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脑力劳动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脑力劳动
周汉坤
摘要:
引导学生持续思考,促动大脑思维活动,是促动智能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脑力劳动;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用演草本检查学生的脑力劳动,慷慨地提供数学事实和素材,吝啬地实行概括,把独立解题作为学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恰当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教学中,促动学生脑力劳动的重要性
(一)促动学生智能的发展,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智能,一直是学校教育一个永久的话题。人的一生平均有六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在这六分之一的时间中,他学习知识,锻炼智能,促动德美体劳等全面发展。如果大脑没有经过脑力劳动的训练、提升,很难想象一个呀呀学语的幼小儿童,能逐渐变成一个心智成熟的青年劳动者。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而以促动大脑思维,培养人的聪明才智为目的的学校智能教育活动,更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二)引导学生持续思考,促动大脑思维活动,是促动智能发展的主要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途径。
根据生物学上用进废退学说,人体的器官如果不实行经常的活动锻炼,就会发生退化,痿缩,和人体其它器官一样,大脑也存有着用进废退的现象。大脑是人体思维的器官,它的活动方式之一就是持续进感知、思维和探索,如果感知、思维和探索活动停止了,大脑这个器官就得不到发展,会停滞不前,甚至痿缩,而大脑是人体各个系统的“司令部”,“指挥官”,如果大脑这个部位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或是停滞不前了,可想而知,对人体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要促动大脑这个智能的器官,持续地发展、成熟,而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实行感知、思维、探索等脑力劳动,从而促动大脑的发育。
(三)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教学工厂也好,学校试验园也好,无论什么都无法补充一个在主要领域里荒废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人理应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学生更应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但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聪明,所以,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理应用到记忆上,而理应用到思考上,当一个人真正实行思考了,学习的知识才能被理解、消化、吸收,成为自身认知系统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灵活的加以变通和使用。真正的学校理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流(H)
二、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脑力劳动。
学校教学中,脑力劳动对智能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注重到了学生上课时的独立脑力劳动了呢?
“某某教师按照事先所制定的课时计划感觉良好地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场面热烈,教学效果看似非常完美。但批改作业时却发现,结果和预期并不一致,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不是十分理解和掌握。该教师大惑不解:问题的症结出在什么地方?”星空下的记忆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师没有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1、怎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掌握。2、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实行了积极的脑力思考。”
(一)怎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掌握这个词意味着对事实实行积极的思考,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抱研究的态度”。在教学实践中,存
有着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学生往往用不着再实行思考。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对这种课的评价,能够用“两分法”来实行分析,如果就教师的讲课情况来说,能够说是“好课”,如果就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来说,只能说这种课很平庸。既然老师已经把学生的脑力劳动减到了极限——简单易懂,不用思考,学生再也不用费尽脑汁地去竭力思考——大脑未启动,那就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可言了。
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的仅仅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个切砌垒起来的工作,理应由学生去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往往就是提供一些(砖头、灰浆)数学事实和素材,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砌垒的过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脑实行了高度的运转,感知和理解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内容,把知识内化为自身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达到了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二)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实行了积极的脑力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实行了积极的思考,这需要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检测方法,来反馈学生的大脑思考情况。优秀的教师总能出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实行了积极的脑力思考。
泛亚铁路
在每一节课上都出一些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的形式,通过这种作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具体事物中反映出来。教师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演草本,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或教授知识结束后,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让他们在草稿本里画一些图,做一些测量,来实际使用刚刚讲过的公式;或是让他们使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个切都是在教师的眼前做的,通过观察学生在演草本上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教师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学生脑力劳动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知识感悟和理解的情况,即时给予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利用演草本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和反映学生脑力思考的情况,不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捷方法。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一)毫无疑问,在前面提过的使用演草本来反映学生脑力劳动情况是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能够使数学教师清晰地感知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特点,给予适时的协助和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确使用这种简捷高效的反馈方式,即时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能够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慷慨地提供数学事实和素材,吝啬地实行概括,促动学生大脑的
思维。
“对抽象思维和持续地由具体事物向概括过渡的需要,是青年学生自然的精神需要。我们提供事实和材料,由学生去分析它们和实行概括,在由事实到概括的过渡中,如果学生感受到思维的脉搏的跳动,那么这种过渡就是思维最迅猛地成长和最富于充实的情感的时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提供大量的数学事实和材料,让学生去加工、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奥秘。比如说:在讲授多项式乘法公式时,教师先给出一些符合乘法公式形式的数式,让学生实行分析、比较,概括出其中蕴含的相等关系。在讲授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时,教师先给出一些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先让学生实行分析、探索,出边长之间蕴含的数量关系(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实行分析探索。经过这些分析、概括、探索的过程,学生对于数学事实和材料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和规律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些智能探索活动,开发和锻炼了大脑体验和感受了自身思维的能动性,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对学生展开智能思维活动的促动性。
(三)把独立解题作为学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
小学时期成绩突出的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学习却变得愚笨、无能和倒退了呢?原因就在于:正该是学生大脑需要考虑、深思和研究问题的时候,人们却让它摆脱思考,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方法,
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理解,这样做的结果,看似使学生的脑力劳动变得轻松,实际上却使它变得更艰难了,这就好比给聪明伶俐的头脑做催眠术,使它变得迟钝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独立解题作为学生锻炼大脑的基本形式,给每一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习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的数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专心致志地思考,深入钻研自己的题目。经过这样长期不懈的努力,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智能得到一定水准的开发和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大脑的发展。
(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还能够胜任脑力劳动并且从中感到乐趣,而到了少年时期,学习对他来说却变成了痛苦的负担,那么这正是因为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造成的可悲后果。如果不借助抽象概念的形成来发展学生的头脑,他就好像在智力发展上停滞了:他不能理解理论概括的现实依据,他的语言表达不清,想像贫乏,他的双手不会做出复杂、精细的劳动动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是中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
在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迅猛过渡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提供协助他们达到从具体到抽象实行高度概括的数学事实和数学材料,了解他思维变化的过程,促使他抽象思维水平的逐步形成。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更要注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高度理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根据学生的眼神去注意研究他头脑里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注重学生是否在了解事实材料和对事实材料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掌握了概念,是否能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把概念灵活使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力求使概念(它们是思维的一砖一瓦)被学生所领会,成为他们积极的理解活动和获取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
(五)恰当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一部分教师频繁使用一些鲜明、形象、高刺激度的事实材料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却是没学到多少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情绪长时间处于兴奋
紧张状态时,大脑皮层就会逐渐转入麻木,对新的信息刺激就会变得反应迟钝,接收缓慢。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已知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启发诱导学生发现新的数学事实和规律,在新旧知识和规律之间搭起了一条联通的桥梁,这样能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持续去思考、探索,攀登新的数学高峰。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
2、《给教师的建议》,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83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知识   思考   数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