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的内涵与表象

苏州评弹的内涵与表象
dmtn一、江南奇葩评弹的历史源起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艺术,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评弹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评弹是中国曲艺之魂,勤劳聪慧的吴地人民以传颂五千年文明、表述人间的故事、赞美幸福的生活来抒发真情实感,使这片山青水秀的土地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宋书·乐志》记载:“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说明吴歌杂曲在晋宋以后,艺术种类越来越多。这对吴声真正形成演唱体系的流传时间作出了界定。《宋史·杨业传》记载:宋时已有话本《杨令公》《五郎为僧》等书目。据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行弹词、评话,二者绝然不同,而总名皆日说书,发源于吴中。”由此可见,被誉为江南奇葩的苏州评弹盛行于明朝(1368—1644年)的吴郡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评弹起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传承历史。清朝乾隆年间,说书先生王周士创建了最早的光裕公所,供奉三皇祖师,制订行规行风、尊师礼让、培植后学,吉庆佳节办会书,倡导公益事业,设立裕才学校,素有“千里书声出光裕”之称。
元代的词话形式特征与宋代小说、涯词在世俗题材、叙事性、采用韵文演唱等方面是有一定渊源。元代《通制条格》第27卷记载:据公元1275年11月中书省大农司呈“河南河北道巡农官申:顺天路东鹿县镇头店聚约百人,搬唱词话”。按《水浒传词话》唱本分析,词话结构及内容是适应于叙事性的说唱,题材
以历史故事为主,唱词由七言或十字句组成。如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汉卿)第三折“滚绣球”中的唱词:“咱也曾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徉推不认人。”《三风十愆记》叙明末常熟丐户草头娘“更熟二十一史,精弹词。”说明女性表演者弹词在明末已存在,清初厉鹗《樊榭山房集》中“悼亡姬”诗有“闷凭盲女弹词话”之句,赵翼《瓯北诗钞》有“重遇盲女王三姑赋
赠”的诗句。嘉庆年间,云间女史朱素仙“极爱盲词,尝邀太仓的项金姊弹唱诸家传说,语人曰:‘听其音,则有响遏行云之妙;味其文,而无勖正淫邪之美。仅可悦世人之耳,不堪娱薄之目也!’《瀛杂志》卷五记载:“平话始于柳敬亭,然皆须眉男子为之,近时如曹春江、马如飞皆其矫矫独出者。道咸以来,始尚女子,珠喉玉貌,脆管么弦,能令听声魂销。向时多在土地堂罗神殿,日午宵初,聊为消遣。”由此看出,古时评弹艺人男见多,女见少,起源都表述故事有关,至今已成为书目最多、传唱最广的曲艺。这些历史记载,对进一步研究评弹的起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异彩纷呈的评弹文化内涵
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殷商末年泰伯奔吴后的历史“以歌为教”开始,尤其是东汉以来,由于人口的大量南迁,长江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长期在这里碰撞、交融,浸润、涵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渗透,成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的多元统一体。在华夏文化的大背景下,吴地人自然形成的外柔内刚、礼教习文、细腻精巧、文明和谐的文化品行,突显出独特的江南吴
地独有的人文气质、个性和文化内涵。从广义上讲,评弹的社会涵义是吴地人民在社会艺术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独特曲艺财富和精神食粮的总和。从狭义上讲,评弹的社会涵义是以吴地方言叙述故事情节,集民间文学、音乐、表演为一体,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传颂英雄人物、反映历史故事及现实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吴地方言区域包括江苏境内自西以镇江的丹阳和常州的金坛和溧阳为界,往东至上海地区;安徽境内东南部的芜湖、宣城一带、皖南地区;浙江境内自湖州、嘉兴;往南至杭州,杭州往东至宁波、台州。这一范围包括了江苏的丹阳、溧阳,苏锡常及所辖县市区,上海地区,安徽的芜湖、铜陵、宣城一带以及皖南各市县,浙江的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台州(三门除外)及所辖地区。如今,吴地江南水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富矿区。
对于苏州评弹的传承谱系而言,在同一个谱系里的人,往往对评
弹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艺术家认为这一谱系代表了自己所属的艺术特性和精神传统。苏州评弹的传承谱系中有最早的著名评话艺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清乾隆年间,以单档起“十门角”而闻名的王周士,借鉴昆曲、吴歌的声腔风格,采用滩簧的表演方式,创作了《游龙传》,在苏州首次创立了评弹行会组织——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清嘉庆、道光年间,涌现出了陈遇乾、俞秀山、毛菖佩、陆世珍前四大名家。在清同治、光绪年间,评弹进入上海,出现“街头巷尾尽吴语”的情景。此时,在苏沪两地又涌现出了马如飞、姚时章、赵湘洲、王石泉后四大名家。近现代评弹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涌现出了张云亭、朱耀庭、谢少泉、杨月槎、魏钰卿、黄兆麟、蒋如亭、汪云峰、周玉泉
、许继祥、夏荷生、沈俭安、薛筱卿、徐云志、李伯康、朱介生、姚荫梅、刘天韵、祁莲芳、张鸿声、张鉴庭、严雪亭、蒋月泉、杨振雄、朱慧珍、侯莉君、徐丽仙、何占春,王鹰等一大批评弹艺术家。苏州评弹学校于1962年建校后,培养出了中国评弹创作金奖得主、青年剧作家胡磊蕾等,国家级文华奖和曲艺牡丹奖得主表演艺术家盛小云、吴静、周红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表演艺术家沈丰英,俞玖林等。因此,当今的苏州评弹在传承谱系中自然形成了各流派文化共同交融发展的良好局面,广泛流传、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彰显着个性和风格。
