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变革 互动共融 打造学区课程联动模式

触点变革 互动共融 打造学区课程联动模式
金山区朱泾地区小学学区  何园英
20151月,教育局领导召集我们朱泾地区四所小学的校长开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们接到了一个任务:从20159月起,朱泾地区四所小学成立小学学区,着手探索学区化办学模式。领导点名,由我牵头,酝酿方案并组织实施。头脑发痛,这怎么弄呢?各校的组织机构不变,人权、财权都归各校独立管理,那这个学区怎么做?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带着困惑,我们走上了边实践边探索的学区化办学之路。
一、学区化办学的关键点是什么?
既然要把四所学校组织在一起,成立一个大学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看各校有没有走到一起的愿望。确实,现在的学区化或集团化办学,行政做媒的成分比较多,自由恋爱的较少。因此,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或者勉强过日子的思想,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
因此,要办好一个学区,首要问题或者关键问题就是要看大家有没有合作的意愿?静下心想想,其实我们四所学校成为一个共同体,还是有基础的,或者说有合作的意愿的。早在百变神龙2002
年,金山区教育学院在推进片联合教研活动中,就把这几所学校划归在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片,由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统筹安排片内教学研究工作。尽管也是组织委派,但四校一直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开展互动研究。近年来,在推进“金山区小学生学科基础素养综合评估”研究项目以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项目中,四所学校的交流更加密切。同时,朱泾地区的小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家长联盟,积极开展家校互动研究。因此,四校无论是在教学研究方面,还是在家校互动方面,一直在互动,这些都为学区化办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区化办学的落脚点在哪里?
虽说四校有互动基础,但之前的活动,大多以民间的、自由式的方式进行,现在要组织一个正规的学区,那我们就需要思考清楚下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干什么?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召集其他三校校长一起商议、碰撞,最终建立了学区的组织机构,并对接各校的管理团队及教研团队。有了做事的人,那大家想合力做什么事呢?我们一致认为课程是学校特发展与文化变革的核心元素。学区化办学的核心目标就在于促进各校课程的发展,实现各校办学思想、办学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而带动各校及师生的整体发展。
蛋白质工程因此,我们把学区化办学的落脚点就放在课程建设上,既延续之前的民间活动方式,更要完善组织形式,通过课程建设这一载体,激活各校的办学活力,推进各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各校的办学能走出一条由表及里的纵深式发展路径,实现学区内各校的协同发展。
紧张症
三、学区课程建设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明确了行动目标后,那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去碰触各校富有逻辑性、整体性的课程,既共享各校的办学资源,又有效提升各校的课程品质呢?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上,采取了“触点变革、互动共融”的方式,即把“课堂教学、特活动及特课程建设”作为触点,把课堂作为教师开展互动共融的落脚点,把活动作为学生共享各校资源的融入点,把需求作为各校特课程建设的生发点,探索互动融合模式,从而让各校的课程能在碰撞中融合,产生联动效应。
1.1+n滚动半径”磨课堂,打造学区教学融合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主阵地,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项目。因此,我们学区教学管理组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点,以金山区小学生学科基础素养评估研究项目为抓手,以语数英备课组为研究单位,去寻互动共融模式
    在语数英备课组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中,大家感觉第一实验小学建立的“n+1”磨课方式,(如以一个教学内容为主的“同课异构”磨课,以一个教学单元为整体的“整体渐进”磨课,以及以一个教学主题为主的“年段衔接”磨课)既能促进各校教研文化的融合,又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在开展学区化办学实践研究中,大家把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磨课研究经验逐渐带进了学区,并在“n+1”的基础上延伸出了“1+n”模式。即学区内各备课大组在开展一个教学内容的研讨过程中,先由承担学校进行“n”次的磨课尝试,最后一次的展示课放在学区内展示,其他学校教师在聆听了展示课后再在本校内跟进“太原战役n”次的共享。这样使“n+1”的磨课研究成果,不再局限在自己学校内共享,而是在学区层面进行共享,从而使“1”的效益得到了“n”次的扩大。
