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浅析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各个环节都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配电网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目前市场改革已经走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阶段。通过分析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和市场改革的现状,对我国未来配电网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发电竞争、配电网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结构的解决方向。
关键词:电力市场;运营模式;配电网开放
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简史
1997年开始,为了打破电力市场垄断,引入竞争,一场逐步形成开放和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的体制改革慢慢展开。第一步,从政企分开,建立省级电力市场试点开始,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行政职能被拆分。第二步,1998年开始,以浙江、上海、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作为电力市场试点,迈出了市场化运营的第一步。
第三步,2002年,国务院发文部署,电力工业实行更全面更深刻的改革,也就是电厂和电网
分开,重组发电资产和电网资产。首先是发电资产重组,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其次是电网资产重组为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国家电网又由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5大区域电网公司组成,而南方电网主要是由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这几个省的电网资产重组而成。除此,还组建了两大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最后,2003年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建立有序规范的市场经济。这一步逐步形成了目前“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局面。
第四步,2011年,推行电力“主辅分离”。两家电网公司的勘测设计企业,火电、水电施工企业和电力修造企业剥离,同时并入新成立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电力市场改革的动力
电力工业[1]由于规模效益,资金、技术方面的进入壁垒,是关系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加上电力不能大量存储,各个环节具有非常强的计划性和协调性,因此电力工业在达到相当
大的规模后仍然保持垄断经营方式。当建立一定的规模经济之后,改革电力垄断经营的需要就变得越来越必要。
1)电力工业在垄断经营的计划经济形式下完成了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但是这种体制也逐渐使电网企业和供电企业缺乏活力,表现在长期的政企不分和“大锅饭”,人员臃肿机构庞大,经营管理因循守旧,技术更新缓慢,效益低下,难以提高服务质量。
2. 电力市场改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全球经济快速一体化,资本、人才和其他生产要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流动,相互联系和影响越来越密切,国内、国际资本越来越迫切的希望能进入电力行业,并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
3. 技术进步使电力市场化运营成为可能。电力系统需要维持瞬时平衡,要在运营中体现计划性和协调性,以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4. 计算机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经济理论的发展,为电力市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内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变化分析
(一)、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分类
纵观国内外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电力市场运营体制是在不断变革的,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其最终趋势都是朝着完全开放竞争的市场结构。依据引进竞争的程度不同,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基本上存在四种比较典型的市场结构:
1) 电网垂直一体化垄断结构:即集发电、输电、配电为一体,实行垄断经营,通国家的法律法规手段对电价实行管制。
2) 发电端开放竞争结构:即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下,输、配电仍属于垄断模式。
4) 限制性输、配电开放型结构:在电力转运中,有竞争的发电市场,也有垄断经营的输电市场和部分竞争的配电市场。除此之外还有更进一步地做到发电、输电和配电环节均分离,各自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即发电竞争,输电网和配电网开放。
3) 零售开放式竞争结构:即从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全面放开,依照市场经济调节行为完全独立运行。二苯并萘
(二)、国内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现状
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最初目标是要实现[2]“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早期,我国电力工业一直以来采取的是垂直一体化的垄断模式,这是最早的模式。
第二步是有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建立省级电力市场试点。
于慧光
第三步,逐步形成以省网为基本的区域电力市场。
由于基于省级电网存在着地区垄断性和省间经济壁垒,比如,某缺电地区有外省廉价电力不用,只用本地的高价电;国家花巨资投入的水电项目及其配套的HVDC跨省输电走廊,由于地区利益冲突无多少功率可送,更谈不上实现经济功率输送。由此造成整体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和探索,国务院和原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将最初确定的“省为实体”的
改革方向调整为:完善现实的省级电力市场,加快发展区域电力市场,逐步培育国家电力市场;形成以区域电力市场为主,国家市场和省级市场为辅,统一开放、协调联动的电力市场体系。从一开始推行省级电力市场试点,到打破省间壁垒,逐步跨省区电网连接,形成区域电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利用能源。