评弹表演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生动感人、雅俗共赏,数百年来,主要流传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广为人们所喜爱,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评弹在吴地人温文尔雅的吴侬软语环境中,通过感悟生活抒发人的思想情感,逐步形成了委婉悠长、典雅清新的地域曲艺风格。苏州评弹的优秀传统蕴积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表现为独具风格的江南文化特征。在吴地人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吴地人有吃苦耐劳、克己忍让、自强不息、相互勉励、谦虚谨慎、勤俭治家、仁义忠孝、尊老、以和为贵、尊师重教等优秀人文精神的传承,丰富多采的评弹自立于中
国曲艺文化之林。
三、吴地评弹家园的艺术表象
(一)表情抒怀的艺术风格
古代吴歙具有多元性特征,明末上海著名诗人夏完淳《大哀赋》中有“吴欲越艳,鲁酒梁樽”的记载;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孔尚任《桃花扇·馀韵》中有“蛾眉越女才承选,《燕子》吴欲早擅场”的记载。可见,“吴欲越吟楚声”已成为吴地歌谣之源,融入吴歌、昆曲元素的苏州评弹表情抒怀的艺术风格,对华夏人民伦理道德的规范产生着及其深远的影响。苏州弹词追求“理、味、趣、细、技”的审美艺术。“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苏州评弹因表演者表述的语言特,行腔技巧、方法语气、快慢风格、角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流派。在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中大致分为六方面的流派。即“方口”派表述的语言精练,语法严谨,规范有序,行腔委婉,韵味醇厚,委婉动听;“活口”派往往是在故事情节中随意发挥、即兴表述,唱腔声闳气贯、激情撼荡;“快口”派语速较快、吐字锉锵、口角爽利,注重体现跳跃性强的艺术效果;“慢口”派亲切含蓄、舒缓细腻,节奏平稳、板眼分明、咬字清晰,显得情深意长;“平说”派说表见长,少起角,语气平和,低沉平直,委婉柔和;“角”派以扮演角见长,塑造人物形象准确,刻画人物个性特征到位。再回兴义忆耀邦
萝岗区政府在体现大书表演形式中演员往往持折扇、醒木,应用动作和表情解释性地边说边演,以手面和面风来表述演义、公案、武侠及英雄史诗等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现小书表演形式的弹词既有说表又有弹唱。演出以出场人数分为双档、单档和三档。内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念诵韵文
时多说不唱,以“赋赞”表述情景、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刻画性格特征;以“挂口”作自我介绍;以“引子”介绍故事梗概或直点主题;以“韵白”表述故事情节。苏州评话很注重噱,谈关大噱、和谐默契已成为表演者呈现演技水平之一。不论是“肉里噱”(喜剧因素),还是“外插花”(比喻性穿插)和“小卖”(引起
碳基金
计算机控制系统观众的笑声),都体现着表演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独到的表演风格。
书调是苏州评弹流派发展的基础,通过几百年来的传承表演,表演艺术家独自形成了的各大流派。第一阶段有陈(遇乾)调、俞(秀山)调、马(如飞)调等流派。第二阶段出现了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人夏荷生、朱慧珍;马调的继承人形成了薛(筱卿)调、沈(俭安)调、周(玉泉)调等流派;第三阶段出现了薛调的继承人朱雪琴的琴调;周调的继承人蒋(月泉)调等许多风格各异、流派纷呈的艺术表演家。至今,苏州评弹成为吴地最普遍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之一,其中蕴涵着吴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美的理想,是大江南流传了数百年的艺术奇葩。
(二)古韵新声中的名作书目
索道门苏州民间一般信仰道教和佛教,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苏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苏州评弹所表述的内容与形式有前仆后继的故事扩展、人隋世故的故事叙述、英雄豪杰的故事颂扬、真知灼见的故事描写、故事情节的美感机制等。表述历史故事的书目
有《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岳传》《英烈》等;表述英雄人物的书目有《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武松》《林冲》《海上英雄》等;表述传奇故事的书目有《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反映生活表述爱情故事的书目有《青春之歌》《江南红》《老地保》《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等。保留书目有《杨乃武与小白菜》《张文祥刺马》《十美图》《顾鼎臣》《啼笑因缘》《秋海棠》《孟丽君》《四进士》《情探》《秦香莲》《玉蜻蜓》《描金凤》《倭袍传》《白蛇传》《珍珠塔》《筱丹桂之死》《玉蜻蜓》《描金凤》《三笑》等。不论从书目的宗教角度、还是从书目的整体文化角度来看,苏州是吴地文化生成的重要区域。基于评弹艺术特质要素的构成,以及流派融合的现状,苏州体现出文化认同、宗教认同的二维度认同。国家认同吴地文化因其主要有深厚的历史根基、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有多彩的审美情趣。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79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评弹   苏州   文化   表述   艺术   故事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