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教案

实习学校
实习班级
高一(2)班
实习科目
历史
教学课题
解放战争
实习教材
教材名称: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7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内战背景的探究交流,创设情景,再现战后国际背景下国共双方激烈而微妙的政治斗争过程,使学生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通过探究性学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拥护。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前途的必然联系。
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
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故又是一难点。
学情分析
鉴于是实验班的学生,且在初中对这一段历史都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因此,除讲授基本史实外,还应通过史料研习和问题探究来实现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讲述法,同时辅以问答法、图示法、史料研习等方法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及内容
2
【新课导入】:
(PPT显示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期的合影)
老师:这幅照片课本上有,是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期的合影。面对这幅照片,同学们想一想,曾经的生死冤家为什么坐到一起来谈判了?那肯定是为解决问题而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与在抗战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发展道路有不同考量,国民党企图继续保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而共产党呢,则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两种不同的主张,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道路。两种道路的对立呢,有两种结果:要么通过战争来解决,要么通过和谈达成一种折中的方案。显然,经过八年的抗战,民众是渴望和平的,并且美苏也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在这种舆论环境之下,两位领导人才历史性的走到了一起。但是和平谈判是为什么演变成国共内战,国共内战又为什么以国民党败退台湾而告终?学习完这一课,我们就会有答案。
【内战的爆发】
1、 战后的国内国际形势(采用史料研习的方法)
老师:战后,中国的政治形势面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局势。在中国版图上存在的主要政治力量除了国共之外,还活跃着美国和苏联的势力,同时,作为中间力量的民主党派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各方的态度对战后中国的政治的走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同学们来看几则材料,思考各方对中国局势的态度。
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之合法政府。杜鲁门总统敦促在中国召开一个包括中国主要政党的国民会议,以期解决中国内争,即不仅要结束内争,并且要使全国团结一致,使各重要党派人士在中国政府里均有公平有效的代表参加工作。
——《美国对华关系白皮书》
材料二:中共领袖来渝共商进行,如过来则可使其就范,如其不来,则中央可以昭示宽大于天下,而中共将负破坏统一之责。
——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
材料三: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论联合政府》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美国:在支持国民政府的同时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老师:由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加之国民党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尤其是美苏都不赞成中国打内战,蒋介石于1945814日、20日、23日三次电邀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在得到美苏双方保障其人生安全的条件下于8月底飞赴重庆。赴重庆谈判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自由发言),至少有这么几个作用,(1)延缓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做好相应的战争准备。(2)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赢得舆论主动。(3)获取中间力量的支持。(4)打击敌人士气。
老师:1945829日,蒋介石为谈判拟定了三项原则:(1)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2)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3)归结于政令、军令统一。这三项原则与中共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是完全违背的,共产党提出“先政治民主化,后军队国家化”,而国民党则坚持“先军队国家化,再谈政治民主化”。最终,双方于1010日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哪些?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老师:重庆谈判对于解决国共双方的问题的最终结果是“维持现状”,对于《双十协定》,随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也成为一纸空文。重庆谈判留给历史的痕迹,主要是与蒋介石两位难得相见的对手,做了最后一次见面。
老师:根据《双十协定》达成的协议,双方于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改组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草案等原则,对于渴望和平的广大民众来说,政协协议就是和平的曙光。协议动摇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合法地位,很快被国民党撕毁。事实上,在政协会议期间,国共已经在东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总结: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并没有能够阻止国共内战的爆发,但是通过谈判,共产党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取得了舆论的主动,争取到中坚力量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国民党,也为应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赢得了时间。
【内战经过】
1、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防御阶段)
老师:1946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同学们思考一下,国民党为什么首先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原解放区位于长江、黄河、淮河、汉水之间,以河南为中心,连接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四省,由鄂豫、皖西、豫西、陕南、豫皖苏、桐柏、江汉七块战略区组成。全区人口五千三百五十七万,土地九千一百九十七万亩。中原解放区东逼南京,南扼长江,西慑西安,控制着平汉、陇海两大铁路枢纽,是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
(1) 全面进攻
时间段:1946.6-1947.
作战方式: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结果:歼敌70多万,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 重点进攻爱上便利贴女孩
标志:阿西土陶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结果: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问题探究:国民党为什么选择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作为重点进攻的目标?
(3) 战略反攻
标志:1947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是什么?外线指什么?
答案: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外线指国统区,内线又指解放区。
(4)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探究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
(图1)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19466)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
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图2)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7
军队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解放军
280
优于敌军
大为改善步进电机驱动器
巩固
高昂
国民党军队
365
不足
略占优势
危机四伏
低落
这张表格和战争初期的表格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使人民解放军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PPT显示三大战役形势图)
长恨歌赏析
城乡养老保险并轨
三大战役
 
作战部队
指挥者
胜利结果
辽沈战役
  1948.9
东北野战军
 
 
   歼敌47万人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11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粟裕
 
歼敌55.5多万,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
1948.11
 
华北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歼敌 52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的意义: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了基础。
(5) 渡江战役
背景:北平和谈
194941日,北平。以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飞抵北平。来到下榻的北平六国饭店时,一幅大标语映入眼帘: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是为真和平而来吗?中共的态度怎样?最终结果如何?
 答案:1、不是真和平,目的是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
      2、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319494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421日,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423日,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
渡江战役经过
19494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421日,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意义
1)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史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国内) (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思想的胜利。(思想)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国际)
2、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核心)
有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得到了人民众的积极支持
板书设计:
一、内战爆发背景
1、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2、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 政治协商会议
二、 内战爆发过程
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进攻——刘邓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背景:北平和谈
4、战略决胜   2、渡江战役
         3、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希波战争
1、 意义:国内 国际 思想
2、 胜利的基本经验
【巩固与提高】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2、抗战后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没有达成一致的是()
A.和平建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保证人民权利
31947723,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进行辽沈战役      B、进行淮海战役
C、进行平津战役      D、开始战略反攻
41949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标志着()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5、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2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649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内战   胜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