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戏曲

中国戏曲
起于民间  盛于朝野
元曲:
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体裁不同,但两者都以曲词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因元杂剧成就最高,故又常以元曲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臧晋叔的《元曲选》实际是元杂剧选集。
元杂剧
五星会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把唱、念、科、舞等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用北曲演唱的、表演完整故事、人物角众多的综合性的戏曲艺术形式。
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杂剧
戏曲名称。我国戏剧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杂剧一词最早见于晚唐李德裕《李文饶文集》,可能取百戏杂陈之意。此后有宋杂剧、温州杂剧、元杂剧、南杂剧、宫本杂剧、哑杂剧等名目
元杂剧体制特点
结构:四折+一楔子    组成:曲词(一角司唱)、宾白、科范
角:末、旦、净、杂
表演:以唱为主。唱念结合,唱工做工结合
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
生:生疏。过去老生是各行当之首,即整出戏的台柱,要求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反其意为
旦:旭日初生,阳气最上升之时,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
净:清洁干净,而净角全是满面涂彩的大花脸,看起来极不干净,反其意而为
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因此,丑就是笨的代名词,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故反其名为
 
唐宋:文言和话本小说,如唐传奇  宋元:北杂剧和南曲戏文
明清:专指不限出数,各类角都 可以唱,篇幅较长的南曲戏剧剧本,即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的南戏。如《牡丹亭》
昆山腔
明中叶以后流行的传奇唱腔,主要有四大声腔,即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明嘉靖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以昆山腔为主,把弋阳、海盐等南曲诸腔以及北曲声腔融为一炉,加以提炼,集中了南北曲的优点,形成一种轻圆舒缓、轻柔婉转的新型声腔,流行南北,独霸剧坛。
雅部:即昆山腔,是清乾隆年间北京、扬州等地士大夫对昆腔的称呼,与花部相对立
宋元南戏
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南戏的体制特点
一)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二)在表演上,各种角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三)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王世贞《曲律引》: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2012湖北高考一分一段表”
元末四大传奇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日本之家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说见王骥德《曲律》
戏曲: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
优孟衣冠  优,统称乐人,他们能歌能舞,又能调笑滑稽。擅词令调笑的称俳优;善演奏器乐的称伶优。以服侍国君的特殊条件,优常能在调笑戏谑、隐寓的谈吐中发挥讽谏作用。《史记·滑稽列传》优孟衣冠:楚国宰相孙叔敖、优孟、楚王
优孟把一个已死的人扮演得维妙维肖,去打动劝说君王。优孟衣冠后来成为演剧的代称。算不上是真正的戏剧,但完全是一段扮演人物,且有情节的表演。内含戏剧的因素,其谐谑调笑的语言艺术,对后来的戏曲有着深远影响。
角抵之戏
百戏:又称散乐,与宫廷中的雅乐相对应,它实际上是汉代民间歌舞、杂技、武术、魔术的总称。
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的技艺表演,后世的相扑、摔跤即源于此。它有着很好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东海黄公》:黄公、白虎
戏剧史家把《东海黄公》视为中国戏曲的雏型,把百戏集演视为孕育中国戏曲的摇篮。 
唐参军戏
参军戏是在俳优表演的优戏基础上发展起来。
参军:犯官(参军)官职→脚名称
固定的格式:两个演员相互问答,以滑稽讽刺为主,在科白、动作+歌唱及管弦伴奏。
参军,被讽刺的对象,比较愚笨迟钝;苍鹘,戏弄参军的,比较伶俐机敏。
参军、苍鹘:脚名称参军”==净角、苍鹘”==丑角。
李商隐《骄儿》: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晚唐时期孩子也懂得如何按既定的行当,来摹仿参军戏了。
参军戏与歌舞戏的亲和关系,加速了二者间的渗透,为即将形成的中国戏曲预示了一种将歌舞、科白、表演融为一体的基本格局。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元杂剧
1.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2.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礼教,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及方面发展。
3.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南北方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前期)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后期)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 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2. 演剧角可分末、旦、净、杂四类。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3. 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4. 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清分机
5. 剧本由曲词、宾白和科范三者组成。曲词是主体,有旦本、末本之别。
(二)元后期(1307-1368
杂剧↓-南戏↑北方 →南方 外部环境的变化:
  政权渐稳定,矛盾趋缓,推崇理学和恢复科举→消弭对立,取得认同→批判性↓
内部体制的制约:
创作中心南移→杂剧水土不服  南戏↑ →传奇时代的来临
传奇与四大声腔
(一)明前期(元末-正德末年1521
孕育期
1.审美趣味的雅化和剧本文学性的提高;
    高明《琵琶记》:文人参与南戏创作的先河,标志南戏由俗到雅的转变。
2.剧本体制的规范化:7要素
  作品:教化的工  邱濬《五伦全备记》等
二)明中后期传奇(黄金时代)
戏曲
三个方面的因素:
戏曲要素一:以言语、动作、歌唱等为表现手段(唱念做打≠话剧、歌剧、哑剧等)
戏曲要素二:演故事
戏曲要素三:代言体
糖基化修饰戏曲的形成为什么不能在唐之前?没有虚构意识,不可能构造完整的故事
戏曲的繁荣为什么必定在宋之后?戏曲形成于唐戏曲繁荣于元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
1.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2.臧晋叔《元曲选序》: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
3.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
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
(一)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二)以《拜月亭》、《调风月》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三)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窦娥冤》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 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 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满腔怒火的喷薄而出 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窦娥的悲剧性格及其意义
窦娥原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希图官府保护她的清白,支持她对地痞无赖的抗争,但无情的拷打使窦娥的思想发生急剧的变化:她由对封建官吏明如镜,清如水的幻想变为覆盆不照太阳辉的斥责,由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的无奈叹息变为对天地,实质上是对整个不合理社会的愤怒控诉。窦娥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着作品主题的不断深化,它以一个平凡、善良女子的觉醒揭示了封建社会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严酷现实,指出了产生窦娥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
统治的腐败黑暗。
《窦娥冤》第三折:全剧的高潮
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写出窦娥作为封建社会陶冶出来的被压迫妇女,随着对黑暗现实的逐渐认识,性格由逆来顺受发展到反抗斗争。
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能够自觉地通过美的被毁灭,达到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感受。
成功地表现了光照人间的理想。不仅写出感人肺腑的悲,也写出光彩照人的理想,它像划破夜空的闪电般耀眼夺目。
《拜月亭》
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
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拜月亭》蒋世隆、王瑞兰  王《西厢记》张生、崔莺莺
白《墙头马上》李千金、裴少俊  郑《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
《单刀会》、《西蜀梦》:
呼唤英豪 英豪被害 谁救天下苍生
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对一个悲剧时代的深刻把握
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弱者的胜利
(二)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妇女形象、“百丑图”)
    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语言创造等方法
(三)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四)戏剧语言生动流畅、本当行。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0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793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杂剧   瑞兰   表演   戏剧   戏曲   发展   故事   参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