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多篇《西南联大行思录》读后感

精选多篇《西南联大行思录》读后感
认真的看完《西南联大行思录》,你会发现在早前人们的思想是什么样的,虽然是很早之前的故事,但是《西南联大行思录》中确实是透露出了很多的正能量。
《西南联大行思录》读后感1
燕山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分别由北京、天津几经辗转颠沛至长沙最后到昆明,联合成立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荟萃了当时中国最可称道的一批知识分子。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仍然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光辉的成绩。
这首校歌词《满江红》是一九三八年联大制定校歌校训时,由校长冯友兰和中文系教授罗庸所作,并几经修正。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可以想象当时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唱此校歌,悲愤而又坚决不屈的心情。四氯化碳萃取碘
张曼菱的《西南联大行思录》原以为只是联大校友一些的追忆,漂泊的历程。书中内容的会让你的心灵震撼,
从汪曾祺的散文里,从一个个片段看到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联大教授们和联大时期的大学生活。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最困难的物质条件,却产出了大量的学术科技明星。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世界上第一个合成出人工胰岛素的邹承鲁,“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数学家数学家陈省身,文史学家季羡林。。。这个名单很长很长,星光熠熠。西南联大维系了中
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当时的西南联大的本科教育堪比当今美国最著
名大学。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骄傲。为什么会这样?看
完这本书,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好的大学教育
西南联大汇集当时中国最精英的学者教授,他们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大都从世界著名学府学成归来,是东西方学术荟萃之集大成者。参照西方著名大学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一个好的大学,首先要
有好的教授。联大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
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联大大师云集,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个人魅力吸引着学子。当时的大学是精英教育,教授都代表着各自领域最尖端的学术水平。他们
严谨治学,正直不阿。联大学子老年后回忆,教授就像“一盏灯,
照耀着你,吸引着你,让人不由自主地追随奋进”。
西南联大是通才教育,基础课包括国文,《诗经》,《离骚》都要念,经济学,社会学。前两年级不分专业,外文系,中文系,物
理系,大家都念一样的课程。基础课不过关,后面的课不能选。在
联大校友的回忆中,他们无一不从这种精英式的通才教育中收益,
在日后的学术生涯和人生格局中,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西南联大虽地处偏远,但所用教材是美国大学最新的。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世界学术的最前沿。中西合璧的教学方法也让学子收益。以吴宓为例,他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他们这一代留学者带着
深厚的中国文化的素养,接受西方的历史文学和教育学。中西方文
深圳市龙华区基础教育化精粹在他们这代精英身上融汇贯通,产生新的生命力。他们带着
独特的视野,将西方文化带回中国,在西南联大给学子打开了一个
大知识面。这种教学方法随着中华文化的断裂,解放后就不再有了。
西南联大虽然自由,却不散漫。教授们坚持一定的淘汰率,维护联大的尊严,教授的尊严,学术的尊严,人格的尊严。联大注册学
生八千多人,领到毕业证的仅两千余。
虽地处偏远,又逢战乱。西南联大的学术生活依然丰富,学子们听取各种演讲,参加各学术流派和思想阵营的社团活动。联大,并
硝酸铜不是一个远离社会现实的书斋,各种现实问题反过来又给了学子们
不一样的教育。
NIKE微博西南联大沿袭清华传统重视体育。在体育教授马约翰的教导下,学子们没有因为战乱而放松对体育的
要求。和其他课程一样,体育
不合格照样不能毕业。体育对人精神品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这是一本值得读一读的好书,更是值得那些身居国家教育部门的官员值得反思教育的行思录。
《西南联大行思录》读后感2
少年时代,向往北大这座象牙塔,有关北大的一切都想了解。高考结束那年,偶然逛书店,《北大才女》赫然出现在书架上,翻看
几页,果断收入囊中,具体内容已不记得,只记得作者名为张曼菱。读《西南联大行思录》,本想深入了解战火纷飞的年代,三校合并
的西南联大是如何在昆明办学育人,书买来后,发现作者是张曼菱,北大中文系毕业,很熟悉的名字,查阅后才知果真是当年那本书的
作者,一种久违重逢的感觉,毕竟当年那位青涩的少年曾向往过她
书中的象牙塔。
这本书采访了数百位联大校友,留下了丰富的口述材料,可以说是抢救性的完成了大量的人物录音采访。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口述史的,因此读起来乐此不疲。抗战时期,为了保存中华民族教育资源
免遭毁灭,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学校
合并办学,南迁至湖南长沙又到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一
时间,全中国最优秀的教授大师们、学生们齐聚春城,他们的到来,给这所四季如春,无寒暑之虑的小城带来了生气,更可贵的是思想
的启蒙。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会请联大的教授们来家中讲学,城里、地方的富裕人家也会邀请教授们来家里做客。书中写到
将先生接到了家里,自然是全家人都要叫出来与先生见面的。女孩子一扭一扭地出来了。
先生一皱眉。说:“怎么还缠足?放掉放掉!”
