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组织

          导  论
第一节    国际经济组织及类型
第二节    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第四节    国际经济组织关系发展的历史沿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一节  国际经济组织及类型
一、国际经济组织的内涵
定义国际经济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民间团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通过缔结国际条约或协议建立的、具有常设组织机构和经济职能的国家或组织联合。
广义: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
狭义: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
特征: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宗旨
autoview
以缔结条约或其他协议的形式设立
是国家间的联合,不可凌驾于国家之上
在各成员国领土范围内享有特权与豁免
二、国际经济组织的类型
现结合各组织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及其组织功能将国际经济组织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 
向世界各国开放,各国(地区)均可申请参加 范围广,会员多,影响大
主要组织:三大支柱性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性经济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     
(二)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标准:参加方在同一区域;彼此之间发展水平相近;有相同或类似的经济体制 
主要组织:欧洲经济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三)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
标准:指按照实际业务内容和经营方向成立的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组织
主要组织:贸易类经济组织、金融类经济组织、初级产品输出国组织、国际产品组织等
特点:根据某些国际条约经济目标的要求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国际经济组织的类型
(四)跨区域性经济组织
1960年,西方24国组织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词源学1975年,非洲、加勒比、太平洋组成的“非加太集团”
三、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要制度
国际经济组织的存在,有赖于一系列制度准则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地位  国际经济组织作为重要的国际法主体,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二)组织机构  通常设置三级主要机构
权利机构 由全体成员共同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该组织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订
执行机构  通常由部分成员代表组成,成员由权利机构选举产生,一般为理事会
行政机构 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要制度
(一)法律地位
    国际经济组织作为重要的国际法主体,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组织法律地位的取得只能通过各成员国授予。
(二)组织机构
1.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共同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重大决策的制定
2.执行机构:部分成员代表组成,由权力机构选举产程,一般为理事会
3.行政机构:秘书处,负责处理各项日常事务,包括联络、执行组织决议、制作和分发文件等
(三)表决制度 是国际经济组织议事规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两方面问题
表决权的分配,即在成员国中如何分配表决权,是实行一国一票还是按大小强弱或贡献实行差别分配
表决权的集中,即组织议案的通过需要多少投票权,是全体一致同意,还是多数决定的问题
第二节  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国际经济组织
20世纪60-90年代的国际经济组织
21世纪以来的国际经济组织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1949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建立了“经互会”
其他: 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9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1952年的“北欧理事会”和1954年成立的“西欧联盟”等组织
1958年法国和原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6个资本主义国家在1952年签订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基础上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1年,美、英、法、意、联邦德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瑞士、荷兰、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冰岛、爱尔兰、希腊、加拿大、土耳其等20个国家成立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
特点:
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欧美地区
从成员国看,大多数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从经济组织的职能看,前期的组织多侧重于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合作,而后期的组织则转向以经济合作为主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政治、经济合作组织蓬勃兴起。这类组织的出现,反映了第三世界要求变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愿望和需要
成立的客观原因    第三世界由于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剥削,经济发展水平低,客观上需要加强相互间的联系,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区域组织主要是按照地理区域建立起来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协调成员国的政策,促进各国的合作与发展。
从组织功能看主要包括三大类:
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    区域金融组织
特点: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经济落后地区
从组织功能看,此类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背景:
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比重及地位提高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关系的调整
在重要国际经济组织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和作用呈现上升趋势
一、国际经济组织成员结构的变化
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后三类成员所占比重已超过80%,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主体
200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发展到187个成员,其中发展中成员的数量占多数
在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发展中成员的比重也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二、国际经济组织的制度变革
rbw世界贸易组织内部的制度变革
21世纪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将全面体现和进一步落实“非互惠原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制度变革
zingtv发展中国家在配额和投票权方面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种类将进一步发生有利于发展中成员的变化
发展中成员获得特别提款权(SDRs)数量的增加
三、发展中成员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谈判能力和影响力的扩大
发展中成员在谈判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发展中成员对议题的选择  “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并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国际经济组织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特点
更多考虑的是政治层面的因素
驱逐国民党“代表”、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试图与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建立联系,争取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的发言权
中国希望得到更多国际组织的承认
    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标志,是我国与大批国际组织恢复和建立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时期
原因: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承认,参与国际舞台的机会逐步增多
中苏关系破裂给中国国内造成极大压力
特点:
    政治关系发展较快,而经贸关系依然较弱
    1979年以后,中国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国已经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成员,并取得了除美国以外其他发达国家所实施的普惠制
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在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参与积极性
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中的步伐加快
    发展特点:
80年代:
    本着“事实求是”和“国家利益之上”的原则与国际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坚持既合作、又斗争,斗而不破、合而不同。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策略的核心,是在承认现有国际体制的前提下,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环境。
90年代:
强调全面参与,争取更大的发言权
更加注重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与协调机制的活动
以渐进务实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挑战
21世纪:
    我们会比以往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和推动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我们现在和将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国际经济组织,争取在保持自身利益独立性的基础上争取
更大的发言权,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思考题:
1、国际经济组织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作用?
2、国际经济组织在协调各方利益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78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织   经济   发展   成员   国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