n+1”与“1+n”,按照加法原理,加号两边的数字顺序调换,其结果不变。但在教学磨课研究中,由于两个式子中的“n”与“1”所蕴含的意义不同,所以加号两边的数字与字母顺序调换,其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代表着一所学校n个教师的教育智慧,通过一个教师的课堂传播,走向了学区内其他三所学校,走进了各校的n个班级,让各校学生都能享受到了优秀研究成果的福利。
在“1+n”磨课方式的带动下,各学科组有效整合学区内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各联合备课大组长对各校活动的对接、梳理,开展了一次次有质量的主题式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并举办了以“引领·融合·共享·提升”为主题的学区最美流动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促使了各校教师与各校教研文化的融合,也带动了各校的课堂教学研究。
2.“一带三合”建平台,打造学区活动融合模式
课程建设的核心点在课堂,但延伸点在课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校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让学区内各校的特活动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享用,我们学区德育管理组充分挖掘各校活动资源,采取“一带三合”的方式,实施学区活动融入制,让学生们走进彼此的课程与活动。“一带三合”即根据各校的文化特,每学期由一所学校策划一个特主题活动,其他三校积极配合带头学校开展活动。比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组织学区首届读书节活动,其他三校学生与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一起参与到“童心风车课程”课程体验、“童心阅读天地”阅读知识趣味竞赛,以及“童心跳蚤书市”等活动中;新农学校组织学区首届科技节活动,其它三校学生也融入到创意制作、科学体验活动中。各校还自带竞赛类项目,如创意多米诺、口吹式滑翔机、杯水行舟、特技飞行、折返橡筋动力车、桥面承重、实验探究等,让各校学生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学区各校也毫不吝啬自己学校的优质资源,供学区内学生共享。比如朱泾小学的雷锋体验馆,是学区各校学生常去的场所;元宵节来临,朱泾二小开放创新实验室,组织“元宵佳节,花灯祈福”活动;第一实验小学利用上海市活力校园项目,举办“阳光足球 快乐童心”学区足球嘉年华活动。各校通过融入式平台的搭建,既增进了各校学生的交流,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校课程,同样的精彩”。
3.“共享共建”推课程,打造学区课程融合模式
学区化办学的推进,不仅在于通过课程活动让师生能融合起来,更在于提升各校的课程品质。为此,我们聚焦各校课程建设的优势点、需求点,把它们作为提升课程品质的生发点,开展共建共享研究,使各校的课程建设能发生连锁反应。
秘鲁大冒险3d
为打造共建课程模式,我们学区拓展课程研究组将重点锁定在自主拓展课程的共享和共建两个方面。每学年由各校推荐1-2个优秀、成熟的特课程,作为学区培训课程,让课程开发者负责培训活动,从而让这些课程也能走入其他学校,丰富各校的校本课程库。如朱泾二小的《朱泾花灯》、第一实验小学的《妙趣翻花绳》等优秀课程,都已经走进了他校的讲台。同时,我们也结合各校课程建设的需求,以及教师的特长优势,每所学校每学年度
主导一个新建课程,带动其他学校的老师一起开发共建。现第一实验小学的《衍纸画》、朱泾二小的《数独》等课程,都已经在学区内共建,将成为学区课程。为进一步促进课程相融,我们还组织了主题为“学区化背景下拓展型课程共建、共享、共赢模式研讨”展示活动,展示了学区的共享共建课程以及研究成果。
在推进学区化课程建设中,我们也努力建设家校共建课程。学区组建 “家长志愿者讲师团”,为学生开设了“自理小能手”、“弄堂小游戏”等五大类20多小类学生选修课程。为了提高学区内各校家长的育子理念和技能,学区还开展了家长学校联盟选修课程班,为家长提供“家长自身素养的提高类”、“科学育子方法与技能类”等四大类24小类家长课程选修项目。“亲子软陶”、“亲子花灯”、“亲子发卡”、“亲子游戏”等一系列亲子活动有效充实了学校的课程。
由于学区化办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每个学区情况又不尽相同,因此,可复制的经验很少。为此,在推进学区化办学研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比如如何选取更恰当的切入点,去触动各校课程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何调动学区教师参与到学区课程的建设中等。我们也将继续准切入点,优化研究机制,打造学区课程联动模式,以实现共享共建互赢的目标。
                                                    2016.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4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63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课程   学区   活动   学校   小学   研究   办学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