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顺应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顺应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周丽丽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4期
第一张大字报        摘 要:本文以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主要参考书目,介绍顺应论的分析维度,从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选择这两个层面的顺应,浅谈顺应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顺应论;语境;语言结构被遗忘的稻草
二十大报告主题
浙江天台中学        1987年,比利时学者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一文中提出了顺应的概念;1999年,他在专著《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系统呈现了顺应论。该理论强调,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就是结合语言内部与外部的原因, 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因此,作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英汉翻译即是译者根据英语语言对汉语语言进行不断选择,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的过程。
自然科学基金        何自然(2007:65)认为顺应论一方面是关于语用学学科性质的理论,一方面是关于语言使用过程的理论,即语言使用是一种顺应语境和交际意图的过程。同样,译文语言使用也是一种顺应语境和交际意图的过程。戈玲玲(2002)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译文语言的选择过程应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言结构而变化。英汉翻译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目的语的重构,也就是说,译者要对源语的语境、语言结构做出动态的顺应。对此,维索尔伦认为,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中,除了顺应语境因素(即“语言外部的原因”)和语言结构选择(即“语言内部的原因”),还包括顺应的动态过程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由于后两者的概念较为抽象,本文主要从语境和语言结构选择这两个显性层面探讨英汉翻译中的动态顺应。
        一、语境的顺应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环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
        1.1 交际语境
东坡湖畔        交际语境由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以及交际双方构成。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1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75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顺应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