区域电力市场形成后,发电企业开始竞价上网,各发电企业目前有10%一15%的电量开始采取竞阶上网。因此,从目前改革的现状看,我国电力工业已经由垂直一体化模式进入发电侧开放模式。
第四步,虽然改革已迈出了基础的一步,但是进入深水区依然困难重重。“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只完成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继续展开是接下来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现有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存在问题
如前所述,自单片机解码2002年电力市场体制改革方案[3]实施以来,我们实现了厂网分开,发电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并在竞争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监管机构也初步建立。但从全社会公
众角度看,这仅仅是电力工业自身结构的调整,老百姓没有享受到电力改革的成果,电力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1)电价依然较高,消费者没有享受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果
尽管发电主体进一步多元化竞争,但企业所节约的成本、获得的效益仍然只是企业自己享有,而且电价机制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市场交易模式仍然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可选择性。厂网虽分开,但上网电价和发电额度仍然控制在发改委,最终销售电价仍然是政府核定,用户也没有购电选择权。初衷并没有实现,反而成了夹生饭,老百姓无法享受到电力竞争所带来的效益。。
波士顿矩阵
2)电力企业的效益依然很低遇见波莉
我国电力工业中,国有资产占绝大部分比重,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企业效益长期在低水平下增长。国有垄断企业普遍存在的市场激励不足,另一方面国有电力企业的绩效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
3)电力市场建设缓慢,配套政策落实难度大
由于电力市场建设迟缓[4],当前电力工业落实国务院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等政策措施难以通过电力市场的方式加以落实,只能用传统行政命令方式进行,缺乏统一的市场规则,执法标准不统一,执行力不强。另外,主辅分离不彻底。原目标是剥离电网的电站设计建设、电力装备制造、三产等辅业,只保留输配电主业。可是国网利用2008年冰灾,提出的辅业重新界定,并于2009年逆向收购许继平高两大领先电气制造集团。
4)对电力垄断企业监管不力
虽然发电企业基本实现了主体多元化,但是整个电力行业绝大部分主体仍然是国有垄断型企业。实践来看,相关职能部门多头、分散式监管,使得对电力企业的监管能力减弱,垄断电网企业进一步加强集约化管理,增强了电网的垄断势力;发电企业形成利益集团的割据局面,非公经济主体很难进入。
(四)、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发展方向
由于高压网线的建设费用,为了减少重复建设,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输电端一般不放开,通过市场竞争使电价降低,广大电力客户直接受益,配电网开放模式是各国电力工业改革
的最终目标。因此电力市场改革的可行方向是形成发电竞争、配电网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结构。
1)改革的下一个目标是“输配分离”[5],剥离电网的配电、售电功能。
a、输电网络是一个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系统,国网仅保留跨省间()高压输电网络,作为输电通道和电力交易的载体,只收取过网费。其收费受国家公共付性质管制。b、国网对发电公司、配电公司和大用户开放,允许配电公司和大用户直接从发电公司购买电力,在用户侧引入竞争。改变单一电力购买方的市场格局,培育多家市场购电主体。c、将各省级中/低压的配电网络改制成地方供电公司,独立核算。将配电环节从资产、财务和人事上从国家电网剥离出来。各省级配(供)电公司仍然在其供电地区范围内垄断经营对零散用户售电。
2)建立统一的电力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对落后产能机组执行一视同仁的关停措施。通过改变电网调度方式降低能源消耗的措施,将节能、降耗措施纳入到电力市场运行统一规则下,设置能耗、污染“门槛”指标,节能、高效机组优先排序,则老小机组在市场竞争中自然淘汰,这样既能很好贯彻落实节能、降耗、环保政策,又能够实现电力工业在统一、公
正、透明的电力市场规则下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电力工业效益提升。
3)建立区域级电力市场,实现跨区电网规划、运行和资源配置;然后建设和完善省级电力市场;最终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力批发市场与地方零售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区域电力市场的运营中心应该拥有跨省联络线和区内的超高压主干线路,并成为所在区域电力系统规划、电网调度和市场交易结算的中心。
4)理顺国家电力监管权力体系,匹配权力和职能的关系,简化审批环节,才能做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各种阻力迎刃而解。
5)除独立省网外,应把竞价上网的重点从省级市场调整到大区范围进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参与竞价的电量份额和市场竞争力度将逐步加大,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必将走向成熟和成功。
单晶纳米铜四、总结
    笔者亦研究了英国和美国两个典型[6]的电力市场改革案例,篇幅所限,不作详细阐述。笔者认为,我国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吸取国外经验,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方案。
    一是,电力市场化改革首先要得到政府部门相关政策或法律法规的支持和指导规范。二是由于电力工业发配输售存在瞬间平衡特性,改革要有计划性、协调性地推进。三是国情出发,决定了我们要逐级建立电力市场,形成以县市乃至省级电网为基础,区域性市场甚至国家级电力市场相结合的市场结构。四是,电力市场建设要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制定改进方案,以此才能使改革获得长足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遂廉.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傅书遏,白晓民,张扬,朱泽 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及运营方式.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657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力   市场   垄断   改革   企业   发电   模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