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场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  概论
jackknife1.停车场:供各种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停车场在我国指用来停放车辆的空旷场地,停车库是指用来存放车辆的建筑物。
2.停车场,停车库基本特征:(1)具备能存放车辆的设备和设施,包括车辆进出口通道、防火、给排水、通风和照明等设施(2)具备管理停放车辆的机构和设施,例如管理室、控制室、体息室和检测室等;(3)必须具备安全性,充分考虑车辆交通流线与行人交通流线的合理设计,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4)型式多样化,如地面停车场、地上停车楼、地下停车库以及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各种型式;大小规模也不一,停车泊位数从几辆到几千辆不等。
4.停车方式:自行式停车方式,机械式停车方。
5.停车场分类:按车辆性质(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按停放位置(路内,路外),按建造型式(地面,地下,立体),按服务对象(公共,配建,专用),按管理方式(免费,限时免费,收费,指定)
6.路内停车场:城市道路用地红线内划定的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分为:路上和路边。
7.路外停车场:城市道路用地控制线以外专门开辟兴建的停车场、停车库或停车楼。
8.换乘停车场:一种设置在轨道交通站、地面公交站以及高速公路旁等交通换乘集散点位置的停车设施。
9.换乘停车:为实现小汽车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的转变而提供的停车设施。
10.停车的负面效应:降低道路通行能力、诱发交通事故、降低城市活力、破坏环境景观。
11.停车问题的实质:(1)停车供需不平衡1)停车设施总量配置不足2)停车供应结构不合理3)停车设施布局与需求不匹配(2)现有停车设施未充分利用(3)停车建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4)停车管理有待加强
12.路内停车优缺点:优点: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可弥补现有停车设施的不足,能满足短时停车的需要,占用空间较少。缺点:导致道路通行能力降低,引起交通事故增多,造成道路周边环境景观恶化,对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不便。
第二章    停车调查及停车特性分析
水凝萃
1.停车调查包括:停车设施供应调查,车辆停放实况调查,停车者行为决策调查。
2.停车调查的主要内容:(1)不同时刻、不同车型、不同停车时间的停车数量;(2)现有停车设施的使用状况(停车时间、停车目的等);(3)停车形式(平行式、垂直式等);(4)平均停车时间;(5)停车地点和目的地的关系(位置、距离、步行时间等);(6)停车场的使用状况(停车场利用率、周转率、停车集中指数等);(7)对停车设施以及客货装卸设施的要求,对停车及客货乘降的限制等;(8)对新停车场的位置规划;(9)停车场对地区交通流的影响(10)停车场的经营情况等。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3.停车实况调查:就是停车场利用情况调查,包括各停车场累计停车数量、延停车辆数,平均停放时间分布、停放饱和度、停放周转率、停放方式、停放地点与目的地关系步行时间以及停车地点附近的交通情况、环境条件等。
巴蜀文化
4.停车特性指标:停车供应,停车设施容量,停车需求,停车目的,步行距离,实际停车数,平均停车时间,累计观测停车数,泊位周转率,停车密度,停车场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
停车供应:是指停车区域路内、路外停车场地可能提供的最大停放车辆数(或面积)。
停车设施容量:规定的停车区域或停车场停放范围内的最大停车泊位数。
停车需求:指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间隔的停放吸引量,一般用代表性日的高峰期间停放数表示。
停车目的:是指驾乘人员在出行中停放车辆后的活动目的。停车目的也与上班、上学、购物、业务、娱乐、回家等出行目的相一致。
步行距离:从停放车处到出行目的地的实际步行距离,可反映停车场布局的合理程度。
实际停车数:调查区域内在调查期间的实际停车数量。
累计观测停车数:各调查时段观测到的停车数量的总和。
  泊位周转率:是指停车场的停车周转速度。
  停车场利用率:是指调查期间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即停车场被使用的容量占总容量的比例。
  停车集中指数:指某一时刻实际停放量与停车设施容量之比,它反应了停车场在某一时刻的拥挤程度,可分为高峰小时停车集中指数和平均停车集中指数。
5.停车实况调查三种方法:连续式调查(泊位连续调查法,停车车辆连续调查法),间歇式调查(式,非式),询问式调查。
6.停车行为调查方法:家庭访问法,访问留置法,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现场调查,现场分发问卷邮寄回收。
7.停车者行为决策调查的主要内容: (1)车辆停放目的(2)停放时间(3)步行距离(4)选择停车场考虑的首要因素(5)停车费用的支付(6)对目前停车现状的满意程度(7)对停车收费和停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
8.停车行为影响因素:(1)停车后步行距离(2)停车费率(3)停车场使用方便程度(4)取缔违法停车执法力度(5)停车信息(6)其他与停车行为相关的因素。
9.表征停车设施特性的指标:停车需求的波动性、停车时间、泊位周转率、平均利用率、公共停车设施供应比例和规模。
第三章    停车需求预测
1.停车需求:各种出行目的的驾驶员在各种停车设施中停放车辆的需求。一般分为(基本停车需求,社会停车需求)。
2.停车需求的特征:派生性,二重性(随机性,可控性)。
3.影响宏观停车需求的因素:1)规划区内土地利用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2)机动车保有量及出行水平3)规划区内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交通政策
4.停车需求预测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法,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5.停车需求预测分为:宏观停车需求预测和微观停车需求预测。
7.停车生成率:某种性质用地功能的指标(如单位土地面积或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全日停放车数量。
vmas
8.停车生成率模型的优点是:(1)停车需求的计算可以采用研究区域内用地性质相近、规模
相当、用地功能比重相对独立的组合大样本作为建模抽样的基础,既避免了调查的困难,又提高了典型资料的使用率;(2)对研究区域不仅可以得到总停车需求,还能按土地使用功能比重计算出每一土地使用指标的停车生成,适用性较强。