乡绅说:“已经订婚了。”
“还小还小。”
于是请教,怎么办?
先生说:“上学上学。”
因此许多女孩子放掉了缠足的脚,走入了学堂。就这样,一大批青年得到了解放,甚至从此改变了命运。
西南联大时期,中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都在昆明,学校实行“教授立校”,培养了大批人才。教授们大多留过洋,又有旧学的功底,因此可以算是中西合璧,教学很有自己的一套。当时的教授们有朱
自清、胡适、闻一多等教文学;历史系有傅斯年、陈寅恪、吴晗等;哲学系有冯友兰、金岳霖等;外文系有叶公超、吴宓、钱钟书、朱
光潜;物理系有吴大猷......那时的学术圈到处是思想自由,兼容
并包的气息。
西南联大的一个重要的特之一是“教授治校”,我觉得这一点对今天的高校行政管理及教学管理很有借鉴的意义,这些教学制度
很值得研究。清华的梅贻琦校长会通过上海商务印书馆直接翻印国
外的教科书,成为西南联大的教材,这使得联大的教学设置与国际
是接轨的,许多后来出国深造的学生如杨振宁,去国外研究所很快
能够适应那里的课程设置,这与联大的教学分不开。
关于闻一多的暗杀,书中多有描述,原来先生在李公朴被杀害之前就已经被列入被暗杀的黑名单,每天不停的有人过来提醒他不要
出门,化装出走,甚至有人送来了乔装打扮的西装,可闻一多却从
不畏惧,每天照常出门,书中引用了他对妻子的一段话:
现在就好像一条船在海里遇到了大风。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船里的人,把舵掌握好,才有可能船不翻,达到彼岸。我们也撇手
不管,就任凭风浪吹打。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不坚持不行。
这是何等的信念!为了达到心中的“彼岸”这个理想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先生遇难之前的最后一次演讲,明知特务很多,
也受人相劝答应不会登台,可当他看到李公仆的太太站在台上已经
讲不下去,特务又不断捣乱,他便毅然登台发表了生前气壮山河的
最后一次演讲。
抗战胜利以后,台湾回到中国怀抱。自1894年甲午战败台湾被
迫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一年的时间,台湾人民
经历了日本人的奴化教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西南联大很多学生参
与了政府接收台湾的工作,1948年国民党撤退台湾后,一些教授学
者登岛,更是对于台湾的“去日本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书
中写到“原北大副校长发起了‘普通话运动’,历史系教授钱穆倡
导‘国学运动’。‘普通话运动’、‘国学运动’使台湾人民在语言、文化上重归祖国母体。”由于抗战胜利后,内战很快爆发,人
们的注意力被转移,直到1948年国民党撤退岛内,形成了两岸长期
的对峙状态。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过程对内地人来说也是鲜为人知。作者对一段历史的叙述,弥补了我对台湾回归后那段历史知识的空
档区。
关于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台湾新竹重选校址建立清华大学,书中也多有论述。据说新竹的清华大学跟北京的清华大学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一样的清华门大牌坊,一样的“荷塘月”,一样的重视体育,一样的把宿舍称作“甲所”、“乙所”......这些种种的相似,似
乎诉说着梅贻琦校长对故土清华大学的思念,也寄托着他的许多难
以名状的复杂情感。
这本书挤时间读了很久,终于读毕,史料价值很丰富,信息量也很大。每次读完一本好书总是意犹未尽,陪着书中的人物往前走,
被他们的喜怒所牵动,书读完了,对书中人事物的情感也愈加浓郁。梅贻琦、蒋梦麟、李政道、闻一多、胡适、季羡林......这些大师、学生的身影犹在眼前,总还想去探寻一些与他们相关的事,想去昆
明探访那所存在九年的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行思录》读后感3
工笔花鸟论文教书撰文二十载,也无风雨也无晴。
西南联大英杰事,我辈担当肯请缨。
——题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0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752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西南联大   教授   中国   台湾   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