为,由于事关他的事情和生意,他在这里必须做出决定……”[]。第二个例子是针对理性理念的:例如,就我们对灵魂不灭的认之为真而言:如果我们只是如此行事而已,就像我们真会灵魂不灭一样,那么这种认之为真是可疑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我们是灵魂不灭的,那么这种认之为真就是断然的;最后,如果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生活之后还有另一种生活,那么这种认之为真便是确然的[]
     如此看来,似乎很简单:在康德那里,意见知识构成认之为真的两极,信仰则活动于这两极之间。但这并不完全正确。   
二、意见与知识 “意见知识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柏拉图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意见Doxa)认识(Episteme)概念,但它们在康德那里仅仅具有确定性程度上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例如,就经验认识而言,我们可以说,意见是一个不可靠的知识,而知识是一个确然的意见。由于康德认为,我们的整个认识都是从两个源泉中得到汲取的:一方面是经验,另一方面是理性,因此,所有确定性也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确定性,另一种是理性的确定性。理性确定性或是数学确定性,或是哲学确定性。前者是直观的(intutiv)确定性,后者是推理的(dikursiv)确定性只要我是出于本已的经验而对某物感到确定,那么这种经验确定性就是一种原本的确定性;只要我是出于他人的经验而对某事感到确定,那么这种经验确定性就是一种派生的确定性。后者又通常被称为历史确定性[]。在这两种确定性中,康德偏好理性确定性,它代表着一种确然的确定性,而经验确定性只意味着断然的确定性。
     必须注意,如康德所称,在一门确然性科学中——哲学也属于这样一门科学——不含有任何意见。在哲学中应当或是知道,或是不知[]。所有哲学认识,由于它们是先天的,都应当是知识。因而意见始终只是一种经验认识[]。即是说,康德的意图在于将哲学建立成为一门科学,即一门确然的科学。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整个讨论过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哲学中根本没有信仰的地盘,康德自己也声称这一点。这里还可以参照本文文首的引文。但康德常常偏离这个结论。例如他声称:在一门科学中我们常常只知道认识,而不知由这些认识所表象的事物(Sachen);因此,也可能存在着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所涉及的东西对于我们的认识来说不是知识[11];实际上,信仰在康德哲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
三、信   
     信仰在康德那里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他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信仰,一个角度是实践判断,另一个角度是理论判断。
     信仰首先是发生在实践判断中。在这种情况中,康德将信仰称之为实践信仰。他将实践信仰分为两类。就实践方面而言,所有理论上不充分的认之为真都可以被称为信仰。这种实践意图或是历史性的实践意图,或是伦理性的实践意图,前者出于随意偶然的目的,后者则出于完全必然的目的。[12]带有前一种意图的信仰被康德称之为实用信仰。举例来说,一个病人处于危险之中,他的医生必须采取措施,但他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症。尽管如此,他还是判断说,这是眩晕症或如此等等,因为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说法。在
这种判断中所包含的是实用信仰。康德认为它之所以是实用的,这是因为它具有一个程度,这个程度随在这里起作用的兴趣的不同而可大可小[13]。这种信仰取决于判断者的灵活和聪明。
    道德信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尽管它也应属于实践信仰。康德将它标志为绝对必然的(schlechthinnotwendig),使其区别于实用信仰。道德信仰构成宗教信仰的本质与核心并且具有道德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即非经验确定性,亦非理性确定性,而是一种不同于知识的确定性。与其他信仰不同的是,道德信仰是间接的。因为在康德看来,它是一种纯粹实践的理性信仰。
    理性信仰在康德哲学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在康德看来,这种信仰起源于理性的必然需求并因此而是先天的,它区别于其他的我在后面将谈及的后天信仰,或者说,经验信仰。信仰有各种类型,但是唯有理性信仰才以包含在纯粹理性之中的材料,而非以其他材料为基础[14]。理性的纯粹信仰始终朝向某种超越性事物,这种事物是自在的并且对我们来说始终是不可经验的和不可研讨的。由此可以理解,康德为何要否认有理论理性的信仰存在。他认为,所有形而上学家都必须承认,他们没有被允许对那些处在所有可能经验的
界限之外的东西哪怕是做出估测,更不用说去知道它了。他们只能(不是为了思辨的需要,因为他们必须放弃这种需要,而是为了实践的需要)去设定那些为了在生活中引导知性和意愿而是可能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东西[15]