9.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停车发展政策对停车需求影响模型、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停车发生率模型:是建立在停车需求与土地利用性质关系基础上的模型,相关性分析方法、机动车OD预测法、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停车设施泊位需求修正模型)。
10. 停车生成率定义:某种性质的用地功能的指标(如单位土地面积或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全日停放车辆数。优点是:停车需求的计算可以采用研究区域内用地性质相近、规模相当、用地功能比重相对独立的组合大样本作为建模抽样的基础、对研究区域不仅可以得到总停车需求,还能按土地利用功能比重计算每一寸土地使用指标的停车生成,适用性强。
11.常用停车预测方法:用地分析预测、相关性分析预测、机动车OD预测、交通量-停车需求预测。
第四章    路外停车场布局规划
1.路外停车场规划布局影响因素:服务半径(停车者从停车场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车辆可达性(指汽车到达或驶离停车场地的难易程度,主要有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决定、不同的交通流状况对停车场的出入口有较大影响),建设费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及城市规划的协调性,保护城市文化、古建筑和景观,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
2.选址模型:概率分布模型,停车需求分布最大熵模型,多目标对比系数模型,渐进优化选址模型,约束型与非约束型停车选址规划模型。
3.三种停放需求及布局:刚性停放需求,半刚性停放需求,弹性停放需求。(对应三种布局)
4.停车换乘系统规划过程中包括的主要内容:1)已有停车设施的调查和分析2)停车换乘系统的目的和要求,要服务的出行需求,以及拟规划的系统的规模和一般特征3)政府的各项政策及相应的环境要求、投资分析等4)停车换乘系统的规划和实施5)建立评价流程框架6)提出一个系统性的服务网络,服务于已有的和规划的停车换乘系统。
编程语言实现模式5.停车换乘设施选址四个原则:换乘需求最大化,高质量的公交服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投入成本最小化。
6.路外停车场规划原则:(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划和分区规划提出的土地开发强度下的停车需求,公共停车场点位的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相适应.各停车设施在设置时首先应考虑其近期的需求大小.另外还应考虑其周围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状况,保持区域动静态的交通平衡。(2)公共停车场规划要以城市停车战略和策略为指导,支持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适应交通需求管理目标和措施的需要。(3)确定停车场规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定性分析的指导下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规划布局不单纯以满足停车需求为目标,还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道路交通条件、土地开发利用环境境等多目标的要求,并且布局要力求符合“就近、分散、方便”原则。(4)公共停车场是配建停车场泊位的补充和调节,它的分布应当根据服务对象配合停车政策确定,重点布置在综合性商业、服务和活动中心、CBD地区、改造潜力小的建成区、交通换乘枢纽等。(5)遵循“远近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规划公共停车场实施的可行性,使停车场建没(型式、规模等)既能满足近期要求,又能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7. 渐进优化选址模型的目标是使规划小区内所有泊车者到其临近停车场的广义距离之和最小(由于泊车者通常希望步行距离越近越好,故在车行距离前乘以适当的权系数,即为广义距离)的同时,使每个泊车者都距其所属停车生成小区的停车场的,广义距离最近,从
而达到整个规划小区内系统最优。
8. 渐进优化选址模型进行停车场规划大致划分为小区划分、停车场选址、综合选址三方面。
第五章    路内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
1.路内停车规划原则:(1)路内停车规划必须符合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规划及停车管理政策的要求.应与城市风貌、历史、文化传统、环保要求相适应;(2)路内停车规划应根据城市路网状况、交通状况、路外停车规划及路外停车设施建设状况,确定设置路内停车规划泊位的控制总量;(3)路内停车规划应考虑公交车走廊与自行车走廊的布局,尽量避免路内停车规划与其相冲突;(4)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应满足交通管理要求,并保证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应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5)路内停车应与路外停车相协调,随着路外停车场的建设与完善,路内停车应做相应的调整。
2. 设置路内停车场的主要步骤:(1)根据路边停车的调查,选择需要设置路内停车的路段,选择过程要根据道路条件与交通量状况,并经过路边停车设置原则和准则的评价,对
路段能否设置路内停车带做出初步判断。(2)确定路内停车的设计目标:①控制路段车流的饱和度与延误;②路内停车带设置对交通出行和车辆停放的总成本最小。(3)对设置条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道路条件与交通量条件两方面,其中道路条件包括路段宽度和道路横断面形式(包括机动车道数、机非车道隔离方式等);交通量条件包括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流量。如果道路和交通量条件不满足设置路内停车带,则需要对道路进行改造;如果道路难以改造或改造后还难以满足要求.则表明该路段不适合设置路内停车带或需要重新选择其他道路。(4)研究路内停车场合理位置的选择,分析路内停车场与信号交叉口和建筑物出入口及人行横道的间距关系,以及受地形条件及特殊交通环境的限制。(5)对路内停车场泊位的设计方法及其适应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路内停车场的设置是否满足设计目标,如果不满足,则还需重新设计路内停车场。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94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停车   停车场   需求   停放   规划   调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