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中的教学一得(优秀9篇)

九寨沟》中的教学一得(优秀9篇)
庐山云雾》教学一得 篇一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令人百读不厌。
    今天,上了第一课时,课后想想,感觉很别扭。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去过的名山大川。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也不会很条理的阐述。我就让倪吴伟讲述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全班只有他去过)。他讲到了庐山:庐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我达到最高峰的时候,除了空气格外新鲜,更觉得周围的云都被我踩在了脚下,自己好像置身于云海中。所以我觉得庐山很漂亮。我就接着她的话引出了课文: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庐山, 他还将自己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想写了成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庐山的云雾。接下来,就是学习生字词,通读课文。以上环节都完成了,教学任务中还有一项是完成第一小节的讲解。因为几个问题出
示顺序的颠倒,第一课时的教学条理不是很清晰。我是这么来问的:作者为什么喜欢庐山?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除了云雾以外,还有什么景呢?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呢?它和其他云雾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顺序,当然学习效果会不尽人意,学生的思维被打乱了,一会儿上面,一会儿下面,就像在庐山的云里雾里绕啊绕的。无奈,下课铃声响了,只能带着遗憾结束了这节课。
    下午,我把第一课时的问题重新整理了一下,就当复习导入了:庐山上有哪些景物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一下子就将“壮观”这个词了出来。“变幻无常的云雾是怎么来展现它的壮观的呢?重点抓住“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体会云雾的多与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庐山顶上,身边、脚下全是云雾,置身云海的感觉,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云海的绚丽与斑斓。
    最后总结全课:正因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十分壮观,所以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九寨沟》中的教学一得 篇二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8
    【设计背景】
    在极力呼唤“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眼”的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所谓“整合”,决不是勉强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拼合”在一起,而是真正的相互渗透。就小语教学而言,其根本仍在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的理解与感悟,网络技术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的。 刘庆聚
    我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设计了一个网页,尝试利用网络技术组织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简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美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虽然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限,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学起来就少了一份内心情感的共鸣。因此,我在上这一课时,
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阅读资源和阅读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新概念阅读教学。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    【教学流程】
    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时,我主要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实践性活动的开展以及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宽度、深度与速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教学,体现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揭题解题 ,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伴着音乐——“神奇的九寨”走进课堂,自由欣赏四川省内景点,突出九寨沟的美景介绍。)
    1、老师这儿有个词语(板书课题“九寨沟”),谁能对它作番解释?
    2、询问刚才作答的学生,怎么会了解九寨沟的。
    (引导学生来到“首页”,初步领略九寨沟内景点的独特
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    魅力。) 短路容量
    3、自由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你从中了解了
    什么?
    (老师板画地图,让学生指出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在相
    应位置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走进“神奇”。)
    二、阅读课文,欣赏九寨沟的美丽景
    1、观图片,读“简介”,感受九寨沟景之美。
    2、说说感受到的九寨沟的神奇之处。
    3、阅读课文,欣赏景及描写的美。
    (1)自由阅读第3自然段,读明白这一段介绍了哪几处景物。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物重点读,边圈画欣赏的词句。
    (3)同伴间交流自己的欣赏之处。
    (4)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及圈画欣赏的收获。 世说新语言语
    (老师根据学生的体会适时播放课件,引导理解各处景物的特点。)
    (5)图文结合,朗读体会。
    4、引导背诵
    谁有本事,看着课件中的图片,就能有声有地描绘九寨沟的美丽神奇?
    5、小结:点题——神奇。
    (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
    三、阅读课文,亲近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九寨沟的神奇还和什么有关。
    2、“珍稀动物”和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这一段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3、图文并茂,感受珍稀动物的可爱。
    4、介绍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1)先各自练一练,注意有关词句,读出动物的可爱。
    (2)挑选一种动物朗读介绍,并组织评比。
    交流形式可自个儿读,也可两人合作,一个人读,一个人演,也可将书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老师参与介绍,共同读、评、感受。
    交流时教师播放相关课件,并板书:
    :体态粗壮
    羚 羊:善于奔跑
    大熊猫:憨态可掬
    小熊猫:行动敏捷
    (3)大熊猫和小熊猫是同一科的吗?你还知道九寨沟有那些野生动物?
    (学生自主阅读“课外拓展”中的“九寨沟动物”。)
    四、当小导游,促进知识的积累内化
    (引导学生来到“课外拓展”中的“九寨沟风光”:请你当当小导游,给游客们介绍美丽的九寨沟风光!)
    1、小组合作,当九寨沟的小导游。
    (1)提供提示语:
    (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
沟)
    此问转载
    导游用语:各位游客你们好:我们是九寨沟金组合最佳拍档导游组,很愿意为你们提供服务,希望旅途愉快……
    (2)各小组准备
    (3)推选小组交流
    交流过程中,游客(其余学生)可随便提问,如九寨沟的瀑布是怎样的?我上次去旅游怎么没看见羚羊呢?(小导游根据游客的提问,自由支配网络,相机介绍)
    五、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1、教师参与做导游,朗读最后一段。
    (师生一起来到“人间仙境”,领略九寨沟的神奇。)
    2、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阅读“九寨沟物产”。)
    六、综合实践
    1、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网上之旅,尽情地欣赏了九寨沟风景的美,文章的美。你最想说什么?
    2、 准备围绕这篇课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同桌互相商量一下,你们想搞什么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初步生成方案。
    (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
    /user1/yuhou/archives//103723.html
《九寨沟》中的教学一得 篇三
    一、手拉手,朋友。
    一天,“心”遇到了“敢”,它们便一起一起玩了起来,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于是就有了“憨”。
    你能不能也让下面的字两两组合变成好伙伴呢?
    体态粗壮的 羚 羊 雪峰 高低错落
    行动敏捷的 瀑布 古木参天
    善于奔跑的 大熊猫 森林 插入云霄
    憨态可掬的 小熊猫 湖泊 清澈缤纷
第五次人口普查
    美丽的九寨沟还可能拥有 的 , 的 等珍稀动物和 的 的奇异景象。
    二、文海拾贝。
    、 、 、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
    的 啊!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这一段话在文中起 的作用。
    3、文中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
    (1)表示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话未说完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表示状态的延续、语义的省略,令人回味。
    三、小导游。
    学完这篇课文,你可以为大家介绍介绍九寨沟吗?
《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 篇四
    作者:王玉梅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1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王玉梅【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我在教学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我注意到了这两处,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
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把光盘中云雾的景放给学生看,那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67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九寨沟   庐山   云雾   教学   介绍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