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一.基本知识。
(一)兴起的因素。
1.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
2.与酒令著辞有关。饮宴娱乐风气培育了酒令艺术,歌舞化酒令则近于或成了词。“令”词名目多;酒令在翻新中设计出的令格,成了词的某些体式或修辞特点。
(二)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音乐起主要决定作用;词在唐五代时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区别: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这些特点由“排比声谱填词,其入乐之辞”(胡震亨《唐音癸签》)造成;最根本发生原理在于以辞配乐,是诗与乐在隋唐以新方式再度结合的产物。(三)诗乐结合的传统。
1.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辞,后以音乐相配,所配的是清商乐。
2.唐五代词先有乐,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
(1)沈括指出三类音乐:雅乐、清乐、宴(燕)乐。
①雅乐属周秦古乐系统,与俗乐相对,用于郊庙祭享。
②清乐在汉魏有平调、清调、瑟调,称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即宫调、商调、角调)→清商乐与吴歌、西声结合,在长江流域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南朝音乐主体→随南北政治统一,成为隋唐七部、九部或十部乐中的一部。
③广义可属清乐系统的南方音乐与胡乐、中原音乐交融,为唐俗乐总广东电大
称的燕乐。
(2)燕乐起于北朝→统称胡乐的边地及音乐传入内地。胡乐的特点:
①以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形成繁复曲折的曲调,同时配有鼓类与板类节奏乐器。
②中原音乐与胡乐融合渗透,形成包含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等多种因素、有歌有舞的隋唐燕乐。
③鲜明的时代风格,适合广大地域和多种场合,以俗乐姿态,适合日常娱乐需要。
(3)配合燕乐演唱歌辞除长短句形式的歌辞外,还有齐言的声诗。
①前者依乐制辞,后者选诗配乐,两者并行于世。
②一部分声诗在演唱中,为与乐曲更好配合,杂以和声、泛声等成分,后来被填成实字,即可能演变成长短句词调。
(4)曲调成为词调是有条件的,主要是短小轻便的杂曲小唱。
飞燕外传txt下载①其产生与唐教坊有关。隋有入词曲调产生→唐所传主要为太常曲和教坊曲。太常曲是太常寺下属大乐署的供奉曲,为朝廷正乐;太常曲少数转为词调。
②教坊曲大量转变为词调。开元2年玄宗置左右教坊,教俗乐,成为女乐和俗乐集中地;创制新曲,汇集并传播民间和地方乐曲。教坊为代表的俗乐机构,及以教坊妓为代表的歌舞艺人,在曲调创制、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四)发展历程:隋到初盛唐作品有限,呈偶发、散在状态→中唐张
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从事填词,从偶发走向自觉。
惊蛰水下摄影1.刘禹锡《忆江南》:“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依一定曲调的曲拍制作文辞,自觉把诗词区分,有了词的创作意识和操作规范。
2.元稹《乐府古题序》:韵文有“由乐以定词”与“选词以配乐”两大类,声诗与词并行,证明刘禹锡“以曲拍为句”是从词创作中概括出来,足以作为词体成立和“曲子词”创作自觉的标志。
3.“因声以度词”、“以曲拍为句”,是依曲谱制作文辞,与后世据谱填词不同:
(1)由于曲谱失传或后世难通,只好以前代文人词作范本创作。(2)学者将前代同调词集中比勘,总结每一调在形式、格律方面要求,制出词谱。
(3)词的制作便演变为依词谱填词。
(4)词由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转变单纯文学意义的抒情诗体。
二.敦煌词曲。
(一)基本知识:
1.作者范围广泛,多下层,时间大抵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
2.最重要抄卷《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时间不迟于后梁乾化元年(911)。蔡铁根
3.词调除《内家娇》外,馀12调《教坊记·曲名表》有录,有慢词也有联章体。
4.创作早期性与作者成分民间性,具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二)词与诗题材内容上:诗歌界域宽广,词多言闺情风月。
1.敦煌词虽多写男女情,但有更广泛取材。如写晚唐动乱局面(《酒泉子》)写坚守敦煌,威镇荒服边将(《菩萨蛮》)写商人逐利的不同境况(《长相思》)。
气液分离器
2.题材也具未曾有的侧面。如“莫攀我”(《望江南》)不愿受损害、受凌辱的呼喊,说明在取材上还未和民歌或诗歌划界。
(三)体制上粗备型体,未完全成熟。
1.字数不定,韵脚不拘,平仄通押,兼押方音,常用衬字等,说明词格宽,声辞相配要求不严,用韵方法简单,处草创阶段。
2.所咏内容一般与词调大致相符,这种“咏调名”现象属早期词调初创时特征。
3.造意遣词存民间词素朴风格,富生活气息。如:枕前发尽千般愿(《菩萨蛮》)。
4.作者来源复杂,各篇体制成熟程度不同,思想到表现上的工拙、精粗、文野、差异大:拙朴是其本,不少作品也讲究词藻华饰,甚至文白、纤巧朴拙,并见一篇中。
5.相当部分作品重心向抒情、市井化,甚至艳情化发展。《云谣集》中表现突出。
三.盛唐和中唐诗人的尝试。
(一)张志和。首唱作《渔父》五首。杜勒斯
(二)韦应物和戴叔伦《调笑令》反映边塞景象。
(三)元和后作词文人更多。白居易、刘禹锡。如二人唱和的《忆江
南》。
刘禹锡《忆江南》已不再咏调名本意;女性和闺阁气质突出,意境更加词化。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77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音乐   词调   俗乐   创作   曲调   教坊   成为   酒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