     如果说实践信仰可分为实用信仰和道德信仰,那么理论信仰则是由教义(doktrinal)信仰和历史(historisch)信仰所组成。
康德认为,理论的理性信仰是不存在的。但是人类理性会受其需求所迫,这种需求既要求得到实践满足,而且还要求得到理论满足。于是,人类理性便会竭力去设定超感性事物,例如设定一个最高本质的此在,并且还会试图去论述它。但是,即使我们在事关一个客体时根本无法做任何事情,也就是说,即使认之为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认之为真,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情况中从思想上去行动并且可以想象这种行动,我们误以为有充足的理由来进行这种行动,所以,在单纯理论判断中也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实践判断的东西,信仰一词适用于对这种判断的认之为真,我们可以将这种信仰称为教义信仰[16]。例如,关于上帝此在的学说便是这样一种信仰。
     属于理论信仰的还有历史信仰。历史信仰非常接近于知识。因为它原则上或迟或早可以
被证明为正确或错误。这时,人们便知道,这个信仰是无效的,或者,他的信仰是合理的。例如,路德维希二世死于谋杀是一个带有历史信仰的陈述,此信仰随时可以转变为知识。从根本上来说,历史信仰是一个在理论上尚未充分证明,但为了当前的行动而不得不使用的知识。
我们可以这样来标画康德哲学中的信仰结构:
这里还有必要做几点补充说明:
1.在实用信仰与历史信仰之间不存在很大差异。这两种信仰的对象属于同类,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或出于不同兴趣而受到观察而已。它们之间的区别因而可以说是信仰动机方面的区别,而不是信仰对象方面的区别。它们的可能对象都在经验之中并且依赖于经验。正是出于这个理由,我们才将这两者称为经验信仰。
     2.与此相反,理性生活信仰与经验信仰之间的差异则要大得多。前者是先天的,即先于经验并且可以独立于经验,而后者则如前所述与经验有关,因而是后天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性信仰始终与绝对必然性相联系,而经验信仰则永远伴随着偶然性。最
后,就这两种信仰的对象之间的差异来看,我们可以说,理性信仰的对象可以被规定为是超越的,而经验信仰的对象则是内在的。   
    3.在理性信仰的范围之内,康德特别强调了在纯粹实践理性信仰和用于理论使用的理性信仰的区别。用于理论使用的理性信仰在康德看来只是一种理性的假设(Hypothese),它永远无法在理论上得到证明。而道德信仰,或者说,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信仰则应被看作是理性的假定(Postulat)。道德信仰作为实践假定是一个直接的公理,一个对于人类行为而言的确然前提。
    4.康德认为,将教会信仰归属于道德信仰的做法是一个错误。教会信仰与所有天启的一样,都属于历史信仰,因为它们可以转变为知识。
四、道德信仰——最狭窄和最真正意义上的信仰
   这里可以注意到,我们至此为止从康德那里所获得的关于信仰概念的理解所涉及到的仅仅是一般信仰,即最广泛意义上的信仰。更确切地说,康德不仅描述了一般人类信仰看起来如何并且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型;而且他还规定了,信仰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康德对真正
的信仰或最狭义上的信仰的定义是:它涉及这样一些对象,在考虑到这些对象时,人们不仅无法对某物拥有知识,而且也无法对它拥有意见,甚至连或然性也无法运用,他仅仅对此感到确然无疑,即:无可反驳的是,就像人们思考这些对象那样去思考它们[17]。因而,信仰的事物决不可能是经验认识的对象,同样也不可能是理性认识的客体,而只能是这样一种事物,在它们那里,认之为真必然是自由的,即是说,它不受客观的,独立于主体的本性和兴趣的真理根据的规定ne公司”[18]:这样一种信仰意味着一种自由的认之为真,它只是在实践的和先天被给予的意图才是必要的,——作为一种对我出自道德理由而设定的东西的认之为真,并且,这种设定在于,我确然感到,对立的东西永远无法被证实[19]。这里几乎无须再指出,康德的这一定义已经将实用信仰、历史信仰和教义信仰排斥在真正信仰之外,真正的信仰不是认识,甚至也不是认识源泉。但康德在他自己的哲学中却容忍信仰,甚至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信仰是如此必要和不可或缺,以至于他愿意为信仰而牺牲知识:阿穆尔河“这种实践信念或这种道德理性信仰常常比知识更为坚实。在知识那里,人们常常听到相反的理由,但在信仰那里则不是;因为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客观理由,而在于主体的道德兴趣。[20]“因此我必须放弃知识,以便为信仰留下位置。[21]我在第一节中曾说,信仰只构成意见和知识之间的一个中间层次,这一说法对于真正的信仰无效,它在康德那里意味着一个高于知识的层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81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仰   理性   经验   实践   确定性   理论   哲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